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2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费孝通与南岭民族走廊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王元林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9-116,共8页
在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思想中,民族走廊理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三大民族走廊之一的南岭民族走廊,费先生先后四次做过阐述,其高屋建瓴的民族走廊理论以及对大瑶山的社会调查至今对我们研究南岭民族走廊有着重要... 在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思想中,民族走廊理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三大民族走廊之一的南岭民族走廊,费先生先后四次做过阐述,其高屋建瓴的民族走廊理论以及对大瑶山的社会调查至今对我们研究南岭民族走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对有关南岭民族走廊的民族史阐释、地理构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主张从民族走廊理论、民族迁徙与发展史、宗教文化、社会组织、经济社会活动、区域开发等诸多方面来研究这一民族走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民族走廊 费孝通 地理构架 民族史
下载PDF
中国乡村治理中的乡贤文化作用分析: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47
2
作者 吕霞 冀满红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68,共6页
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历朝历代乡贤德行凝结的意识形态的集合。随着时代的发展,乡贤文化成为乡村贤达人士道德品性、知识素养、行为方式和社会影响的综合反映,具有地域性、道德性、知识性和公益性特征。在现代... 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历朝历代乡贤德行凝结的意识形态的集合。随着时代的发展,乡贤文化成为乡村贤达人士道德品性、知识素养、行为方式和社会影响的综合反映,具有地域性、道德性、知识性和公益性特征。在现代乡村治理中提倡乡贤文化,是解决乡村既存问题的需要,也是乡贤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需要。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乡贤文化在涵养核心价值观、完善乡村法治、发展乡村经济和倡导乡村公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破解乡村经济与文化困局、重建乡村秩序与规范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乡贤文化要明确自身协同治理的角色以及促进乡村自治的目标,避免"错位"和"越位"现象,促进乡村治理从"人治"到"法治"、从外在权威到内生权威的转变。对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研究,可以挖掘其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中的传承价值和创新价值,丰富和优化社会治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乡贤文化 历史范例 作用分析
原文传递
试论“回族武术” 被引量:25
3
作者 马明达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2-66,共5页
回族有崇尚武勇的优良传统 ,历史上武术人材辈出 ,为中华武术文化的发扬光大作出过突出贡献。本文系统探究了回族武术传统的发展脉络及其演变 ,揭示出其与传统体育的渊源关系 ,对今后回族武术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设想。
关键词 回族武术 源流 演变 代表人物
原文传递
唐五代岭南道交通路线述略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伟明 《学术研究》 1987年第1期53-58,共6页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一个空前鼎盛的时代,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事业相当发达。史称“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且如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则“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一个空前鼎盛的时代,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事业相当发达。史称“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且如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则“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来,昧旦永日。”随着整个国家交通事业的繁荣兴旺,地极边远的岭南道交通也相当发达。据《元和郡县志》所述岭南道各州县的“八到”情况,每一州县大都四通八达,形成了紧凑的交通路线网。如把网上的路线四至延伸,则北通长安,洛阳,南至海南岛,西接南诏,东达闽浙。另《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了七条国际路线,其中一条就是以广州为起点。本文仅就唐五代岭南道对内交通的四至情况,分别叙述于后。北路交通岭南地形背山靠海,北有五岭,南濒大海。在当时海运不很稳定的情况下,岭南道与中原及江南的联系,主要依靠北路交通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路线 唐五代 岭南地区 广州外贸 国际路线 唐代 交通线 海南岛 长安 海上交通
下载PDF
探寻历史的新视野——近代中国市民社会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17
5
作者 霍新宾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4期79-83,共5页
关键词 近代 中国 市民社会 基本特征 社会功能
原文传递
应该重新审视"国术 被引量:20
6
作者 马明达 《体育文化导刊》 1999年第5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竞技武术 国术 少数民族体育 民国初期 套路竞赛 民族形式体育 管理体制 套路演练 民国时期 民间传统武术
下载PDF
从通臂到通备——略论通备武学的起源 被引量:19
7
作者 马明达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36,39,共5页
从对通臂、通背、通备三者的比较入手 ,通过对通臂演变过程的深刻剖析 ,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佐证 ,结合亲身经历 ,论述了武术从通臂到通备的发展历程 ,以及通备发展和传播的历史轨迹 。
关键词 武术 通臂 通备
下载PDF
跨国华人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对海外跨国主义华人研究的评述 被引量:18
8
作者 潮龙起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106,共12页
近几十年来,在新一轮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华人移民过程日益复杂,其族群认同和文化建构也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对此,近十多年来,海外学者开始对过去的民族国家理论进行反思,并借用国际学术界流行的跨国主义理论进行研究。本文首先指... 近几十年来,在新一轮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华人移民过程日益复杂,其族群认同和文化建构也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对此,近十多年来,海外学者开始对过去的民族国家理论进行反思,并借用国际学术界流行的跨国主义理论进行研究。本文首先指出海外华人跨国主义研究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其次,对学者们有关跨国华人的概念界定、形成条件和活动场域,跨国华人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实践等研究进行系统评述;最后指出该理论对海外华人研究的学术贡献及今后运用这一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华人 理论 实践 评述
原文传递
解放乳房的艰难:民国时期“天乳运动”探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正刚 曾繁花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72,共7页
近代以来,中国女性身体解放如火如荼,天足运动之后,女性束胸的危害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解放乳房的呼声日益高涨。官府在社会各种舆论的鼓噪下,乘势推出了带有强迫性的"天乳运动",加速了解放女性乳房运动的步伐。然而"... 近代以来,中国女性身体解放如火如荼,天足运动之后,女性束胸的危害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解放乳房的呼声日益高涨。官府在社会各种舆论的鼓噪下,乘势推出了带有强迫性的"天乳运动",加速了解放女性乳房运动的步伐。然而"天乳运动"的推广在束胸这一社会陋习面前,相当艰难,于此也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对女性身体认识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束胸 “天乳运动”
原文传递
山西大同市辽墓的发掘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银田 解廷琦 周雪松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4-44,101,104,共13页
清理的五座辽墓出土遗物较少,主要遗存为壁画。其中周家店辽墓为砖雕影作仿木结构,是唐、宋建筑结构演变的又一实例。五法村辽墓壁画是辽代早期偏晚的遗存。南关 M2则是大同辽代壁画墓由早期向晚期的过渡形态。大同辽代壁画墓在宋、辽... 清理的五座辽墓出土遗物较少,主要遗存为壁画。其中周家店辽墓为砖雕影作仿木结构,是唐、宋建筑结构演变的又一实例。五法村辽墓壁画是辽代早期偏晚的遗存。南关 M2则是大同辽代壁画墓由早期向晚期的过渡形态。大同辽代壁画墓在宋、辽时期的墓葬壁画遗存中具有独特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大同市 辽代 壁画墓 古建筑
原文传递
宋元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与定型——宋元农书研究之一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伟明 《中国农史》 1988年第3期31-35,共5页
宋元时期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决非偶然。它与当时经济重心南移,大批劳动力流入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劳动人民根据南方的自然状况广种水稻,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有所发展创造,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水稻栽培技术措施... 宋元时期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决非偶然。它与当时经济重心南移,大批劳动力流入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劳动人民根据南方的自然状况广种水稻,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有所发展创造,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水稻栽培技术措施,为南方农业的不断开发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宋元水稻栽培技术主要可归纳为育秧技术与大田管理技术两大类别以及种、管、收三大环节。反映了宋元时期水稻栽培已普遍实行精耕细作,具备了较为完整而复杂的技术程序。可以讲,我国古代水稻栽培技术发展到此而基本定型。直到明清甚至现代,基本上还是继承沿袭宋元时期的栽培技术特点。所以在水稻栽培发展史上,宋元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措施 水稻生产 农书研究 水稻栽培 南方地区 南方农业 水稻种植 生产实践 精耕细作 自然状况
下载PDF
明清女性职业的商业化倾向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正刚 侯俊云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2-126,共5页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愈益繁荣。传统男耕女织模式中的女织与市场联系更加密切,这在江南地区最为明显。女织激活了地方社会的商品经济,也开始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与之相伴,纺织已成为女性必备的生活技能,成为其终身维持家庭生计...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愈益繁荣。传统男耕女织模式中的女织与市场联系更加密切,这在江南地区最为明显。女织激活了地方社会的商品经济,也开始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与之相伴,纺织已成为女性必备的生活技能,成为其终身维持家庭生计的职业。这种现象在当时的沿海地区和内陆省份也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和普遍性。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女性就业更多地受到市场需求的支配,女性职业逐渐多元化和商业化。女性也开始在与旅游业相关的饮食、住宿、交通、娱乐、商品销售、祀神等行业中大显身手。尽管女性职业的商业化在许多方面与男性相比较有相当大的距离,但这毕竟改变了传统男女职业分工的僵化格局,女性为自身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就业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妇女 职业 商业化
下载PDF
明清鲁浙粤女性自杀探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正刚 唐伟华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1年第5期75-79,共5页
明清女性自杀的数量大大超过以前各代。地处沿海的鲁、浙、粤三省,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然三省女性自杀的人数却相当惊人。本文通过对三省女性自杀案例分析认为,明清女性自杀以已婚者居绝对多数,自杀的社会根源主要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
关键词 明清 女性 自杀
下载PDF
明清时期海南岛的妈祖信仰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元林 邓敏锐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81-386,共6页
通过系统考察明清时期海南妈祖庙分布以及其所反映的规律,探讨海南妈祖信仰兴盛的原因,并述及妈祖信仰经由海南人传到海外的情况以及妈祖崇拜在东南亚海南华人崇拜中的地位。
关键词 妈祖信仰 海南 明清时期 华侨
下载PDF
新罗对唐纳质宿卫述论 被引量:16
15
作者 姜清波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2004年第1期88-95,共8页
纳质宿卫是新罗与唐朝之间重要的外交手段。对于新罗和唐朝来说 ,纳质符合双方各自的利益。新罗纳质宿卫的原因前后有别 ,导致宿卫者的职能性质发生变化 ,其留唐的期限也相应地有所不同。新罗宿卫者起到了沟通唐罗两国的桥梁作用 ,为加... 纳质宿卫是新罗与唐朝之间重要的外交手段。对于新罗和唐朝来说 ,纳质符合双方各自的利益。新罗纳质宿卫的原因前后有别 ,导致宿卫者的职能性质发生变化 ,其留唐的期限也相应地有所不同。新罗宿卫者起到了沟通唐罗两国的桥梁作用 ,为加深两国的政治、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新罗 纳质宿卫 外交关系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明清伏波神信仰地理新探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元林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2-119,共8页
伏波信仰是国家祭祀与地方秩序构建互动中的代表。一方面,两伏波将军通过国家册封、地方官员倡建庙宇、士人歌颂其建功立业的英雄主题等形式,形成了神灵在中央的正统性和弘扬的主题;另一方面,原来建功于地方的伏波神灵不断显灵异,屡屡... 伏波信仰是国家祭祀与地方秩序构建互动中的代表。一方面,两伏波将军通过国家册封、地方官员倡建庙宇、士人歌颂其建功立业的英雄主题等形式,形成了神灵在中央的正统性和弘扬的主题;另一方面,原来建功于地方的伏波神灵不断显灵异,屡屡有为于地方,被地方官民所接受,国家神灵在地方上真正落地,形成了明清以北部湾乃至琼州海峡为中心的祭祀带,伏波神职多为庇佑江海航海安全职能;五岭山地、粤西一带的祭祀带,神职也多为水上交通与地方安定;湘沅流域祀伏波神,也多彰昭其有功于地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大伏波信仰的中心和主题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规律。伏波信仰的变化,渗透着国家祭祀的逐渐地方化,渗透着国家在地方秩序构建中,利用英雄等神灵信仰在地方的空间逐步展开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波神 国家祭祀 地方秩序 互动
下载PDF
明末清初西部虎患考述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正刚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8-104,共7页
明末清初 ,我国西部地区自山西、陕西经四川到贵州、广西以及云南等省均发生过程度不等的虎患 ,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本文认为 ,虎患既与人类过分开垦山地导致自然环境恶化有关 ,又与当时战乱动荡导致社会极度破败有关。康熙中... 明末清初 ,我国西部地区自山西、陕西经四川到贵州、广西以及云南等省均发生过程度不等的虎患 ,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本文认为 ,虎患既与人类过分开垦山地导致自然环境恶化有关 ,又与当时战乱动荡导致社会极度破败有关。康熙中叶以后 ,西部地区虎患日渐减少 ,说明人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征服了老虎 ,但也最终破坏了自然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末年 清朝初年 西部地区 老虎 自然环境 陕晋地区 四川 虎患
原文传递
明代留住京师的藏传佛教僧人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杜常顺 《中国藏学》 CSSCI 2005年第2期59-66,共8页
由于治藏的政治需要和皇帝个人的宗教崇信,明代京师留住有大批藏传佛教僧人。这些僧入不但由朝廷供养,而且受到种种优待。在明中期皇帝政务荒怠和朝纲不举的政治背景下,满足皇帝个人宗教生活的需求成为留京藏僧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显著特征... 由于治藏的政治需要和皇帝个人的宗教崇信,明代京师留住有大批藏传佛教僧人。这些僧入不但由朝廷供养,而且受到种种优待。在明中期皇帝政务荒怠和朝纲不举的政治背景下,满足皇帝个人宗教生活的需求成为留京藏僧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显著特征,由此造成其“欺罔惑世”和“縻财蠹政”的不良形象。但客观而论,留京藏僧在明朝廷治藏的政治和政策层面仍发挥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京师 藏传佛教僧人 宗教史
下载PDF
西方预算制度与清季财政改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增合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2-105,共24页
光绪中叶以降,朝野积极引介西式预算制度,冀能取代日益僵化的旧式理财制度。部分省份和机构为缓解财政压力,也不断尝试模仿这一制度。宣统年间,清廷将试办预算作为解决财政困境的制度性措施鼎力推行。预算制度的嫁接并不顺利,删减例案,... 光绪中叶以降,朝野积极引介西式预算制度,冀能取代日益僵化的旧式理财制度。部分省份和机构为缓解财政压力,也不断尝试模仿这一制度。宣统年间,清廷将试办预算作为解决财政困境的制度性措施鼎力推行。预算制度的嫁接并不顺利,删减例案,改良收支,选择确定预算方针均系移植新制度的重要举措。新制移植过程中,旧式协饷制度、奏销制度、财政积习无一不成为迎拒新式预算制度的排异性因素,旧制衍生的国省财政矛盾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空前激化。清廷本藉财政改制以挽救命运,却因新旧对峙、人事派分等制约因素,难破僵局,最终形成新制与旧规并存的尴尬局面,解困的愿望更成泡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算制度 清末财政 协饷制度 国省财政矛盾
原文传递
由脱序到整合:清末外省财政机构的变动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增合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72,共17页
清季外省财政机构通过裁局改制,经历了由纷乱无序到财权相对统一的重要转变。裁局改制前期注重节流主义,后期相对重视制度改变。光绪末年的财政改制主要是督抚司道的自发调整,宣统年间则是来自清廷"裁局改制"谕旨和度支部的... 清季外省财政机构通过裁局改制,经历了由纷乱无序到财权相对统一的重要转变。裁局改制前期注重节流主义,后期相对重视制度改变。光绪末年的财政改制主要是督抚司道的自发调整,宣统年间则是来自清廷"裁局改制"谕旨和度支部的督催。外省督抚虽遵照谕令实施变革,但却力图控制财政实权。度支部统一财政、强化各省藩司实权的愿望受到督抚的表面应付,实难如愿达到目的。由于机构整合过程中受到各种制度和人事影响,通过改制设立的省财政机构明显存在新旧杂糅的特征,在分科办事、职员构成和运行习惯上,未能与旧传统彻底区分。清廷和各省在财政机构的改制上,尚存在着"能力"与"努力"的各种约束,改制结果并不纯粹是积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机构 清末新政 裁局改制 度支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