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阿托伐他汀联合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
9
1
作者
秦娴
冯秋婷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收集高血压患者8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卡托普利片单独给药治疗,每日1次,每次1片,疗程为6个月;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收集高血压患者8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卡托普利片单独给药治疗,每日1次,每次1片,疗程为6个月;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片,每日1次,每次1片,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SBP、DBP、颈动脉IMT、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等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SBP、DBP、颈动脉IMT、血清hsCRP、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更能有效控制血压、调节血脂,同时可以改善颈动脉IMT、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卡托普利
高血压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高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培哚普利联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NP、NT-ProBNP、hs-CRP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全文超
杨承健
+4 位作者
徐欣
曹佳宁
张月军
杨政杰
金艳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844-2845,共2页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血浆心钠素(ANP)、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PAF患者109例和正常对照者50例,将PA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小剂量胺碘酮治疗(R1组)54例,小剂量...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血浆心钠素(ANP)、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PAF患者109例和正常对照者50例,将PA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小剂量胺碘酮治疗(R1组)54例,小剂量胺碘酮及培哚普利联合治疗组(R2组)55例。分别用放射免疫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血浆ANP、NT-ProBNP和hs-CRP水平;经胸超声检查左房内径变化。结果 (1)PAF患者治疗前血浆ANP、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下降;(2)治疗后R2组血浆ANP、NT-ProBNP水平低于R1组(P<0.05);(3)治疗12个月后,R2组的左房内径小于Rl组(P<0.05);(4)R2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Rl组(27.5%vs.19.3%)(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用胺碘酮较单用胺碘酮可明显降低PAF患者血浆ANP、NT-ProBNP水平,延缓左房内径扩大,减少房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哚普利
胺碘酮
心房颤动
心房利钠素
N端脑钠素前体
原文传递
题名
阿托伐他汀联合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
9
1
作者
秦娴
冯秋婷
机构
无锡市
第二
人民
医院
心脏病科
出处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007-1009,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81200168)
文摘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收集高血压患者8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卡托普利片单独给药治疗,每日1次,每次1片,疗程为6个月;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片,每日1次,每次1片,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SBP、DBP、颈动脉IMT、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等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SBP、DBP、颈动脉IMT、血清hsCRP、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更能有效控制血压、调节血脂,同时可以改善颈动脉IMT、抑制炎症反应。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卡托普利
高血压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高敏C反应蛋白
Keywords
Atorvastatin
Captopril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tima-media thickness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分类号
R5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培哚普利联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NP、NT-ProBNP、hs-CRP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全文超
杨承健
徐欣
曹佳宁
张月军
杨政杰
金艳
机构
无锡市
第二
人民
医院
心脏病科
出处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844-2845,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血浆心钠素(ANP)、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PAF患者109例和正常对照者50例,将PA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小剂量胺碘酮治疗(R1组)54例,小剂量胺碘酮及培哚普利联合治疗组(R2组)55例。分别用放射免疫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血浆ANP、NT-ProBNP和hs-CRP水平;经胸超声检查左房内径变化。结果 (1)PAF患者治疗前血浆ANP、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下降;(2)治疗后R2组血浆ANP、NT-ProBNP水平低于R1组(P<0.05);(3)治疗12个月后,R2组的左房内径小于Rl组(P<0.05);(4)R2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Rl组(27.5%vs.19.3%)(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用胺碘酮较单用胺碘酮可明显降低PAF患者血浆ANP、NT-ProBNP水平,延缓左房内径扩大,减少房颤复发。
关键词
培哚普利
胺碘酮
心房颤动
心房利钠素
N端脑钠素前体
分类号
R5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阿托伐他汀联合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秦娴
冯秋婷
《江苏医药》
CAS
2016
9
原文传递
2
培哚普利联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NP、NT-ProBNP、hs-CRP的影响
全文超
杨承健
徐欣
曹佳宁
张月军
杨政杰
金艳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