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燕旋
黄小波
+8 位作者
郎学东
唐荣
张锐
李聪
李俊松
李有寿
王校海
苏建荣
李帅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8,共12页
[目的]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揭示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基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仑、补蚌和尚勇等片区3块1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调查数...
[目的]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揭示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基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仑、补蚌和尚勇等片区3块1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调查数据和木本植物功能性状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冗余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阐明热带雨林木本植物群落的功能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1)乔木的叶面积、叶碳含量、叶干物质含量的群落加权平均值均显著高于灌木和藤本,而藤本叶氮含量和比叶面积的群落加权平均值显著高于乔木和灌木。(2)乔木功能丰富度和功能离散度高于灌木和藤本,而灌木功能均匀度和功能分异度均高于乔木和藤本。(3)乔木和藤本功能丰富度以及藤本功能离散度随物种丰富度、多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乔木功能均匀度和功能分异度随土壤肥力的增大而显著增大,而灌木功能离散度随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增大。(4)植物多度是影响乔木和灌木功能性状群落加权平均值的主要因素,而系统发育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土壤肥力是影响藤本功能性状群落加权平均值的主要因素。[结论]表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群落在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且植物多度和土壤肥力在热带雨林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维持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多样性
土壤肥力
多度
热带雨林
生长型
木本植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3种松树径向生长的气候因子响应异质性
2
作者
申佳艳
范泽鑫
+8 位作者
张慧
彭新华
李金花
余潇
杨文雄
李云芳
李新宇
刘悦宁
苏建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62,共15页
【目的】探究云南高原高山松、云南松和思茅松3种松树径向生长对区域气候因子的响应和适应性特征,为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南林区树木生长动态及各树种地理分布区变化提供指导,为区域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树木年轮...
【目的】探究云南高原高山松、云南松和思茅松3种松树径向生长对区域气候因子的响应和适应性特征,为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南林区树木生长动态及各树种地理分布区变化提供指导,为区域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树木年轮学方法,采集各树种分布区内树轮样本,构建树轮宽度年表,结合各采样点1958—2018年的气温、降水、帕尔默干旱指数等气象资料,利用响应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滑动相关分析等方法,确定影响3种松树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结果】3种松树采样点的气候均呈暖干化特征。限制松树径向生长的关键因子对高山松为当年5月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其对回归模型方差解释率的贡献分别达59.8%和27.5%;对云南松为上一年10月、12月和当年1月降水量,其对回归模型方差解释率的贡献分别达38.8%、15.4%和25.4%;对思茅松为当年生长季(7月)、上一年和当年生长季后期(9月)降水量,其对回归模型方差解释率的贡献分别达53.8%、30.9%和15.3%。云南松径向生长对干旱的敏感性高于高山松和思茅松。气候暖干化使高山松对生长季初期(5月)气温和降水量的敏感性增强;使云南松对生长季初期(5月)降水量的敏感性减弱,对生长季(8月)气温的敏感性增强;使思茅松对7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温度的敏感性减弱,对上一年生长季后期(9月)降水量的敏感性增强。气候变暖使3种松树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变得不稳定,主要发生在各采样点气候突变时间段,与区域气候波动同步,且不同树种具有一致性。【结论】高山松和思茅松对干旱的适应性强于云南松。气候变暖使气温对高海拔区高山松径向生长的促进效应减弱,使云南松对生长季初期低降水敏感转变为对生长季低温敏感;气候变暖抑制思茅松生长季充足水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松
云南松
思茅松
年轮
气候变化
气候响应
敏感性
稳定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幼苗的群落构建机制
3
作者
陈昭铨
王明慧
+3 位作者
胡子涵
郎学东
何云琼
刘万德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9,共12页
幼苗是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点关注对象,以往研究对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幼苗的关注较少。为探究该地幼苗的群落构建机制,该研究利用30hm2季风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野外幼苗调查数据,分析幼苗的物种组成,划分不同优势种样方,根据...
幼苗是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点关注对象,以往研究对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幼苗的关注较少。为探究该地幼苗的群落构建机制,该研究利用30hm2季风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野外幼苗调查数据,分析幼苗的物种组成,划分不同优势种样方,根据逐步群落构建模型分析群落构建机制,进一步分析幼苗的群落功能性状。结果表明:季风常绿阔叶林幼苗以短刺锥(Castanopsis echidnocarpa)和枹丝锥(C.calathiformis)为优势种,根据优势种是否出现将样方划分为4种类型:短刺锥样方、枹丝锥样方、混合优势种样方及非优势种样方。幼苗的群落构建过程均包含随机扩散构建(贡献率43.1%-61.3%)、生境过滤(贡献率27.4%-33.9%)及限制相似性(贡献率5.7%-27.2%)机制。短刺锥样方和枹丝锥样方以确定过程为主,贡献率分别为56.9%和54.6%,而混合优势种样方及非优势种样方则以随机过程为主,贡献率分别为60.4%和61.3%。在非优势种样方中Rao二次熵(Rao’Q)最高,而在混合优势种样方中最低。短刺锥样方具有最低的比叶面积和较高的叶厚度、比茎长度、根质量分数及潜在株高,而枹丝锥样方及非优势种样方有更大的比叶面积。不同幼苗样方中,比茎长度和潜在株高变异系数较大,而其他功能性状变异水平较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幼苗样方中,比叶面积和潜在株高均和Rao’Q显著正相关,除了非优势种样方外,其他样方叶厚度和生活型均与Rao’Q显著正相关。因此,季风常绿阔叶林幼苗的群落构建同时包含随机过程和确定过程,两种过程的贡献率随群落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构建
优势种
功能性状
功能多样性
季风常绿阔叶林
原文传递
题名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燕旋
黄小波
郎学东
唐荣
张锐
李聪
李俊松
李有寿
王校海
苏建荣
李帅锋
机构
中国林业
科学
研究
院高原林业
研究
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云南
普洱
森林
生态系统
国家定位
观测
研究站
普洱
森林
生态系统
云南省
野
外科学
观测
研究站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出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8,共12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YBB2020ZA002和CAFYBB2021ZA002)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后备人才计划(202105AC160036)。
文摘
[目的]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揭示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基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仑、补蚌和尚勇等片区3块1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调查数据和木本植物功能性状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冗余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阐明热带雨林木本植物群落的功能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1)乔木的叶面积、叶碳含量、叶干物质含量的群落加权平均值均显著高于灌木和藤本,而藤本叶氮含量和比叶面积的群落加权平均值显著高于乔木和灌木。(2)乔木功能丰富度和功能离散度高于灌木和藤本,而灌木功能均匀度和功能分异度均高于乔木和藤本。(3)乔木和藤本功能丰富度以及藤本功能离散度随物种丰富度、多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乔木功能均匀度和功能分异度随土壤肥力的增大而显著增大,而灌木功能离散度随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增大。(4)植物多度是影响乔木和灌木功能性状群落加权平均值的主要因素,而系统发育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土壤肥力是影响藤本功能性状群落加权平均值的主要因素。[结论]表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群落在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且植物多度和土壤肥力在热带雨林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维持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功能多样性
土壤肥力
多度
热带雨林
生长型
木本植物
Keywords
functional diversity
soil fertility
abundance
tropical rainforest
growth form
woody plant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3种松树径向生长的气候因子响应异质性
2
作者
申佳艳
范泽鑫
张慧
彭新华
李金花
余潇
杨文雄
李云芳
李新宇
刘悦宁
苏建荣
机构
中国林业
科学
研究
院高原林业
研究
所
中国
科学
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
森林
生态
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云南
普洱
森林
生态系统
国家定位
观测
研究站
普洱
森林
生态系统
云南省
野
外科学
观测
研究站
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
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威远江
省
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62,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01523)
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课题(2022FY100201)
+1 种基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CAFYBB2022SY036)
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202301AU070017)。
文摘
【目的】探究云南高原高山松、云南松和思茅松3种松树径向生长对区域气候因子的响应和适应性特征,为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南林区树木生长动态及各树种地理分布区变化提供指导,为区域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树木年轮学方法,采集各树种分布区内树轮样本,构建树轮宽度年表,结合各采样点1958—2018年的气温、降水、帕尔默干旱指数等气象资料,利用响应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滑动相关分析等方法,确定影响3种松树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结果】3种松树采样点的气候均呈暖干化特征。限制松树径向生长的关键因子对高山松为当年5月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其对回归模型方差解释率的贡献分别达59.8%和27.5%;对云南松为上一年10月、12月和当年1月降水量,其对回归模型方差解释率的贡献分别达38.8%、15.4%和25.4%;对思茅松为当年生长季(7月)、上一年和当年生长季后期(9月)降水量,其对回归模型方差解释率的贡献分别达53.8%、30.9%和15.3%。云南松径向生长对干旱的敏感性高于高山松和思茅松。气候暖干化使高山松对生长季初期(5月)气温和降水量的敏感性增强;使云南松对生长季初期(5月)降水量的敏感性减弱,对生长季(8月)气温的敏感性增强;使思茅松对7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温度的敏感性减弱,对上一年生长季后期(9月)降水量的敏感性增强。气候变暖使3种松树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变得不稳定,主要发生在各采样点气候突变时间段,与区域气候波动同步,且不同树种具有一致性。【结论】高山松和思茅松对干旱的适应性强于云南松。气候变暖使气温对高海拔区高山松径向生长的促进效应减弱,使云南松对生长季初期低降水敏感转变为对生长季低温敏感;气候变暖抑制思茅松生长季充足水分条件�
关键词
高山松
云南松
思茅松
年轮
气候变化
气候响应
敏感性
稳定性
Keywords
Pinus yunnanensis
Pinus densata
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
annual rings
climate change
climate response
sensitivity
stability
分类号
S716.5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幼苗的群落构建机制
3
作者
陈昭铨
王明慧
胡子涵
郎学东
何云琼
刘万德
机构
中国林业
科学
研究
院高原林业
研究
所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云南
普洱
森林
生态系统
国家定位
观测
研究站
云南省
科研机构联合会
出处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9,共12页
基金
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202001AS070005)。
文摘
幼苗是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点关注对象,以往研究对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幼苗的关注较少。为探究该地幼苗的群落构建机制,该研究利用30hm2季风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野外幼苗调查数据,分析幼苗的物种组成,划分不同优势种样方,根据逐步群落构建模型分析群落构建机制,进一步分析幼苗的群落功能性状。结果表明:季风常绿阔叶林幼苗以短刺锥(Castanopsis echidnocarpa)和枹丝锥(C.calathiformis)为优势种,根据优势种是否出现将样方划分为4种类型:短刺锥样方、枹丝锥样方、混合优势种样方及非优势种样方。幼苗的群落构建过程均包含随机扩散构建(贡献率43.1%-61.3%)、生境过滤(贡献率27.4%-33.9%)及限制相似性(贡献率5.7%-27.2%)机制。短刺锥样方和枹丝锥样方以确定过程为主,贡献率分别为56.9%和54.6%,而混合优势种样方及非优势种样方则以随机过程为主,贡献率分别为60.4%和61.3%。在非优势种样方中Rao二次熵(Rao’Q)最高,而在混合优势种样方中最低。短刺锥样方具有最低的比叶面积和较高的叶厚度、比茎长度、根质量分数及潜在株高,而枹丝锥样方及非优势种样方有更大的比叶面积。不同幼苗样方中,比茎长度和潜在株高变异系数较大,而其他功能性状变异水平较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幼苗样方中,比叶面积和潜在株高均和Rao’Q显著正相关,除了非优势种样方外,其他样方叶厚度和生活型均与Rao’Q显著正相关。因此,季风常绿阔叶林幼苗的群落构建同时包含随机过程和确定过程,两种过程的贡献率随群落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关键词
群落构建
优势种
功能性状
功能多样性
季风常绿阔叶林
Keywords
community assembly
dominant species
functional trait
functional diversity
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分类号
S718.54 [农业科学—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
陈燕旋
黄小波
郎学东
唐荣
张锐
李聪
李俊松
李有寿
王校海
苏建荣
李帅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云南3种松树径向生长的气候因子响应异质性
申佳艳
范泽鑫
张慧
彭新华
李金花
余潇
杨文雄
李云芳
李新宇
刘悦宁
苏建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幼苗的群落构建机制
陈昭铨
王明慧
胡子涵
郎学东
何云琼
刘万德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