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衰竭相关病因学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阎岩 吕春燕 +5 位作者 周学士 周美芳 毛日成 Davgadorj Chantsalmaa 张英 陆忠华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评估影响不同亚型肝衰竭结局预判指标及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12例乙型肝炎(乙肝)和非乙肝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慢加... 目的评估影响不同亚型肝衰竭结局预判指标及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12例乙型肝炎(乙肝)和非乙肝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慢加亚急性、慢性肝衰竭各亚型的相关病因,并比较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各型肝衰竭的疗效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危险因素对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12例肝衰竭患者中由乙肝引起者63例,由非乙肝引起者49例;乙肝肝衰竭组男性是女性的6倍,高于非乙肝肝衰竭组(1.33倍)。乙肝肝衰竭组亚急性肝衰竭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肝衰竭前期〔ATⅢ:(59.33±14.57)%比(35.66±20.72)%,TBil(μmol/L):399.21±112.94比206.08±126.96,均P<0.05〕;非乙肝肝衰竭组肝衰竭前期、慢性肝衰竭患者ATⅢ均明显高于急性肝衰竭患者〔(58.33±15.28)%、(44.00±19.10)%比(31.33±7.57)%,均P<0.05〕,急性肝衰竭患者TBil明显低于肝衰竭前期(μmol/L:107.83±49.73比286.20±128.92,P<0.05),亚急性和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TBil水平也明显高于肝衰竭前期(μmol/L:417.27±118.60、373.00±187.00比286.20±128.92,均P<0.05)。非乙肝肝衰竭组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患者住院时间均较急性肝衰竭患者明显延长(d:36.00±8.31、27.52±11.71、27.72±22.71比11.00±1.41,均P<0.05)。乙肝肝衰竭组和非乙肝肝衰竭组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6%比50.0%,P>0.05),两组存活患者ATⅢ水平均较死亡者明显升高〔乙肝肝衰竭组:(36.20±6.26)%比(27.33±8.87)%,非乙肝肝衰竭组:(41.06±4.16)%比(28.71±12.35)%,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乙肝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人工肝支持系统 乙型肝炎 总胆红素 抗凝血酶Ⅲ
原文传递
基于本土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轻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阎岩 吕春燕 +2 位作者 CHANTSALMAA DAVGADORJ 王旭 沙明超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本土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关键指标,掌握轻、重症患者的临床指标特征,为有效治疗及预防重症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比较研究方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无锡市... 目的:通过分析本土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关键指标,掌握轻、重症患者的临床指标特征,为有效治疗及预防重症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比较研究方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包括病毒基因亚型、人口学信息、临床分型、主要临床症状、临床检验的关键指标,评价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变化。结果:共收治150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2020、2021、2022年分别为78、52、20例,其中重症患者分别为10、1、1例,主要感染病毒株分别为L型、Delta型、Omicron变异株。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复阳率高达15.0%(3/20),腹泻发生率降至10.0%(2/20),重症发生率降至5.0%(1/20),轻症患者住院天数较2020年增加(d:20.43±1.78比15.84±1.12);呼吸道症状减少,肺部病变比例下降至10.5%;重症患者Omicron变异株感染急性期(第3天)病毒滴度较L型毒株高(Ct值:23.92±1.16比28.19±1.54);Omicron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急性期血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显著低于轻症患者〔IL-6(ng/L):3.92±0.24比6.02±0.41,IL-10(ng/L):0.58±0.01比4.43±0.32,TNF-α(ng/L):1.73±0.02比6.91±1.25,均P<0.05〕,而γ-干扰素(IFN-γ)和IL-17A显著高于轻症患者〔IFN-γ(ng/L):23.07±0.17比13.52±2.34,IL-17A(ng/L):35.58±0.08比26.39±1.37,均P<0.05〕。与既往疫情(2020、2021年)相比,2022年Omicron感染轻症患者中CD4/CD8比值、淋巴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及血肌酐下降的患者比例大(36.8%比22.1%、9.8%,36.8%比23.5%、7.8%,42.1%比41.2%、15.7%,42.1%比19.1%、9.8%),单核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升高的患者比例大(42.1%比50.0%、23.5%,21.1%比5.9%、0)。结论:Omicron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重症发生率较既往明显降低,重症的发生仍与基础疾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奥密克戎 重症患者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肝衰竭病因学及相关临床指标研究--无锡市肝衰竭定点救治医院3年病例资料分析
3
作者 阎岩 吕春燕 +2 位作者 戈丽娜 周美芳 Davgadorj Chantsalmaa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73-1177,共5页
目的分析非乙型肝炎(乙肝)肝衰竭及乙肝肝衰竭的病因及临床指标特征,评价其在反映疾病结局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无锡市肝衰竭定点救治医院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369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 目的分析非乙型肝炎(乙肝)肝衰竭及乙肝肝衰竭的病因及临床指标特征,评价其在反映疾病结局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无锡市肝衰竭定点救治医院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369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对非乙肝肝衰竭和乙肝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类比较,分析肝衰竭相关病因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抗凝血酶Ⅲ(ATⅢ)、总胆红素(TBil)、ICU住院时间、肝性脑病、合并症(肝硬化、肝癌等)及人工肝治疗情况;根据患者出院后6个月随访结果,分析死亡与存活患者病因指标的差异及不同类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转归。结果369例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非乙肝引起的肝衰竭134例(36.3%),乙肝引起的肝衰竭235例(63.7%)。乙肝组男性患者是女性的4.34倍(例:191比44),略高于非乙肝组的1.03倍(例:68比66)。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乙肝组死亡及存活患者的男性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死亡患者:78.76%比21.24%,存活患者:92.86%比7.14%,均P<0.01);非乙肝组死亡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存活患者(岁:58.53±0.15比54.38±3.01,P<0.05),同时ATⅢ活性显著低于存活患者〔(32.20±6.43)%比(38.63±2.74)%,P<0.05〕;乙肝组死亡患者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存活患者(d:23.77±11.74比35.51±2.85,P<0.01);乙肝组合并肝癌患者出院6个月病死率显著高于非乙肝组(12.34%比2.24%,P<0.01),但不同类型肝衰竭组间人工肝治疗及合并肝性脑病、肝硬化患者出院6个月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是引发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乙肝肝衰竭患者年龄小、住院时间长,有利于病情恢复;乙肝肝衰竭合并肝癌是死亡的主要因素;ATⅢ可能是反映疾病结局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乙型肝炎 抗凝血酶Ⅲ 肝癌
原文传递
基于新冠肺炎救治探讨"四素一肽两移植"集束化治疗的应用规律及效果
4
作者 阎岩 吕春燕 +1 位作者 黄捷晖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09-914,共6页
目的探讨"四素一肽两移植"集束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应用规律及效果,为有效治疗及预防重症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比较研究方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 目的探讨"四素一肽两移植"集束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应用规律及效果,为有效治疗及预防重症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比较研究方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基础疾病、临床分型、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关键指标,评价"四素一肽两移植"集束化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应用规律及效果。结果2020年以L型新冠病毒株为主,2021年以德尔塔变异株为主,2022年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轻型病例比例也在2022年最高,>65岁年龄组患者发展为重型和危重型的比例最高。纳入的150例患者,"四素一肽两移植"集束化治疗方案中干扰素使用率最高(100.0%);2022年维生素C、干扰素和胸腺肽联合使用率最高;>65岁年龄组75.0%存在基础疾病,也是"四素一肽两移植"使用比例最高的年龄组。与轻型患者相比,随着严重程度增加新冠肺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及人均住院费用均显著增加。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均出现了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有40.0%的重型患者在入院3 d内出现淋巴细胞计数最低;危重型患者入院时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或持续降低,采用调节免疫的"四素一肽两移植"的方法可有效挽救危重型患者的生命。新冠病毒感染的所有病例中,51.3%为无症状感染者,其次以呼吸道症状(48.7%)和肺部病变(38.0%)为主。肾功能异常患者使用"四素一肽两移植"集束化治疗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和肝功能异常患者。该集束化治疗促进各种临床分型患者CD4^(+)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明显增加;成人患者治疗后随着病毒转阴,M1型巨噬细胞比例升高,抑制免疫的调节性T细胞(Treg)和感染相关的CC趋化因子受体10^(+)(CCR10^(+))Treg细胞比例减少,轻型患者变化幅度更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 肺移植 干细胞移植 集束化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