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圣经》神话原型与蒙古族史诗神话原型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德柱
-
机构
昭乌达蒙族师专蒙文系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44-52,共9页
-
文摘
运用原型理论,在跨文化的比较中研究具有人类共性的原型,对发现文学自身规律有着重要意义。并有可能使比较文学走向文学人类学;蒙古族史诗的神话原型模式是由英雄和莽古斯争夺女人(大地)的情节母题所构成的有机系统;格萨尔的原型不是来自西藏,而是来源于蒙古族原始巫文化;藏族格萨尔是从蒙古族传播到西藏的:《圣经》伊甸园神话中的上帝耶和华(基督),蛇(撒且),夏娃(女人)和伊甸园(大地)分别象征着父亲、儿子、母亲原型;《阿拜·格萨尔》中西方五十五个天和他们在人间的化身格萨尔,东方四十四个天和他们在人间的化身莽古斯,中天乐园(大地)和娜仁高娃夫人,其其格诺干小姐以及她们的化身格萨尔的母亲,格萨尔三位夫人分别象征父亲、儿子、母亲原型。两组原型之间完全对应,整个系统是一致的;东西方神话原型的文化意义也完全一致。父亲代表文化,儿子代表人,母亲代表大地;大地生出人,人创造文化。人类在人和文化的冲突中发展了社会文化。
-
关键词
比较文学
神话
《圣经》
《阿拜·格萨尔》
父亲原型
母亲原型
儿子原型
文化
对应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一首伟大母亲的赞歌——读杜甫的《石壕吏》
- 2
-
-
作者
阿伦
-
机构
昭乌达蒙族师专蒙文系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82-83,共2页
-
文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己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豳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
关键词
石壕吏
石壕村
夜归
孙母
明登
邺城
三别
史思明
乾元二年
五言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元代蒙古族女诗人阿盖和她的《悲愤诗》
- 3
-
-
作者
阿伦
-
机构
昭乌达蒙族师专蒙文系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Z1期145-150,共6页
-
文摘
阿盖和段功为历史人物,一位是蒙古贵族公主,一位是对元朝耿耿忠心、战功卓著的白族英雄。何盖和段功之间的哀惋动人的爱情故事是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动人心弦的生动事例;段功因蒙受不白之冤而惨遭迫害和阿盖的悲壮殉情则给后世之人留下了长久的思考。本文从介绍的角度,对鲜为世人所知的元代末期蒙古族女诗人阿盖作了简介,对她的《悲愤诗》的创作背景作了说明;并同时对《悲愤诗》诗句也作了浅显扼要的解说分析。
-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蒙古族
《悲愤诗》
阿盖
段功
悲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谈一种兼语式
- 4
-
-
作者
吴占海
-
机构
昭乌达蒙族师专蒙文系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106-,共1页
-
文摘
常见的兼语式有三种格式:一是“你叫他来”之类的,二是我“喜欢他老实”之类的,三是前一个动词是“有”(“没有”、“没”)之类的.一般语法书都认为,“你叫他来”之类的前一个动词具有使令意义,如“使”“叫”“让”“请”“派”“命令”“要求”“禁止”等.此外,有“授与”意义的动词“给”或“给”构成的合成动词也往往具有使令意义.
-
关键词
语式
语法书
兼词
令旨
一兮
-
分类号
H1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