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却塔热力性能在线监测装置及系统研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桂雄 叶季衡 +2 位作者 肖若 洪晓斌 谭小卫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68,共5页
针对目前冷却塔分立仪器检测方式效率低、成本高、无法满足实时性等问题,开发一套冷却塔热力性能在线监测装置及系统,实现冷却塔运行工况与环境参数的准确在线自动测量,结合Merkel模型相对冷却塔热力性能进行实时评估,利用3G模块实现测... 针对目前冷却塔分立仪器检测方式效率低、成本高、无法满足实时性等问题,开发一套冷却塔热力性能在线监测装置及系统,实现冷却塔运行工况与环境参数的准确在线自动测量,结合Merkel模型相对冷却塔热力性能进行实时评估,利用3G模块实现测量结果和故障的远程短信发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测量准确度较高,提高冷却塔监测效率,有利于冷却塔能效的进一步数据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塔 热力性能 在线 监测装置
下载PDF
基于LoRa技术的冷却塔自组网远程监控系统 被引量:3
2
作者 江伟冲 黄祖健 +1 位作者 谭小卫 邓伟军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2019年第3期16-19,26,共4页
为满足冷却塔实时化、组网化及远距离监控的需要,设计一款基于LoRa技术的冷却塔自组网远程监控系统。采用LoRa技术实现冷却塔远程组网通信,降低了监控成本。与传统的冷却塔监控装置比较,该系统具有布设灵活、信号穿透能力强、低功耗和... 为满足冷却塔实时化、组网化及远距离监控的需要,设计一款基于LoRa技术的冷却塔自组网远程监控系统。采用LoRa技术实现冷却塔远程组网通信,降低了监控成本。与传统的冷却塔监控装置比较,该系统具有布设灵活、信号穿透能力强、低功耗和低成本等优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塔 LoRa 物联网 远程监控
下载PDF
新型建筑智能化系统平台技术
3
作者 赵千川 《中国科技成果》 2023年第2期6-11,共6页
现有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普遍基于总线的分层分级的系统架构,中央监控主机集中监测、控制和管理.在目前的整体架构中没有内置建筑空间和机电设备的物理模型,缺乏标准化的描述及普适的信息模型标准,使得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等... 现有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普遍基于总线的分层分级的系统架构,中央监控主机集中监测、控制和管理.在目前的整体架构中没有内置建筑空间和机电设备的物理模型,缺乏标准化的描述及普适的信息模型标准,使得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等各环节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很多建筑智能化系统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智能化系统 系统架构 集中监测 监控主机 分层分级 机电设备 整体架构 物理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NB-IoT和微信小程序的冷却塔远程移动监控系统 被引量:4
4
作者 廖炜森 邓伟军 +1 位作者 徐光煌 谭小卫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2019年第4期1-4,共4页
为满足冷却塔实时化、远程移动监控的需要,设计一款基于NB-IoT和微信小程序的冷却塔远程移动监控系统。该系统首先通过监控节点实时采集冷却塔运行的3大参数,通过NB-IoT以数据帧的形式传输至核心网,并转发至用户服务器;然后用户服务器... 为满足冷却塔实时化、远程移动监控的需要,设计一款基于NB-IoT和微信小程序的冷却塔远程移动监控系统。该系统首先通过监控节点实时采集冷却塔运行的3大参数,通过NB-IoT以数据帧的形式传输至核心网,并转发至用户服务器;然后用户服务器的侦听程序将数据解帧后存入数据库;最后由网页接口程序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并在微信小程序中显示,微信小程序完成参数设置后回发到监控节点,实现风机、水泵的控制。现场应用验证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冷却塔远程移动管理及故障报警,在提高使用便捷性的同时降低了监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塔 NB-IoT 远程监控
下载PDF
基于TBVMC湿式冷却塔热力性能快速评估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桂雄 刘文浩 +1 位作者 洪晓斌 谭小卫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共5页
针对湿式冷却塔内填料区传热传质过程,基于Merkel模型、e-NTU模型和Poppe模型3种冷却塔分析模型,讨论冷却塔热力性能快速评估原理。建立气温、水温变化约束关系,构建简化冷却塔热力性能模型,提出基于温度边值测量约束(temperature bound... 针对湿式冷却塔内填料区传热传质过程,基于Merkel模型、e-NTU模型和Poppe模型3种冷却塔分析模型,讨论冷却塔热力性能快速评估原理。建立气温、水温变化约束关系,构建简化冷却塔热力性能模型,提出基于温度边值测量约束(temperature boundary value measurement constraints,TBVMC)的湿式冷却塔热力性能快速评估方法。进行冷却塔热力性能评估实验,并分别利用Merkel、e-NTU、Poppe、TBVMC模型进行热力性能评估。结果表明:TBVMC模型与Poppe模型(作为最可信赖值)相比,均方根误差为5.89%,可减少评估时间2.224 4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冷却塔 热力性能 TBVMC 快速
下载PDF
TBVMC的冷却塔热力性能优化控制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谭小卫 刘文浩 +1 位作者 刘桂雄 黄坚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115,共4页
该文提出一种冷却塔热力性能优化控制方法,首先在温度边值测量约束(TBVMC)模型基础上,理论分析水泵转速与水量、扬程、功率与调速比的关系,提出冷却塔性能优化方法;其次,分别研究水泵、风机变频控制机理,提出基于定温差的水泵、风机频... 该文提出一种冷却塔热力性能优化控制方法,首先在温度边值测量约束(TBVMC)模型基础上,理论分析水泵转速与水量、扬程、功率与调速比的关系,提出冷却塔性能优化方法;其次,分别研究水泵、风机变频控制机理,提出基于定温差的水泵、风机频率控制方法,实现冷却塔热力性能优化控制;最后,为CEF-370A不锈钢逆流冷却塔搭建测量与执行模块,验证优化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各个测试温差下,频率拟合值与实测值相对偏差在±2.4%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塔 温度边值测量约束 热力性能 优化控制
下载PDF
逆流式冷却塔内部空气流场特性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谭小卫 刘文浩 刘桂雄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2016年第4期8-12,18,共6页
冷却塔是循环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逆流式冷却塔热质交换过程,采用k-ε湍流、面射流、离散相、多孔介质和组分输运等5种模型,分别实现喷淋区、填料区、雨区热质传递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出水温度预测值与实际值偏差... 冷却塔是循环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逆流式冷却塔热质交换过程,采用k-ε湍流、面射流、离散相、多孔介质和组分输运等5种模型,分别实现喷淋区、填料区、雨区热质传递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出水温度预测值与实际值偏差在±4.2%以内,并发现逆流式冷却塔填料区的风速在靠近内壁区域比中间区域高,且越靠近进风口的填料层卡门涡街现象越明显,进风口靠近塔内壁处和塔底部集水盘附近存在低速气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流式冷却塔 空气流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出风温湿度检测的冷却塔防白雾控制装置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谭小卫 江伟冲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2014年第5期16-18,22,共4页
设计一种基于出风温湿度检测的冷却塔防白雾控制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出风温湿度参数的实时采集,并进行相应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冷却塔是否处于雾区,从而实现防白雾水泵的自动变压控制,利用电动阀控制最大进水量,实现较小混水量的消雾,... 设计一种基于出风温湿度检测的冷却塔防白雾控制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出风温湿度参数的实时采集,并进行相应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冷却塔是否处于雾区,从而实现防白雾水泵的自动变压控制,利用电动阀控制最大进水量,实现较小混水量的消雾,节约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塔 防白雾 出风温湿度
下载PDF
冷却塔冷却效果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
9
作者 苏振兴 谭志锋 +1 位作者 谭小卫 黄祖健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2019年第4期17-19,共3页
基于能量和质量守恒方程、能量传递方程及空气与水之间的传质方程,建立叉流流型和逆流流型冷却塔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分别计算叉流流型和逆流流型的出口水温和空气湿温度,从而反映冷却塔的冷却效果,为工程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 基于能量和质量守恒方程、能量传递方程及空气与水之间的传质方程,建立叉流流型和逆流流型冷却塔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分别计算叉流流型和逆流流型的出口水温和空气湿温度,从而反映冷却塔的冷却效果,为工程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流 逆流 冷却塔 传热 传质
下载PDF
稳态径向传热模型管程流体温度测量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桂雄 黄坚 +1 位作者 曾成刚 谭小卫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共3页
针对管程流体温度测量在没有预留测量窗口情况下存在测量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管程流体温度间接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管道外壁与空气热交换、管壁热传导、管道内壁与管程流体对流传热等公式,推出稳态径向传热模型。已知管道的材料、内外... 针对管程流体温度测量在没有预留测量窗口情况下存在测量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管程流体温度间接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管道外壁与空气热交换、管壁热传导、管道内壁与管程流体对流传热等公式,推出稳态径向传热模型。已知管道的材料、内外径尺寸等,通过测量管道外壁温度、环境温度、管程流体流速,即可间接测量管程流体温度。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测量精度,误差<0.31℃,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程流体 温度传感 稳态径向传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