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及扩增 被引量:3
1
作者 练诗梅 王晓波 +3 位作者 薛祖光 张旗 孙健 荒木弘一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15-619,共5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脐血的细胞组成 ,研究加入细胞因子培养前后脐血树突状细胞的变化 ,探索体外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并进行表型鉴定。选择正常成人外周血 9份 ,脐血 12份 ,分离单个核细胞。在脐血单个核细胞中加入细胞因子GM CSF...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脐血的细胞组成 ,研究加入细胞因子培养前后脐血树突状细胞的变化 ,探索体外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并进行表型鉴定。选择正常成人外周血 9份 ,脐血 12份 ,分离单个核细胞。在脐血单个核细胞中加入细胞因子GM CSF、IL 3、SCF和EPO ,培养 4周。应用流式细胞仪和CD4、CD8、CD19、CD34、CD38、CD1a、CD11c及CDw12 3单克隆抗体测定正常成人外周血、培养前后 1,2 ,3,4周脐血细胞表面抗原及树突状细胞情况。结果表明 :正常成人外周血CD34+ 细胞 0 .0 2× 10 5 ml,CD1a+ 细胞 0 .0 1× 10 5 ml,CD11c+ 细胞 4 .32×10 5 ml,CD83+ 细胞 1.31× 10 5 ml,CDw12 3+ 细胞 1.4 1× 10 5 ml。新鲜脐血中CD34+ 细胞 0 .2 2× 10 5 ml,CD1a+ 细胞 0 .2 7× 10 5 ml,CD11c+ 细胞 5 .87× 10 5 ml,CD83+ 细胞 1.94× 10 5 ml,CDw12 3+ 细胞 2 .73× 10 5 ml。加入细胞因子GM CSF ,IL 3,SCF ,EPO后培养 1- 4周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CD1a+ ,CD11c+ ,CD83+ ,CDw12 3+ 树突状细胞 ,在培养的 2 - 4周 ,脐血树突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此后逐渐减少。通过培养 ,树突状细胞数量增加 ,CD1a+ 细胞达 11.0 2× 10 5 ml,CD11c+ 细胞 2 8.2 4× 10 5 ml,CD83+ 细胞 10 .5 7× 10 5 ml,CDw12 3+ 细胞 18.7×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树突状细胞 表面抗原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巴巴多斯芦荟多糖对内毒素化大鼠和正常高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过氧化脂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莉 包旭 +2 位作者 岑小波 蔡绍晖 长谷川高明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 研究巴巴多斯芦荟多糖 (AP)对内毒素化大鼠和正常高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高过氧化脂质 (LPO)水平的影响。方法 各试验组动物连续 30d灌胃 ,给予不同剂量AP ,于试验开始的第 2 0天起连续 10d腹腔注射K0 3肺炎杆菌内毒素 (LPS 5 0 μ... 目的 研究巴巴多斯芦荟多糖 (AP)对内毒素化大鼠和正常高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高过氧化脂质 (LPO)水平的影响。方法 各试验组动物连续 30d灌胃 ,给予不同剂量AP ,于试验开始的第 2 0天起连续 10d腹腔注射K0 3肺炎杆菌内毒素 (LPS 5 0 μg·kg-1)诱发大鼠高过氧化脂质产生 ;对照组均采用生理盐水。测定各试验组动物血清及肝组织中LPO的体内代谢产物丙二醛 (MDA)水平 ,以血清及肝组织MDA水平为指标 ,评价口服AP预防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 口服AP 10 μg·kg-1和 5 0 μg·kg-1均能显著降低内毒素化少龄大鼠和正常高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LPO的水平。结论 AP具有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巴多斯芦荟多糖 内毒素 过氧化脂质 肝组织 大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C端带Myc和多聚组氨酸双标记的重组人β-防御素-2在COS-7细胞的转染表达 被引量:12
3
作者 蔡绍晖 杜军 +4 位作者 陈新年 黄宁 长濑文彦 长谷川高明 王伯瑶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55-259,280,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建立能有效表达和分泌人类β-防御素 - 2 (h BD- 2 ) ,其表达产物又易于被检测和分离纯化的哺乳类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的可能性及技术路线。将 h BD- 2的全长 c DNA片段插入编码双重报告基因 Myc和 6个多聚组氨酸 (His)的真... 本研究旨在探索建立能有效表达和分泌人类β-防御素 - 2 (h BD- 2 ) ,其表达产物又易于被检测和分离纯化的哺乳类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的可能性及技术路线。将 h BD- 2的全长 c DNA片段插入编码双重报告基因 Myc和 6个多聚组氨酸 (His)的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3.1/Myc- His(+) ,构建出 C端带 Myc和 6× His的 rpc DNA3.1/Myc-His(+) /h BD- 2。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此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导入 COS- 7细胞 ,分别从 m RNA和蛋白质水平分析 h BD-2的表达情况并同步检测细胞可溶性蛋白及培养上清的抗菌活性。采用 RT- PCR法从被转染的细胞中扩增出一条约 2 4 0 bp的片段 ,其大小与预测相符。采用 Western blot法 ,用抗 His抗体检测到细胞可溶性蛋白在约 10 Kd处有强反应条带显示 ,其大小与该重组质粒结构中由 p CMV启动子驱动的基因片段有可能表达成肽链的分子量 (10 .1)相符。双层肉汤琼脂平板扩散法结果显示 :分别与正常细胞可溶性蛋白和培养上清比较 ,转染重组质粒的 COS- 7细胞的可溶性蛋白及培养上清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板上均形成明显抑菌环。这些结果提示 :所建立的 h BD- 2哺乳类动物细胞表达系统能有效表达和分泌活性 h BD-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7细胞 基因重组 基因转染 RT-PCR法 双层肉汤琼脂平板扩散法 Β-防御素-2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巴巴多斯芦荟多糖对内毒素化大鼠肾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莉 岑小波 +2 位作者 蔡绍晖 朱亮锋 长谷川高明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1-272,275,共3页
目的 :研究巴巴多斯芦荟多糖 (AP)对内毒素化大鼠肾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一次性静脉注射 2 50 μg·kg- 1 和连续 7天每天一次腹腔注射 50 μg·kg- 1 K0 3肺炎杆菌内毒素 (LPS) ,建立大鼠急性及慢性肾功能衰竭... 目的 :研究巴巴多斯芦荟多糖 (AP)对内毒素化大鼠肾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一次性静脉注射 2 50 μg·kg- 1 和连续 7天每天一次腹腔注射 50 μg·kg- 1 K0 3肺炎杆菌内毒素 (LPS) ,建立大鼠急性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以通过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和菊糖肾清除率评价静脉及连续腹腔注射AP对内毒素所致大鼠肾衰的保护作用。结果 :静脉注射AP 2 5mg·kg- 1 可使内毒素引起的大鼠菊糖肾清除率的下降由 30 1 3 %恢复到2 1 36 % ;腹腔注射AP 2 5mg·kg- 1 、1 0mg·kg- 1 均可显著降低内毒素引起的大鼠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升高 (P <0 0 1、P <0 .0 5)。结论 :AP对K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蔡多糖 内毒素 肾功能衰竭 保护作用
下载PDF
重组人β-防御素-2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的建立 被引量:4
5
作者 蔡绍晖 余懋群 +3 位作者 杨晓鹃 杜军 黄宁 王伯瑶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5-389,共5页
目的 运用植物转基因技术 ,探索构建表达人类 β-防御素 - 2 ( h BD- 2 )的植物生物反应器的可能性及技术路线。方法 将 C端带 myc和 6x His双标记的重组 h BD- 2基因插入植物真核表达载体 p CAMBIA13 0 4中 ,构建 C端带 m yc和 6x Hi... 目的 运用植物转基因技术 ,探索构建表达人类 β-防御素 - 2 ( h BD- 2 )的植物生物反应器的可能性及技术路线。方法 将 C端带 myc和 6x His双标记的重组 h BD- 2基因插入植物真核表达载体 p CAMBIA13 0 4中 ,构建 C端带 m yc和 6x His双标记的重组 h BD- 2植物真核表达载体 rp CAMBIA13 0 4/ h BD- 2 / His。利用此载体转化根癌农杆菌 L BA44 0 4,经卡那霉素进行抗性基因筛选和 PCR检测 ,确定根癌农杆菌的阳性克隆。重组 h BD- 2通过转化阳性的根癌农杆菌被导入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细胞 ,经潮霉素进行抗性基因筛选 ,获得抗性愈伤组织。结果 酶切分析、PCR验证和 DNA测序等证据表明 :C端带 m yc和 6x His双标记的重组 h BD- 2已被正确地插入 p CAMBI-A13 0 4载体中 ,并位于 Ca MV 3 5 S与 Nos终止子之间 ,提示重组 h BD- 2 / His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rp CAMBI-A13 0 4/ h BD- 2 / His已被成功构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筛选和 PCR检测显示 :rp CAMBIA13 0 4/ h BD- 2 / His已成功转化根癌农杆菌 L BA44 0 4,阳性克隆菌株已获得。潮霉素抗性筛选结果提示 :h BD- 2基因被导入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细胞。结论 本研究为进一步培育 h 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β-防御素-2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植物转基因技术 可能性 技术路线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处理后树突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智茵 高桥益广 高瑞兰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47-749,共3页
关键词 树突细胞 DC 白细胞介素10 耐受 T细胞增殖 肿瘤 抑制 TGF—β 分泌 发现
原文传递
重组人β-防御素-2基因在昆虫细胞的转染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蔡绍晖 杜军 +1 位作者 黄宁 王伯瑶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32-835,共4页
目的 探索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BEVS)高效表达人 β-防御素 - 2 (h BD- 2 )的可行性及其技术路线。方法 利用特异性引物经 PCR扩增 ,从重组质粒 rpc DNA3.1/h BD- 2 /myc- His中扩增出完整重组 h BD- 2 /His基因片段。将此片段插入转移... 目的 探索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BEVS)高效表达人 β-防御素 - 2 (h BD- 2 )的可行性及其技术路线。方法 利用特异性引物经 PCR扩增 ,从重组质粒 rpc DNA3.1/h BD- 2 /myc- His中扩增出完整重组 h BD- 2 /His基因片段。将此片段插入转移质粒 p Ac GHL T- A的多克隆位点中 ,构建成重组转移载体 rp Ac GHL T- A/h BD- 2 /His。用该重组转移载体和多角体病毒 Ac NPV DNA共转染草地夜蛾细胞 (Sf2 1) ,二者在细胞内经过同源重组形成重组病毒 r Ac NPV/h BD- 2 /His。用终点稀释分析法检测感染上清重组病毒的感染效率。采用 Western印迹法通过特异性抗 - His抗体检测细胞及上清 h BD- 2 /His的表达。结果 目的基因 h BD- 2 /His正确地插入 BEVS系统的转移载体。经 rp Ac GHL T- A/h BD- 2 /His和 Ac NPV DNA共转染的 Sf2 1细胞有较高滴度的重组病毒 r Ac NPVh BD- 2 /his存在。被共转染的 Sf2 1细胞的可溶性蛋白 ,在相对分子质量约 4 7.5× 10 3处有强反应条带显示 ,其大小与根据测序结果所推测的 h BD- 2融合肽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培养上清分别在相对分子质量约 4 0× 10 3和 30× 10 3处有强反应条带显示。结论 可利用 BEVS系统作为高效表达重组 h BD- 2的生物反应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β-防御素-2基因 基因重组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草地夜蛾细胞
下载PDF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内毒素诱导小鼠β-防御素-4基因表达及其信号传递 被引量:2
8
作者 蔡绍晖 杜军 +8 位作者 陈新年 黄宁 王伯瑶 长谷川高明 王莉 马秀杨 北市清幸 长濑文彦 Takaiki Hasegawa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 探讨用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内毒素 (L PS)对小鼠 β-防御素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 分别给予 C3H /He J和 C3H /He N小鼠腹腔注射 L PS (4mg/kg) ,于不同时间点采取气管、肺、肾等组织 ,提取总 RNA。用 RT- PCR检... 目的 探讨用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内毒素 (L PS)对小鼠 β-防御素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 分别给予 C3H /He J和 C3H /He N小鼠腹腔注射 L PS (4mg/kg) ,于不同时间点采取气管、肺、肾等组织 ,提取总 RNA。用 RT- PCR检测各组织β-防御素 - 3和 /或β-防御素 - 4m RNA的表达 ,并对扩增出的 c DNA片段进行测序 ;同步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该两系小鼠肺脏 I-κBα磷酸化情况 (p- I-κBα)和 I-κBα的含量。结果  1经L PS处理 2 4小时后的 C3H/He N小鼠 ,其肺脏表达 β-防御素 - 4m RNA 而 C3H/He J小鼠未见表达 ;2与未给予L PS处理小鼠比较 ,经 L PS处理 4小时后 ,C3H/He N小鼠肺组织 p- I- κBα含量明显增高 ;L PS处理后 8小时 ,p- I-κBα以及 I- κBα含量均呈减少趋势 ;至第 2 4小时 ,p- I- κBα和 I- κBα含量均明显减少。而 C3H/He J小鼠肺组织 p- I-κBα及 I- κBα含量均未见相应变化。结论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内毒素能诱导 C3H/He N小鼠肺 β-防御素 - 4的表达 ;其诱导表达作用与 Toll受体蛋白 - 4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内毒素 小鼠 Β-防御素 Toll受体蛋白 NF-KB
下载PDF
针刺对痉挛性偏瘫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国祥 刘殿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针刺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以1 1例脑中风后遗症并伴有单侧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为实验对象 ,分别采用针刺偏瘫肢体痉挛侧和非痉挛侧的方法 ,以诱发肌电图作为判定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 目的 :探讨针刺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以1 1例脑中风后遗症并伴有单侧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为实验对象 ,分别采用针刺偏瘫肢体痉挛侧和非痉挛侧的方法 ,以诱发肌电图作为判定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变化的客观指标。结果 :分别针刺痉挛侧和非痉挛侧后 ,患侧上肢H/Mmax均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且针刺非痉挛侧后患侧H/Mmax降低幅度大于针刺痉挛侧。结论 :针刺非痉挛侧肢体的穴位 ,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异常活动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针刺痉挛侧肢体的穴位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交互抑制的反射活动 ,对脊髓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产生了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脊髓运动神经元 痉挛性偏瘫 患者 兴奋性 患侧 脑中风后遗症 结论 交互 实验对象
下载PDF
胫骨前肌疲劳时比目鱼肌诱发肌电图H波的变化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国祥 Kiyoshi Onari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20,共5页
为了解主动肌疲劳时拮抗肌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变化的规律 ,本研究采用踝关节背屈运动形式 ,对胫骨前肌 (主动肌 )疲劳状态下的比目鱼肌 (拮抗肌 )诱发肌电图H波成分进行了观察。并以压迫阻断胫骨前肌Ⅰa类神经纤维传导的方法 ,对比目... 为了解主动肌疲劳时拮抗肌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变化的规律 ,本研究采用踝关节背屈运动形式 ,对胫骨前肌 (主动肌 )疲劳状态下的比目鱼肌 (拮抗肌 )诱发肌电图H波成分进行了观察。并以压迫阻断胫骨前肌Ⅰa类神经纤维传导的方法 ,对比目鱼肌H波变化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发现 :(1)胫骨前肌疲劳后 ,比目鱼肌H波明显受到抑制 ,与安静时比较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2 )胫骨前肌Ⅰa类神经纤维传导被阻断后 ,比目鱼肌H波的抑制现象没有解除。表明 ,胫骨前肌疲劳时比目鱼肌H波被抑制的原因 ,可能是由于主动肌内的代谢产物激活了Ⅲ·Ⅳ类神经纤维的感受器 ,Ⅲ·Ⅳ类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增加 ,使Ⅰa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被激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前肌 肌电图 肌肉疲劳 H波 脊髓运动神经元 比目鱼肌 神经兴奋性
下载PDF
Snake-GVF法和Snake法计算左心室容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晓梅 村赖研也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8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针对心脏核磁共振(MR)图象,分析比较运用Snake-GVF法和Snake法确定左心室(LV)内膜边界,计算LV容积的有效性。方法:对27组临床MR图象进行LV容积的计算,包括14名成人(9男5女,平均年龄55.0±23.3岁),3名幼儿(10男3女,平均年龄2.7&... 目的:针对心脏核磁共振(MR)图象,分析比较运用Snake-GVF法和Snake法确定左心室(LV)内膜边界,计算LV容积的有效性。方法:对27组临床MR图象进行LV容积的计算,包括14名成人(9男5女,平均年龄55.0±23.3岁),3名幼儿(10男3女,平均年龄2.7±2.1岁)。手工勾画法结果作为评价的金标准,将Snake-GVF法与手工勾画法以及Snake-GVF法与Snake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获得直线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结果:Snake-GVF法[y(mL)]与手工勾画法[x(mL)]的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为:成人时y=1.008x-0.517和0.996;幼儿时y=1.174x-2.542和0.992。Snake-GVF[x(mL)]法与Snake法[y(mL)]的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成人时y=0.495x+2.301和0.932,幼儿时y=0.637x+1.551和0.912。结论:Snake-GVF法比Snake法更加能够有效地计算心脏MR图象的LV容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ke-GVF法 Snake法 LV容积
下载PDF
日本的理学疗法历史概况
12
作者 李长宏 吴倩 +1 位作者 王国祥 刘殿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4期728-729,共2页
在日本的医疗专业中,理学疗法作为主要医学康复专业被定义为:对身体障碍者,以恢复其基本活动能力为目标,实施治疗体操和其他运动方式以及外加电疗、按摩、热疗等物理手段的治疗方法,以理学疗法为专业者谓之“理学疗法士”。虽然其理学... 在日本的医疗专业中,理学疗法作为主要医学康复专业被定义为:对身体障碍者,以恢复其基本活动能力为目标,实施治疗体操和其他运动方式以及外加电疗、按摩、热疗等物理手段的治疗方法,以理学疗法为专业者谓之“理学疗法士”。虽然其理学疗法技术产生较早,但具有日本特色的技术和技术专家的产生,是在不断吸取国外的长处及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理学疗法 治疗 康复医学
下载PDF
C端带多聚组氨酸标签的重组小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原核系统的表达及分离纯化
13
作者 蔡绍晖 杜军 +2 位作者 任先达 谭毅 李新平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9期47-52,共6页
在构建SDF-1原核表达系统的基础上,探索对其活性表达产物分离纯化的技术路线。将从小鼠骨髓组织克隆出的SDF-1α成熟肽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101/D-TOPO,用以转化大肠杆菌BL21Star^(TM)菌株,经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 在构建SDF-1原核表达系统的基础上,探索对其活性表达产物分离纯化的技术路线。将从小鼠骨髓组织克隆出的SDF-1α成熟肽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101/D-TOPO,用以转化大肠杆菌BL21Star^(TM)菌株,经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其表达产物在约11.6kD处有明显条带显示,其大小与预测的重组SDF-1α/His分子量一致。采用Ni^2+-Resin固相亲和层析法对由该系统表达的C端带6Xhis标签的重组SDF-1α/His进行分离纯化,纯度达92%。体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重组小鼠SDF-1α/His对T细胞有明显趋化和促生存作用;能有效诱导Jurkat细胞ERK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组氨酸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原核系统 表达 分离 纯化 趋化因子 基因重组 固相亲和层析 基因转染
下载PDF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内毒素诱导小鼠β-防御素-4基因表达及其信号传递
14
作者 蔡绍晖 杜军 +9 位作者 陈新年 黄宁 王莉 马秀杨 西尾估美 北市清幸 高木健三 高木健次 王伯瑶 长谷川高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0年第4期42-42,共1页
目的:用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内毒素(LPS lipopolysaccharide)分别处理Toll受体蛋白-4基因发生点突变的小鼠C3H/HeJ及其野生型C3H/HeN,从整体水平考察其对小鼠β-防御素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分别给予C3H/HeJ和C3}H... 目的:用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内毒素(LPS lipopolysaccharide)分别处理Toll受体蛋白-4基因发生点突变的小鼠C3H/HeJ及其野生型C3H/HeN,从整体水平考察其对小鼠β-防御素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分别给予C3H/HeJ和C3}H/HeN腹腔注射LPS(4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取气管、肺、肾等组织提取总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 小鼠 Β-防御素 肺炎杆菌 内毒素诱导 LPS 基因表达 总RNA 信号传递 点突变
下载PDF
C端带cmyc和多聚组氨酸双标记的重组人β防御素-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的转染表达
15
作者 蔡绍晖 杜军 +5 位作者 陈新年 黄宁 王莉 长濑文彦 长谷川高明 王伯瑶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0年第4期45-45,共1页
目的:人类β-防御素(β-defensins hBDs)是一类具广谱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阳离子多肽,在人体多种器官尤其是粘膜上皮细胞中广泛存在,起着重要的屏障防御作用。由于hBD-2在粘膜上皮组织受炎症刺激呈诱导性表达,提示其在机体粘膜防... 目的:人类β-防御素(β-defensins hBDs)是一类具广谱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阳离子多肽,在人体多种器官尤其是粘膜上皮细胞中广泛存在,起着重要的屏障防御作用。由于hBD-2在粘膜上皮组织受炎症刺激呈诱导性表达,提示其在机体粘膜防御中的作用更为突出。本研究旨在探索建立不仅能有效表达和分泌人类β-防御素-2而且其表达产物易于被检测和分离纯化的哺乳类动物型工程细胞的可能性及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表达载体 防御素 转染 COS-7细胞 组氨酸 粘膜上皮细胞 HBD-2 哺乳类动物 工程细胞 人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参与内毒素引起大鼠肝药酶活性下降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王莉 北市清幸 +2 位作者 高木健 滩井雅行 长谷川高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9年第4期14-14,共1页
已有的研究表明,肺炎杆菌内毒素降低肝药酶活性与内毒素的剂量具有相关性,为了阐明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时,一氧化氮(NO)在降低肝药物代谢酶活性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安替吡林为模型药物,研究其在经内毒素处理和/或诱导型NO合成酶(iNOS)的选... 已有的研究表明,肺炎杆菌内毒素降低肝药酶活性与内毒素的剂量具有相关性,为了阐明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时,一氧化氮(NO)在降低肝药物代谢酶活性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安替吡林为模型药物,研究其在经内毒素处理和/或诱导型NO合成酶(iNOS)的选择性抑制剂SMT处理的大鼠中体内药代动力学特点。腹腔注射1mg/kg内毒素可以显著降低安替吡林的系统清除率,这表明内毒素引起肝药物代谢酶活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内毒素 肝药酶活性 肝药物代谢酶 实验研 活性下降 药代动力学 大鼠 名古屋大学 革兰氏阴性细菌
下载PDF
晚期帕金森病的生存曲线及死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长宏 吴倩 +1 位作者 刘殿玉 王国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6期2356-2356,共1页
分析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生存曲线和死亡原因。通过回顾性分析,帕金森病的病死率虽与普通老年人差别不大,但将病程长、病情重等各种重症病例与普通帕金森病合在一起总体分析其死亡率,仍约为普通老年人的两倍,提示重症帕金森病的治疗仍是... 分析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生存曲线和死亡原因。通过回顾性分析,帕金森病的病死率虽与普通老年人差别不大,但将病程长、病情重等各种重症病例与普通帕金森病合在一起总体分析其死亡率,仍约为普通老年人的两倍,提示重症帕金森病的治疗仍是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主要死于肺炎,与其本身的“无动状态”和“延髓性麻痹”密接相关。另外,帕金森病患者的死因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帕金森病 生存曲线 死因 脑血管病 运动障碍
下载PDF
对早产儿母亲的援助——30例早产儿母亲身心状况和需要的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大井伸子 江幡芳枝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0-230,共1页
关键词 早产儿母亲 身心状况 援助 研究目的 身心疲惫 母子关系 出生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