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解说 被引量:102
1
作者 刘勋宁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0-79,共10页
从相当的角度来说,汉语句尾"了"其实是过去时的标志.只是汉语句子的认知角度和构造形式与印欧语不同,因而看上去参差不合.经常有人提出,汉语的句尾"了"有多个.比如说,"太+A+了"与一般的句尾"了"... 从相当的角度来说,汉语句尾"了"其实是过去时的标志.只是汉语句子的认知角度和构造形式与印欧语不同,因而看上去参差不合.经常有人提出,汉语的句尾"了"有多个.比如说,"太+A+了"与一般的句尾"了"不同,它不表示变化,是另外一个"了";"吃饭了"表示的既可以是过去的事,也可以是将来的事,因此这里的"了"也不应当是一个.于是,就有了"了1""了2""了3""了4"……的各种提案.我们以为,这些"了"都是可以统一起来的.之所以不断被分解,原因就在于过去把句尾"了"的意义描写为"表示变化"过于简单化,需要做进一步的阐述.本文试对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做更详尽的阐发,这些阐发包括语用的和认知的,以期对这些不同的"了"有一个统一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语法意义 过去时 完成体 句尾词 时态助词 "了"
原文传递
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 被引量:44
2
作者 刘勋宁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共9页
全文分六个部分 ,即 :一、文白异读的本质 ;二、文读与白读的范围 ;三、文白异读的调查途径 ;四、文读和白读的描写方法 ;五、方言语音层次的比较和整合 ;六、新的方言关系的描写。为了阅读方便 ,本文尽量利用汉语拼音 ,如采用国际音标 ... 全文分六个部分 ,即 :一、文白异读的本质 ;二、文读与白读的范围 ;三、文白异读的调查途径 ;四、文读和白读的描写方法 ;五、方言语音层次的比较和整合 ;六、新的方言关系的描写。为了阅读方便 ,本文尽量利用汉语拼音 ,如采用国际音标 ,则用方括弧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白异读现象 文言文 语音层次 汉语 描写方法 本质 方言 汉语拼音 国际音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