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盂蘭盆之意——自恣日的“飯鉢” 被引量:3
1
作者 辛島靜志 裘雲青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4年第2期279-301,共23页
"盂蘭盆"一詞出自竺法護漢譯《盂蘭盆經》。一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都在探討"盂蘭盆"究竟意味着甚麽。一般引用唐代玄應在《一切經音義》中對該詞的解釋,即"盂蘭盆"意爲"倒懸"。自釋迦牟尼時代... "盂蘭盆"一詞出自竺法護漢譯《盂蘭盆經》。一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都在探討"盂蘭盆"究竟意味着甚麽。一般引用唐代玄應在《一切經音義》中對該詞的解釋,即"盂蘭盆"意爲"倒懸"。自釋迦牟尼時代一直至3世紀,佛經是用口語流傳的。直至3世紀末,口傳佛典纔逐漸用梵文改寫。唐代玄應缺乏對於印度口語的理解,因此他對"盂蘭盆"的解釋極其牽强,毫無根據。"盂蘭"很有可能是來自梵文odana(米飯)的口語詞形olan(a)的音寫,這樣"盂蘭盆"就意味着"盛着米飯的鉢",《盂蘭盆經》就意味着"飯鉢經"。筆者認爲《盂蘭盆經》不是僞經,而是3—4世紀竺法護或其他某個譯者自一部印度原典所作的漢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盂兰 盂兰盆 盂兰盆经 竺法护 玄应 自恣
下载PDF
《法華經》的文獻學研究———觀音的語義解釋 被引量:2
2
作者 辛島靜志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09年第3期199-229,共31页
观音菩萨,在中亚地区出土的5—6世纪《法华经》梵文残片中作Avalokitasvara(“见声者”),而在时间晚於此的梵文写本中作Avalokitesvara。通过对这一菩萨名汉译词的考察,我们发现其经历了从“阐音”、“见音声”、“光世音”、“观... 观音菩萨,在中亚地区出土的5—6世纪《法华经》梵文残片中作Avalokitasvara(“见声者”),而在时间晚於此的梵文写本中作Avalokitesvara。通过对这一菩萨名汉译词的考察,我们发现其经历了从“阐音”、“见音声”、“光世音”、“观世音”、“观音”等古汉译至“观世自在”、“观自在”等新汉译的变化。但是,Avalokitasvara的语义不甚明了。在犍陀罗语中,“svara”有“声,音”和“念”两种意思,因此,Avalokitasvara在犍陀罗语.中可以理解为“见念者”。但随着svara“念”的意思日渐模糊,後人很可能就按照梵文svara的字面意思把Avalokitasvara解释为“见声者”。漠译《法华经·普门品》韵文部分即把Avalokitasvara这一菩萨名理解为前者,而散文部分则又理解成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 观世音 观自在 法华经 犍陀罗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