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通量测序筛查特发性牙龈纤维瘤和正常牙龈外泌体miRNAs差异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殷顺会 詹烨明 +2 位作者 贾凤梅 冉丽权 张明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23-30,共8页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出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牙龈成纤维细胞(IGF-GFs)与正常个体牙龈成纤维细胞(N-GFs)分泌的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靶基因和相关信号通路,进而为研究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的发病机制奠定...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出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牙龈成纤维细胞(IGF-GFs)与正常个体牙龈成纤维细胞(N-GFs)分泌的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靶基因和相关信号通路,进而为研究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原代培养IGF-GFs和N-GFs,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提取外泌体;使用IlluminaHiSeq^(TM)2500测序平台对IGF-GFs和N-GFs来源外泌体中的miRNAs进行测序分析,使用Target Scan、miRDB、miRTar Base、miRWalk四款软件、KEGG数据库对部分表达差异显著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和KEGG通路预测,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外泌体中差异性miRNAs的表达。结果 IGF-GFs和N-GFs来源的外泌体中miRNA分别占nc RNA中的0.74%、0.46%;高通量测序筛选出92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s,挑选的12个miRNAs共预测出靶基因1304个以及多条信号通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的3个miRNAs在IGF-GFs和N-GFs来源的外泌体中均有差异表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来源于IGF-GFs和N-GFs外泌体miRNAs存在着差异性表达,且测序结果可靠。差异表达的miRNAs在IGF发病中可能起重要调控作用,且这些miRNAs可能通过靶向相关靶基因的3’UTR或经由相关信号通路介导IGF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 牙龈成纤维细胞 外泌体 外泌体miRNA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成人正畸下前牙矢状向内收对牙周硬组织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杨舒 湛渝 +4 位作者 任雪峰 马宇 林建 赵沛 张明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91-1097,共7页
目的:观察下前牙矢状向内收的成人正畸患者,在正畸不同时期牙周硬组织的变化,分析下前牙唇舌向倾斜度的变化量与唇侧骨开裂发生率的相关性,为成人正畸治疗中硬组织增量时机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正畸过程中下前牙需矢状向内收的... 目的:观察下前牙矢状向内收的成人正畸患者,在正畸不同时期牙周硬组织的变化,分析下前牙唇舌向倾斜度的变化量与唇侧骨开裂发生率的相关性,为成人正畸治疗中硬组织增量时机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正畸过程中下前牙需矢状向内收的成人患者20例,在正畸前(T0)、正畸10个月(T1)和正畸20个月(T2)时,进行影像学数据采集。影像学检查:(1)釉牙骨质界(cemeto-enamel junction,CEJ)根方3 mm、5 mm、7 mm处的唇侧牙槽骨厚度(labial bone thickness,LBT);(2)术中骨开裂(dehiscence,DEH)情况与下前牙唇舌向倾斜度(L1-mandibular plane,L1-MP)变化量的相关性分析。对3个时间点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探讨下前牙矢状向内收对牙周组织的影响。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正畸过程中,CEJ根方3 mm、5 mm、7 mm处的LBT先减少后增加,T1比T0,LBT减少(P<0.05);T2比T1,LBT增加(P<0.05),表明正畸前期比后期骨丧失量显著;T1时,中切牙CEJ根方3 mm处LBT减少显著(P<0.05),表明正畸前期中切牙根颈部骨丧失量最显著;T0及T2时,倾斜度变化量与唇侧骨开裂发生率呈正相关;尖牙在正畸过程中骨开裂发生率最高。结论:(1)成人正畸下前牙矢状向内收早期对牙周硬组织的影响较大,会导致唇侧牙槽骨厚度变薄以及骨开裂发生率增高等。(2)牙周组织也具有一定代偿能力,正畸后期变薄的唇侧牙槽骨在正畸后期逐步增厚,但是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各项研究指标表明牙周组织的代偿能力远不足以弥补正畸治疗带来的损害。(3)成人正畸下前牙矢状向内收过程中下切牙根颈部骨丧失量最大,尖牙骨开裂发生率最高,对于这些潜在风险较大的位点,应进行牙周实时监控,适时通过控根及牙周软、硬组织增量等措施预防和减少牙周组织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正畸 下前牙 矢状向 牙周组织
下载PDF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慢性牙周炎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莉莉 周婷 +3 位作者 任晓斌 吴剑花 彭艺 税艳青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过程中咬合力动态监测对于最终治疗效果,以及牙周支持组织改变的影响。方法对比20例传统牙周正畸治疗患者与20例运用T-ScanⅢ和Anycheck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辅助分析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患者在治疗前、中、后的... 目的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过程中咬合力动态监测对于最终治疗效果,以及牙周支持组织改变的影响。方法对比20例传统牙周正畸治疗患者与20例运用T-ScanⅢ和Anycheck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辅助分析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患者在治疗前、中、后的牙周临床指数的不同,以及实验组咬合力变化、咬合时间变化和牙松动度值变化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BI)和牙松动度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前后牙咬合力百分比变化明显(P<0.05),咬合平衡改善。结论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能很好的改善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情况,T-Scan系统能很好地观察和指导调整咬合,更好地达到咬合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正畸治疗 咬合力 松动度
下载PDF
上颌正中间隙与上唇系带附着类型关系
4
作者 吴剑花 杨莉莉 +1 位作者 周婷 马思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63-67,共5页
目的研究成年人上颌正中间隙与上唇系带附着类型的相关性,为临床中有美学诉求的患者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招募符合要求的志愿者106名,志愿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研究组(上颌正中存在间隙)56例,测量上... 目的研究成年人上颌正中间隙与上唇系带附着类型的相关性,为临床中有美学诉求的患者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招募符合要求的志愿者106名,志愿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研究组(上颌正中存在间隙)56例,测量上颌正中间隙的大小,研究组分为2组:0.5~2 mm组和>2 mm组;分别评估上唇系带附着位置和牙龈生物型。结果对照组50名志愿者中48%为黏膜附着型,52%为牙龈附着型;研究组0.5~2.0 mm组36名志愿者黏膜附着型、牙龈附着型、及牙龈乳头型分别为33.3%、47.2%及19.5%,无跨越牙龈乳头型;研究组>2 mm组20名志愿者黏膜附着型、牙龈附着型、牙龈乳头型及跨越牙龈乳头型分别为10%、10%、15%及65%;经卡方检验,系带附着类型与间隙宽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176,P<0.001),即系带附着类型在3种间隙宽度之间的分布不同。对照组中牙龈生物型50%为薄龈型,50%为厚龈型;而研究组中牙龈生物型28.6%为薄龈型,71.4%为厚龈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4,P=0.024)。结论上唇系带附着类型与上颌正中间隙有关,上颌正中间隙者较无间隙者上唇系带附着位置更靠近牙龈缘,>2 mm上颌正中间隙和跨越牙龈乳头型上唇系带显著相关。上颌正中间隙者牙龈生物型主要为厚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正中间隙 上唇系带 牙龈生物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