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伟大的凡人——白乐天的历日
1
作者 丸山茂 冉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细心思索白居易"十二月二十三日作兼呈晦叔"诗的"历日"二字,再解读其相关资料,可以了解唐代中期文人日常生活之一端。文章冒头的"案头历日虽未尽,向后唯残六七行"两句,给予我们了解堪称为"伟大的凡... 细心思索白居易"十二月二十三日作兼呈晦叔"诗的"历日"二字,再解读其相关资料,可以了解唐代中期文人日常生活之一端。文章冒头的"案头历日虽未尽,向后唯残六七行"两句,给予我们了解堪称为"伟大的凡人"的白乐天的人生观以及他的文学特色,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化 白居易 历日 记录习性
下载PDF
川滇活动构造区地震层析成像 被引量:33
2
作者 黄金莉 赵大鹏 郑斯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27-135,共10页
应用一种新的地震体波层析成像方法确定川滇活动构造区(98°-105°E,22°-32°N)详细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反演得到研究区0-85 km深度内几个截面上的P波速度图像.结果表明:(1)该地区地壳和上地幔的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 应用一种新的地震体波层析成像方法确定川滇活动构造区(98°-105°E,22°-32°N)详细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反演得到研究区0-85 km深度内几个截面上的P波速度图像.结果表明:(1)该地区地壳和上地幔的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2)上地壳速度图像与地表地质特征明显相关,四川盆地呈现低速,高原地带为明显的高速区,沿康滇地轴为显著的高速条带;(3)10-85 km深度的速度图上腾冲火山附近形成一低速柱;(4)中地壳内存在一个大范围的低速层,这与区内人工地震测深所得到的结果基本吻合;(5)大型活动断裂带两侧存在明显的速度差异,而红河断裂带的影像在40 km的速度图上仍十分清楚,甚至到60 km深度还隐约可见,这也许说明红河断裂是切穿地壳的深大断裂;(6)强震位置与活动断裂及速度结构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大部分构造型强震发生在由大的活动断裂勾画的块体边界上,而那些发生在非大断裂附近的强震几乎都集中在下部中地壳存在低速带或由低速带向高速带过渡的位置.下部低速层的存在可能是上部中强地震活动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析成像 川滇活动构造区 地震活动.
下载PDF
东江干流河水的来源、水质及水资源保护 被引量:22
3
作者 鲁垠涛 唐常源 +2 位作者 陈建耀 李发东 佐仓保夫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67-372,共6页
为了解东江河水的来源和水质状况,沿东江干流采集河水样品,分析河水中的主要离子浓度以及氢和氧的同位素比。结果表明,河水氢同位素比(δD)为-48.9‰^-39.8‰,氧同位素比(δ18O)为-6.3‰^-5.7‰。根据氢氧同位素的相关关系,以河源市和... 为了解东江河水的来源和水质状况,沿东江干流采集河水样品,分析河水中的主要离子浓度以及氢和氧的同位素比。结果表明,河水氢同位素比(δD)为-48.9‰^-39.8‰,氧同位素比(δ18O)为-6.3‰^-5.7‰。根据氢氧同位素的相关关系,以河源市和汝湖镇为界,将研究范围内的东江干流分为Ⅰ、Ⅱ和Ⅲ段。Ⅰ段和Ⅱ段河水主要来自流域内的大气降水,由于河水与含有较高氧同位素比的岩石发生氧元素交换,使Ⅱ段河水呈现氧同位素漂移。Ⅲ段河水主要来自象头山和罗浮山山区的降雨并通过地下水补给。由于河水本身的稀释作用,东江河水中各离子浓度很低。人类活动相对频繁的东江下游的离子总量远大于上游和中游地区,说明人类活动对东江河水存在着潜在的影响。东江河水的污染来源可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针对这两种污染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另外,香港饮用水与北部山区的地下水有密切关系,为保持香港水源的良好水质,应把保护北部山区的地下水列为战略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 同位素 离子含量 河水补给源 水质 水源保护
下载PDF
云南青鳉鱼类的分类和分布(鳉形目:青鳉科)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银瑞 宇和纮 褚新洛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239-246,共8页
经研究,云南的青鳉鱼类有2种:(1)分布于西双版纳的小青鏘 Oryzias minutillus Smith为中国境内首次记录;(2)另一种是新亚种,定名中华青鳉 Oryzias latipes sinentis subsp.nov.广泛分布于云南及中国其他地区。本新亚种与产自日本的指名... 经研究,云南的青鳉鱼类有2种:(1)分布于西双版纳的小青鏘 Oryzias minutillus Smith为中国境内首次记录;(2)另一种是新亚种,定名中华青鳉 Oryzias latipes sinentis subsp.nov.广泛分布于云南及中国其他地区。本新亚种与产自日本的指名亚种日本青鳉 Oryzias latipes latipes Temminck et Schlegel的主要区别在于:本新亚种的第一肋骨连接第二而不是第三脊椎骨上;平均脊椎骨数为29.2±0.6而不是30.3±0.5;胸鳍条多数为9而不是多数为10枚;染色体数目2n=46而不是2n=48。这些差异,明显地表示了由于地理隔离而引起的亚种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Hiang属 鱼类 新亚种 分类
下载PDF
东祁连造山带陆相盆地早白垩世古地磁新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天水 杨振宇 +1 位作者 孙知明 林爱明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35-744,共10页
对东祁连造山带早白垩世红层进行详细的古地磁学及岩石磁学研究, 系统热退磁研究结果表明: 紫红色砂岩的剩磁方向可分离出2~3个磁性分量, 其低温分量在地理坐标下与现今地磁场方向一致; 高温特征方向主要由赤铁矿携带, 19个采点的平均... 对东祁连造山带早白垩世红层进行详细的古地磁学及岩石磁学研究, 系统热退磁研究结果表明: 紫红色砂岩的剩磁方向可分离出2~3个磁性分量, 其低温分量在地理坐标下与现今地磁场方向一致; 高温特征方向主要由赤铁矿携带, 19个采点的平均极位置为: λ=62.2°N, Φ =193.4°E, A95=3.2°, 其在99%置信水平下通过了褶皱检验, 且在95%的置信水平通过了倒转检验; 该极位置在95%置信水平下与Halim等人在该地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对比同时代华北、华南、欧亚的古地磁结果表明: 兰州地区相对于华北、华南及欧亚白垩纪后不存在明显的南北向地壳缩短, 但却发生了20°左右的顺时针旋转, 造成这一旋转的原因很可能是印度/欧亚的碰撞挤压造成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断裂发生了大规模的左旋走滑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古地磁 早白垩世 河口群 造山带 古地磁学 岩石磁学
原文传递
断层岩与断层模式 被引量:14
6
作者 林爱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95-306,共12页
本文通过对断层岩的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力学成因研究现状的综述,提出以下几点看法:(1)断层岩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下形成的,其结构特征直接反映所处环境的地质构造运动特性,所以通过研究断层岩的内部组构可以直接了解形变环境及其... 本文通过对断层岩的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力学成因研究现状的综述,提出以下几点看法:(1)断层岩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下形成的,其结构特征直接反映所处环境的地质构造运动特性,所以通过研究断层岩的内部组构可以直接了解形变环境及其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史;(2)断层岩的线理和面理结构既可以在韧塑性条件下形成,也可以在脆性条件下形成,因此是否具有线理与面理结构不能作为断层岩分类的决定性基准;(3)断层岩母岩结晶体的大小直接影响断层岩粒度大小的变化,所以利用粒度大小对断层岩进行分类时必须考虑母岩的粒度;(4)通过把断层岩研究与地震学、构造地质学、岩石流变学以及岩石力学等学科的研究相结合,解明断层的力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岩 变形特征 岩石流变 断层模式
下载PDF
二成分混合流体Rayleigh-Benard对流 被引量:7
7
作者 宁利中 原田义文 八幡英雄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56-360,共5页
Rayleigh-Benard(RB)对流是研究非平衡对流的稳定性、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及湍流形成机理的典型模型之一。在介绍RB对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论述了其最新研究进展:混合流体RB对流运动的稳定性及其非线性动力特性;RB对流与水平流动相耦合时的... Rayleigh-Benard(RB)对流是研究非平衡对流的稳定性、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及湍流形成机理的典型模型之一。在介绍RB对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论述了其最新研究进展:混合流体RB对流运动的稳定性及其非线性动力特性;RB对流与水平流动相耦合时的非线性动力特性。最后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对流 稳定性 非线性 水平流动
下载PDF
海原地区早白垩世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知明 杨振宇 +1 位作者 杨天水 林爱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78-686,共9页
通过海原地区早白垩世 1 3个采点的古地磁研究 ,揭示了一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 .在 95 %置信度下通过倒转检验 ,采样剖面获得的下白垩统李洼峡组和和尚铺组的磁性地层结果 ,显示多个正、反极性带 ,与早白垩世早期的极性特征相似 ,说明这... 通过海原地区早白垩世 1 3个采点的古地磁研究 ,揭示了一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 .在 95 %置信度下通过倒转检验 ,采样剖面获得的下白垩统李洼峡组和和尚铺组的磁性地层结果 ,显示多个正、反极性带 ,与早白垩世早期的极性特征相似 ,说明这组高温分量很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 ,其特征剩磁方向为 :偏角D =1 2 .7° ,倾角I=5 0 .2° ,α95=6 .3° ;相应的极位置为 :经度 φ =2 1 8.0°E ,纬度λ =78.2°N ,dp=5 .7°,dm=8.4° ,古纬度 ρ =3 1 .0° .通过对比华北地块鄂尔多斯盆地的早白垩世古地磁结果 ,表明采样地区自早白垩世以来相对于华北鄂尔多斯盆地未发生明显的构造旋转和纬度方向上的位移 .这说明海原断裂东南段并未发生大规模的左旋走滑运动 ,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挤压作用对青藏高原东北部海原地区的影响已经很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断裂 早白垩世 古地磁 磁性地层 碰撞挤压作用 印度-欧亚板块
下载PDF
成都市2001年9月和10月雨水的化学组成 被引量:8
9
作者 柳泽文孝 贾疏源 +4 位作者 赤田尚史 李晓东 王能峰 钟国华 杨慧东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环境》 2002年第3期51-55,共5页
为了查明成都市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从 2 0 0 1年 9月开始 ,收集成都市雨水样品。本文分析讨论了 9月和 1
关键词 成都市 2001年9月10月 雨水 大气污染物 酸雨 化学组成
下载PDF
成都市2002年1月2日至4日浓雾天气雾的化学组成 被引量:8
10
作者 柳泽文孝 贾疏源 +3 位作者 赤田尚史 李晓东 王能峰 钟国华 《四川环境》 2004年第1期62-64,共3页
为了查明雾天雾的化学组成,从2002年1月2日至1月4日,利用人为结露的方法采集了雾天的雾,并测定了阴离子组成。与室内采集的凝结露水的研究进行比较,大雾天的雾中含有极高的硝酸根,这是因为雾的形成过程中亚硝酸根进一步氧化为硝酸根的... 为了查明雾天雾的化学组成,从2002年1月2日至1月4日,利用人为结露的方法采集了雾天的雾,并测定了阴离子组成。与室内采集的凝结露水的研究进行比较,大雾天的雾中含有极高的硝酸根,这是因为雾的形成过程中亚硝酸根进一步氧化为硝酸根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露 化学组成
下载PDF
马站盆地成因与晚白垩世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洪景鹏 宫田隆夫 孙元林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33-36,共4页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内马站盆地中沉积岩相和同沉积构造分布特征的详细研究及盆地内凝灰岩夹层中的锆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和盆内化石的研究,认为该盆地是一个形成于晚白垩世并与郯庐断裂带活动有关的走滑盆地。该盆地的形成表明郯庐断裂带...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内马站盆地中沉积岩相和同沉积构造分布特征的详细研究及盆地内凝灰岩夹层中的锆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和盆内化石的研究,认为该盆地是一个形成于晚白垩世并与郯庐断裂带活动有关的走滑盆地。该盆地的形成表明郯庐断裂带,至少是其一部分,在晚白垩世时期仍存在明显的走滑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站盆地 走滑盆地 郯庐断裂带 晚白垩世 断层
下载PDF
斑马鱼总RNA提取和纯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谢保胜 藤原滋树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7-68,76,共3页
采取异硫氰酸胍法从斑马鱼的3个样品中提取和纯化RNA,结果表明,RNA A260分别为0.587、0.719、0.151。A260/A280比值分别为1.89、1.92、1.82。电泳条带也清晰可见,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关键词 斑马鱼 RNA提取 异硫氰酸胍法
下载PDF
闽粤晚白垩世古地磁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森永速男 井口博夫 宫田隆夫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2-144,共3页
在福建沙县至上杭、广东兴宁至河源上白垩统采集古地磁学定向样品390个(39个采点),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研究表明,闽粤两地的晚白垩世古地磁学数据具有良好的重合性,其中,福建:古地磁偏角11.7°,古地磁倾角42.... 在福建沙县至上杭、广东兴宁至河源上白垩统采集古地磁学定向样品390个(39个采点),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研究表明,闽粤两地的晚白垩世古地磁学数据具有良好的重合性,其中,福建:古地磁偏角11.7°,古地磁倾角42.9°,古地磁极位置北纬79.4°,东径210.3°;广东:古地磁偏角10.7°,古地磁倾角44.0°,古地磁极位置北纬80.1°,东径193.4°.该古地磁学数据反映了中国华南地区自晚白垩世至今曾经历过一个大约10°左右的区域性顺时针旋转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白垩世 古地磁学 古地磁极 古地磁偏角
下载PDF
峨眉山2001年9~10月雨水的化学组成 被引量:6
14
作者 柳泽文孝 贾疏源 +4 位作者 赤田尚史 李晓东 钟国华 王能峰 杨慧东 《四川环境》 2002年第1期37-40,共4页
为阐明峨眉山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从2001年9月开 始,在峨眉山所设的25个取样点以月为单位收集雨水样品。本文分析讨论了从9月20日到1 0月20日所收集的雨水的化学组成。
关键词 峨眉山 酸雨 化学组成 大气污染物
下载PDF
川滇菱形地块白垩纪古地磁学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育燕 乙藤洋一郎 玉井雅人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5-148,共4页
在位于川滇菱形地块的西昌西南大德里向斜两翼的白垩系红色砂岩内采集古地磁学定向样品96个(12个采点),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昌晚白垩世末期的古地磁偏角为5.9°,古地磁倾角为45.8°,古地磁极... 在位于川滇菱形地块的西昌西南大德里向斜两翼的白垩系红色砂岩内采集古地磁学定向样品96个(12个采点),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昌晚白垩世末期的古地磁偏角为5.9°,古地磁倾角为45.8°,古地磁极位置为北纬84.7°,东径193.3°.将该数据与作者前期研究结果对比,则可见自楚雄至元谋,进而至西昌,其古地磁偏角逐渐靠近正北,而古地磁极纬度渐次升高.这反映了川滇菱形地块内的断块呈自西南至东北逐渐减弱的顺时针旋转特征,而这一古地磁学特征又揭示了川滇菱形地块断裂的右行走滑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学 川菱形地块 红河断裂带 白垩纪
下载PDF
斑马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保胜 段瑞君 藤原滋树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克隆斑马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QE30-GnRH并获得表达蛋白。方法从斑马鱼脑组织提取总RNA,应用RT-PCR方法获得斑马鱼GnRHcD-NA。将该cDNA插入质粒pQE30中,并使其在大肠杆菌RB791中表达。经IPTG诱导后SDS-PAG... 目的克隆斑马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QE30-GnRH并获得表达蛋白。方法从斑马鱼脑组织提取总RNA,应用RT-PCR方法获得斑马鱼GnRHcD-NA。将该cDNA插入质粒pQE30中,并使其在大肠杆菌RB791中表达。经IPTG诱导后SDS-PAGE电泳检测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斑马鱼GnRHcDNA长为207bp,编码的GnRH前体为69个氨基酸残基。与鲤鱼、鲫鱼、拟鲤、黑头软口鲦等淡水鲤科鱼类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分别为74.4%,69.8%,73.3%和73.3%。电泳结果显示一新的分子量约为14.4 kDa的特异蛋白带。结论本研究所克隆的斑马鱼GnRH基因属于GnRH-Ⅱ。构建斑马鱼GnRH原核表达质粒不仅获得大量的GnRH蛋白,还可对该蛋白做进一步分离纯化以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杭州市区LUCC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金平斌 朱鑫宇 王权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土地是人类绝大部分活动的空间载体。人类的活动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简称LUCC)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后,杭州市区LUCC较显著,与人口、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交通运输等因子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在对杭州市区遥... 土地是人类绝大部分活动的空间载体。人类的活动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简称LUCC)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后,杭州市区LUCC较显著,与人口、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交通运输等因子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在对杭州市区遥感影像分类基础上,运用转移矩阵对其进行土地类型分析。结果表明各个阶段杭州市区建筑面积增加,大量耕地转化为建筑用地,在2000年后转化速度较快。这是杭州城市化的必然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交通运输因子在各个因子间更具有代表性,但对各个LUCC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林地、水体的面积和人口的相关性较高,建筑、耕地的面积分别与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成高度的正、负相关。人口和人均居住面积是市区LUCC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 遥感影像分类 社会经济 逐步回归分析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加权一阶局域预测模型的风电功率预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红庆 黄少骞 +1 位作者 钟世红 河村新蔵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1-436,共6页
为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度,将混沌时间序列分析应用于风电序列,研究风电数据混沌特性以及混沌时间序列加权一阶局域多步预测法(AOLMM).针对高维相空间中相点间的相关性大小不能被欧式距离精确反映的问题,利用灰色关联度和相点间的距离确... 为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度,将混沌时间序列分析应用于风电序列,研究风电数据混沌特性以及混沌时间序列加权一阶局域多步预测法(AOLMM).针对高维相空间中相点间的相关性大小不能被欧式距离精确反映的问题,利用灰色关联度和相点间的距离确定邻近点的权重大小,同时将中心点与邻近点延迟矢量最后一个分量的强相关性考虑在内,改进了预测方法.对风电功率预测分析可见,改进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和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相空间重构 李雅谱诺夫指数 加权一阶局域预测法 灰色关联度
原文传递
具有弱SORET效应的混合流体行进波对流
19
作者 宁利中 余荔 +2 位作者 周洋 原田义文 八幡英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8-873,共6页
从底部加热的薄流体层的对流是研究混合流体对流斑图特性的典型模型之一并已被广泛的研究.研究集中在具有弱SORET效应的混合流体行进波对流的斑图动力学方面.利用MAC算法通过求解二维流体力学扰动方程组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具有弱SORE... 从底部加热的薄流体层的对流是研究混合流体对流斑图特性的典型模型之一并已被广泛的研究.研究集中在具有弱SORET效应的混合流体行进波对流的斑图动力学方面.利用MAC算法通过求解二维流体力学扰动方程组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具有弱SORET效应的混合流体对流的瞬态的对传波(Counterpropagating wave),Blinking行进波,向局部行进波的过渡过程,局部行进波的时空结构及定常行进波的对流场的结构,并进一步研究了斑图的动力学特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进波 对流 数值模拟 斑图 混合流体 弱Soret效应
下载PDF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溶解无机碳横向输送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娜 王继纲 +4 位作者 高敏学 贺万阳 刘真松 张劲 刘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7-752,共16页
红树林作为地球上最富碳的生态系统之一,是重要的蓝色碳汇。孔隙水/海底地下水排放(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SGD)作为陆海交互作用的重要过程,是红树林碳横向输送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于2017年4月在福建省云霄县漳江口红树林潮... 红树林作为地球上最富碳的生态系统之一,是重要的蓝色碳汇。孔隙水/海底地下水排放(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SGD)作为陆海交互作用的重要过程,是红树林碳横向输送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于2017年4月在福建省云霄县漳江口红树林潮沟处进行为期24 h的时间序列观测,并采集了河流(漳江)、孔隙水和生活污水样品,进行了镭(Ra)同位素、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总碱度(Total Alkalinity,TA)、pH、流速的测定,量化了红树林溶解碳的横向输送(包括孔隙水输送和地表水输送)通量。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中DIC浓度与Ra活度(SGD示踪剂)呈正相关关系,孔隙水是潮沟DIC的重要来源,高于河流输入和污水排放。基于Ra质量平衡模型和潮动力模型估算的孔隙水交换速率为(0.2±0.1)m/d。红树林通过孔隙水交换输送至潮沟的单位红树林面积的DIC、TA、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游离CO_(2)的通量分别为1013、1008、332和52 mmol/(m2·d);潮沟水体在潮汐作用下横向输送至河口的单位河道面积的DIC、TA、DOC和游离CO_(2)的通量分别是1136、1349、131和170 mmol/(m2·d),溶解碳主要以DIC的形式输出(占比82%)。漳江口红树林通过孔隙水向潮沟输送的溶解碳通量(3.9×104 mol/d)贡献了潮沟地表水横向输送DIC通量的89%,占红树林植被固碳量的23%,与漳江口红树林沉积物的碳埋藏量(3.2×104 mol/d)相当,是海岸带蓝碳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下水排放 镭同位素 红树林 碳通量 漳江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