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儿后颅窝池畸形的超声诊断新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佟彤 熊奕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48-53,共6页
胎儿后颅窝池畸形是胎儿颅脑畸形中最常见的畸形之一,发生率约为1/5000[1]。常见的后颅窝池畸形主要包括Dandy-Walker综合征、小脑发育不良、Blake porch囊肿、Arnold-Chiari异常、后颅窝池蛛网膜囊肿和单纯后颅窝池增宽(cistema magna,... 胎儿后颅窝池畸形是胎儿颅脑畸形中最常见的畸形之一,发生率约为1/5000[1]。常见的后颅窝池畸形主要包括Dandy-Walker综合征、小脑发育不良、Blake porch囊肿、Arnold-Chiari异常、后颅窝池蛛网膜囊肿和单纯后颅窝池增宽(cistema magna,CM)。其中Dandy-Walker综合征又包括典型的Dandy-Walker畸形和小脑蚓部发育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 小脑蚓部 蛛网膜囊肿 超声诊断 第四脑室 三维超声 二维超声 发育不良 矢状切面 超声检查
下载PDF
早产新生儿心脏几何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超声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鸿 周洁 +6 位作者 顾海涛 章晔 周玉丽 武昊 周群芳 唐家伟 周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新生儿心脏几何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的超声心动图征象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50例早产儿(试验组)和150例足月新生儿(对照组),以胎龄为界将试验组新生儿分为3个亚组即28~32^(+6)周亚组(n=48)、33~34^(+6)周...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新生儿心脏几何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的超声心动图征象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50例早产儿(试验组)和150例足月新生儿(对照组),以胎龄为界将试验组新生儿分为3个亚组即28~32^(+6)周亚组(n=48)、33~34^(+6)周亚组(n=56)和35~36^(+6)周亚组(n=46),对照组分为37~38^(+6)周亚组(n=80)和39~41^(+6)周亚组(n=70)。采用Philips iE33型彩包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仪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及心输出量,并计算测算心搏指数及心脏指数、舒张期心肌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相对厚度、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及舒张末期容积指数。结果:在体表面积校正后,各亚组的心脏几何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龄(P=0.001)、身长(P=0.001)及体重(低出生体重儿:P=0.012;正常出生体重儿:P=0.003;巨大儿:P=0.016)是新生儿LVMI的独立影响因素。人体测量学指标及基本的生命体征指标对新生儿LVRI的影响在各胎龄亚组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2.88,P=0.076),但对LVMI影响在各亚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6,P<0.001)。结论:超声心动图评估早产儿心脏几何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新生儿心脏的发育及成熟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新生儿 超声心动图 形态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二维超声 三维Smart MSP MRI在诊断胼胝体发育异常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罗欢嘉 佟彤 +1 位作者 易艳 熊奕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8期822-826,共5页
目的对比MRI和二维超声、三维SmartMSP对胼胝体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产前超声诊断怀疑胎儿胼胝体异常的孕妇20例,分别进行二维超声、三维SmartMSP和MRI检查,与MRI结果对比,分析二维超声和三维SmartMSP诊断胼胝体异常的检出率及... 目的对比MRI和二维超声、三维SmartMSP对胼胝体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产前超声诊断怀疑胎儿胼胝体异常的孕妇20例,分别进行二维超声、三维SmartMSP和MRI检查,与MRI结果对比,分析二维超声和三维SmartMSP诊断胼胝体异常的检出率及准确性。结果三维SmartMSP超声对胼胝体异常(完全性胼胝体缺如+部分性胼胝体缺如)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P<0.05)。三维SmartMSP检出胼胝体异常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二维超声。三维SmartMSP在诊断胼胝体异常病例中与MRI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844)。结论使用三维SmartMSP技术能达到接近MRI诊断胼胝体发育异常的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胼胝体 胎儿 中枢系统
下载PDF
收缩后收缩阳性率评价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冯程 陈立新 +1 位作者 徐金锋 吴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451-452,455,共3页
目的评价收缩后收缩(PSS)阳性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CHD患者和17例健康人的左室壁各节段心肌进行应变分析,确定出现PSS的心肌节段数并计算每位受试者的PSS阳性率。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CHD的金标准... 目的评价收缩后收缩(PSS)阳性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CHD患者和17例健康人的左室壁各节段心肌进行应变分析,确定出现PSS的心肌节段数并计算每位受试者的PSS阳性率。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CHD的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SS阳性率诊断CHD的准确性。结果 PSS阳性率诊断CH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以41.6%作为诊断CHD的最佳分界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6%、76.5%;其中PSS阳性率诊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AUC为0.911,以47.2%作为诊断多支病变病例的分界值,其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82.4%。结论 PSS阳性率对诊断CHD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后收缩 应变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