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空间·事件:观看的“语法”与视觉修辞方法 被引量:138
1
作者 刘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0-109,共10页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视觉修辞强调对"视觉形式"的识别与分析,挖掘出潜藏于视觉本文"修辞结构"中的含蓄意指。视觉修辞的文本对象主要包括视觉化的媒介文本、空间文本和事件文本,相应地也就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视觉修辞...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视觉修辞强调对"视觉形式"的识别与分析,挖掘出潜藏于视觉本文"修辞结构"中的含蓄意指。视觉修辞的文本对象主要包括视觉化的媒介文本、空间文本和事件文本,相应地也就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视觉修辞方法。媒介文本的视觉修辞方法主要强调在视觉形式与构成的"语法"基础上把握视觉话语的生产机制。空间文本的视觉修辞方法主要关注空间的功能、意义与价值是如何在空间生产的视觉逻辑中体现和深化。事件文本的视觉修辞方法主要强调图像事件中视觉化的"凝缩符号"与"新闻聚像"的生产方式及其在传播场域中的流动结构与跨媒体叙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语法 视觉修辞 修辞结构 图像事件 凝缩符号 新闻聚像
原文传递
从“情感按摩”到“情感结构”:现代性焦虑下的田园想象——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 被引量:137
2
作者 曾一果 时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130,170-171,共11页
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加速的社会,每位个体都被迫卷入竞争、效率和速度的加速世界之中,普遍的现代性焦虑由此而生。然而,现代人也在采取各种方法对抗社会加速以缓解焦虑,本文所考察的"李子柒现象"便是如此。李子柒用短视频,艺... 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加速的社会,每位个体都被迫卷入竞争、效率和速度的加速世界之中,普遍的现代性焦虑由此而生。然而,现代人也在采取各种方法对抗社会加速以缓解焦虑,本文所考察的"李子柒现象"便是如此。李子柒用短视频,艺术化地重构和再造"田园生活",从视觉、心理和审美等不同层次"按摩"焦虑中的观众,激活和唤醒了他们对业已消逝的乡村田园世界之情感,并努力在新社会语境中建构人们对过去世界的"新情感结构"。本文从情感视角对李子柒所制作的系列短视频展开媒介文本解读,深入探究社会加速时代"李子柒现象"背后的情感肌理、文化机制和消费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焦虑 李子柒 短视频 情感按摩 情感结构
下载PDF
从渠道争夺到终端制胜,从受众场景到用户场景——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关键 被引量:123
3
作者 谭天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20,共6页
当今媒体融合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演变,已经从渠道争夺变成终端融合,而在其中对传播终端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尤为重要,同时对场景的开发应用也成为融合与转型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 媒体融合 渠道 终端 三网融合 场景
原文传递
建设性新闻:一种正在崛起的新闻形式——对凯伦·麦金泰尔的学术访谈 被引量:109
4
作者 晏青 凯伦.麦金泰尔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8,共4页
目前,新闻主要被负面和冲突的框架主导。本访谈围绕国外主流媒体兴起的建设性新闻进行理论的探讨。文章厘清了学术界和业界对方案新闻、好新闻、幸福新闻、恢复性新闻等概念的误读与理解偏差,首次提出建设性新闻概念。对建设性新闻的积... 目前,新闻主要被负面和冲突的框架主导。本访谈围绕国外主流媒体兴起的建设性新闻进行理论的探讨。文章厘清了学术界和业界对方案新闻、好新闻、幸福新闻、恢复性新闻等概念的误读与理解偏差,首次提出建设性新闻概念。对建设性新闻的积极心理策略的运用、传媒实践、研究现状、学科建设、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剖析,并指出建设性新闻将为新闻学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新闻 新闻范式 心理策略
下载PDF
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 被引量:102
5
作者 董天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95,共8页
如何把握“民生新闻”的内在本质,始终众说纷纭。本文引入科学社会学的范式理论,对民生新闻作了重新解读,提出民生新闻是一种新的新闻传播范式,并全面梳理了其具体内涵与产生过程,进而对民生新闻的价值与意义作了新的体认,有助于深化对... 如何把握“民生新闻”的内在本质,始终众说纷纭。本文引入科学社会学的范式理论,对民生新闻作了重新解读,提出民生新闻是一种新的新闻传播范式,并全面梳理了其具体内涵与产生过程,进而对民生新闻的价值与意义作了新的体认,有助于深化对民生新闻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民生新闻 传播范式
原文传递
微电影--“微”时代广告模式初探 被引量:97
6
作者 郑晓君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3,共5页
"微电影"是互联网"微"时代下的产物,与传统的电影有所不同,且有别于传统广告的诉求式、说教式及煽动式的传播方式,微电影创造了全新的盈利模式。本文主要对"微电影"广告模式及理念进行分析,明确其产生的... "微电影"是互联网"微"时代下的产物,与传统的电影有所不同,且有别于传统广告的诉求式、说教式及煽动式的传播方式,微电影创造了全新的盈利模式。本文主要对"微电影"广告模式及理念进行分析,明确其产生的社会条件以及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探讨其创作要素和技巧,进一步挖掘这种介于电影与传统电视广告之间的全新广告模式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影 故事 广告
下载PDF
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福柯“空间规训思想”的当代阐释 被引量:98
7
作者 刘涛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63,共16页
在福柯的空间规训思想体系中,空间是权力实施的场所与媒介,空间生产体现为对空间的规训实践。在社会化媒体普遍而深刻的"过度分享"趋势中,现代社会进入了杰弗里·罗森所说的"共视社会"。空间规训主体成为资本... 在福柯的空间规训思想体系中,空间是权力实施的场所与媒介,空间生产体现为对空间的规训实践。在社会化媒体普遍而深刻的"过度分享"趋势中,现代社会进入了杰弗里·罗森所说的"共视社会"。空间规训主体成为资本权力的空间化过程,即对空问"可见性"的可视化表征、对碎片空间的社会化争夺、对空间关系的流动化生产以及对传统空间的"去仪式化"消解,这极大地发展了福柯所设想的空间规训思想。同时,社会化媒体语境下的诸多空间规训事实已经超出了福柯规训思想的解释范畴,有必要对其进行批判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社会化媒体 福柯 空间规训 全景监狱
原文传递
我国社交媒体的现状、发展与趋势 被引量:94
8
作者 谭天 张子俊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5,共6页
当今我国互联网发展中,社交媒体已成燎原之势。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已形成了平台型、社群型、工具型和泛在型四种网络社交模式,并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交网络生态。展望未来,互联网将进入社会化传播时代,社交媒体也会改变人类社会的... 当今我国互联网发展中,社交媒体已成燎原之势。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已形成了平台型、社群型、工具型和泛在型四种网络社交模式,并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交网络生态。展望未来,互联网将进入社会化传播时代,社交媒体也会改变人类社会的交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互联网 社群化社交 关注个人 运营模式
下载PDF
隐喻论:转义生成与视觉修辞分析 被引量:88
9
作者 刘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0-148,共9页
隐喻发生的基本原理是转义生成。作为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隐喻和转喻对应的符号结构分别是聚合关系(paradigmatic relation)和组合关系(syntagmatic relation)。电影符号学者麦茨立足于拉康的精神分析传统,认为电影语言中隐喻和转... 隐喻发生的基本原理是转义生成。作为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隐喻和转喻对应的符号结构分别是聚合关系(paradigmatic relation)和组合关系(syntagmatic relation)。电影符号学者麦茨立足于拉康的精神分析传统,认为电影语言中隐喻和转喻的无意识工作原理分别是"凝缩"和"移置"。前者为了捕捉"真理的微光"而在隐喻轴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后者则在转喻轴上形成了"想象的能指"(imaginary signifier)。在视觉修辞的意义机制中,视觉隐喻依赖于视觉元素所构成的转喻结构,而且在图像文本的聚合轴上实现了隐喻意义的生产。我们可以根据本体与喻体的"在场"方式差异,将视觉隐喻的工作原理区分为构成性视觉隐喻和概念性视觉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修辞 视觉隐喻 转义生成 精神分析 构成性视觉隐喻 概念性视觉隐喻
下载PDF
网络问答社区“知乎”的知识分享与传播行为研究 被引量:82
10
作者 刘佩 林如鹏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119,共11页
本文以新兴的知识问答与分享社区——知乎网为研究对象,采取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网络问答社区内用户的知识传播与知识分享行为并得出三个结论:首先是整体网呈现一个典型的"小世界"网络关系,其节点呈... 本文以新兴的知识问答与分享社区——知乎网为研究对象,采取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网络问答社区内用户的知识传播与知识分享行为并得出三个结论:首先是整体网呈现一个典型的"小世界"网络关系,其节点呈幂律分布;其次社区成员参与讨论所扮演的角色鲜明,点入度较高的成员比较有声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和其讨论交流。点出度高的成员则习惯于阅读答案以及和其他人进行讨论提问,他们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和知识共享的受益者。最后从内容上而言,社交问答网站问题呈现更多元化,回答部分内容更加个性化以及偏重社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社群 社会网络分析 知乎 知识分享 知识传播
下载PDF
情感劳动(Affective labor)的理论来源及国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80
11
作者 刘芳儒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2-84,共13页
随着文化产品、知识和信息在社会中的加速流动,非物质劳动在今天占据着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其中,情感劳动作为非物质劳动的主要方面引发了学理上和实践中的关注和讨论。然而目前国内学界尚未对情感劳动的理论资源作系统的梳理,对其应... 随着文化产品、知识和信息在社会中的加速流动,非物质劳动在今天占据着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其中,情感劳动作为非物质劳动的主要方面引发了学理上和实践中的关注和讨论。然而目前国内学界尚未对情感劳动的理论资源作系统的梳理,对其应用实践也缺乏学术前沿的关照。本文在回溯情感劳动理论来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学者对情感劳动的研究现状。目前,情感劳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对情感劳动的理论来源进行阐释及对该术语的局限性进行批判;其二是对情感劳动应用实践及其社会价值的探讨;其三则是对主体在情感劳动实践中受到的剥削及其抵抗的探索。前两个方面是学者们对情感劳动关注的重点。本文对国外情感劳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仔细梳理和反思,并对今后情感劳动的研究提出建议,以期能推动相关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劳动 情感劳动 粉丝文化 女性主义 游戏产业 剥削
原文传递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议程互动 被引量:70
12
作者 董天策 陈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4-138,共5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议程互动已成为当下的传播现实。本文从议程设置理论出发对我国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议程互动作了全面探讨在回顾议程互动形成的基础上,分析了议程互动的方式,阐明了对待议程互动与断裂的正确态度。
关键词 传统媒体 网络媒体 议程互动 社会舆论 传播学
原文传递
破壁:媒体融合下视频节目的“文化出圈”——以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系列节目为例 被引量:78
13
作者 曾一果 李蓓蕾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0-35,共6页
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的节目《唐宫夜宴》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转发,并引起粉丝观众的追捧。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推出的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视频节目,《唐宫夜宴》从平台、技术、受众与审美四个方面努力破除与大众文化间的圈层壁垒,并且藉助... 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的节目《唐宫夜宴》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转发,并引起粉丝观众的追捧。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推出的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视频节目,《唐宫夜宴》从平台、技术、受众与审美四个方面努力破除与大众文化间的圈层壁垒,并且藉助于数字技术的支持,在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有效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宫夜宴》 媒体融合 文化出圈 现代性转换
原文传递
赋权、审丑与后现代:互联网土味文化之解读与反思 被引量:78
14
作者 杨萍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28,共5页
互联网土味文化是消费社会的一种特殊文本,它强调原生态,不注重深刻意义的表达,迎合了网民的猎奇和审丑心理,具有特殊的话语符号和强烈的后现代特征。土味文化一般由短视频平台发源,通过微博和社交平台的进一步传播,并借助网民、粉丝文... 互联网土味文化是消费社会的一种特殊文本,它强调原生态,不注重深刻意义的表达,迎合了网民的猎奇和审丑心理,具有特殊的话语符号和强烈的后现代特征。土味文化一般由短视频平台发源,通过微博和社交平台的进一步传播,并借助网民、粉丝文化、流行节目等的推动力量,成为一种吸引更多网民关注的文化现象。土味文化的兴起体现了互联网对传统弱势群体的赋权,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草根人群的心理需求,是底层文化寻求社会认同的一种方式,也是短视频行业在一段时期为吸引网民而采取的竞争手段和内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味文化 赋权 审丑 后现代 社会认同
下载PDF
短视频、乡村空间生产与艰难的阶层流动 被引量:76
15
作者 刘涛 《教育传媒研究》 2018年第6期13-16,共4页
相对于城市阶层不断上演的美学事件,乡村空间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进入社交场域。由于乡村日常生活的"可见性"被激活了,乡村空间进入一种社会化的、关系化的、结构化的生产状态。社会化媒体与生俱来的技术逻辑决定了乡村空间最终... 相对于城市阶层不断上演的美学事件,乡村空间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进入社交场域。由于乡村日常生活的"可见性"被激活了,乡村空间进入一种社会化的、关系化的、结构化的生产状态。社会化媒体与生俱来的技术逻辑决定了乡村空间最终以表演的方式"出场",那里演绎的是一幕幕怪异的视觉图景。然而,即便底层群体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们的"底层物语"往往也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向上流动的积极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空间生产 身体叙事 阶层流动
下载PDF
意象论:意中之象与视觉修辞分析 被引量:75
16
作者 刘涛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共9页
在视觉话语表征体系中,意象生产是一种常见的视觉修辞实践。所谓意象,就是意中之"象",强调意与象的结合。在中国古代文论传统中,"象"具有积极的媒介功能,其"出场"的目的就是缓解"言"与"意... 在视觉话语表征体系中,意象生产是一种常见的视觉修辞实践。所谓意象,就是意中之"象",强调意与象的结合。在中国古代文论传统中,"象"具有积极的媒介功能,其"出场"的目的就是缓解"言"与"意"之间的尴尬和矛盾,"立象以尽意"。"意"强调象征之意,而"象"则指向一定的物象,对应的是既定的形式。意象生成具有积极的物象基础,强调视觉意义上形式与象征的结合,即"象"进入到一定的象征系统,成为一个携"意"之符。在视觉修辞实践中,视觉意象是分层次的,具体包括原型意象、概念意象、符码意象三种基本的意象形态。三种意象形态在生成原理、视觉形式、理论话语上都存在一定差异,而在具体的视觉修辞实践中又具有积极的对话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物象 视觉修辞 原型意象 概念意象 符码意象
原文传递
语境论:释义规则与视觉修辞分析 被引量:71
17
作者 刘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共11页
作为文本实践的发生环境与底层语言,语境确立了文本的释义规则,其功能就是对释义行为的"锚定"。视觉修辞意义上的语境研究,旨在探讨视觉形式与文本语境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在图像形式维度揭示语境生产的形式逻辑与形式语言。互... 作为文本实践的发生环境与底层语言,语境确立了文本的释义规则,其功能就是对释义行为的"锚定"。视觉修辞意义上的语境研究,旨在探讨视觉形式与文本语境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在图像形式维度揭示语境生产的形式逻辑与形式语言。互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构成了通往文本释义规则的三种基本的语境形态。互文语境依赖于图像与其伴随文本之间的视觉想象,具体包括构成性互文语境、联想性互文语境和隐喻性互文语境。情景语境对应的核心修辞问题是在视觉形式维度上发现符号的边界,并由此确立情景的边界,具体包括话语情景、议题情景和空间情景。文化语境铺设了一种规约性的意义场域,视觉修辞实践主体上体现为对某种普遍共享的文化符码或文化意象的挪用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论 互文语境 情景语境 文化语境 视觉修辞分析
下载PDF
视觉修辞的学术起源与意义机制: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被引量:67
18
作者 刘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6-77,共12页
视觉修辞是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强调以视觉文本为修辞对象的修辞实践与方法。"新修辞学""视觉传播"和"机构转型"分别回应了视觉修辞"出场"的理论突破问题、修辞议题问题和... 视觉修辞是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强调以视觉文本为修辞对象的修辞实践与方法。"新修辞学""视觉传播"和"机构转型"分别回应了视觉修辞"出场"的理论突破问题、修辞议题问题和机构实践问题。而罗兰·巴特的《图像的修辞》(Rhetoric of the Image)、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Visual Thinking)、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Ways of Seeing)成为视觉修辞起源的三大奠基性成果。视觉修辞的意义,对应于巴特所讲的图像符号的含蓄意指。而视觉意义生产的修辞"语言",存在于视觉符号深层的"修辞结构"(rhetorical structure)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修辞 学术史 含蓄意指 修辞结构 视觉语法 新修辞学
下载PDF
转喻论:图像指代与视觉修辞分析 被引量:64
19
作者 刘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2-120,128,共10页
视觉转喻的本质是图像指代,强调通过一种视觉元素来指代与之关联的另一事物。不同于视觉隐喻的"跨域映射"原理,视觉转喻的本质特征是"同域指代"。根据图像符号的两个基本指涉面向——再现与表意,视觉转喻可以分为... 视觉转喻的本质是图像指代,强调通过一种视觉元素来指代与之关联的另一事物。不同于视觉隐喻的"跨域映射"原理,视觉转喻的本质特征是"同域指代"。根据图像符号的两个基本指涉面向——再现与表意,视觉转喻可以分为指示转喻和概念转喻,前者表现为部分指代整体,主要关注图像再现维度的时空"语言",后者表现为具象指代抽象,核心探讨图像表意维度的关联"语法"。前者表现为部分指代整体,后者表现为具象指代抽象。指示转喻强调视觉元素的再现特征,从而在现实"断片"中想象完整的现实图景,具体涉及到空间维度的视点、视角和视域问题,以及时间维度的快照、长镜头和蒙太奇问题;概念转喻强调视觉元素的意指内涵,主要在域阵维度考察不同叙述层之间的关联结构,具体包括符号呈现维度的像似指代和规约指代,以及意义表现维度的域内暗指和多模态指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阵 图像指代 视觉转喻 视觉隐喻 视觉修辞 指示转喻 概念转喻
原文传递
数字媒体时代的平台建构与竞争 被引量:61
20
作者 黄升民 谷虹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7,共8页
在传媒领域,技术的革新使得供需关系在生产、传输、消费三大环节恢复平衡状态,"三大无限"不仅打破了资源瓶颈,也模糊了传媒与通信的产业边界,由此带来产业融合与博弈的讨论。在国家政策积极推进"三网融合"的背景下... 在传媒领域,技术的革新使得供需关系在生产、传输、消费三大环节恢复平衡状态,"三大无限"不仅打破了资源瓶颈,也模糊了传媒与通信的产业边界,由此带来产业融合与博弈的讨论。在国家政策积极推进"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平台理论,剖析广电系统与电信系统在这场博弈中的竞争战略和路径选择。我们认为,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广电系统和电信系统的竞争将是基于平台的竞争。平台的竞争是替代性的竞争,是弱肉强食、赢家通吃,由此将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基础平台的运营关键在于延展性和规模性等核心指标,由此必然选择"基础平台捆绑核心应用平台"的发展路径。在双方抢夺平台制高点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详细的数据,展现了广电系统和电信系统全方位复制性竞争的图景:个人信息平台的CMMB和3G之争;家庭信息平台的有线数字电视和IPTV之争;城市综合信息平台的NGB和NGN之争。鉴于目前这种竞争态势,我们认为,中央政府和相关部委应该做出正确引导和制度安排,以促成"3+1"均衡格局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媒体 三网融合 平台 竞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