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混合征与CT血管成像斑点征对急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5
1
作者 闵晓黎 陈泉明 曹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0-145,共6页
目的分析CT混合征与CT血管成像(CTA)斑点征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6 h内进行基线CT及CTA扫描,明确血肿体积、部位... 目的分析CT混合征与CT血管成像(CTA)斑点征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6 h内进行基线CT及CTA扫描,明确血肿体积、部位、形态及密度(混合征及斑点征),并于发病24 h后复查CT判定是否出现血肿扩大,根据判定结果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56例)和非血肿扩大组(130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对血肿扩大的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并比较混合征与斑点征对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结果血肿扩大组出现混合征[35.7%(20/56)]、斑点征[44.6%(25/56)]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血肿扩大组[混合征12.3%(16/130)、斑点征15.4%(20/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738、18.269,均P<0.01);患者入院时存在CT混合征(OR=3.273,95%CI:1.955~5.413)、CTA斑点征(OR=3.207,95%CI:1.275~8.069)及低GCS评分(OR=1.382,95%CI:1.215~1.573)、高血糖(OR=1.281,95%CI:1.088~1.509)、基线血肿体积大(OR=1.118,95%CI:1.023~1.222)、血肿形态不规则(OR=4.530,95%CI:1.297~15.828)均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混合征联合斑点征预测血肿扩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1.8%、78.5%、50.9%、79.1%,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666(P<0.01),略高于单一斑点征(曲线下面积0.642,P=0.002)及单一混合征(曲线下面积0.617,P=0.011)。结论除血糖、GCS评分、基线血肿体积、血肿形态以外,混合征、斑点征也与血肿扩大相关。混合征联合斑点征预测急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能力优于单一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扩大 混合征 斑点征
下载PDF
翻转课堂联合数字化CBL模式提升影像诊断实践教学效果 被引量:17
2
作者 闵晓黎 赵林平 +2 位作者 黄伟 何菱 曹毅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792-1794,共3页
作为以图像形象化为主的学科,实践课程在影像诊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影像诊断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影像阅片技能、检查报告书写、独立分析判断及结合临床合理初诊等综合能力。随着当今影像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重视... 作为以图像形象化为主的学科,实践课程在影像诊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影像诊断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影像阅片技能、检查报告书写、独立分析判断及结合临床合理初诊等综合能力。随着当今影像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重视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发展趋势,既往以老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合时宜,急需构建一套新的影像诊断实践教学模式以满足时代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诊断教学 教学效果 CBL 数字化 课堂 传统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课程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与血糖变异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3
作者 鲍娟 郑斌 +4 位作者 谈跃 赵晓红 王曦 张媛媛 赵青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研究TOAST分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与血糖变异性的关系,为改善卒中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入选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3例,入院后均进行病史采集、全面神经系统体检、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并进行TOAST分型... 目的研究TOAST分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与血糖变异性的关系,为改善卒中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入选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3例,入院后均进行病史采集、全面神经系统体检、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并进行TOAST分型。对所有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评定。用24h动态血糖监测计算血糖变异性,分为血糖变异组(血糖水平的标准差≥1.4mmol/L)85例,对照组(血糖水平的标准差〈1.4mmol/L)58例。入院时及入院2周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多因素分析研究血糖变异性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关系。结果血糖变异组的年龄、糖尿病史、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组[中、重度43/53(81.0%)]及心源性栓塞性卒中(CE)组(中、重度15/17)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组[中、重度6/71(8.5%)]严重,尤以CE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3,P〈0.05)。LAA组血糖变异性明显大于SAO及CE组。入院2周后血糖变异组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评分显著改善。血糖变异组不良预后是对照组的2.821倍(95%CI1.880—4.233)。结论高龄、糖尿病、重症患者及LAA患者更易出现血糖变异性异常。血糖变异性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血糖变异性异常的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差,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糖 危险因素 年龄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PACS系统的翻转课堂教学在神经外科实习硕士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6
4
作者 闵晓黎 何国祥 +2 位作者 吕红玲 李晓燕 曹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5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硕士研究生神经外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实习的云南中医学院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119名,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基于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硕士研究生神经外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实习的云南中医学院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119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58名)和对照组(61名)。观察组采用基于PACS系统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以实习带教老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实习结束时通过出科考试成绩调查问卷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实习研究生的出科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学习兴趣、实习参与意识,以及自主学习、信息获取、临床思维、临床实践技能等多方面能力亦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提升学习效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ACS系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切实提升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S系统 翻转课堂 神经外科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基于PACS系统的翻转课堂教学在神经影像学实践课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闵晓黎 胡佳怡 +5 位作者 景睿 何敬 黄伟 郑继坤 何菱 曹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0期1448-1451,共4页
该研究探讨了基于图像存储和传输(PACS)系统的翻转课堂教学新策略在影像诊断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实验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18名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教改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名,分别以基于PACS系统的翻转课堂... 该研究探讨了基于图像存储和传输(PACS)系统的翻转课堂教学新策略在影像诊断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实验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18名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教改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名,分别以基于PACS系统的翻转课堂教学新策略、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学生的实习情况,评价教学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教改组的影像理论和阅片技能考试成绩,批判性思维、初步临床思维,以及知识理解应用、自主学习、沟通协作、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PACS系统的翻转课堂教学新策略能充分发挥影像学科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升影像诊断实践课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 翻转课堂 影像诊断 实践课教学
下载PDF
MRI与颈动脉SMI诊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效能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燕 赵青 +1 位作者 何琤画 王文磊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382-384,共3页
目的比较MRI与颈动脉超微血流成像(SMI)诊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61例(86条血管),均接受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核磁共振成像(MRI)及SMI检查,比较MRI和SMI与DSA检查对颈动脉分级的一致性;以DSA检... 目的比较MRI与颈动脉超微血流成像(SMI)诊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61例(86条血管),均接受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核磁共振成像(MRI)及SMI检查,比较MRI和SMI与DSA检查对颈动脉分级的一致性;以DSA检查为金标准,比较MRI和SMI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 DSA检查:在86条血管中,轻度狭窄22条,中度狭窄30条,重度狭窄和闭塞34条。MRI检查:轻度狭窄17条,中度狭窄34条,重度狭窄和闭塞35条。SMI检查:轻度狭窄15条,中度狭窄37条,重度狭窄和闭塞34条。MRI和SMI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一致性较好(P <0.05)。MRI诊断中度狭窄的特异性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SMI(P <0.05),MRI诊断轻度、重度和闭塞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虽高于SM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与颈动脉SMI均能够较好地诊断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但MRI更为准确,而SMI更加便捷,费用相较低,临床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MRI 颈动脉 超微血流成像 狭窄 诊断
下载PDF
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相关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孟泽 鲍娟 曹毅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6期657-660,共4页
支架辅助栓塞术(stent assisted coiling,SAC)近年来广泛用于特殊及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支架内狭窄和血栓栓塞是颅内支架植入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血管内治疗过程中,支架释放损伤血管内膜、支架贴壁不全、蛛网膜下... 支架辅助栓塞术(stent assisted coiling,SAC)近年来广泛用于特殊及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支架内狭窄和血栓栓塞是颅内支架植入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血管内治疗过程中,支架释放损伤血管内膜、支架贴壁不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及炎症反应等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早期停用双抗治疗与颅内缺血事件的发生存在关联。无论颅内动脉瘤破裂与否,在SAC术中适时使用替罗非班,术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应用均可降低动脉瘤SAC术后颅内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抗血小板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案还有待形成进一步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栓塞 抗血小板药物 迟发性脑缺血
下载PDF
4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勇涛 曹毅 +5 位作者 鲍娟 景睿 张媛媛 李云飞 胡佳怡 赵青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6期600-605,共6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我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44例,对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Raymond分级评价动脉瘤即刻栓塞程度,术后6个月改良R...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我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44例,对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Raymond分级评价动脉瘤即刻栓塞程度,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疗效。结果 44例患者共51个动脉瘤,破裂动脉瘤28个(54. 90%),未破裂动脉瘤23(45. 1%)个,均为宽颈动脉瘤。术中使用支架类型包括LVIS、LVIS JR.、Enterprise、LEO支架。所有患者支架完全释放。Ⅰ级栓塞率74. 5%。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7例(15. 90%),发生出血性并发症4例(9. 09%)。死亡3例(6. 82%)。术后6月随访结局良好81. 81%(mRS评分0-2分)。结论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技术对于治疗复杂动脉瘤相对安全、有效。改良术中操作、针对患者采取个体化抗凝治疗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栓塞
下载PDF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运仰 鲍娟 +3 位作者 谈跃 赵晓红 张媛媛 赵青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不同区域脑白质损害与轻度认知功能(MCI)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我院的住院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MCI组34例,认知功能正常组22例。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情况检查,完成神经心理学量表检... 目的通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不同区域脑白质损害与轻度认知功能(MCI)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我院的住院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MCI组34例,认知功能正常组22例。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情况检查,完成神经心理学量表检测。通过头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对不同脑区白质纤维进行部分各向异性(FA)值测量。结果 MCI组患者与认知功能正常组相比,右侧额叶FA值(0.335±0.068)、左侧颞叶白质FA值(0.391±0.032)及胼胝体膝部FA值(0.658±0.053)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FA值和MMSE、Mo CA量表中各认知域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右侧额叶白质FA值与注意与计算力呈正相关,左侧颞叶白质和胼胝体膝部FA值与记忆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 MCI患者注意与计算力的障碍可能与右侧额叶白质损害有关,而左侧颞叶白质及胼胝体膝部白质的损害可能导致早期的记忆障碍。DTI可能成为超早期识别与诊断MCI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病变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根 曹毅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936-939,共4页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再狭窄作为支架置入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临床应用。目前,有关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可能与血管内皮损伤、血...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再狭窄作为支架置入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临床应用。目前,有关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可能与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以及炎性反应有关。文章对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狭窄 支架 炎症 炎症介导素类
原文传递
急性脑出血血肿增大的预测因素:临床、影像学特征和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泉明 谈跃 +1 位作者 鲍娟 曹毅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1期852-856,共5页
脑出血是最主要的出血性卒中类型,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居各类卒中之首。继发血肿增大是脑出血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文章从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方面,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的预测因素和可能机制进行... 脑出血是最主要的出血性卒中类型,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居各类卒中之首。继发血肿增大是脑出血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文章从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方面,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的预测因素和可能机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 疾病恶化 生物标志物 神经影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时间因素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勇涛 鲍娟 +5 位作者 曹毅 景睿 张媛媛 李云飞 胡佳怡 赵青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的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例。10例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桥接血管内治疗,11例直接行血管内治疗。其中机械取栓12例,机械取栓+支架植入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的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例。10例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桥接血管内治疗,11例直接行血管内治疗。其中机械取栓12例,机械取栓+支架植入3例,单纯颈动脉支架植入3例,机械取栓+动脉溶栓1例,机械取栓+动脉溶栓+支架植入1例,单纯动脉溶栓1例。评估术中mTICI再通等级、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第90天m RS评分,分析疗效与安全性。结果21例患者前循环卒中18例,后循环卒中3例。NIHSS评分平均15. 81±6. 44分。20例患者术后血管再通达mTICI 2 b-3级。术中并发出血1例,术后大量颅内出血1例,无症状少量颅内出血4例。术后高灌注综合征8例,其中4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最终死亡5例(23. 81%)。术后随访第90天mRS评分0~2分8例。结论经充分评估并及时采取适宜的单一或多种血管内治疗方法对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线性法测量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脑萎缩及其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鲍娟 丁娥 +2 位作者 张媛媛 赵青 谈跃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通过线性法测量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脑萎缩,分析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SIVD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所有入组对象均完成一般情况评定、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头颅MRI检查,线性法进行脑萎缩测量。结果 SIV... 目的通过线性法测量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脑萎缩,分析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SIVD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所有入组对象均完成一般情况评定、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头颅MRI检查,线性法进行脑萎缩测量。结果 SIVD组代表脑室系统横径的测量值及脑沟测量值,除桥池宽度外,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SIVD组的脑萎缩测量相对值除脑干指数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IVD组双侧侧脑室两额角间最宽距离、双侧侧脑室额角两侧尾状核头间最小距离、第三脑室宽度、双侧侧脑室腰部外侧壁最小距离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SIVD组脑萎缩测量相对值中的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哈氏值、第三脑室宽度与视空间能力、计算力、延迟记忆和定向力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SIVD患者存在明显的皮质和皮质下萎缩,并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哈氏值、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第三脑室宽度可作为SIVD患者脑萎缩的预测指标,提示执行功能/视空间及计算力、记忆力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萎缩 认知功能损害 线性法测量
下载PDF
2018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文洪梅 陈杨 +6 位作者 石青萍 朱云芳 任思颖 唐娴 邵英 伍福仙 李云飞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93-300,共8页
目的分析2018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收集云南省46个肿瘤登记地区2018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以及人口资料,按照地区、性别、年龄组分层,统计分析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率、发病(死亡)标化率、0~74岁累积率以及前1... 目的分析2018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收集云南省46个肿瘤登记地区2018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以及人口资料,按照地区、性别、年龄组分层,统计分析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率、发病(死亡)标化率、0~74岁累积率以及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顺位及构成。其中分别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标准人口年龄结构、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结构进行标化率的计算。结果2018年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214.84/10万,中标发病率为155.99/10万,世标发病率为167.30/10万。年龄别发病率在45岁以前处于较低水平,45岁后快速上升,在80~84岁达到发病高峰,主要恶性肿瘤发病顺位依次为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和子宫颈癌。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2018年恶性肿瘤的粗死亡率为128.63/10万,中标死亡率为88.50/10万,世标死亡率为98.78/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在45岁以前处于较低水平,45岁后快速上升,在85+岁达到死亡高峰,男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主要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女性乳腺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高于全国西部地区水平,食管癌的发病率低于全国西部地区水平。结论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水平低于全国西部地区水平,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和子宫颈癌是需要重点防治的癌种,前列腺癌和食管癌的发病具有本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登记 恶性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云南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4
15
作者 鲍娟 曹毅 +4 位作者 杨勇涛 景睿 李云飞 胡佳怡 赵青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67-471,共5页
目的 观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分析60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共65个动脉瘤,观察术后即刻及随访动脉瘤栓塞程度,评估术后并发症、疗效及安... 目的 观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分析60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共65个动脉瘤,观察术后即刻及随访动脉瘤栓塞程度,评估术后并发症、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术中2例(2/60,3.33%)动脉瘤破裂出血,4例(4/60,6.67%)支架内血栓形成;术后即刻栓塞程度为RaymondⅠ级50个(50/65,76.92%)、Ⅱ级12个(12/65,18.46%)、Ⅲ级3个(3/65,4.62%)。术后1个月内3例(3/60,5.00%)动脉瘤再出血,2例致死;1例(1/60,1.67%)死于肺栓塞;4例(4/60,6.67%)并发脑梗死。1例术后6个月瘤颈复发,1例术后25个月出现无症状性血管闭塞;末次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43个(43/51,84.31%)RaymondⅠ级、8个(8/51,15.69%)Ⅱ级。末次随访,49例(49/57,85.96%)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8例(8/57,14.04%)为3~4分。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支架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与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英琪 谈跃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2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与认知障碍作为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常共存于糖尿病个体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二者分别表现为糖尿病的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传统观点认为二者为独立的疾病。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与认知障碍作为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常共存于糖尿病个体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二者分别表现为糖尿病的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传统观点认为二者为独立的疾病。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病理生理机制有许多共同之处,且存在许多共同的生物学标志物。现对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及认知损伤的临床表现及电生理表现、病理生理机制、病理变化、生物学标志物进行综述,以进一步阐述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认知障碍 综述
原文传递
心脑梗死
17
作者 杨文武 闵晓黎 +1 位作者 林嗣弦 先磊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762-767,共6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和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导致全世界人口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心脑梗死(cardio-cerebral infarction, CCI)是AMI合并AIS的罕见临床综合征, 是指同时存在急性...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和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导致全世界人口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心脑梗死(cardio-cerebral infarction, CCI)是AMI合并AIS的罕见临床综合征, 是指同时存在急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和心前区疼痛或心电图改变的危急症状。CCI的患病率从0.09%至1.6%不等, 但患者病情危急, 预后较差, 病死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由于病情复杂、病因多样以及循证证据和机制研究较少, 针对CCI患者的管理具有挑战性。文章总结了CCI的相关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的效果、血管内治疗的指征以及手术顺序的选择, 期望可缩短溶栓/血管内治疗时间, 并改善患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抗凝药 抗血小板聚集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血管内治疗椎动脉V4段梭型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18
作者 鲍娟 曹毅 +5 位作者 杨勇涛 景睿 李云飞 胡佳怡 赵青 陈飞雄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椎动脉V4段梭型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自2016年5月至2022年1月经血管内治疗的25例椎动脉V4段梭型动脉瘤患者资料。评估患者术后短期(1个月内)及远期(>8个月)...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椎动脉V4段梭型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自2016年5月至2022年1月经血管内治疗的25例椎动脉V4段梭型动脉瘤患者资料。评估患者术后短期(1个月内)及远期(>8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动脉瘤再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等。所有患者随访3~21个月,复查DSA评估动脉瘤复发情况及载瘤动脉情况,以末次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25例患者共26个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13个,未破裂动脉瘤13个。7个动脉瘤位于优势椎动脉,7个动脉瘤累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13个破裂动脉瘤中6个采用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及病变段血管,7个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个未破裂动脉瘤中9个采用支架辅助栓塞,4个采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16个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中7个采用了双支架叠加辅助技术。所有患者术后短期及远期均未出现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等并发症。20例患者完成DSA随访,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3例动脉瘤复发,1例出现无症状性支架内血管闭塞。25例患者均于2022年5月完成末次随访(电话或门诊随访),其中24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根据椎动脉优势、动脉瘤与PICA关系等特点,采取个体化的血管内治疗方式治疗椎动脉V4段梭型动脉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V4段 梭型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后血管再闭塞 被引量:4
19
作者 季晓康 谈跃 《临床医学进展》 2019年第1期51-56,共6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仍然是尽快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灌注,拯救更多的缺血半暗带组织。静脉溶栓、桥接取栓及机械取栓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开通血流再灌注的有效治疗方案。但部分患者再灌注后疗效仍不佳,是由于溶栓后的... 急性缺血性卒中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仍然是尽快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灌注,拯救更多的缺血半暗带组织。静脉溶栓、桥接取栓及机械取栓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开通血流再灌注的有效治疗方案。但部分患者再灌注后疗效仍不佳,是由于溶栓后的并发症导致神经功能恶化。其中再灌注治疗后出现血管再闭塞,是严重影响溶栓患者预后的原因之一。本文对再灌注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血管再闭塞可能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可能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溶栓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颈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张霞 谈跃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06,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颈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主要病因。颈动脉慢性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开放是盗血发生的前提,低灌注为最可能的发病机制。颈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分水岭梗死多见,数字...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颈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主要病因。颈动脉慢性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开放是盗血发生的前提,低灌注为最可能的发病机制。颈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分水岭梗死多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诊断金标准。本文分析颈动脉盗血综合征相关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机制,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狭窄 闭塞 侧支循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分水岭梗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