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收治的50例肠系膜脂膜炎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检查,评价肠系膜病变组织及与邻近腹膜后正常脂肪组织的CT值差异情况。结果 50例肠系膜脂膜炎均累...目的探讨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收治的50例肠系膜脂膜炎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检查,评价肠系膜病变组织及与邻近腹膜后正常脂肪组织的CT值差异情况。结果 50例肠系膜脂膜炎均累及小肠系膜,直达小肠肠袢,表现为小肠系膜的云雾状密度增高影,且与周围正常腹腔和腹膜后脂肪有较清楚的界限,平扫CT值-40^-70HU;35例可见类似肿瘤的"假包膜征"形成。29例可见"脂肪环征"(fat ring sign),其中11例可见钙化。对比50例患者肠系膜病变部位CT值与腹膜后正常脂肪组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t=9.85,P<0.05)。结论肠系膜脂膜炎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可对病变大小、范围及血管受累情况等进行评估,结合临床资料和临床症状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1.5 T MRI全身"类PET"的正常表现。材料与方法对40名不同年龄组健康志愿者行1.5 T MR全身"类PET"成像,在AW4.6工作站上经Functool和3D-MIP后处理,获得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黑白反转及伪彩"类PET"图...目的探讨1.5 T MRI全身"类PET"的正常表现。材料与方法对40名不同年龄组健康志愿者行1.5 T MR全身"类PET"成像,在AW4.6工作站上经Functool和3D-MIP后处理,获得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黑白反转及伪彩"类PET"图像,观察正常组织结构的信号,分析椎体、椎间盘信号信号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1)脂肪、肌肉、两肺、肝脏、胃肠道、脑脊液呈低信号;(2)脑、脊髓、头颈部腺体、脾脏、胆囊、生殖腺以及椎间盘呈高信号;(3)椎体在儿童中呈高信号,在60岁以上健康志愿者中主要呈低信号;(4)椎体和椎间盘信号与年龄呈负相关(r=-0.6917,P<0.05;r=-0.7562,P<0.05)。结论正确认识"类PET"的正常表现将有利于对病变的诊断。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收治的50例肠系膜脂膜炎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检查,评价肠系膜病变组织及与邻近腹膜后正常脂肪组织的CT值差异情况。结果 50例肠系膜脂膜炎均累及小肠系膜,直达小肠肠袢,表现为小肠系膜的云雾状密度增高影,且与周围正常腹腔和腹膜后脂肪有较清楚的界限,平扫CT值-40^-70HU;35例可见类似肿瘤的"假包膜征"形成。29例可见"脂肪环征"(fat ring sign),其中11例可见钙化。对比50例患者肠系膜病变部位CT值与腹膜后正常脂肪组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t=9.85,P<0.05)。结论肠系膜脂膜炎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可对病变大小、范围及血管受累情况等进行评估,结合临床资料和临床症状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文摘目的探讨1.5 T MRI全身"类PET"的正常表现。材料与方法对40名不同年龄组健康志愿者行1.5 T MR全身"类PET"成像,在AW4.6工作站上经Functool和3D-MIP后处理,获得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黑白反转及伪彩"类PET"图像,观察正常组织结构的信号,分析椎体、椎间盘信号信号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1)脂肪、肌肉、两肺、肝脏、胃肠道、脑脊液呈低信号;(2)脑、脊髓、头颈部腺体、脾脏、胆囊、生殖腺以及椎间盘呈高信号;(3)椎体在儿童中呈高信号,在60岁以上健康志愿者中主要呈低信号;(4)椎体和椎间盘信号与年龄呈负相关(r=-0.6917,P<0.05;r=-0.7562,P<0.05)。结论正确认识"类PET"的正常表现将有利于对病变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