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度、激励与行为:解释区域环境治理的多重逻辑——以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郑石明 何裕捷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6,共12页
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不同区域的环境治理成效差异明显。为探究中国情境下区域环境的有效治理机制,本文选择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作为案例,构建“制度-激励-行为”分析框架,从多维视角分析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与环境治理... 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不同区域的环境治理成效差异明显。为探究中国情境下区域环境的有效治理机制,本文选择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作为案例,构建“制度-激励-行为”分析框架,从多维视角分析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与环境治理逻辑。研究发现:为实现环境善治,需要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源头控制与末端监管两手抓,形成以经济激励为基础、压力激励为补充的双重激励环境,并充分动员政府、公众与企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进程;企业缺位、社会监督力量薄弱、地方政府激励不足、治理手段单一等是影响区域环境治理难以取得成效的主要因素。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作为区域环境治理的范例,探索与分析其治理逻辑,对完善中国区域环境治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治理 制度 激励 行为 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
下载PDF
政策反馈理论:政策如何重塑政治过程与政策发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郑石明 薛雨浓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1-191,共11页
政策科学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由实证主义向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变迁,在公共政策研究重拾对民主的关注后,作为替代性政策过程理论之一的政策反馈理论逐渐兴起。该理论认为,政策科学应当更加关注政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内生性。政策... 政策科学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由实证主义向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变迁,在公共政策研究重拾对民主的关注后,作为替代性政策过程理论之一的政策反馈理论逐渐兴起。该理论认为,政策科学应当更加关注政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内生性。政策不仅是政治系统的产出,也是政策过程的输入因素,已有的政策能够重塑政治过程,并影响未来的公共政策。政策反馈理论缘起于政治学中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其理论特色是强调政策本身在政策过程中的本体论地位,并思考已有政策对于政策过程的影响途径和机制。文章在较为全面地追溯政策反馈理论的起源、基本主张与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归纳出该理论的整体分析框架,探讨研究政策反馈的途径,并总结该理论目前发展的贡献、局限性和未来前景,为我国公共政策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反馈理论 历史制度主义 政策过程理论 政治过程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如何提升环境协同治理能力?——基于H市环境治理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要蓉蓉 郑石明 《行政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6,共10页
地方政府环境协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通过整合协同治理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构建“目标—政策—资源”地方政府环境协同治理能力三维分析框架,并结合H市环境治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地方政府环境协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通过整合协同治理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构建“目标—政策—资源”地方政府环境协同治理能力三维分析框架,并结合H市环境治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标协同维度存在时间和主体两个子维度,在时间子维度上要实现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间协同,主体子维度上要加强政府内外多主体目标间协同;政策协同维度包括纵向和横向协同两个层面,在纵向上地方政府应与中央政府实现政策协同,在横向上环境政策应与经济政策及其他相关政策保持协同;资源协同维度涵盖人、财、物以及信息资源的协同,人、财、物协同提供基础支撑,信息协同提供数据支撑,从而增强协同治理能力。因此,地方政府应从制定区域协同目标、提高政策协同度和加强信息化建设等路径提升环境协同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环境协同治理 协同治理 治理能力
原文传递
制度互补理论视角下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逻辑及其演变——兼与经济治理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贵梧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28,共15页
新时代中国在质疑声中走出一条有效的环境治理之路,为理解中国国家治理制度优势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本文采取制度互补的理论视角,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在环境治理上是如何“把制度搞对”的。研究发现,生态环境保... 新时代中国在质疑声中走出一条有效的环境治理之路,为理解中国国家治理制度优势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本文采取制度互补的理论视角,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在环境治理上是如何“把制度搞对”的。研究发现,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设计与执行能够很好地补足现行法律等其他制度的缺陷,而且制度自身具备内在的互补性,呈现出政治与法治的结构性互补,党内法规、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之间的治理功能耦合,纵向督察机制与全面监督机制相结合以及党和国家、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的特征。制度互补性的生成有赖于历史与现实的塑造、执政党观念的变迁、国家层面的制度试验与“干中学”等机制。本研究结论表明,中国的制度优势在于既能通过分散式政策试验实现经济治理的成功,也可以通过国家层面的制度试验解决环境保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环保督察 制度互补 制度优势 环境治理 经济治理
原文传递
复杂性公共政策:范式变迁、研究框架与展望
5
作者 郑石明 李红霞 《政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93,M0008,共15页
随着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各类组织的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决策风险急剧上升,导致公共政策过程愈发复杂。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复杂性理论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与传统公共政策不同,复杂性公共政... 随着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各类组织的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决策风险急剧上升,导致公共政策过程愈发复杂。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复杂性理论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与传统公共政策不同,复杂性公共政策更加关注系统构成、环境氛围和组织变迁等动态复杂因素,可为公共政策研究提供全新的视野和研究范式。本文通过梳理复杂性公共政策的研究进展与演进逻辑,识别传统公共政策的困境,分析公共政策范式变迁的必然性与趋势,探讨复杂性公共政策研究的范式变迁动因、理论研究框架及其在公共政策领域的适用性,展望复杂性公共政策的未来,以期为公共政策研究寻找新的理论基础,提供新的思想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公共政策 政策科学 政策研究 复杂性理论
原文传递
政策工具何以缓解环境不平等?
6
作者 要蓉蓉 郑石明 邹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9-101,共13页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人享有生活环境安全健康的权利,但不可否认的是环境不平等问题长期存在,如何在环境治理中同时实现效率与公平,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往研究多从种族和收入水平角度分析环...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人享有生活环境安全健康的权利,但不可否认的是环境不平等问题长期存在,如何在环境治理中同时实现效率与公平,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往研究多从种族和收入水平角度分析环境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却较少探讨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对环境不平等的影响。为弥补这一不足,该研究基于278个地级市二氧化硫排放量数据,利用威廉逊系数测度2003—2019年25个省和地区的环境不平等指数,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政策工具与环境不平等间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①中国省域环境不平等整体呈现先缓慢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东中西部地区间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同时存在环境质量改善而不平等加剧的错配现象,如何提高少数人的环境福利成为今后环境治理的重点。②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因具有注重公平与公众诉求的特性,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省域环境不平等,而市场型政策工具追求治理效率的特性会使其显著加剧省域环境不平等。③污染水平和创新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缓解省域环境不平等;而市场型政策工具则会在低污染水平和高创新水平下,加剧环境不平等。基于上述结论,应从重视污染分配公平、设计合理的政策组合、寻找差异化治理路径等方面推进环境治理及缓解环境不平等。该研究对选择政策工具、提高政策制定能力以及消除环境不平等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不平等 政策工具强度 环境污染 创新水平 门槛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