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记忆与观念、策略 |
林敏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3 |
41
|
|
2
|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英语学习的情境 |
王东
|
《外语电化教学》
北大核心
|
2002 |
28
|
|
3
|
全球化写作与世界华人文学——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裘小龙谈话述评 |
卫景宜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6
|
|
4
|
美国主流文化的“华人形象”与华裔写作 |
卫景宜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6
|
|
5
|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机遇与挑战——从教育部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谈起 |
章恒珍
|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
2004 |
21
|
|
6
|
浅析语境在口译中的适应性 |
李锦
廖开洪
|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
2002 |
12
|
|
7
|
试论乔治·艾略特女性意识的独特性——对《米德尔马契》的重新解读 |
朱桃香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2 |
15
|
|
8
|
可能世界、心理空间与语篇的意义建构 |
王全智
|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5 |
16
|
|
9
|
科技与文学语篇英译汉翻译单位实证研究 |
杨榕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9
|
|
10
|
透析谭恩美《灵感女孩》中的迷信现象 |
陈蕾蕾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1
|
|
11
|
改写中国故事:文化想象的空间——论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文本“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 |
卫景宜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1
|
|
12
|
西方文学中母亲杀婴母题和母性的重构 |
陈蕾蕾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12
|
|
13
|
从教育哲学角度看改革时期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 |
裴霜霜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3
|
|
14
|
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 |
卫景宜
|
《华文文学》
|
2001 |
8
|
|
15
|
《德伯家的苔丝》之张谷若中译本与中国民族文学 |
刘丹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3 |
8
|
|
16
|
社会转型与伦理的困惑:再论《等待》的主题 |
卫景宜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17
|
浅谈《红楼梦》中人名的翻译技巧 |
甘文凝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8
|
|
18
|
文化认同与概念重塑——《典型的美国人》之文化解读 |
刘丹
|
《华文文学》
|
2003 |
5
|
|
19
|
融合与冲突——论海外华侨华人的认同 |
朱桃香
代帆
|
《东南亚研究》
CSSCI
|
2002 |
5
|
|
20
|
汉英“爱情”情感隐喻比较研究 |
裴霜霜
|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