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朝的征日战船与原南宋水军——关于日本鹰岛海底遗迹出土的南宋殿前司文字资料 被引量:1
1
作者 中岛乐章 四日市康博 郭万平 《海交史研究》 2004年第1期39-50,共12页
2002年日本鹰岛海底遗迹出土的喷漆木制品上,有朱笔书写"……元年殿司修,检视讫官"字样.此前鹰岛海底遗迹出土了许多文物,但文字资料极为罕见,此朱书作为探讨元军战船来源的重要文字资料,尤其引人注目.
关键词 战船 前司 殿前司左翼军 水军 范文虎 襄阳之战 南宋 宋代 日本 遗迹 文字 海底
下载PDF
王龙溪与聂双江——《致知议略》中的良知论争
2
作者 福田殖 胡嘉明 关春红 《贵州文史丛刊》 2018年第3期6-12,共7页
在阳明后学当中,围绕"良知"命题之辩驳向来不绝。王龙溪与聂双江在《致知议略》中对"良知"之究竟义展开反复论争,成为王门的重要议题。王龙溪肯定"良知现成",从变化生成之"动"的立场对"良... 在阳明后学当中,围绕"良知"命题之辩驳向来不绝。王龙溪与聂双江在《致知议略》中对"良知"之究竟义展开反复论争,成为王门的重要议题。王龙溪肯定"良知现成",从变化生成之"动"的立场对"良知"作以理解,阐明人须"反诸一念良知",返归于跃动之生命实相与本来;而聂双江则直言"良知归寂",从"未发之中"之"静"的角度,指出须于"绝对的孤独中"直觉内心,在静坐瞑想中追求宇宙生命与实践伦理的统一。王龙溪与聂双江对于"良知"之论争作为王门的重要议题,既充分彰显出"良知"问题的张力,也实然推动了阳明后学中关于"良知"义理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龙溪 聂双江 动静良知
下载PDF
龙脑之路——15~16世纪琉球王国香料贸易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2
3
作者 中岛乐章 吴婉惠(译) 《海洋史研究》 2020年第2期97-109,共13页
龙脑是马来群岛上赤道附近的野生龙脑树(Dryobalanops aramatica)的树脂凝结而成的一种天然结晶体,香气浓郁,自古便被当作名贵香药备受珍视。龙脑的产地主要在婆罗洲岛北部的沙捞越-浡泥地区、马来半岛东岸、苏门答腊岛西岸的巴鲁斯(Bar... 龙脑是马来群岛上赤道附近的野生龙脑树(Dryobalanops aramatica)的树脂凝结而成的一种天然结晶体,香气浓郁,自古便被当作名贵香药备受珍视。龙脑的产地主要在婆罗洲岛北部的沙捞越-浡泥地区、马来半岛东岸、苏门答腊岛西岸的巴鲁斯(Barus)国,婆罗洲北岸是最大的产地。龙脑在印度和西亚等地除作为焚香香料,也被当作涂抹在身体上的化妆香料、涂抹神像的香油香料以及饮食香料,需求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捞越 龙脑 婆罗洲 香药 马来半岛 琉球王国 香料贸易 16世纪
下载PDF
16世纪中期的东亚海域与火器传播 被引量:1
4
作者 中岛乐章 沈玉慧 《海洋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98-224,共27页
一东亚"火器时代"与日本众所周知,火器的发明始于北宋。11世纪,首先出现将火药填入球形容器内点火,以投石机抛射的火球("火毬"),而后是将火药包附着于箭上,以弓箭发射的"火药箭"等。13世纪宋金相峙时期,枪头系上装有火药的竹筒... 一东亚"火器时代"与日本众所周知,火器的发明始于北宋。11世纪,首先出现将火药填入球形容器内点火,以投石机抛射的火球("火毬"),而后是将火药包附着于箭上,以弓箭发射的"火药箭"等。13世纪宋金相峙时期,枪头系上装有火药的竹筒、点火发射的"火枪"逐渐用于实战。侵略九州的元朝军队所用的"てつはう"(tetuhou,铁炮)属火球类的火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器 东亚 传播 海域 中期 球形容器 火药 点火
下载PDF
日中两国二千来的文化交流和“滇王之印”金印
5
作者 西谷正 罗伯健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1993年第2期1-2,45,共3页
日本长崎大浦孔子庙建于1893年(明治26年),是当地华侨祭祀至圣先师孔子,怀念祖国,怀念家乡,团结聚会的地方,也是传播中华文化、兴办教育的所在,其附属建筑十年前在我国政府支持下,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具体协助,开辟为“中国历代博物馆”,... 日本长崎大浦孔子庙建于1893年(明治26年),是当地华侨祭祀至圣先师孔子,怀念祖国,怀念家乡,团结聚会的地方,也是传播中华文化、兴办教育的所在,其附属建筑十年前在我国政府支持下,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具体协助,开辟为“中国历代博物馆”,并由我国提供全部文物展品,举办中国古代文物展,长年展出。今年,适逢孔子庙建立一百周年和中国历代博物馆建成十周年,长崎华侨界在当地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热情支持下,组织了盛大纪念活动,我馆为此特将馆藏珍品“滇王之印”金印送展以示庆贺。9月5日在长崎市千岁大厦二层大厅召开了“中日两国二千年来的文化交流和‘滇王之印’金印”国际学术讨论会,作为纪念活动内容之一。在会上宣读论文的有(依发言先后为序):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西谷正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教授,日本名古屋市博物馆学艺员根山胜先生,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吴荣曾教授,日本福冈市教育委员会埋藏文化财部主席文化财主事塩屋胜利先生,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院士杜正胜教授,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助教授冈村秀典先生,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秦汉魏晋研究室主任张振新研究员等。本刊征得会议组织者和作者的同意,特将会上宣读的论文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 考古学研究 历史博物馆 中国历史 孔子 日本列岛 中国历代 长崎 匈奴 汉武帝
原文传递
两方蛇钮金印
6
作者 冈村秀典 罗伯健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1993年第2期26-27,共2页
日本长崎大浦孔子庙建于1893年(明治26年),是当地华侨祭祀至圣先师孔子,怀念祖国,怀念家乡,团结聚会的地方,也是传播中华文化、兴办教育的所在,其附属建筑十年前在我国政府支持下,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具体协助,开辟为"中国历代博物馆&... 日本长崎大浦孔子庙建于1893年(明治26年),是当地华侨祭祀至圣先师孔子,怀念祖国,怀念家乡,团结聚会的地方,也是传播中华文化、兴办教育的所在,其附属建筑十年前在我国政府支持下,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具体协助,开辟为"中国历代博物馆",并由我国提供全部文物展品,举办中国古代文物展,长年展出。今年,适逢孔子庙建立一百周年和中国历代博物馆建成十周年,长崎华侨界在当地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热情支持下,组织了盛大纪念活动,我馆为此特将馆藏珍品"滇王之印"金印送展以示庆贺。9月5日在长崎市千岁大厦二层大厅召开了"中日两国二千年来的文化交流和'滇王之印'金印"国际学术讨论会,作为纪念活动内容之一。在会上宣读论文的有(依发言先后为序):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西谷正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教授,日本名古屋市博物馆学艺员根山胜先生,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吴荣曾教授,日本福冈市教育委员会埋藏文化财部主席文化财主事塩屋胜利先生,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院士杜正胜教授,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助教授冈村秀典先生,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秦汉魏晋研究室主任张振新研究员等。本刊征得会议组织者和作者的同意,特将会上宣读的论文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寨山 考古学研究 汉王朝 文物 历史博物馆 印章制 孔子 日本 中国历代 长崎
原文传递
王充论董仲舒 被引量:4
7
作者 邓红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10,共10页
首先摘出《论衡》中谈到董仲舒的所有语录,讨论每一条的意义如何。然后全面的分析王充的董仲舒观,王充主要在六个方面谈论了董仲舒,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总而言之王充是把董仲舒当作众多历史人物中的一个来看待的,除了"顺鼓&qu... 首先摘出《论衡》中谈到董仲舒的所有语录,讨论每一条的意义如何。然后全面的分析王充的董仲舒观,王充主要在六个方面谈论了董仲舒,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总而言之王充是把董仲舒当作众多历史人物中的一个来看待的,除了"顺鼓"问题以外,王充对董仲舒的人格、思想和历史事实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从来没有什么针锋相对地批判过。至于"顺鼓"问题,也只是仁者见仁般的见解,不存在绝对的价值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董仲舒 《论衡》 雩祭 土龙致雨
下载PDF
董仲舒与汉武帝:儒政关系中的君臣离合 被引量:1
8
作者 邓红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68,158,共12页
董仲舒作为“百端之学”中的一介儒学者,在汉武帝的号召下成为了众多献策进言者之一,因献策得到汉武帝的欣赏而进入了体制之中,当了一名儒臣。在董仲舒与汉武帝的关系中,汉武帝是因,董仲舒是果,武帝拥有绝对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董仲舒在... 董仲舒作为“百端之学”中的一介儒学者,在汉武帝的号召下成为了众多献策进言者之一,因献策得到汉武帝的欣赏而进入了体制之中,当了一名儒臣。在董仲舒与汉武帝的关系中,汉武帝是因,董仲舒是果,武帝拥有绝对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董仲舒在《对策》和著作中为汉武帝设计和提供了君权天授、天道化纲常伦理和儒者治国的方案与蓝图,企图将汉武帝指向的“大一统”体制神圣化、系统化、恒久化。这是他在“大一统体制面前的主动选择”,是儒家“学而优则仕”人生价值的最大实现。他个人的命运在他奉侍的制度面前却没有自我选择的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汉武帝 大一统 儒家 历史首创
原文传递
馆森鸿《似而非笔》解题与译注
9
作者 邓红 宗昊南 《人文论丛》 2022年第2期43-92,共50页
一、缘起章太炎(1869—1936,字枚叔,后改为炳麟)先生曾三次亲履日本。第一次为1899年6月14日至1899年8月18日。第二次为1902年2月至1902年7月。第三次为1906年6月至1911年11月。三次访日,为章太炎人生最重要的履历,给他的思想打下了深... 一、缘起章太炎(1869—1936,字枚叔,后改为炳麟)先生曾三次亲履日本。第一次为1899年6月14日至1899年8月18日。第二次为1902年2月至1902年7月。第三次为1906年6月至1911年11月。三次访日,为章太炎人生最重要的履历,给他的思想打下了深刻的“日本烙印”。同样,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每一次访日都受到日本各界的瞩目,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日本留下了独特的痕迹。日本汉学家、章太炎早年的莫逆之交馆森鸿氏所撰《似而非笔》一文,是章太炎第一次访问日本时的原始记录,其中多达近百条他和日本汉学界人士的“笔谈”手稿,都没有收入《章太炎全集》,也没有人将《似而非笔》全文翻译成中文,堪称宝贵的东瀛遗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章太炎 全文翻译 日本汉学家 原始记录 日本汉学界
下载PDF
陆象山的天论
10
作者 邓红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7-72,共6页
陆象山的自然天论论及了自然天地、宇宙、四时、万物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但没有超出中国古代传统天论的范畴。其关于神灵之天和道德之天的天论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思路,认为“主宰”或神灵之天是存在的,但这个“主宰”不是以人格神的形式出... 陆象山的自然天论论及了自然天地、宇宙、四时、万物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但没有超出中国古代传统天论的范畴。其关于神灵之天和道德之天的天论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思路,认为“主宰”或神灵之天是存在的,但这个“主宰”不是以人格神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此理”呈现出来。陆象山在神灵之天和道德之天的结合之处,在天予“理”“天理”“此理”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些表现在他的理心合一论、天予“此理”论以及天予“此心”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象山 天予 此理 心即理
下载PDF
象山学在日本
11
作者 邓红 《汉籍与汉学》 2021年第2期54-70,共17页
陆象山学术是宋代理学中重要的一派。宋学在南宋传入日本,陆象山著作也随之传入日本。象山的著作在江户时代为日本人阅读、翻刻和翻译,但象山学的接受是一个过程,江户时代的汉学界曾有过激烈的"朱陆之辨"。进入明治维新以后,... 陆象山学术是宋代理学中重要的一派。宋学在南宋传入日本,陆象山著作也随之传入日本。象山的著作在江户时代为日本人阅读、翻刻和翻译,但象山学的接受是一个过程,江户时代的汉学界曾有过激烈的"朱陆之辨"。进入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日本阳明学"运动的兴起,陆象山研究也得到发展,以东京大学哲学科为中心,出现了一批陆象山研究的专著,这些研究在今天也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象山 宋学 藤原惺窝 林罗山 朱舜水
原文传递
张之洞论董仲舒和春秋公羊学——以《驳〈公羊〉大义悖谬者十四事》为中心
12
作者 邓红 《中国儒学》 2016年第1期163-182,共20页
序言张之洞西汉儒家诸子,如贾长沙、董江都、刘子政皆为儒家巨子。《说苑》《新序》最为纯正;《新书》已多残缺;《春秋繁露》精义颇多;惟董治《公羊》多墨守后师之说,几陷大愚之殊,宜分别观之。(2)张之洞作为正统派儒学者,对董仲舒本人... 序言张之洞西汉儒家诸子,如贾长沙、董江都、刘子政皆为儒家巨子。《说苑》《新序》最为纯正;《新书》已多残缺;《春秋繁露》精义颇多;惟董治《公羊》多墨守后师之说,几陷大愚之殊,宜分别观之。(2)张之洞作为正统派儒学者,对董仲舒本人及其代表作《春秋繁露》表示了敬意,但在另一方面,对董仲舒的公羊学却进行了尖刻的批评。张之洞的观点为何会如此前后矛盾,又凭什么对董氏公羊学作出这么尖刻的评价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精义 董治 公羊学 序言 长沙 公羊 西汉
原文传递
进化发展心理学视角下的朱陆之辩
13
作者 邓红 《朱子学研究》 2021年第2期57-72,共16页
序言朱陆之辩是陆象山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朱陆之间究竟争论了多少问题,是一笔糊涂账,仅在朱陆鹅湖之会前,朱子就向陆子提出了几十个问题。而一般认为,二者的最大分歧,是尊德行和道问学之争。针对朱子的“泛观博览”群书之后再提升自我... 序言朱陆之辩是陆象山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朱陆之间究竟争论了多少问题,是一笔糊涂账,仅在朱陆鹅湖之会前,朱子就向陆子提出了几十个问题。而一般认为,二者的最大分歧,是尊德行和道问学之争。针对朱子的“泛观博览”群书之后再提升自我的道德境界,也即先博后精以“道问学”来认识“天理”,陆象山认为这样的方法很“支离”,主张“先立其大”“发明本心”,直接易简,以求顿悟,于是反被朱子指摘为“太简”,也即忽视知识积累而“近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陆之辩 陆象山 发明本心 鹅湖之会 道问学 道德境界 朱子 易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