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不同自然病程中的血流动力学观察:附203例报告 被引量:24
1
作者 韩胜斌 陈明清 董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1-455,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自然病程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流动力学特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3年间收治的20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自然病程长短将患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组。所有患者入院时经彩色多普勒确诊... 目的:分析不同自然病程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流动力学特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3年间收治的20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自然病程长短将患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组。所有患者入院时经彩色多普勒确诊并观察股、腘静脉流速、管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除腘静脉管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股、腘静脉流速、股静脉管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在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急性期股、腘静脉流速最慢,股静脉管径最大,血液也处于高凝状态;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股静脉流速增加,管径缩小,高凝状态得到改善。结论:随自然病程的延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血流动力学呈现复杂多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病理生理学 下肢 病程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亮 金辉 《医学综述》 2009年第24期3756-3758,共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预后不好,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随着血管外科学的发展和先进仪器的发明,临床中对DVT的诊断和治疗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多种方法联合治疗DVT效果更佳,已为临床认可。但如...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预后不好,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随着血管外科学的发展和先进仪器的发明,临床中对DVT的诊断和治疗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多种方法联合治疗DVT效果更佳,已为临床认可。但如何寻觅一套综合有效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还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治疗 抗凝 溶栓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郭修海 朱传江 +3 位作者 杨斌 冯耀宇 孔瑞泽 金辉 《医学综述》 2011年第3期473-475,共3页
目的探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我科共收治的24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下腔静脉滤器未置入组与置入组肺动脉栓塞发生率的差异有... 目的探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我科共收治的24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下腔静脉滤器未置入组与置入组肺动脉栓塞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19%和0%,P<0.05)。未置入组中有23例(23/196)患者因深静脉血栓形成复发再次住院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组中有6例(6/48)患者复发,两组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组的肺栓塞发生率显著降低,但其中1例滤器倾斜,2例滤器移位,2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4例入路侧深静脉血栓形成和3例穿刺点血肿形成。结论下腔静脉滤器近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肺栓塞简便有效,但其近、远期并发症应引起重视;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评估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腔静脉滤器
下载PDF
前路腹膜前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1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杨斌 赵凌峰 +2 位作者 郭修海 蔡红波 金辉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前入路腹膜前补片修补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总结2007年1月至2009月8月应用巴德公司补片及北京天助畅运公司善释补片行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治疗腹股沟疝1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8~45min,平均30min。术后无尿潴... 目的探讨前入路腹膜前补片修补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总结2007年1月至2009月8月应用巴德公司补片及北京天助畅运公司善释补片行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治疗腹股沟疝1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8~45min,平均30min。术后无尿潴留、切口感染等并发症。5例阴囊积液,1例阴囊血肿。随访2~30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膜前放置补片修补腹股沟疝是一种创伤小、无张力、安全、术后恢复快和近期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外科手术 补片 腹膜前修补
原文传递
泡沫硬化疗法治疗静脉疾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立伟 郭修海 +1 位作者 黄智勇 金辉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期113-115,共3页
通过回顾泡沫硬化疗法治疗静脉疾病的研究文献,明确了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主要为注射部位皮肤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和视觉障碍。由于泡沫硬化剂的快速发展,泡沫硬化疗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静脉疾病的治疗,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也逐渐... 通过回顾泡沫硬化疗法治疗静脉疾病的研究文献,明确了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主要为注射部位皮肤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和视觉障碍。由于泡沫硬化剂的快速发展,泡沫硬化疗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静脉疾病的治疗,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也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对于术前的危险性评估显得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以理解其发病机制。通过对硬化疗法治疗静脉疾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研究,以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疗法 泡沫 不良反应 并发症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特殊远端锚定区的处理策略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承磊 蔡红波 +1 位作者 杨斌 金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07-910,共4页
目的探讨对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中特殊远端锚定区的评估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EVAR治疗的66例复杂远端锚定区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21例,年龄53—87岁,平均62岁。本... 目的探讨对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中特殊远端锚定区的评估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EVAR治疗的66例复杂远端锚定区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21例,年龄53—87岁,平均62岁。本组Ⅰ型及ⅡA型病例共20例,其中髂总或髂外动脉〉50%狭窄10例,髂总或髂外动脉严重扭曲者6例,合并以上情况者4例;双髂总合并髂内动脉瘤46例(单侧32例,双侧14例)。支架血管移植物采用Medtronic46例,COOK14例,Microport4例,Lifetech2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0min,术中移植物明显短缩22例(33.3%),Ⅱ型内漏18例(18/66,27.3%),Ⅲ型内漏5例(7.6%),髂支〉50%的狭窄2例(3.0%),同时合并Ⅱ、Ⅲ型内漏5例(7.6%),同时合并髂支狭窄及Ⅲ型内漏4例(6.1%)。本组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期间内移植物向远端移位2例(3.0%),移位均〈10mm,髂支再狭窄(〉50%)2例,Ⅱ型内漏自行消失18例(18/23,78.3%),Ⅲ型内漏0例;死亡2例。结论复杂远端锚定区增加了EVAR并发症发生率。熟悉移植物特性,合理应用处理策略,可提高EVAR技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血管假体植入 支架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压力泊松方程的流体结构紧耦合算法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文全 闫妍 +1 位作者 张立翔 张承磊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5,共7页
从流固耦合系统的整体控制方程出发,推导出与流体控制方程一致的耦合等价方程,并得到基于耦合方程的压力泊松方程,通过求解耦合系统压力泊松方程和一致的等价方程就能获得耦合系统的解,而不需要直接求解整体耦合系统的控制方程,有利于... 从流固耦合系统的整体控制方程出发,推导出与流体控制方程一致的耦合等价方程,并得到基于耦合方程的压力泊松方程,通过求解耦合系统压力泊松方程和一致的等价方程就能获得耦合系统的解,而不需要直接求解整体耦合系统的控制方程,有利于降低求解自由度。预估-校正多步迭代格式用于耦合系统的时间推进,克服了传统迭代耦合方法由于时间不同步而产生较大数值误差的不足。应用该方法对附带局部突起的主动脉弓动脉瘤进行流固耦合分析,验证数值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耦合算法 压力泊松方程 预估-校正多步迭代格式 血流动力学 流固耦合
原文传递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肺栓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郭修海 孔瑞泽 +3 位作者 朱传江 杨斌 冯曜宇 金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8-379,共2页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调查显示在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发生率达8.6%,4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6.4%^[1]。目前,外科手术治疗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术后肺栓塞为致死性严重并发症。我科自2006年以来共对96...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调查显示在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发生率达8.6%,4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6.4%^[1]。目前,外科手术治疗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术后肺栓塞为致死性严重并发症。我科自2006年以来共对962条肢体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电凝术,其中术后并发肺栓塞3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术后并发 肺栓塞 临床分析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血管外科疾病 严重并发症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血液脉动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文全 闫妍 张承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49-954,共6页
为探索胸主动脉夹层发展与血液动力学因素的关系,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对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血液脉动流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夹层血液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不同时刻真假腔纵向切面流线分布、真假腔入口横断... 为探索胸主动脉夹层发展与血液动力学因素的关系,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对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血液脉动流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夹层血液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不同时刻真假腔纵向切面流线分布、真假腔入口横断面流线分布以及血管壁面压力和剪应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尽管血压值对血管壁面剪应力分布影响较小,但血压与真假腔内血液动力学行为密切相关;心缩期夹层假腔内压力远大于真腔内压力,夹层可能继续向下延伸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计算流体力学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临界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附23例报告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胜斌 陈明清 +3 位作者 董坚 金辉 尹芳 王有礼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59-1363,共5页
目的探讨临界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3例临界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证实下肢深静脉内"暴风雪征"阳性,并行股、腘静脉轴流及"暴风雪征"中心流速测定... 目的探讨临界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3例临界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证实下肢深静脉内"暴风雪征"阳性,并行股、腘静脉轴流及"暴风雪征"中心流速测定。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于基础抗凝、扩容治疗5~7 d后出院。治疗后患者股、腘静脉轴流流速峰增加(均P<0.01),"暴风雪征"消失或减轻。结论临界型下肢DVT的彩色多普勒筛查和早期干预有助于防止病变向固体化血栓转化,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干预(包括取栓和下腔静脉滤器的植入等)以及长期抗凝或溶栓所带来的风险和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药物疗法 静脉血栓形成/诊断 下肢 暴风雪征
原文传递
19例肺动脉栓塞诊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胜斌 金辉 杜鹛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总结肺动脉栓塞诊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降低漏诊、误诊和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肺动脉栓塞共19例,治疗前后测得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D-二聚体(DDi)、乳酸脱氢酶(LDH)指标作一自身治疗前后对照资料t检验统计.结果19例经治疗前后PaO2... 目的总结肺动脉栓塞诊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降低漏诊、误诊和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肺动脉栓塞共19例,治疗前后测得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D-二聚体(DDi)、乳酸脱氢酶(LDH)指标作一自身治疗前后对照资料t检验统计.结果19例经治疗前后PaO2、DDi和LDH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在高度疑诊时及时行DDi和CTA检查,有助于及早、正确诊断;尽快予以抗凝、溶栓治疗,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肺梗的发生面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降低致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下腔静脉滤器 抗凝 溶栓
下载PDF
个性化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国威 王文全 +1 位作者 庆开雄 蔡红波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究心动周期内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瞬态行为。方法基于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个性患者的CT扫描图像逆向重构得到主动脉夹层三维几何模型,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进行了血液流动数值仿真,得到壁面压强、壁面剪切应力、血流速度、... 目的探究心动周期内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瞬态行为。方法基于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个性患者的CT扫描图像逆向重构得到主动脉夹层三维几何模型,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进行了血液流动数值仿真,得到壁面压强、壁面剪切应力、血流速度、TAWSS和OS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在整个心动周期内,血液动力学参数在心脏收缩期会展现出大幅度的波动特征;真腔流道的下游狭窄处会出现较高的壁面剪切应力分布,可能诱发下游血管的二次破口;尽管假腔内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总体上要小于真腔,但假腔受交变方向的剪应力更加剧烈。结论基于个性化主动脉夹层的研究成果可为临床医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主动脉夹层 计算流体动力学 血液动力学特征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的病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修海 金辉 《医学综述》 2009年第5期725-728,共4页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对腹主动脉瘤病因研究的深入,腹主动脉瘤的病因及机制的研究取得很大的突破。随着从细胞、分子水平进一步的揭示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病因和机制,将来有望利用药物、基因等治疗手段来阻止腹主动脉瘤的进程,促...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对腹主动脉瘤病因研究的深入,腹主动脉瘤的病因及机制的研究取得很大的突破。随着从细胞、分子水平进一步的揭示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病因和机制,将来有望利用药物、基因等治疗手段来阻止腹主动脉瘤的进程,促进其治疗。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腹主动脉瘤病因研究的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病因学 细胞外基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荐辕 金辉 +2 位作者 杨斌 蔡红波 冯曜宇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腔内修复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后对颅内及左上肢血供的影响.方法对126例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 目的观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腔内修复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后对颅内及左上肢血供的影响.方法对126例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接受腔内修复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86例患者全部或部分封堵了左锁骨下动脉开口;35例完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51例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封堵程度1/4~2/3);8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颅内缺血的表现,12例术后出现左上肢轻微缺血症状,无左上肢严重缺血发生;51例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患者左上肢肱动脉收缩压较术前降低15~35 mmHg.结论对于第一裂口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0 mm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是可行的,术前评估决定是否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及是否先行颈部血管旁路手术将大大增加手术空间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支架 并发症
下载PDF
慢性主髂动脉闭塞症高龄患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承磊 刘昌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7-679,共3页
慢性主髂动脉闭塞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其中年龄是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要危险因素。对高龄患者来说,临床合并症复杂、手术耐受性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已成为此类人群普遍的治疗难点。笔者针对慢性主髂动脉闭塞症的外科治疗和... 慢性主髂动脉闭塞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其中年龄是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要危险因素。对高龄患者来说,临床合并症复杂、手术耐受性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已成为此类人群普遍的治疗难点。笔者针对慢性主髂动脉闭塞症的外科治疗和高龄患者的手术原则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外科学 主髂动脉 老年人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GCSF治疗脑出血大鼠的行为学观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绍春 潘伟生 +2 位作者 冯曜宇 路钢 冯忠堂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5-10,共6页
目的(1)观测脑出血大鼠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后的行为学变化,为GCSF治疗脑出血提供行为学支持;(2)验证神经行为学实验Cylinder Test和Narrow-alley Corner Test对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检测的适用性.方法30只SD大鼠分为三组.GCSF... 目的(1)观测脑出血大鼠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后的行为学变化,为GCSF治疗脑出血提供行为学支持;(2)验证神经行为学实验Cylinder Test和Narrow-alley Corner Test对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检测的适用性.方法30只SD大鼠分为三组.GCSF组:10只,先制成脑出血模型,然后给予GCSF治疗;SALINE组:10只,先制成脑出血模型,然后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安慰治疗;SHAM组:10只,仅按脑出血模型制作过程施予假手术,不给予其它干预.手术后第1、3、7、11、15天用神经行为学实验Rotarod Test、Cylinder Test和Narrow-alley Corner Test检测三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比较结果的异同.结果(1)Rotarod test:手术后第1、3天三组大鼠的运动功能均明显下降,术后第7天开始,GCSF治疗组和SHAM组大鼠运动功能逐渐恢复,第7天时与安慰治疗组(SALINE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1天时已恢复至接近手术前的水平.而安慰治疗组运动功能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Cylinder Test:SHAM组术后第1天不对称分值(对侧前肢使用率)稍有下降,之后恢复至正常水平;ICH大鼠术后1~7 d不对称分值明显下降(P<0.05),第11天后恢复至正常水平;GCSF组与SALINE组不对称分值无显著性差异;(3)Narrow-alley Corner Test:术后第1天GCSF组大鼠和SALINE组大鼠呈现了高度的不对称分值,之后不对称分值随时间逐渐降低,但恢复缓慢,至第15天时仍未达到正常水平(P<0.05);GCSF组大鼠不对称分值比SALINE组大鼠一直略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Rotarod Test结果显示GCSF治疗对ICH大鼠早期运动功能康复有促进作用;(2)Cylinder Test能敏感地检测出ICH鼠随时间的神经功能恢复;(3)Narrow-alley Corner Test对神经功能损伤的检测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SD大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行为学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现状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传江 孔瑞泽 金辉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期63-64,67,共3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直径的50%,常发生于老年人,破裂是其最常见、最凶险的并发症,在65岁以上男性的死亡原因中居第10位[1]。其经典的治疗方式是AAA(或加髂动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直径的50%,常发生于老年人,破裂是其最常见、最凶险的并发症,在65岁以上男性的死亡原因中居第10位[1]。其经典的治疗方式是AAA(或加髂动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但手术创伤大,不适合存在心、肺、肾等严重合并症的高危患者。自1991年Parodi等[2]报道了第一例人工血管支架腔内治疗成功至今,AAA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 araortic repair,EVAR)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内动脉 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髂动脉 支架血管 严重并发症 手术治疗 血管支架 修复术 开放手术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安全性探讨(附39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斌 张承磊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提高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tumor,CBT)外科治疗安全性的方法,对术前颈外动脉栓塞的有效性和术中应用转流管的争议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9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经CTA明确诊断... 目的探讨提高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tumor,CBT)外科治疗安全性的方法,对术前颈外动脉栓塞的有效性和术中应用转流管的争议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9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经CTA明确诊断并评估Willis环情况,17例术前行颈外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栓塞.39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式包括单纯瘤体剥除术25例、瘤体联合颈外动脉切除术7例,瘤体联合颈动脉分叉切除+颈内动脉重建7例.结果术后发生声嘶和舌偏各2例、呛咳和面部麻木各1例,无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3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7~6 a,无复发病例.结论颈动脉体瘤应首选手术治疗,全面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术中操作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关键;术前超选择性栓塞供血分支,术中选择性使用转流管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术前栓塞 颈内动脉转流
下载PDF
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4
19
作者 蔡红波 张承磊 金辉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64-67,共4页
目的研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方法对17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术前行CTA影像学检查,判断主动脉夹层裂口位置与数量及胸主动脉瘤范围、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左侧胸主动脉直径、近端裂口至左锁骨下动... 目的研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方法对17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术前行CTA影像学检查,判断主动脉夹层裂口位置与数量及胸主动脉瘤范围、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左侧胸主动脉直径、近端裂口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真腔直径以及腹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的血供来源,选支架规格及输送路径,然后在全麻下行右股动脉切开,透视引导下置入支架释放系统,定位准确后释放覆膜支架,完成腔内修复术.结果 176例患者腔内修复术均获得成功,出现内漏9例.随访1~24个月,复查CTA后内漏完全消失,未行再次介入或手术治疗.全部病人术后无截瘫发生,胸背部疼痛症状消失.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的方法,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支架
下载PDF
大动脉炎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孔瑞泽 金辉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4期248-250,共3页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fis,TA)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肺动脉的慢性非特异炎症性疾病。日本医生Takayasu在1908年日本眼科年会上首次报道了1例22岁的女性患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病例,故又称为Takayasu病[1]。
关键词 诊治进展 大动脉炎 主动脉弓 肺动脉 介入治疗 旁路转流术 手术治疗 血管杂音 狭窄或闭塞 炎症性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