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日语词汇的汉语同构译介现象研究
1
作者 李红 任红磊 《中国科技术语》 2019年第2期22-25,共4页
科技日语词汇的创制与建构,离不开汉语的同构相随。首先从和语与汉语的依存关系、使用性质探讨了科技日语词汇译介与汉语同构的关系;其次从词汇、构词方式、词汇层三个方面例示了汉语的同构现象,并从描述概念性意义与可组合使用的语言... 科技日语词汇的创制与建构,离不开汉语的同构相随。首先从和语与汉语的依存关系、使用性质探讨了科技日语词汇译介与汉语同构的关系;其次从词汇、构词方式、词汇层三个方面例示了汉语的同构现象,并从描述概念性意义与可组合使用的语言材料两个方面分析了汉语同构的原理,实证了汉语对科技日语词汇的贡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日语词汇 汉语同构 译介现象
下载PDF
日本的教育发展与经济成长
2
作者 钟清汉 《教育与经济》 1993年第4期42-46,共5页
一、前言何谓教育?何谓经济?教育与经济有何关连?对于这些疑问的最直接了当的回答,莫过于先把教育学者,经济学者以及其他先哲先贤的看法罗列出来。不过,简单地说,教育的功能在于启发个人的潜在能力,扩展人性,以建设更美好的社会,使人生... 一、前言何谓教育?何谓经济?教育与经济有何关连?对于这些疑问的最直接了当的回答,莫过于先把教育学者,经济学者以及其他先哲先贤的看法罗列出来。不过,简单地说,教育的功能在于启发个人的潜在能力,扩展人性,以建设更美好的社会,使人生更为丰富。然而人是群体的动物,是属于大社会的生活团体里的,为了营其社会生活,首先便不能不想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发展 教育消费 教育投资 教育学者 社会生活 潜在能力 教育制度 经济成长 大社会 人性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与“书籍之路”——试论东亚文化交流的独特模式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2,共8页
"丝绸之路"最初是西方人针对东西方贸易路线提出的术语,不能无节制地套用于世界其他区域间的文化交流。若从东方人的立场对古代东亚(尤其是中日)文化交流史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东亚文化交流无论在内容、形式,还是在意义、影响... "丝绸之路"最初是西方人针对东西方贸易路线提出的术语,不能无节制地套用于世界其他区域间的文化交流。若从东方人的立场对古代东亚(尤其是中日)文化交流史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东亚文化交流无论在内容、形式,还是在意义、影响等方面,均有别于"丝绸之路",故应倡导"书籍之路"的概念。如果说丝绸是中华物质文明的象征,那么,书籍则是中华精神文明的结晶;一般而言,物质文明缺乏自我再生能力,而精神文明则可影响人们的心灵,并超越时空,惠及后代。日本的遣隋唐使均以购求书籍为重任,这便是中日两国虽然人员往来极少,但日本继承中国文化甚多之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史 东亚文化圈 遣唐使 东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日本文化论:解析与重构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勇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98,共13页
"日本文化论"是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中外学者提出过各种学说和假设:有人注重其固有传统而认为属于"东方文化",有人着眼于西化层面而主张属于"西方文化";有些学者强调其"模仿"特色,有些学者... "日本文化论"是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中外学者提出过各种学说和假设:有人注重其固有传统而认为属于"东方文化",有人着眼于西化层面而主张属于"西方文化";有些学者强调其"模仿"特色,有些学者渲染其"独创"倾向;加藤周一倡导"杂种文化"学说,石田一良提出"变形玩偶"假设。作者对上述各领风骚的论说逐一解析,在此基础上渐次展呈"组装文化"、"嫁接文化"的构想。最后以"书籍之路"为视点重构"日本文化论",指出日本通过从中国输入书籍培植东方传统文化基因,由此创造文化的机制既非模仿也非独创,作者名之为"再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化论 模仿与独创 组装与嫁接 书籍之路 再生文化
原文传递
关帝信仰的形成、东传日本及其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葛继勇 施梦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2-79,共8页
关帝信仰形成于唐 ,至宋广为流播 ,历经元明清各代 ,备受推崇 ,深受民众信奉。宋元之际 ,大量的中国僧人和商人往返于中日之间 ,关帝信仰遂东传日本。伴随着长崎中日贸易的发展和移民的东渡迁徙 ,关帝信仰迅速流入长崎并传播各地 ,不仅... 关帝信仰形成于唐 ,至宋广为流播 ,历经元明清各代 ,备受推崇 ,深受民众信奉。宋元之际 ,大量的中国僧人和商人往返于中日之间 ,关帝信仰遂东传日本。伴随着长崎中日贸易的发展和移民的东渡迁徙 ,关帝信仰迅速流入长崎并传播各地 ,不仅在当地华人中极为繁盛 ,而且还对日本的民间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关帝信仰的东传来探讨中日两国神灵信仰之神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帝信仰 东传日本 演变 影响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从遣隋使到遣唐使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勇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5-98,共4页
延绵两千多年的中日关系,周恩来曾用"2000年友好,50年对立"予以精辟概括。纵观中日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遣隋使和遣唐使开辟的文化交流通道,在古今中外的区域交流中独树一帜,令人回味,发人遐想。千余年前造船技术落后、航海经... 延绵两千多年的中日关系,周恩来曾用"2000年友好,50年对立"予以精辟概括。纵观中日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遣隋使和遣唐使开辟的文化交流通道,在古今中外的区域交流中独树一帜,令人回味,发人遐想。千余年前造船技术落后、航海经验匮乏,日本人冒"鲸波之险",付出数以千计的宝贵生命,究竟肩负何种使命而来?对日本文明发展产生过什么影响?这些疑问如走马灯似的萦绕脑际。翻检中国史书,明代胡宗宪《筹海图编》记载,贞元四年(788)日本"遣文明使贡物"。给遣唐使冠以"文明使"美誉,并非毫无根据。从遣隋使派学问僧学习佛教,到早期遣唐使携留学生学习法制,直至后来学习范围扩大到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唐朝政府的无私馈赠、民间僧俗的热情襄助,这些都为今日的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表率。回顾这段温馨的历史,鉴真等赴日唐人的丰功伟绩令人无法忘怀。中国的政府使节、民间商贾、佛教僧侣等,他们同样经历了惊涛骇浪的考验,九死一生抵达日本,以各种形式推动"唐风文化"在日本扎根,从而加快了日本文明的进程,促进了奈良与平安文化的勃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当今中日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之时,本期组织的中日文化交流专题研究,意在围绕一个重要的历史话题深入探究中日间剪也剪不断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遣唐使 文化交流史 “信息” 内在关联 成员构成 归国人员 遣使 物品
下载PDF
遣唐使时代的“书籍之路”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4,共6页
研究汉唐以来中外关系史,学界大多套用"丝绸之路"的思维模式。但如果着眼于古代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丝绸往往不是主要的流通物品,而书籍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勾勒出中国江南始发、经朝鲜半岛百济、再至日本列岛的早... 研究汉唐以来中外关系史,学界大多套用"丝绸之路"的思维模式。但如果着眼于古代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丝绸往往不是主要的流通物品,而书籍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勾勒出中国江南始发、经朝鲜半岛百济、再至日本列岛的早期"书籍之路"航线,接着论证日本遣隋唐使肩负购求书籍之使命、从而开拓中日直航"书籍之路"的存在,继而梳理中国书籍东传的各种渠道,最后论及佚书回归的史实以证明"书籍之路"具有双向互流乃至东亚环流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籍之路 遣隋使 遣唐使 唐代中日关系
下载PDF
《华夷变态》与清代史料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勇 孙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41-147,共7页
"唐船风说书"是日本江户时代以中日贸易为背景形成的一种口述史料,自其被江户幕府儒官林恕、林凤冈父子汇编为《华夷变态》以来,就被日本学者应用于清初中国史、唐船贸易史及日本对清关系史的研究中。国内学界因语言和文本解... "唐船风说书"是日本江户时代以中日贸易为背景形成的一种口述史料,自其被江户幕府儒官林恕、林凤冈父子汇编为《华夷变态》以来,就被日本学者应用于清初中国史、唐船贸易史及日本对清关系史的研究中。国内学界因语言和文本解读的困难,至今未能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份珍贵史料。"风说书"作为江户幕府海外情报搜集制度和清日贸易的产物,其史料价值是多方面的。除其本身所具有的文献学价值之外,不独对清初中日关系史、中日贸易史、文化交流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数据,对清初政治史以及中国沿海地域社会经济史、航海史研究,甚至日本对外关系史研究来说,也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史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说书” 清代中日关系史 海外史料 书籍之路
下载PDF
日本简体字探源 被引量:8
9
作者 何华珍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8-91,共4页
《中华字海》谓“见日本《常用汉字表》”的日式汉字,大多为我国历代俗字。
关键词 日本简体字 汉语俗字
下载PDF
黄遵宪《日本国志》征引书目考释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宝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20,共8页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中国人研究日本的经典著作,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但是,要准确评估该书的学术价值,首先有必要搞清它的征引文献,从而分清哪些是黄遵宪的独创,哪些转引自其他资料。黄遵宪的《日本国...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中国人研究日本的经典著作,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但是,要准确评估该书的学术价值,首先有必要搞清它的征引文献,从而分清哪些是黄遵宪的独创,哪些转引自其他资料。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在地理志、物产志、学术志、礼俗志和工艺志中大量征引了《日本地志提要》、《艺苑日涉》和《国史纪事本末》三书,证明了这部分内容并非完全是作者的原创。《日本国志》中征引的这些书皆为学术性很强的著作,黄遵宪在东瀛浩瀚的文献中能钟情于此,说明他具有良好的鉴别资料的识见。征引时,黄遵宪以我为主,态度严谨,有力地保证了《日本国志》的学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日本国志》 资料来源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日本所藏唐代佚书《天地瑞祥志》略述 被引量:8
11
作者 水口干记 陈小法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5-172,共8页
一、《天地瑞祥志》的序和构成 《天地瑞祥志》一书在中国已不存,即属佚存书。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以及《新唐书》“艺文志”中也未见著录,宋代以后在中国似乎已不见踪影。但是,本书其实并没有完全消失,前... 一、《天地瑞祥志》的序和构成 《天地瑞祥志》一书在中国已不存,即属佚存书。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以及《新唐书》“艺文志”中也未见著录,宋代以后在中国似乎已不见踪影。但是,本书其实并没有完全消失,前田育德会尊经阁文库(日本东京都)珍藏有江户时期的写本。此外,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中也藏有一部,而在日本石川县加越能文库,把它与《天文要录》、《六关记》并为一册亦传存之。不过,京大人文研本乃尊经阁文库本的誊本,加越能文库本也为抄本,所以尊经阁文库本是现存最古的写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 日本 佚书 唐代 京都大学 《新唐书》 《旧唐书》 科学研究所
原文传递
日藏宋元禅僧墨迹综考 被引量:8
12
作者 江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102,共4页
在日本,藏有五百余件宋元禅僧的墨迹,墨迹的作者既有东渡弘法僧,也有未曾赴日僧,以临济宗杨岐派僧为主。墨迹种类涉及法语、诗偈、赞语、序跋、尺牍、印可状、疏、额字、牌字、道号、碑文、清规、铭文、赋、小传等。墨迹具有补遗与校勘... 在日本,藏有五百余件宋元禅僧的墨迹,墨迹的作者既有东渡弘法僧,也有未曾赴日僧,以临济宗杨岐派僧为主。墨迹种类涉及法语、诗偈、赞语、序跋、尺牍、印可状、疏、额字、牌字、道号、碑文、清规、铭文、赋、小传等。墨迹具有补遗与校勘的文献价值,同时,也是我们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中日禅宗史、中日书法艺术史的重要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宋元 禅僧 墨迹
下载PDF
《孟姜女变文》、《破魔变》残片考辨二题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新朋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29,共9页
以1920年王国维《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一文的发表为嚆矢,敦煌变文的研究已有九十年的历史,其中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以下称《校注》)后出转精,汇聚最全、校勘最精。然由于《校注》的主体完成于敦煌文献重新... 以1920年王国维《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一文的发表为嚆矢,敦煌变文的研究已有九十年的历史,其中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以下称《校注》)后出转精,汇聚最全、校勘最精。然由于《校注》的主体完成于敦煌文献重新大规模出版之前,不少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校注》 孟姜女 考辨 通俗小说 敦煌文献 王国维 张涌泉 校勘
原文传递
甲午战前中国驻日翻译官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宝平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7年第5期57-64,共8页
清末中国外语翻译官之研究,一直呈英语一枝独秀之势,鲜有学者涉足其他语种。本文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地所藏第一手资料,爬梳剔抉出《甲午战前中国驻日翻译名录》,并对甲午战前17年间的翻译简史作了论述。本文认为:中国驻日公使馆... 清末中国外语翻译官之研究,一直呈英语一枝独秀之势,鲜有学者涉足其他语种。本文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地所藏第一手资料,爬梳剔抉出《甲午战前中国驻日翻译名录》,并对甲午战前17年间的翻译简史作了论述。本文认为:中国驻日公使馆自第三届开始,解决了日语翻译紧缺的困难,形成了以陶大均等人为中心的翻译体制,他们是近代中国独立培养的第一代日语翻译,他们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近代职业翻译官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翻译 清末 陶大均
原文传递
日本入明僧携回的中国物品——以策彦周良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勇 陈小法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92,共5页
日本入明僧携回的中国物品中,尤其是以典籍、书画、日用器物等为多。典籍主要来自三种渠道,一是明廷所赐,二是相知馈赠,三是自购所得。但策彦周良的两次入明都不见政府之间的赐予或请求记录,可见十六世纪中叶左右日本对中国典籍的需求... 日本入明僧携回的中国物品中,尤其是以典籍、书画、日用器物等为多。典籍主要来自三种渠道,一是明廷所赐,二是相知馈赠,三是自购所得。但策彦周良的两次入明都不见政府之间的赐予或请求记录,可见十六世纪中叶左右日本对中国典籍的需求有所缓和。而携回的书画作品除了少量自购外,大多来自明朝文人所赠,其中包括数量不少的各种序跋。但与宋元、明初不同的是,策彦周良携回的作品中鲜见禅林墨迹,文人字画占绝对优势,这显示了此时的中国禅林在日本的影响已是今非昔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入明僧 策彦周良 典籍 书画 中日交流
下载PDF
贯通内圣外王的努力——评永嘉学派的思想历程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安金 王宇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2-69,共8页
关键词 永嘉学派 新学 “内圣外王” 叶适 陈傅良 天理 儒家 主要贡献 三代 外交
原文传递
近代日本人对中国人留学日本的认识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顺长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53,共8页
关键词 近代日本 留日学生 清末 日本人 留学 归国 资料 中国人 思想观念 表现
原文传递
利玛窦世界地图在日本 被引量:7
18
作者 江静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54,共8页
利玛窦在华期间曾绘制世界地图数幅,这些地图的原刊本全世界仅存五件,其中有三件藏于日本。利氏地图经由传教士、中国商人和士人传到日本后,受到了日本社会的广泛欢迎,它不仅被江户时代的文献广泛征引和摹绘,而且还出现了许多以它为原... 利玛窦在华期间曾绘制世界地图数幅,这些地图的原刊本全世界仅存五件,其中有三件藏于日本。利氏地图经由传教士、中国商人和士人传到日本后,受到了日本社会的广泛欢迎,它不仅被江户时代的文献广泛征引和摹绘,而且还出现了许多以它为原型制作的世界地图。利玛窦在地图中宣扬的"地圆说"、"五大洲说"等观点,受到了以佛教徒为首的传统势力的抵抗,同时也得到包括兰学者在内的开明人士的欢迎,它对江户时代人们世界观的改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利氏地图还将许多崭新的地理学理论与世界知识带到了日本,对日本地理学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世界水平的提高有着颇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世界地图 日本 原刊本 东传途径 流播 影响
下载PDF
晚清中国制茶技术对日本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余继忠 陈小法 《茶叶》 200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关键词 晚清时期 中国 制茶技术 日本 影响因素 茶文化
下载PDF
晚清中国茶业技师赴日事迹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董科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8年第2期41-47,共7页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全面学习西方,但在传统的农业技术方面仍然多向中国学习,茶业技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明治初期日本学习吸收中国茶业技术的过程中,直接聘请中国茶业技师赴日传授经验无疑是最主要的...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全面学习西方,但在传统的农业技术方面仍然多向中国学习,茶业技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明治初期日本学习吸收中国茶业技术的过程中,直接聘请中国茶业技师赴日传授经验无疑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晚清中国受雇赴日的中国茶业技师多达64人。这批茶业技师在赴日期间或作为制茶教师向日本茶工茶农传授茶业技术,或作为制茶熟练工直接投身于日本茶叶生产的实践,为明治日本茶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业 中国技师 明治日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