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汪睿 张颖 +1 位作者 黄永坤 余珊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分析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3月—2016年12月云南省中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 目的分析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3月—2016年12月云南省中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包括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肺功能[呼气次数(RR),潮气量(VT)、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_(PTEF)/t_E,潮气呼气锋流速达峰时间/呼气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RR、Ti/Te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VT、t_(PTEF)/t_E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RR、Ti/T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VT、t_(PTEF)/t_E均显著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预后及肺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痰热清注射液 TNF-Α IL-6
原文传递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D64和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腹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汪睿 魏晓岗 +1 位作者 张颖 余珊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2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D64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小儿腹泻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接受治疗的120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40例(A组),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40例(B组),非感染性腹... 目的探究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D64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小儿腹泻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接受治疗的120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40例(A组),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40例(B组),非感染性腹泻患儿40例(C组),使用血清hS-CRP、CD64和PCT三种诊断方式为三组患儿进行鉴别诊断,比较三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血清hSCRP、CD64和PCT检测在细菌感染性腹泻诊断阳性率最高,病毒感染性腹泻诊断阳性率其次,非感染性腹泻诊断阳性率最低;细菌感染性腹泻诊断阳性率与病毒感染性腹泻诊断阳性率、非感染性腹泻诊断阳性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病毒感染性腹泻诊断阳性率与非感染性腹泻诊断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hS-CRP、CD64和PCT检测之间在细菌感染性腹泻、病毒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每一种腹泻类型的诊断阳性率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在细菌感染性腹泻诊断阳性率上,血清hS-CRP诊断最高,CD64检测诊断其次,PCT检测诊断最低;诊断特异性与阳性率成反比,与阳性率的相关比较结果一致。结论血清hS-CRP、CD64和PCT检测在小儿腹泻鉴别诊断的应用中,均能够对细菌感染性腹泻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但三种诊断方式在细菌感染性腹泻、病毒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三种腹泻类型的诊断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可为小儿腹泻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 CD64检测诊断 PCT检测诊断 小儿腹泻
下载PDF
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桂翠华 《中华护理教育》 2011年第6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应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的效果。方法便利抽取护理专业2008级2个班,分为试验班和对照班。2个班均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对试验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 目的探讨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应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的效果。方法便利抽取护理专业2008级2个班,分为试验班和对照班。2个班均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对试验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试验班2项操作测试成绩和护理实践理论考试的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应用能力,提高职业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护理 教学方法 课程 护理学基础
下载PDF
宿主菌抗噬菌体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毛普加 曾韦锟 +2 位作者 洪愉 冯梦蝶 许泽仰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4-479,共6页
噬菌体又称细菌病毒,是公认最丰富的微生物,也是最多样性的,这种多样性是适应所面对选择性压力例如普遍存在宿主菌的噬菌体抗性机制。噬菌体通过6步(吸附、注入、复制、转录翻译、组装和释放)侵入细菌并使之裂解,但是当噬菌体感染细菌,... 噬菌体又称细菌病毒,是公认最丰富的微生物,也是最多样性的,这种多样性是适应所面对选择性压力例如普遍存在宿主菌的噬菌体抗性机制。噬菌体通过6步(吸附、注入、复制、转录翻译、组装和释放)侵入细菌并使之裂解,但是当噬菌体感染细菌,就会面临细菌抗噬菌体的机制,宿主菌能够进化出多种抗噬菌体的机制来避免噬菌体的侵染和裂解。本文就对宿主菌抗噬菌体各种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主菌 噬菌体 抗性机制
原文传递
抗噬菌体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突变菌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毛普加 冯梦蝶 +8 位作者 洪愉 毛小萍 许泽仰 赵继华 杨洪文 宋武战 黄芬 井申荣 曾韦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5-281,共7页
目的:采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构建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副甲)抗噬菌体突变菌,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PCR和融合PCR方法获得了2、3、5号同源臂片段,经酶切后与pYG4载体连接,构建pYG4-2、pYG4-3和pYG4-5同源重组质粒。经PCR测序... 目的:采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构建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副甲)抗噬菌体突变菌,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PCR和融合PCR方法获得了2、3、5号同源臂片段,经酶切后与pYG4载体连接,构建pYG4-2、pYG4-3和pYG4-5同源重组质粒。经PCR测序鉴定正确后,与野生型副甲菌进行同源重组,获得2、3、5号3株抗噬菌体突变菌。将3株突变菌和野生型副甲菌经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抗生素、不同pH值和温度及不同浓度的盐离子处理后,测量菌株的A595值,分析3株突变菌对抗生素、温度、pH值和盐离子的敏感性以及生长曲线。结果:PCR和融合PCR扩增出3个同源臂,构建的pYG4-2、pYG4-3和pYG4-5同源重组质粒经PCR测序表明构建成功;同源重组和抗噬菌体验证表明成功获得3株抗噬菌体突变菌。3株突变菌产生了卡那霉素抗性,且对链霉素表现出敏感性;2号菌表现出氨苄青霉素抗性,5号菌表现高温度耐受性;与野性型副甲菌比较,3株突变菌的生长曲线明显平缓,尤以2号突变菌最为突出。结论:成功构建抗噬菌体突变菌,并获得一些特殊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突变菌 同源重组 生物学特性 噬菌体抗性
下载PDF
抗生物膜感染的群体效应抑制剂 被引量:2
6
作者 冯梦蝶 洪愉 +2 位作者 毛普加 许泽仰 曾韦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2-446,共5页
生物膜是微生物群落附着在基质或表面并被自身合成的胞外基质包裹形成的复合物。细菌生物膜为细菌提供保护层,阻止抗生素进入,使细菌表现出抗抗生素能力。据临床统计表明,80%病原菌感染与其群体效应(QS)介导的生物膜相关,因此,要根治病... 生物膜是微生物群落附着在基质或表面并被自身合成的胞外基质包裹形成的复合物。细菌生物膜为细菌提供保护层,阻止抗生素进入,使细菌表现出抗抗生素能力。据临床统计表明,80%病原菌感染与其群体效应(QS)介导的生物膜相关,因此,要根治病原菌的感染,抑制生物膜的形成至关重要。QS分子参与生物膜形成,而QS抑制剂(QSI)能抑制生物膜形成。该文就QSI在抗生物膜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群体效应 群体效应抑制剂
下载PDF
随机转座子插入构建甲型副伤寒杆菌启动子文库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泽仰 洪愉 +8 位作者 冯梦蝶 毛普加 赵继华 杨洪文 宋武战 王纪爱 黄芬 井申荣 曾韦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构建携带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转座子自杀性质粒,通过接合转座获得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副甲)启动子文库。方法 PCR扩增CAT的基因亚克隆至pMD-18T载体,鉴定正确后酶切插入转座子自杀性质粒pSC189,获得新的转座子载体pSC-CAT,将携... 目的构建携带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转座子自杀性质粒,通过接合转座获得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副甲)启动子文库。方法 PCR扩增CAT的基因亚克隆至pMD-18T载体,鉴定正确后酶切插入转座子自杀性质粒pSC189,获得新的转座子载体pSC-CAT,将携带pSC-CAT的供体菌与副甲受体菌进行接合转座,涂布氯霉素平板筛选转座的细菌,以随机筛选出来的细菌基因组为模板,热不对称PCR扩增插入位点侧翼序列,并进行测序、比对分析。结果筛选获得约1000个突变菌,随机挑取6个菌,转座子插入位点的上游分别对应6个可疑启动子区域。结论通过自杀性转座子载体pSC-CAT可高效获得副甲菌启动子文库,为进一步研究副甲菌基因表达与调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pSC189 接合转移转座
下载PDF
与甲型副伤寒杆菌噬菌体LSPA1早期蛋白GP23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的筛选
8
作者 毛普加 冯梦蝶 +9 位作者 洪愉 许泽仰 赵继华 杨洪文 宋武战 王纪爱 饶贤才 黄芬 井申荣 曾韦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9-33,共5页
目的筛选与甲型副伤寒杆菌(副甲)CMCC50973噬菌体LSPA1早期蛋白GP23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方法 Sau3AⅠ酶切副甲基因组,回收250-1 500 bp的条带与p AT质粒连接,构建p AT-副甲基因文库;扩增噬菌体早期基因gp23,与p BT构建p BT-gp23作为... 目的筛选与甲型副伤寒杆菌(副甲)CMCC50973噬菌体LSPA1早期蛋白GP23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方法 Sau3AⅠ酶切副甲基因组,回收250-1 500 bp的条带与p AT质粒连接,构建p AT-副甲基因文库;扩增噬菌体早期基因gp23,与p BT构建p BT-gp23作为诱饵质粒;将p AT-副甲基因文库和p BT-gp23共转KS宿主菌,利用细菌双杂交技术筛选蓝色单菌。检测筛选出阳性单菌的Lac Z活性,并提质粒测序,分析其编码蛋白。结果成功构建副甲基因文库,其库容量满足实验的要求,基因文库阳性率接近100%;筛选出的插入基因为编码嘌呤透性酶。结论宿主蛋白(嘌呤透性酶)可能与副甲噬菌体LSPA1早期蛋白GP23有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杆菌 噬菌体 细菌双杂交
原文传递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PagC蛋白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研究
9
作者 许泽仰 洪愉 +9 位作者 贾静 冯梦蝶 毛普加 赵继华 杨洪文 宋武战 王纪爱 黄芬 井申荣 曾韦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753-756,760,共5页
目的构建能够表达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Pag C)的乳酸乳球菌。方法 PCR扩增pag C基因,亚克隆至p MD18-T载体并测序,从亚克隆载体中酶切回收pag C基因,插入p MG36e并命名为p MG36e-pag C,转化乳酸乳球菌MG1363。溶菌酶加超声的方法... 目的构建能够表达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Pag C)的乳酸乳球菌。方法 PCR扩增pag C基因,亚克隆至p MD18-T载体并测序,从亚克隆载体中酶切回收pag C基因,插入p MG36e并命名为p MG36e-pag C,转化乳酸乳球菌MG1363。溶菌酶加超声的方法破碎重组乳酸乳球菌,SDS-PAGE以及Western blot检测Pag C蛋白的表达。结果 p MG36e-pag C鉴定正确,Western blot检测到p MG36e-pag C/MG1363表达的Pag C蛋白。结论成功构建能组成型表达Pag C蛋白的乳酸乳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黏膜免疫 PagC Western BLOT
原文传递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噬菌体LSPA1启动子筛选方法的建立
10
作者 曾韦锟 毛普加 +8 位作者 洪愉 冯梦蝶 许泽仰 宋武战 杨洪文 赵继华 王纪爱 黄芬 井申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5-749,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p CAT3启动子陷阱载体筛选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噬菌体LSPA1启动子。方法:PCR无义突变去除p CAT2载体骨架上CalⅠ酶切位点,并在CAT片段的5’端引入CalⅠ的酶切位点,构建启动子陷阱载体p CAT3。TaqⅠ酶切噬菌体LSPA1基因组,插入... 目的:通过构建p CAT3启动子陷阱载体筛选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噬菌体LSPA1启动子。方法:PCR无义突变去除p CAT2载体骨架上CalⅠ酶切位点,并在CAT片段的5’端引入CalⅠ的酶切位点,构建启动子陷阱载体p CAT3。TaqⅠ酶切噬菌体LSPA1基因组,插入p CAT3载体中,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通过氯霉素抗性平板筛选获得噬菌体LSPA1基因文库菌;随机挑取1株提取质粒,测序及比对分析插入序列;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引物,扩增可能的启动子序列,并插入验证载体p-3lysm-egfp,转化DH5α,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成功构建p CAT3启动子陷阱载体,获得约100启动子文库菌,其中1株文库菌质粒中随机插入片段可能对应噬菌体LSPA1的ORF4启动子;插入待验证DNA片段的p-3lysm-egfp载体重组菌在荧光显微镜下能见到明显绿色荧光。结论:该启动子文库可有效筛选噬菌体LSPA1启动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噬菌体LSPA1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噬菌体 启动子
下载PDF
F_(212-489)-3LysM融合蛋白与乳酸乳球菌的体外混合展示
11
作者 许泽仰 洪愉 +7 位作者 冯梦蝶 毛普加 赵继华 杨洪文 宋武战 黄芬 井申荣 曾韦锟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28-332,共5页
探索C端融合有锚定序列3Lys M的呼吸道合胞病毒F截短蛋白(F212-489),能否通过体外混合展示于乳酸乳球菌MG1363表面。采用PCR方法扩增f212-489及3lys M基因,分别亚克隆至p MD18-T载体,在亚克隆载体中酶切回收上述两片段,插入p ET28a构成p... 探索C端融合有锚定序列3Lys M的呼吸道合胞病毒F截短蛋白(F212-489),能否通过体外混合展示于乳酸乳球菌MG1363表面。采用PCR方法扩增f212-489及3lys M基因,分别亚克隆至p MD18-T载体,在亚克隆载体中酶切回收上述两片段,插入p ET28a构成p ET28a-f212-489-3lys M,酶切鉴定并测序正确后转化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的包涵体蛋白进行溶解、复性,将复性后的F212-489-3Lys M与乳酸乳球菌MG1363体外混合,通过全菌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检测融合蛋白吸附菌体的情况。成功构建重组菌p ET28-f212-489-3lys M/BL21(DE3),该菌诱导后F212-489-3Lys M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F212-489-3Lys M与MG1363混合后,经全菌ELISA检测,F212-489-3Lys M组OD450远高于对照组,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证明经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蛋白F212-489-3Lys M经体外混合可展示于乳酸乳球菌MG1363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表面展示 呼吸道合胞病毒 F蛋白
下载PDF
LSPA1早期基因gp22细菌双杂交诱饵载体与筛选文库的建立
12
作者 冯梦蝶 毛普加 +7 位作者 洪愉 许泽仰 赵继华 杨洪文 宋武战 黄芬 井申荣 曾韦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4-219,共6页
构建细菌双杂交系统中的诱饵载体p KT25-gp22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基因文库以便后续的筛选实验。PCR扩增获得gp22基因,插入p KT25构成诱饵质粒p KT25-gp22。提取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组DNA,经Sau3AⅠ部分酶切后连接到p UT18C质粒的Ba... 构建细菌双杂交系统中的诱饵载体p KT25-gp22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基因文库以便后续的筛选实验。PCR扩增获得gp22基因,插入p KT25构成诱饵质粒p KT25-gp22。提取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组DNA,经Sau3AⅠ部分酶切后连接到p UT18C质粒的Bam HⅠ位点,获得基因组DNA表达文库。用化转的方法将诱饵质粒与p UT18C共转入BTH101,检测诱饵质粒自激活作用,并检测诱饵蛋白对宿主菌的毒性。将文库质粒电转至JM109感受态,PCR鉴定文库的多样性。诱饵载体p KT25-gp22无自激活报告基因的能力且对细菌的生长无毒性。所构建的副甲基因组文库覆盖基因组达8倍,满足文库筛选需要。成功构建细菌双杂交系统中诱饵载体p KT25-gp22,筛选文库质量良好,可应用于细菌双杂交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双杂交 诱饵载体 基因组文库 早期基因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下载PDF
抗菌药物跨生物膜传递方式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冯梦蝶 曾韦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3-378,共6页
生物膜是指单一或混合微生物附着于生物或者合成的表面具有一定组织结构的微生物聚集体,其组成成分包括微生物自身及其分泌的多糖基质、纤维蛋白及脂质蛋白。生物膜除了能够帮助细菌耐受多种环境压力,例如紫外线、噬菌体等,更为重要的... 生物膜是指单一或混合微生物附着于生物或者合成的表面具有一定组织结构的微生物聚集体,其组成成分包括微生物自身及其分泌的多糖基质、纤维蛋白及脂质蛋白。生物膜除了能够帮助细菌耐受多种环境压力,例如紫外线、噬菌体等,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阻碍抗生素进入和扩散,是病原菌耐药性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在治疗病原体感染的过程中,选择一种有效的抗菌药物是必要的,但对于形成生物膜的微生物如何将抗菌药物有效地传递至生物膜从而彻底治愈成膜病原菌感染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本文就抗菌药物传递至生物膜的运输方式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生物膜 药物传递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