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吴炳年谱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孙秋克
-
机构
昆明师专中文系
-
出处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6-30,共5页
-
-
关键词
吴炳
年谱
《宜荆吴氏宗谱》
《宗谱》清代
生平
-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K25
-
-
题名什么是重言、卮言
被引量:6
- 2
-
-
作者
王运生
-
机构
昆明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昆明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49-51,共3页
-
文摘
文章旨在揭出旧注对“重言”、“卮言”解释的错误,并根据《庄子》一书《寓言》篇及《天下》篇的阐述,对其作出新的解释。按之庄书实际,新解是切实可通的。因之,对理解《庄子》表现手法,颇有助益。
-
关键词
庄子
重言
危言
-
分类号
I207.8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卡门》和《山峡中》比较研究
被引量:4
- 3
-
-
作者
杜丽琴
-
机构
昆明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72-75,共4页
-
文摘
文学作品的成功 ,在于其形式和内容所透露出的不可替代的、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 ;而这其中又熔铸着作家的经历、文化底蕴和他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这样的作品才可能超越时空 ,增添世界文学的色彩。《山峡中》和《卡门》均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本文从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入手 ,整体分析对比了这两篇小说各要素之间的异同 。
-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叙述角度
线索安排
人物塑造
环境描写
-
分类号
I027.7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敦煌残卷《南华真经》、《庄子》及世传本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3
- 4
-
-
作者
王运生
-
机构
昆明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昆明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59-65,共7页
-
文摘
文章就敦煌残卷《南华真经》、《庄子》及宋以后之流传本作比较研究。首先介绍敦煌卷子的残存情况,在此基础上就敦煌残卷的避讳实际,推断《庄子》称经当在唐初,借以驳正通常认为是玄宗时期的说法。文章的主要部分是将敦煌残卷与宋本对勘,举例说明残卷优于宋本,今通行本《庄子》文字上的扞格不通、费解处,多起源于宋本之误。以此证明敦煌残卷《南华真经》有较高之较勘价值。本文部分内容曾在1994年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大会发言,引起注意。
-
关键词
敦煌残卷
《南华真经》
通行本
比较研究
-
分类号
K870.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云南汉语方音史稿(二)
被引量:3
- 5
-
-
作者
群一
-
机构
昆明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昆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38-45,66,共9页
-
文摘
兰茂《韵略易通》一书中所反映的云南汉语方音情况,只代表明·洪武到正统(公元1368~1442年)这一段历史时期.当时声母zh、ch、sh、j、q、x都没有出现.韵母中还有“端桓”和三个收[-m]尾韵.入声依然保存.这一切以后如何发展演化?云南汉语方音中,前、后鼻音相混,鼻化元音特别发达、其产生根源何在?明、万历丙戌(公元1586年)昆明嵩明邵甸僧人本悟对兰书进行修订.通过他在近、现代汉语语音发展史中的最大贡献——“重韵”,对上述问题作出初步答案.
-
关键词
汉语
方音史
《韵略易通》
云南方言
-
分类号
H172.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论元好问曲
被引量:2
- 6
-
-
作者
辛一江
-
机构
昆明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昆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48-52,共5页
-
文摘
本文以元好问的散曲为考察对象,深入探讨元好问在散曲创作中的重要贡献及其散曲作品在散曲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认为:元好问是词向散曲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其自度曲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在元初曲坛上,首开了文人自度曲之风,对后世影响巨大;其散曲作品无论在学问品格,还是在语言文字等方面,都显出深厚和独到的造诣,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和境界.通过研究元好问的散曲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和分析从词到曲的嬗变演化过程.
-
关键词
元好问
散曲创作
文学创作
元代
-
分类号
I207.2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通变——古代文论纵论之六
被引量:2
- 7
-
-
作者
孙秋克
-
机构
昆明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昆明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26-31,共6页
-
文摘
本文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史观。笔者认为,古代文学理论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主要集中于两个命题:文学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文学发展的因创沿革。发展论是古代文学史观的主流,但此外还存在一种复古的倾向。
-
关键词
文学发展
通变
源流
盛衰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唐代小说中人和异类相爱的作品
- 8
-
-
作者
杨民苏
-
机构
昆明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昆明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59-65,44,共8页
-
文摘
爱情和婚姻的问题,一直是我国古代小说家们所重视的题材。这类小说就其创作方法来说是多种多样,其中人和异类相爱的作品尤为奇异。这类题材远在六朝时代就有,到了唐代已蔚为大观。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而且对后世影响也极大。本文就这一类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
关键词
唐代小说
古代小说
小说史
柳毅传
韦安道
龙女
申屠澄
吴堪
裴航
主薄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试论唐代“始有意为小说”的有意特色
被引量:1
- 9
-
-
作者
杨民苏
-
机构
昆明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2期52-56,共5页
-
文摘
我国古代小说,到了唐代,进入了成熟期,其主要特点正如鲁迅所说,“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对于这个特点中的“始”及“有意”如何理解,又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作了颇有见地的论述。
-
关键词
唐代
"始有意为小说"
特色
古代小说
主题
语言艺术
抒情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西洲曲》论笺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孙秋克
-
机构
昆明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昆明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45-49,共5页
-
文摘
《西洲曲》代表着南朝乐府诗的最高成就,但人们对此诗的认识还可进一步商榷。笔者认为,迄今为止,至少还有两点尚待解决:一是诗的作者,年代颇存疑问,二是未见对全诗贯注一气,较为圆满的分析。《西洲曲》是文人拟作的乐府诗而非民歌,诗的署名权应归还江淹,诗产生的年代应是齐代而不是梁代。本文通过对字词、章句、意象的笺释分析,全面阐发这首诗的内蕴情感,认为这首诗是《诗经》以来我国古典诗词中可望而不可及这一抒情境界的再现,诗的主题,是爱被阻隔的幽怨与惆怅。
-
关键词
西洲曲
乐府诗
古典诗词
笺释
抒情主人公
梁代
《玉台新咏》
采莲
郭茂倩
门郎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儒林外史》与云南方言词汇集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群一
-
机构
昆明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昆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78-84,共7页
-
文摘
云南方言从总体上说属北方话.北方话有四个次方言区,彼此有一定的亲属关系.笔者曾多次拜访过五代以上居住云南的人民群众,当问及其祖先来自何方时,往往会听到异口同声的回答:“我们的祖先来自南京应天府高石块柳树湾.”到底这种说法有多大代表性?本文将从用南京方言写的《儒林外史》一书中找寻词汇证据.
-
关键词
《儒林外史》
云南方言
南京方言
方言词汇
小说
汉语方言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H172.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金瓶梅》与云南方言集序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群一
-
机构
昆明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昆明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21-24,共4页
-
文摘
这是笔者《金瓶梅》与云南方言集的序言。《金瓶梅》是用什么方言写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不同意见,而书中很多方言却又保存于远在西南边疆的云南方言中。把它们收集整理出来,很可以揭示云南汉语方言形成的多元性,回答云南汉族人民祖籍究竟在何方的问题。五百多年有方言发展,它自有其不与其他方言相同的演变规律。同时方言与方言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也许就是方言形成,进一步为通语形成的必由之路。
-
关键词
金瓶梅
云南方言
方言演变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史记》论赞探论
被引量:2
- 13
-
-
作者
孙秋克
-
机构
昆明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昆明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45-50,共6页
-
文摘
论赞是司马迁所创述史体例,寸绫尺幅,彪炳后世,可惜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史记》论赞显示着司马迁伟大史家的博览多识,闪射着司马迁历史评判的睿智之光,表现着司马迁穷士困厄的不平之鸣,深蕴着司马迁人格修养的审美追求。在结体营构,语言艺术等方面,无不透露出司马迁的惨淡经营,独运匠心。
-
关键词
论赞
太史公
李将军列传
独运匠心
笃行君子
游侠列传
发愤著书说
魏公子列传
管晏列传
壮游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唐代神仙鬼怪小说中的艺术形象
- 14
-
-
作者
杨民苏
-
机构
昆明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昆明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66-73,78,共9页
-
文摘
我国古代的神仙鬼怪小说,兴盛于六朝,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故事的离奇怪异而不注重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唐代,开始了“有意为小说”的时代,神仙鬼怪小说,不但内容和情节更加离奇怪异,而且着重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充分显示了唐代小说家精巧的艺术构思和瑰丽的想象力,便得小说进入了小说史上的成熟期,本文就唐代神仙鬼怪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及创作特色作一简要论述。
-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唐代小说
神仙鬼怪艺术形象
创作特色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云南汉语方音史稿(四)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群一
-
机构
昆明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2期42-47,共6页
-
文摘
明末清初,又是外地移民入滇的一次高峰时期。首先是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的旧部“四将军”入滇,接着是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带着一大批随行人员逃到昆明。不久清兵分三路向云贵进攻,后来吴三桂统治云南二十三年,向四方大量招兵买马。当时云南居民真是五方杂处,虽然汉语已占绝对优势,但汉语内部分歧极其复杂,推行汉语语音规范化的韵书必然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清康熙癸丑十二年(公元1673年)前后云南有两部声韵学姊妹篇——沾益马自援的《等音》和姚安林本裕的《声位》。本文先谈前者。
-
关键词
云南
汉语
方言
语音
《广阳杂记》
辅者
声韵学
-
分类号
H172.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禅思与化境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钮燕枫
-
机构
昆明师专中文系
-
出处
《学术探索》
2002年第5期45-48,共4页
-
文摘
佛教自传入中国 ,就被本土文化所接受 ,儒道释三家冲突、融合、建构、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艺术精神 ,研究禅宗思想的发展及其特征 ,可以了解宗教义理与思维模式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有利于探究中国艺术的发展。
-
关键词
佛教
禅宗
艺术
-
分类号
B235.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唐代表现商贾的小说
- 17
-
-
作者
杨民苏
-
机构
昆明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昆明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61-67,共7页
-
文摘
我国古代的商业,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不少的巨商、富商和爱国商人。然而法家把商人列为“五蠹”之一,儒家也强调重义轻利,将商人列为“士农工商”之末等,因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普遍轻视商人,成为传统偏见。司马迁的《货殖列传》肯定了商人的高尚品德和所起的进步历史作用。这是最早的正面写商贾的作品。而唐代的小说中更继承了《货殖列传》的优秀传统,全面地表现了商贾的生活,是唐代社会的一个重要侧面。对后世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艺术成就也较为出色。据此,本文就这些小说进行简要的论述。
-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唐代
商贾小说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抗战诗歌断想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曹铁娟
-
机构
昆明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昆明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9-19,共11页
-
文摘
值此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重读抗战诗歌,认定抗日诗歌始于1932年“一二八”战争。随着抗战深入,民族存亡的大形势改变了诗人的生存环境,也影响诗坛形成一种共同的诗风。诗多著名诗人自觉不自觉地转变风格,其中以现代派诗人最为明显。战火激发了诗人的诗情,金剑啸、陈辉、杨刚、关露等年青诗人都留下了不少有特色的杰出诗篇。诗人们不仅以诗参与抗战,而且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生命。抗战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骄傲,优良传统值得继承。
-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诗歌
诗风
创作环境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唐代小说中的诗歌
被引量:1
- 19
-
-
作者
杨民苏
-
机构
昆明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昆明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20-29,共10页
-
文摘
诗文结合,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一个具有传统性的艺术特色。它产生于汉魏六朝而成熟于唐代。在唐代各类小说中,无一不有大量的诗歌(包括词、赋、民谣等)。其原因是:一方面小说家把诗人诗歌作为素材写成生动别致的小说;另一方面,也用诗歌作为小说的一种艺术手法,用以深化主题,渲染故事情节或刻划人物等等,使其作品更为出色,这一文学现象也给后世以不小的影响。
-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唐代
小说
诗歌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金词风格的成因
被引量:1
- 20
-
-
作者
辛一江
-
机构
昆明师专中文系
-
出处
《昆明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30-34,共5页
-
文摘
由女真人建立的金朝,与南宋政权划疆而治,雄居北国近120年,其词章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本文从历史和文化背景两个方面,以作家作品为考证对象,对金词风格形成的原因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论证,认为:由于征服他人与被他人征服的历史特点,使金词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由于地域、民风、民族性格及审美取向的差异,又使金词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
关键词
金代文学
金词
独特风格
成困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