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高校社会服务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锡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2-126,共5页
区域高校社会服务需要系统而完备的机制予以保证。以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相关内外因素的关系 ,区域高校社会服务机制的基本框架划分为外部机制和区域高校社会服务内部机制两大部分 ,由上到下、由大向小 ,可划分为宏观调节机制、中观调节机... 区域高校社会服务需要系统而完备的机制予以保证。以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相关内外因素的关系 ,区域高校社会服务机制的基本框架划分为外部机制和区域高校社会服务内部机制两大部分 ,由上到下、由大向小 ,可划分为宏观调节机制、中观调节机制、微观调节机制三个层次。要根据学校、系、教学科研人员三者之间在观念、政策、措施、操作方式等诸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关系 ,建立健全区域高校内部的动力机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平衡机制、评价机制、分配机制、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高校 社会服务 机制 构建
下载PDF
大乘佛典中女性反驳男性的故事——对日本女性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石井公成 霍君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年第2期20-26,共7页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大乘佛教的经典中女性驳倒男性类故事,探讨了大乘佛教的成因与此类故事的关联,以解明此类故事是否隐含有歧视女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此类故事在日本古典文学中的接受及其特点。
关键词 大乘佛教 女性驳倒男性 竹取物语 源氏物语 紫式部日记
原文传递
日本“宗教法人”之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雨宫真也 《佛学研究》 2008年第1期350-352,共3页
现代日本社会存在着寺院、神社、教会等多种形式的宗教,而这些宗教的成立及其活动都将接受日本法律的制约和保护.简言之,一所寺院如需展开正常的宗教活动,首先在法律上必须接受作为"宗教法人"的核准并获取"法人"资... 现代日本社会存在着寺院、神社、教会等多种形式的宗教,而这些宗教的成立及其活动都将接受日本法律的制约和保护.简言之,一所寺院如需展开正常的宗教活动,首先在法律上必须接受作为"宗教法人"的核准并获取"法人"资格,其次此寺院必须在寺院规章中注明其为受法律保护及约束的"宗教法人".以下将简述日本宗教法人之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法人 寺院 行政机关 宗教团体 日本
下载PDF
在民间公益领域培养跨国思维——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自然学校技术援助项目论起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妍焱 《中国非营利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205-229,共25页
民间公益领域的跨国性交流实践活动,有可能促进民间公益领域的跨国思维的培养。通过设计和实施民间公益领域的交流合作项目,可以探索培养跨国思维的战略。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资助的中日自然学校交流培训项目的案例研究显示,该项目... 民间公益领域的跨国性交流实践活动,有可能促进民间公益领域的跨国思维的培养。通过设计和实施民间公益领域的交流合作项目,可以探索培养跨国思维的战略。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资助的中日自然学校交流培训项目的案例研究显示,该项目中的跨国战略包括“越”(跨越国境)、“脱”(摆脱原有思维束缚)、“接”(连接和结合)三个环节。为实现这三个环节,以下六点因素尤为重要:(1)设置与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交流平台;(2)组建能相辅相成相互有良好刺激的交流团队;(3)明确和共有长远梦想与短期交流目标之间的关系;(4)选择能带来具体启示的交流素材;(5)设置有人格魅力的访谈人物;(6)设计丰富和有拓展性讨论余地的交流情节。在实践这六点因素的过程中,作为文化翻译者的“媒介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公益领域 跨国思维 中日交流 自然学校
下载PDF
欧美及日本萨满信仰研究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佐佐木宏干 岷雪 《民族艺术》 1998年第1期170-180,共11页
60年代至现在欧美萨满研究产生的分岐和分化集中在从何角度、以何标准来把握萨满和萨满信仰,争论集中在萨满仪式中一直存在的两大式样和形态——“他界旅行”(脱魂)和“精灵的凭依”(凭灵)何种应被考虑为本质、根源性的现象而成为界定... 60年代至现在欧美萨满研究产生的分岐和分化集中在从何角度、以何标准来把握萨满和萨满信仰,争论集中在萨满仪式中一直存在的两大式样和形态——“他界旅行”(脱魂)和“精灵的凭依”(凭灵)何种应被考虑为本质、根源性的现象而成为界定萨满和萨满信仰的标准。联系日本客观存在的巫信仰,作者指出在与灵(灵界)的接触交流方式中,脱魂和凭灵两种形态都是客观存在的,研究者尽管在“脱魂·凭灵论”上没有能达成一致,但每个人必须叫确自己站在何立场,根据何含义来使用“萨满”及“萨满信仰”之术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魂 凭灵 萨满 萨满信仰 日木巫信仰
原文传递
三种权力体系冲突下的村庄——宁夏海原县山门村的人类学考察
6
作者 刘光宁 高桥健太郎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本文从福柯的权力—知识理论概念出发,对影响宁夏海原县山门村的三种权力体系(国家权力体系、宗教权力体系、市场权力体系)进行了分析。三种权力体系在不同层次上作用于山门村村民以及三者之间的冲突,共同创造了山门村当前的情境。
关键词 权力体系冲突 海原县 山门村 乡村社会 社会人类学 国家权力体系 宗教权力体系 市场权力体系 权力-知识理论
原文传递
智顗《金刚般若经疏》疑伪研究——以与吉藏《金刚般若疏》的比较研究为中心
7
作者 李铭佳(译) 《佛学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92-112,共21页
本文节选自平井俊荣《法华文句成立的相关研究》一书,文中对佐藤哲英的相关推论作出回应。首先总结了佐藤提出的吉藏《金刚般若疏》是参照智顗而作的观点和论据,然后通过文本对照逐一击破佐藤关于吉藏"有人言"等部分的分析结... 本文节选自平井俊荣《法华文句成立的相关研究》一书,文中对佐藤哲英的相关推论作出回应。首先总结了佐藤提出的吉藏《金刚般若疏》是参照智顗而作的观点和论据,然后通过文本对照逐一击破佐藤关于吉藏"有人言"等部分的分析结论;进而从两疏的引用来源、经疏科判和译语选取上作了细致深入的比较,为驳论补充了大量证据。最终得出是天台后人依据吉藏《金刚般若疏》,伪托智顗而作了《金刚般若经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顗 金刚般若经疏 天台 吉藏 辨伪
下载PDF
西来无意——禅宗与佛教本土化
8
作者 小川隆 《宗教研究》 2009年第1期38-47,共10页
1.中国本来就有佛教么?中国佛教的历史其实就是佛教中国化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历史。那么,本土化的最终形态是什么呢?那就是佛教的非外来化。中国僧侣如果能够由衷地相信中国本来就有佛教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说,佛教已经... 1.中国本来就有佛教么?中国佛教的历史其实就是佛教中国化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历史。那么,本土化的最终形态是什么呢?那就是佛教的非外来化。中国僧侣如果能够由衷地相信中国本来就有佛教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说,佛教已经完全本土化了。然而,实际上,真有这样的佛教么?——有。所谓最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就是。按照禅宗的传说,'禅'也是菩提达摩从'西天'传过来的。因此,禅宗问答中提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不过,有些禅宗僧侣竟说达摩西来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本土化 禅宗 历史 僧侣
原文传递
宋代禅宗高僧墨迹的特点及其风格
9
作者 胡建明 《书法》 2013年第5期38-44,共7页
一宋代禅宗高僧墨迹的渊源宋代禅宗高僧墨迹的渊源关系可以从如下两个侧面来论述: (一)苏、黄、米等书法对禅宗高僧的影响苏、黄、米等都仁张的"意在笔先"、"任运随意"的书法观点和理念,形成和代表了宋朝一代书风... 一宋代禅宗高僧墨迹的渊源宋代禅宗高僧墨迹的渊源关系可以从如下两个侧面来论述: (一)苏、黄、米等书法对禅宗高僧的影响苏、黄、米等都仁张的"意在笔先"、"任运随意"的书法观点和理念,形成和代表了宋朝一代书风。苏、黄、米的书法,尤其是黄字影响了帝王将相,又波及到禅林的高僧,由禅林高僧又熏染了入宋学禅的日本留学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风 米芾 论书 书论 禅意 学禅 杨凝式 古质 索靖 一行书
原文传递
用身体去思考——当代诗歌如何表达“现实感”
10
作者 佐藤普美子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3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当代诗一直处于以下的困境——如何处理当下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及其内在冲突的张力。为了找到解决的线索,当代诗人在不懈地探求——什么样的诗歌语言能够唤起人的"共通感觉",从而给予一首诗以现实的质感?本文主要试图通过... 当代诗一直处于以下的困境——如何处理当下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及其内在冲突的张力。为了找到解决的线索,当代诗人在不懈地探求——什么样的诗歌语言能够唤起人的"共通感觉",从而给予一首诗以现实的质感?本文主要试图通过郑小琼和蓝蓝的文本来探讨她们的诗歌语言所具有的肉感与质感,并且试图阐明它们在表达思维状态或日常哲理时所发挥的作用。郑小琼的诗以富于肉感的表现刺激思维,蓝蓝的诗则给哲理添加了质感,两者都可以归于"用身体去思考"这一现代诗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 共通感觉 现实感 肉感 质感 公共性
下载PDF
“日本中国考古学会”创立的历史——在“中日考古学论坛”上的发言
11
作者 饭岛武次 于术 《三代考古》 2015年第1期76-80,共5页
中日之间的考古学交流开始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时代。1885年,鸟居龙藏为了人类学、考古学调查,第一次来到了中国东北地区。此后,又于1905年和1909年再次进行了调查。1910年和1912年,滨田耕作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区的刁家屯古... 中日之间的考古学交流开始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时代。1885年,鸟居龙藏为了人类学、考古学调查,第一次来到了中国东北地区。此后,又于1905年和1909年再次进行了调查。1910年和1912年,滨田耕作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区的刁家屯古坟和牧羊城进行了两次发掘调查。这些都是日本人初期的调查事例。1926年6月,东京帝国大学、京都帝国大学的考古学者们聚集在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考古学会和马衡教授的联合促成下东方考古学协会成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市 滨田 考古学 中国 调查 辽宁省 古坟 日本
原文传递
关于夏商文化的陶龟
12
作者 饭岛武次 于术 《三代考古》 2015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一、引言夏商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各种表现龟形态的土制品(塑像)或者龟甲的遗物。表现龟形态的土制品(塑像)在中国被称为'陶龟',本文也采用陶龟的说法。龟甲作为随葬品的比较早的例子有河南省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遗... 一、引言夏商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各种表现龟形态的土制品(塑像)或者龟甲的遗物。表现龟形态的土制品(塑像)在中国被称为'陶龟',本文也采用陶龟的说法。龟甲作为随葬品的比较早的例子有河南省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遗物。中国自新石器时代前期以来,龟甲就具有祭祀的重要意义;并且在东亚地区,龟自古以来便作为灵物,用龟甲占卜来预知凶吉。本文将就夏商文化的陶龟的宗教和祭祀意义,以及龟的种类来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龟甲 遗物 塑像 新石器 陶龟 时代 土制品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下半叶日本的中国禅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小川隆 蒋海怒(译) 杨莉娟(译) 《佛学研究》 2023年第1期209-222,共14页
一、《讲座·禅》——白隐禅与京都学派二十世纪下半叶,日本的禅(Ch’an/Zen)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果说二十世纪上半叶禅研究的领袖是胡适(1891-1962)和铃木大拙(1870-1966),那么其下半叶则是入矢义高(1910-98)和柳田圣山(1922-20... 一、《讲座·禅》——白隐禅与京都学派二十世纪下半叶,日本的禅(Ch’an/Zen)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果说二十世纪上半叶禅研究的领袖是胡适(1891-1962)和铃木大拙(1870-1966),那么其下半叶则是入矢义高(1910-98)和柳田圣山(1922-2006)。^(①)也正是在这个时段,欧洲和美国也开始大力发展中国禅研究,许多从事此项研究的学者以入矢义高和柳田圣山为起点。^(②)或许仅仅是某种巧合,铃木大拙逝于1966年(昭和四十一年),而翌年(1967,昭和四十二年)却是禅研究的重要一年,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田圣山 京都学派 铃木大拙 二十世纪上半叶
下载PDF
《阿Q正传》日译本的历史回顾与探讨——以藤井省三的新译本为中心
14
作者 盐旗伸一郎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3年第3期108-119,129,共13页
《阿Q正传》日译本自1929年在『グロテスク』上刊登以来,至今已有17位译者,90多种版本,大部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其中最广为普及的是竹内好的两种“岩波文库”本。在此基础上,藤井省三于2009年出版了“古典新译文库”本《故乡/阿Q... 《阿Q正传》日译本自1929年在『グロテスク』上刊登以来,至今已有17位译者,90多种版本,大部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其中最广为普及的是竹内好的两种“岩波文库”本。在此基础上,藤井省三于2009年出版了“古典新译文库”本《故乡/阿Q正传》。在其自跋中藤井省三评价以往的译作,尤其是竹内好的翻译,通过采取“归化”的译法,使译文比鲁迅原文更为“精简而干脆”,具有“本土化”的翻译风格。而藤井省三则采用了“异化”的译法,旨在遵循鲁迅原文的长句法,“传达其心灵深处的苦恼”,达成译文的“鲁迅化”风格。藤井省三在鲁迅作品的翻译上提出了新的方法论和新的译本,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提出了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也是他的“新译本”对鲁迅作品日译历史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阿Q正传》 本土化 异化 日译本
下载PDF
马克思与联合体——资本主义内部孕育着新社会的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宫田惟史 盛福刚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15,共15页
不同于以往的见解,马克思通常将资本主义以后的新社会称为“联合体”(Association),并且在资本主义自身中发现了它的萌芽。本文的目的在于阐明马克思是如何理解“联合体”的核心内容,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又是怎样孕育了“联合体”的要素。... 不同于以往的见解,马克思通常将资本主义以后的新社会称为“联合体”(Association),并且在资本主义自身中发现了它的萌芽。本文的目的在于阐明马克思是如何理解“联合体”的核心内容,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又是怎样孕育了“联合体”的要素。本文首先从基础理论层面论述了联合体的概念。马克思认为联合体社会的“主体”不是“资本”或“国家权力”等外在力量,而是“联合起来的个人和生产者”。另外,联合体本质上是以相互主体地、能动地、有意识地联合在一起的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这才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①。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社会自身怎样产生了联合体的要素(主体及物质条件),马克思又是怎样理解的?本文从此问题出发,并试图阐明这一问题的基本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社会 新社会 联合体 联合劳动 合作工厂
下载PDF
野鸭子飞到哪里去了——马祖禅与石头禅 被引量:3
16
作者 小川隆 《佛学研究》 2005年第1期175-179,共5页
唐代禅宗有两大主流。一者南岳-马祖系,二者青原-石头系。后者是对立前者而分出来的。两者的思想上的分歧在哪里呢?《祖堂集》卷五《大颠章》有这样的记载。这是大颠初参石头时的回想——石头问:“阿哪个是汝心?”对曰:“即祗对和尚语... 唐代禅宗有两大主流。一者南岳-马祖系,二者青原-石头系。后者是对立前者而分出来的。两者的思想上的分歧在哪里呢?《祖堂集》卷五《大颠章》有这样的记载。这是大颠初参石头时的回想——石头问:“阿哪个是汝心?”对曰:“即祗对和尚语言者是。”石头便喝之。经旬日,却问石头:“前日岂不是!除此之外,何者是心?”石头云:“除却扬眉动目一切之事外,直将‘心’来!”这时候,大颠所根据的是马祖禅的“作用是性”的思想。马祖说:“祗今语言即是汝心”(《宗镜录》卷九十七),“长在法性三昧中,着衣吃饭,言谈祗对。六根运用,一切施为,尽是法性。”(《马祖语录》)。大颠据于这种思想就认为“祗对”、“语言”、“扬眉动目”等作用就是自己的“本心”。但是,石头坚决否定这种思想,要求大颠直接提出超越一切作用的“本心”来。马祖禅是把自己的“本来性”(本心、佛性)与“现实态”(身心的作用)直截看成一件事,而石头禅则深刻探求“本来性”与“现实态”之间的玄妙的关系。本文主要是想通过马祖“野鸭子”的话头来初步分析唐代禅宗两大主流的分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鸭子 石头禅 只这个汉
下载PDF
如何是道?——“平常心是道”源流探析
17
作者 孙海科(译) 《佛学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156-183,共28页
前言师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师云:“还可趣向不?”泉云:“拟即乖。”师云:“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是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也。”师于言下顿悟玄旨,心... 前言师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师云:“还可趣向不?”泉云:“拟即乖。”师云:“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是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也。”师于言下顿悟玄旨,心如朗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常心是道 太虚 不知 师云
下载PDF
寒山诗里的马祖与石头
18
作者 小川隆 胡晓明 陈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49,共11页
目前关于寒山诗的研究,较多限于禅学语辞与诗的解读;对寒山诗的背景——禅的思想史及其细致脉络,未克作联系性的分析与考释。如果结合马祖思想在中唐时期的盛行与终成流弊的史实,透过《祖堂集》等禅宗史料与诗语的互释,详论其间隐含的... 目前关于寒山诗的研究,较多限于禅学语辞与诗的解读;对寒山诗的背景——禅的思想史及其细致脉络,未克作联系性的分析与考释。如果结合马祖思想在中唐时期的盛行与终成流弊的史实,透过《祖堂集》等禅宗史料与诗语的互释,详论其间隐含的观念交涉与思想线索,将可还原其中的禅思想谱系。由此可以发现:寒山诗作为一代禅宗文献,隐然映示了唐代禅宗两大主流的消长过程。原先的马祖一系,正是由于过于强调了"作用是性"的激进思想,而终于分化出其对立面的石头一系。石头对于马祖的颠覆,不仅在其他史料斑斑可考,而且也可用寒山诗来部分证明。通过这样的工作,既为禅宗史发覆疑,也为寒山诗发皇心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诗 马祖道一 性在作用 佛性
下载PDF
袁世凯政权与周学熙
19
作者 渡边惇 孙祥澍 《近代中国》 1991年第2期230-245,共16页
在清末至民国初年这一时期,周学熙作为一个代表北洋的经济官僚及企业家而活跃一时,在建立袁世凯政权、尤其是在华北地区的资本主义化、现代化中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是一个留下了重大业绩的人物。这一时期在袁世凯政权之下,在政治、
关键词 振兴实业 工艺总局 北洋派 长芦盐运使 养寿园奏议辑要 清末新政时期 唐绍仪 启新洋灰公司 北京政府 民国初期
原文传递
关于“地论师”这一称呼 被引量:1
20
作者 吉津宜英 王征 《宗教研究》 2011年第1期43-59,共17页
一、前言自从凝然(1240-1321)述及中国佛教中存在十三个宗派以来~①,我们就将地论宗这一宗派或学派的存在作为常识来接受,并将此宗派或学派所属的僧人称为地论师。在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常将地论宗与摄论宗、三论宗并列,以独立的篇幅... 一、前言自从凝然(1240-1321)述及中国佛教中存在十三个宗派以来~①,我们就将地论宗这一宗派或学派的存在作为常识来接受,并将此宗派或学派所属的僧人称为地论师。在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常将地论宗与摄论宗、三论宗并列,以独立的篇幅来讨论,似乎地论宗或地论学派的存在已经是既定的事实~②。而在中国佛教史的相关著作中一般认为,地论宗是依菩提流支三藏所译的《十地经论》而兴起的,但之后被奉持真谛三藏所传摄论学的势力压倒,而到了唐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论师 摄论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