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黄酮醇类物质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家华 赵明 +4 位作者 胡艳萍 张广辉 李华 肖云香 邵宛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65,共7页
采用HPLC法,检测了普洱茶的晒青毛茶原料及不同发酵阶段翻堆样中3种主要的黄酮醇类物质——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其中槲皮素含量降低最为迅速.发酵结... 采用HPLC法,检测了普洱茶的晒青毛茶原料及不同发酵阶段翻堆样中3种主要的黄酮醇类物质——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其中槲皮素含量降低最为迅速.发酵结束后,出堆样中杨梅素含量与原料相比下降近50%,槲皮素含量下降70%,山奈酚含量下降62%.总黄酮醇苷含量也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显著(p<0.01)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发酵 黄酮醇 高速液相色谱(HPLC)
下载PDF
茶树新品种“紫娟”茶中杨梅素、槲皮素和山柰酚的HPLC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家华 赵明 +4 位作者 张广辉 丁瑕 胡艳平 沈雪梅 邵宛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5-240,共6页
嫩梢的芽、叶和茎均为紫色的茶树品种"紫娟"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的花青素和其他类黄酮含量比其他大叶种茶树鲜叶含量高。本文建立了"紫娟"茶的黄酮醇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测定... 嫩梢的芽、叶和茎均为紫色的茶树品种"紫娟"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的花青素和其他类黄酮含量比其他大叶种茶树鲜叶含量高。本文建立了"紫娟"茶的黄酮醇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测定了不同成熟度新梢的杨梅素类、槲皮素类、山柰酚类和总黄酮醇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杨梅素类以一芽三叶新梢含量最高(2.29 mg/g),一芽二叶新梢、一芽一叶新梢和成熟叶的含量依次分别是2.08 mg/g,1.69 mg/g和1.05 mg/g;槲皮素类含量变化趋势与杨梅素类基本一致,一芽三叶新梢含量最高,为4.39 mg/g。山柰酚类含量则呈现出成熟度越高含量越低的趋势,含量依次是一芽一叶新梢(1.29 mg/g),一芽二叶新梢(1.28 mg/g)、一芽三叶新梢(1.12 mg/g)和成熟叶(1.03 mg/g);总黄酮醇苷的含量与新梢的成熟度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为研究"紫娟"茶中黄酮类化合物代谢机理和高黄酮醇含量的"紫娟"茶新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茶 黄酮醇 HPLC
下载PDF
茶园间作食用菌试验初报 被引量:7
3
作者 高峻 赵远艳 +3 位作者 杨柳霞 邵宛芳 孙会萍 罗梓文 《中国茶叶》 2011年第9期22-23,共2页
为了充分利用茶园的有效空间,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茶园单位面积产值,2010年6月在云南普洱茶树良种场成年茶园进行了榆黄蘑(学名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食用菌间作试验。结果初步表明,茶园间作食用菌... 为了充分利用茶园的有效空间,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茶园单位面积产值,2010年6月在云南普洱茶树良种场成年茶园进行了榆黄蘑(学名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食用菌间作试验。结果初步表明,茶园间作食用菌每亩可获鲜菌纯收入4000元,菌渣可以转化为相当于710kg的有机肥,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茶园 间作试验 食用菌 试验初报 有效空间 生态环境 单位面积 金顶侧耳
下载PDF
紫娟绿茶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倩葶 念波 +9 位作者 石兴云 焦文文 蒋宾 张正艳 周玲霞 马燕 陈立佼 蒋勋 王兴华 赵明 《中国茶叶》 2019年第9期40-45,49,共7页
将同一批紫娟鲜叶原料分别加工成烘青、炒青、晒青和蒸青4种绿茶,分别测定它们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儿茶素等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及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紫芽蒸青绿茶总抗氧化能力高于晒青、炒青和烘青绿... 将同一批紫娟鲜叶原料分别加工成烘青、炒青、晒青和蒸青4种绿茶,分别测定它们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儿茶素等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及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紫芽蒸青绿茶总抗氧化能力高于晒青、炒青和烘青绿茶。蒸青绿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烘青绿茶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最强。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花青素中的Pt、Pg、黄酮类中My和Qu,以及可溶性糖和没食子酸等与4项抗氧化活性均正相关,茶多酚与总抗氧化能力极显著正相关,但与超氧阴离子清除率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绿茶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多组学手段揭示嫁接茶树接穗对砧木的影响
5
作者 周泳臣 刘颖 +3 位作者 郑文忠 高峻 孔胜 吕才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8-131,共14页
利用代谢组与转录组的技术手段对嫁接后的茶树砧木短节白毫和未经过嫁接的茶树品种短节白毫进行分析,揭示关键代谢物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1)茶树品种短节白毫作为砧木在嫁接后其表型性状发生了改变,叶长叶宽显著增加,节间变长。... 利用代谢组与转录组的技术手段对嫁接后的茶树砧木短节白毫和未经过嫁接的茶树品种短节白毫进行分析,揭示关键代谢物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1)茶树品种短节白毫作为砧木在嫁接后其表型性状发生了改变,叶长叶宽显著增加,节间变长。(2)茶树品种短节白毫作为砧木在嫁接前后共检测到807个代谢物,其中有238个显著变化的差异代谢物,127个差异代谢物在嫁接后含量降低,而另111个含量增加。这些差异代谢物按照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黄酮类、酚酸类、鞣质、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及其衍生物、脂质、其他类、木质素与香豆素、生物碱。差异代谢物在40条KEGG通路中富集,大多数已经鉴定的差异代谢物存在于嘌呤的代谢、类黄酮的生物合成、黄酮及黄酮醇的生物合成、花青素生物合成等途径中。筛选出9 984个差异基因,4 830个差异基因在嫁接后含量降低,有5 154个差异基因在嫁接后含量增加,差异基因在140条KEGG通路中富集,大多数已经鉴定的差异基因存在于植物-病原相互作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的MAPK信号、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苯丙烷生物合成等途径中。(3)短节白毫作为砧木在嫁接后其黄酮类物质含量[根皮苷(C01604)等]在基因LOC1142564376等的调控下整体上是减少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物质含量[5-氨基戊酸(C00431)等]在基因LOC114260176等的调控下整体上是增加的;酚酸类物质含量[对香豆醛(C05608)等]在基因LOC114292363等的调控下整体上是增加的。期待该研究结果为嫁接在茶树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促进茶树育种、茶叶的品质及制茶工艺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嫁接 砧木 代谢组学 转录组测序 联合分析
下载PDF
两个普洱茶品种的代谢物比较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泳臣 刘颖 +6 位作者 郑文忠 高峻 赵一明 茶凤官 丁海琴 孔胜 吕才有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2-159,151,共9页
该研究利用代谢组学的技术手段对两个通过群体选育获得的云南普洱茶优良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种1(桃形叶)共检测和定量了798种代谢物,品种3(云瑰)共检测和定量了802种代谢物,二者之间有202种显著变化的代谢物(SCMs),品种1(桃形叶)... 该研究利用代谢组学的技术手段对两个通过群体选育获得的云南普洱茶优良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种1(桃形叶)共检测和定量了798种代谢物,品种3(云瑰)共检测和定量了802种代谢物,二者之间有202种显著变化的代谢物(SCMs),品种1(桃形叶)较品种3(云瑰)有108种SCMs的丰度显著降低,而有94种显著增加。这些SCMs按照数量的多少通常可以分为黄酮、酚酸类、脂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木脂素和香豆素、有机酸、生物碱、核苷酸及其衍生物、鞣质和其他类。且差异代谢物在49条KEGG通路中富集,大多数已经鉴定的差异代谢物存在于苯丙烷类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包括黄酮及黄酮醇的生物合成),及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中。这些显著差异代谢物可以用于为品种1(桃形叶)与品种3(云瑰)的监控茶叶适制性和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代谢组学 代谢差异
下载PDF
普洱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蜀萍 《时代金融》 2012年第03X期168-169,共2页
通过对普洱市农村集体经济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分析,对普洱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及思考,提出了普洱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 思考
下载PDF
云南省普洱市香蕉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8
作者 乔继雄 高玉洪 陈蜀萍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9期22-23,共2页
近年来,云南普洱市香蕉生产发展迅速,是全市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畅销省内还远销内蒙、新疆、北京、上海、陕西、四川、重庆等省区,香蕉产业已成为普洱市热带、亚热带地区独具优势的特色产业,在热区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云南普洱市香蕉生产发展迅速,是全市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畅销省内还远销内蒙、新疆、北京、上海、陕西、四川、重庆等省区,香蕉产业已成为普洱市热带、亚热带地区独具优势的特色产业,在热区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未达到最佳状态,严重制约了香蕉产业的发展。通过对普洱市香蕉产业现状、发展优势、制约因素的分析,结合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及普洱市实际情况,提出了普洱市香蕉产业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产业 对策 普洱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酸性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5
9
作者 季凌飞 倪康 +4 位作者 马立锋 陈兆杰 赵远艳 阮建云 郭世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8158-8166,共9页
为揭示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依托定位施肥试验,采集对照(CK)、纯化肥(N300)、有机肥配施(OM30) 3个处理的0—10 cm和10—20 cm两层土壤,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土... 为揭示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依托定位施肥试验,采集对照(CK)、纯化肥(N300)、有机肥配施(OM30) 3个处理的0—10 cm和10—20 cm两层土壤,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0—10 cm土层中真菌Alpha多样性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P<0.05);在同一土层中,Alpha多样性变化趋势为CK> N300> OM30。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门是试验茶园土壤中三大优势真菌门类,Sordariomycetes纲,Tremellomycetes纲和Mortierellomycotina纲分别是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下的优势种群。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在0—10 cm土层中相对丰度较高,而接合菌门则在10—20 cm土层中具有较高丰度(P<0.05)。施肥处理提高了土壤中接合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不同深度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差异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驱动,冗余分析和Monte Carlo置换检验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全氮、碳氮比、全钾、速效钾含量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P<0.05),而试验茶园土壤的pH变化对同一土层中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长期施肥 真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嗜热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李晨晨 吕杰 +5 位作者 杨瑞娟 严亮 季爱兵 赵远艳 李艳华 盛军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4-78,共5页
对普洱茶发酵全过程的茶样进行了pH检测,发现在渥堆过程中pH在前期有所下降达到4.5,中期基本趋于稳定,后期又有所回升。根据渥堆过程中高温和偏酸性的特征,采用传统培养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对全过程的茶样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细菌的分... 对普洱茶发酵全过程的茶样进行了pH检测,发现在渥堆过程中pH在前期有所下降达到4.5,中期基本趋于稳定,后期又有所回升。根据渥堆过程中高温和偏酸性的特征,采用传统培养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对全过程的茶样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结果发现有大量嗜热细菌的存在,包括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热嗜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ther-moamylovorans,Bacillus shackletonii,喜热噬油芽胞杆菌Geobacillus thermoleovorans,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等。这些嗜热细菌和嗜热真菌一起在普洱茶的发酵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渥堆发酵 PH值 嗜热细菌
下载PDF
云南35份茶树良种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堵源康 秦廷发 +5 位作者 王子浩 杨柳霞 丁建平 胡艳萍 邵宛芳 李家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6-41,共6页
对云南省35份茶树良种的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咖啡碱、儿茶素等)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以获得的测定结果为基础,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得到4个主成分,且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 对云南省35份茶树良种的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咖啡碱、儿茶素等)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以获得的测定结果为基础,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得到4个主成分,且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3.77%;通过聚类分析,可将35个茶树良种分为A、B两个类群,A、B两个类群除氨基酸含量、酚氨比、EGC含有率和儿茶素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余生化成分含量或含有率均相对一致.氨基酸含量大于2.0%的资源都聚类在A类群中,结合云南茶树资源的生化特点,认为A类群中的大部分为红、绿茶兼制的品种,B类群为适制红茶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茶树良种 生化成分 多样性分析
下载PDF
四种不同加工工艺紫娟茶香气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保 姜东华 +4 位作者 罗发美 满红平 罗正刚 胡艳萍 杨柳霞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80-2486,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前处理方法分别从不同加工工艺的紫娟茶样(晒青茶、烘青茶、红茶、熟茶)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定性,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艺的紫娟茶样共检出香气成分146种,晒青茶检...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前处理方法分别从不同加工工艺的紫娟茶样(晒青茶、烘青茶、红茶、熟茶)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定性,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艺的紫娟茶样共检出香气成分146种,晒青茶检出81种,烘青茶检出80种,红茶检出68种,熟茶检出69种,其中共有成分有30种。晒青茶的主要成分有:松蕈醇、2-乙基己醇、二氢芳樟醇、β-松油醇等;烘青茶的主要成分有:芳樟醇、2-乙基己醇、苯甲醇、松蕈醇等;红茶的主要成分有:芳樟醇、环氧芳樟醇、顺式氧化芳樟醇、苯甲醇等;熟茶的主要成分有:1,2,3-三甲氧基苯、环氧芳樟醇、顺式氧化芳樟醇、2-乙基己醇等。得到的成分及含量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茶 晒青茶 烘青茶 红茶 熟茶 香气成分
下载PDF
茶毛虫和茶细蛾性诱剂的田间防控效果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盛忠雷 王晓庆 +5 位作者 彭萍 赵丰华 姚学坤 毛迎新 胡翔 林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75-1778,共4页
应用茶毛虫、茶细蛾性引诱剂在重庆、云南、河南、湖北等省茶区进行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分别对茶毛虫(♂)、茶细蛾(♂)具有较强的引诱活性。通过在重庆和河南的茶园调查显示,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后,茶毛虫幼虫数量平均下降79... 应用茶毛虫、茶细蛾性引诱剂在重庆、云南、河南、湖北等省茶区进行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分别对茶毛虫(♂)、茶细蛾(♂)具有较强的引诱活性。通过在重庆和河南的茶园调查显示,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后,茶毛虫幼虫数量平均下降79.81%、76.83%;在重庆地区,第2、3代茶细蛾每平方米幼虫比空白对照区平均下降了98.67%。性引诱剂的应用,减少了靶标害虫的田间落卵量以及后代幼虫的数量,防治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茶细蛾 性诱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紫娟茶中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姜东华 陈保 +3 位作者 张怀志 王齐 杨俊 胡艳萍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2-875,902,共5页
以云南稀有茶树品种紫娟茶为原料,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生产烘青茶、晒青茶、工夫红茶和普洱熟茶,采用柱前衍生-液相色谱法(RP-HPLC)研究不同加工工艺紫娟茶的游离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微量元素Cu、Zn、Fe、Mn的含量。... 以云南稀有茶树品种紫娟茶为原料,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生产烘青茶、晒青茶、工夫红茶和普洱熟茶,采用柱前衍生-液相色谱法(RP-HPLC)研究不同加工工艺紫娟茶的游离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微量元素Cu、Zn、Fe、Mn的含量。通过对游离氨基酸组成与含量的分析,发现游离氨基酸的种类与含量在不同加工工艺的茶产品中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分析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发现同一原料四种加工工艺茶叶中氨基酸的营养价值存在差异。通过对微量元素的分析,不同加工工艺紫娟茶的微量元素铜、锌的差异不大,但铁、锰的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茶 氨基酸 微量元素
下载PDF
数控与传统发酵普洱茶抗氧化活性与化学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兴华 念波 +7 位作者 段双梅 严亮 杨瑞娟 崔廷宏 蒋勋 郑文忠 赵明 罗朝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8-143,共6页
分别应用数控与传统方法进行普洱茶发酵,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样品的化学成分,结合电子鼻和感官审评比较发酵样品品质特征,并测定比较出堆样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2种发酵过程水浸出物、茶多酚、茶黄素... 分别应用数控与传统方法进行普洱茶发酵,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样品的化学成分,结合电子鼻和感官审评比较发酵样品品质特征,并测定比较出堆样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2种发酵过程水浸出物、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儿茶素含量降低,茶褐素、咖啡碱含量增加,但数控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变化速度更快,且"堆味"更少。数控发酵出堆样的总抗氧化活性、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能力低于传统发酵,羟自由基清除活性高于传统发酵,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总之,数控与传统发酵茶叶化学物质变化规律相同,但发酵速度更快,香气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发酵 数字化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电子鼻
下载PDF
增效剂与3种杀虫剂混配对石榴蓟马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5
16
作者 沈登荣 何超 +3 位作者 赵远艳 田学军 袁盛勇 张宏瑞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0-133,共4页
为了解增效剂对不同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和参与石榴蓟马抗药性形成的解毒酶,采用3种杀虫剂与增效剂混配对石榴蓟马(西花蓟马、黄胸蓟马)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增效醚(PBO)对3种杀虫剂(毒死蜱、啶虫脒和吡虫啉)都有显著增效作用,其中毒死... 为了解增效剂对不同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和参与石榴蓟马抗药性形成的解毒酶,采用3种杀虫剂与增效剂混配对石榴蓟马(西花蓟马、黄胸蓟马)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增效醚(PBO)对3种杀虫剂(毒死蜱、啶虫脒和吡虫啉)都有显著增效作用,其中毒死蜱+PBO的增效比最强,对黄胸蓟马三龄若虫、成虫的增效比分别为5.188、5.869;对西花蓟马三龄若虫、成虫的增效比分别为4.727、5.152。表明多功能氧化酶(MFO)参与了石榴蓟马体内抗药性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蓟马 增效剂 增效醚 多功能氧化酶
下载PDF
浅盘与传统普洱茶发酵的微生物群落和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兴华 蒋宾 +10 位作者 王利妍 马燕 罗朝光 蒋勋 催廷宏 胡艳萍 张军 郑文忠 姚启萍 严亮 赵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8-36,共9页
传统普洱茶渥堆发酵一般包含数吨茶叶基质,发酵中存在热传递不均匀的问题.为此建立了浅盘普洱茶发酵系统,并比较了浅盘与传统普洱茶发酵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化学成分差异.测定发现2种发酵过程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类似,浅盘发酵出堆样的水浸... 传统普洱茶渥堆发酵一般包含数吨茶叶基质,发酵中存在热传递不均匀的问题.为此建立了浅盘普洱茶发酵系统,并比较了浅盘与传统普洱茶发酵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化学成分差异.测定发现2种发酵过程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类似,浅盘发酵出堆样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茶红素和黄酮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传统发酵出堆样(p<0.05),茶褐素质量分数显著低于传统发酵出堆样(p<0.05).2种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传统发酵出堆样品优势细菌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考克菌(Kocuria),优势真菌为曲霉属(Aspergillus)、芽生葡萄孢酵母属(Blastobotrys)和根毛霉(Rhizomucor);浅盘发酵出堆样品优势细菌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欧文氏菌属(Erwinia),优势真菌为Brunneoclavispora和曲霉属(Aspergillus).审评结果表明,2种发酵出堆茶样都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今后还应研究优化浅盘发酵的条件,以提高普洱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渥堆发酵 浅盘发酵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添加外源酶及外源酵母对主要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康燕山 黄薇 +4 位作者 袁唯 杨柳霞 丁建平 胡艳萍 邵宛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4-789,共6页
微生物参与的后发酵是云南普洱茶特殊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文以晒青毛茶为材料,在普洱茶发酵中,添加了几种外源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蛋白酶)及外源酵母,并探讨其对云南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酶的添加在... 微生物参与的后发酵是云南普洱茶特殊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文以晒青毛茶为材料,在普洱茶发酵中,添加了几种外源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蛋白酶)及外源酵母,并探讨其对云南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酶的添加在发酵第8天时水溶性总糖的含量增加到3.28%,比对照组高19.4%;在发酵第8天时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增加到1.52%,比对照组高49.0%;外源酵母的添加在发酵第8天时茶多酚总量降至20.05%,比对照组低28.6%,可明显促进茶多酚的转化。本研究表明,外源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蛋白酶)及外源酵母的添加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成分变化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发酵 酵母 成分变化
下载PDF
混交模式对茶园产量、天敌和主要害虫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苏红飞 杨柳霞 +3 位作者 郑文忠 王兴华 姚学坤 催庭宏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2-128,共7页
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5种不同模式茶园的茶叶产量调查、主要害虫与天敌之间的关系研究,探讨了混交模式对茶园鲜叶产量、茶园天敌和害虫的影响。结果表明,捕食性蜘蛛和假眼小绿叶蝉是5种茶园中最重要的天敌与害虫。纯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的... 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5种不同模式茶园的茶叶产量调查、主要害虫与天敌之间的关系研究,探讨了混交模式对茶园鲜叶产量、茶园天敌和害虫的影响。结果表明,捕食性蜘蛛和假眼小绿叶蝉是5种茶园中最重要的天敌与害虫。纯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的数量显著高于混交茶园;蜘蛛数量在5种茶园中的大小顺序为:龙眼+茶>板栗+茶>糖胶树+茶>杉木+茶>纯茶园;龙眼混交茶园的害虫数量显著小于其他模式茶园,而纯茶园、板栗+茶、糖胶树+茶和杉木+茶等4种类型茶园害虫数量之间无显著差异。龙眼+茶模式因茶园透光适中,产量、天敌数量最高,害虫数量最低,是较好的混交模式。捕食性蜘蛛与假眼小绿叶蝉以及其他害虫之间不同季节存在显著负相关,并能用Logarithm方程很好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茶园 茶园害虫 种群动态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普洱地区茶树种质资源茶多酚组成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兴华 杨柳霞 +4 位作者 郑文忠 罗朝光 苏红飞 姚启萍 张广辉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1年第6期779-787,共9页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了普洱地区35个茶树(C.sinensis var.assamica(Masters)Kitamura)种质资源,包括20份古茶树资源,7个新选育品系、3个地方群体种、4个特异种质资源和对照品种(云抗10号),一芽二叶春梢中茶多酚各组分含量,并根据各组分相...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了普洱地区35个茶树(C.sinensis var.assamica(Masters)Kitamura)种质资源,包括20份古茶树资源,7个新选育品系、3个地方群体种、4个特异种质资源和对照品种(云抗10号),一芽二叶春梢中茶多酚各组分含量,并根据各组分相对含量对其进行了聚类分类。结果表明,所有种质资源可根据EGCG相对含量(EGCG占总多酚的比例)分为两大类群,即高EGCG类群(EGCG相对含量30.5%以上)和低EGCG类群(EGCG相对含量30.5%以下),高EGCG类群包括4个小群体,其中一个小群体的3个材料含有高含量EGC和高含量总多酚,可以用来选育优质红茶品种;另一小群体的6个材料茶多酚组成与云抗10号接近,可以用于选育适制红茶和普洱茶的茶树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多酚 聚类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 种质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