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东部古生界深层天然气轻烃地球化学特征
1
作者 张宇 李二庭 +5 位作者 米巨磊 马万云 王海静 马东正 谢再波 陶辉飞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47-1861,共15页
自2020年准噶尔盆地东部(准东)阜康凹陷东斜坡区风险探井——康探1井在二叠系储层连获油气高产以来,中国石油加强了对该区域古生界深层油气的勘探。为进一步探究准东埋深超过4 500 m的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对准东地区阜康凹陷、北三台凸... 自2020年准噶尔盆地东部(准东)阜康凹陷东斜坡区风险探井——康探1井在二叠系储层连获油气高产以来,中国石油加强了对该区域古生界深层油气的勘探。为进一步探究准东埋深超过4 500 m的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对准东地区阜康凹陷、北三台凸起和东道海子凹陷的9个古生界深层天然气样品中的C1—C7系列烃类进行气体和轻烃组分及单体烃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实验分析,研究了其成因类型、成熟度和可能的次生改造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二叠系芦草沟组咸水湖相烃源岩生成的油型气;第二类为石炭系煤系烃源岩生成的煤型气;第三类为上述2种来源天然气的混源。研究区天然气整体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庚烷值和异庚烷值分别为16.74%~32.59%和1.46~2.60,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为1.12%~1.57%。研究区天然气未遭受水洗、蒸发分馏和生物降解等次生改造作用,具备较好的天然气保存条件,说明自康探1井重大突破后,该区域古生界深层有望成为准噶尔盆地东部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天然气 二叠系 轻烃 单体烃碳同位素 准噶尔盆地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生烃特征
2
作者 张宇 周妮 +4 位作者 李际 高秀伟 谢再波 马东正 陶辉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13695-13707,共13页
玛湖凹陷风城组是目前中国已知最古老的碱湖沉积,发育优质湖相烃源岩。来自风城组的烃源岩作为准噶尔盆地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该套烃源岩的生烃演化特征,应用WYMN-3型高温高压半封闭模拟实验平台对采自玛湖... 玛湖凹陷风城组是目前中国已知最古老的碱湖沉积,发育优质湖相烃源岩。来自风城组的烃源岩作为准噶尔盆地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该套烃源岩的生烃演化特征,应用WYMN-3型高温高压半封闭模拟实验平台对采自玛湖凹陷玛页1井风城组的烃源岩样品进行生烃模拟实验,获取生油、生气及其气体碳同位素参数,分析其生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风城组风二段(P 1 f 2)泥岩在受热演化过程中以生油为主,生气为辅。在350℃时为排出油、残留油产率的高峰,分别为325.35、239.45 mg/gTOC,在高温阶段(400~500℃)仍然存在生油潜力。气态烃在375℃以后开始逐渐产出,烃类气体的来源主要为油的二次裂解。烃类气体的碳同位素序列未出现倒转现象。但在低温阶段出现了翻转现象,350℃为转折点,也是生油高峰的温度点。根据烃类产率特征、气态烃碳同位素组成以及烃类气体异构比特征可将风城组烃源岩的演化生烃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即干酪根最初裂解→干酪根裂解→油裂解→油气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半封闭模拟实验 碳同位素特征 生烃演化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优质烃源岩特征及其生烃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剑 李二庭 +4 位作者 陈俊 米巨磊 马聪 雷海艳 谢礼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5-764,共10页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发育凝灰物质,凝灰物质在页岩油形成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其发育层段也是页岩油分布最好的层段,凝灰物质的分布及与有机质生烃关系的研究对于吉木萨尔页岩油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发育凝灰物质,凝灰物质在页岩油形成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其发育层段也是页岩油分布最好的层段,凝灰物质的分布及与有机质生烃关系的研究对于吉木萨尔页岩油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吉木萨尔芦草沟组烃源岩精细评价及沉积环境分析,与烃类活动具有成因关系的成岩矿物解剖,探讨了形成优质页岩油源岩的控制因素和生烃机制。烃源岩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泥晶白云岩是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主要生油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生烃潜力较好,Ro值分布在0.6%~1.1%,C29αααS/(S+R)值范围在0.3~0.5,显示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芦草沟组烃源岩中规则甾烷C27、C28、C29分布为C27<C28<C29,结合微观分析认为其生烃母质以藻类和超微生物为主,Ts/Tm值较低,分布在0.05~0.18,具有高含量的β-胡萝卜烷,反映其母质处于半咸水的弱氧化—弱还原的沉积环境之中,而这一时期火山活动提供的凝灰物质对烃源岩的生烃环境及热演化进程都有重要影响,热演化突然增大的层段与有机质成熟的"甜点段"的分布深度一致。凝灰物质与含超微生物及藻类的泥晶白云岩的混合是导致生烃和早期生烃的重要原因,两者混合的不均一性导致页岩油分布与成熟度的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草沟组 烃源岩 生烃机制 凝灰物质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及分类评价 被引量:20
4
作者 雷海艳 郭佩 +5 位作者 孟颖 齐婧 刘金 张娟 刘淼 郑雨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2-153,共12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为盆地西北缘的主力烃源岩,具有较大的页岩油勘探前景。利用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以及高压压汞等测试手段,对研究区玛页1井风城组页岩油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精细研究和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玛...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为盆地西北缘的主力烃源岩,具有较大的页岩油勘探前景。利用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以及高压压汞等测试手段,对研究区玛页1井风城组页岩油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精细研究和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储层以薄层状或块状云质、粉砂质、钙质或硅质泥岩为主,且泥岩中常发育大量白云石、方解石、及硅质条带、团块或斑块。(2)研究区风城组页岩油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基质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晶内溶孔以及微裂缝等,以基质溶孔和晶间孔最为发育。储层物性差,孔隙度为0.4%~17.7%,大多小于3.0%;渗透率最大值为2.90 m D,大多小于0.03 mD,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3)研究区样品孔隙体积普遍较小,平均为0.25 cm3;均值系数平均为13.95;分选系数平均为2.44;偏态平均为0.97;峰态平均为1.25;变异系数平均为0.17;最大进汞饱和度低,平均为37.23%;退汞效率低,平均仅为25.73%。(4)研究区页岩油储层可分为Ⅰ,Ⅱ,Ⅲ等3类,其中物性好且内部孔隙连通性好的Ⅰ类页岩油储层具有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孔隙结构 孔隙类型 风城组 二叠系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方沸石成因与甜点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马聪 王剑 +3 位作者 潘晓慧 陈俊 尚玲 刘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6-603,共8页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中普遍发育方沸石,且与甜点段对应好,展示出"示烃矿物意义"。为全面深入了解方沸石对页岩油甜点的意义,采用偏光显微镜、全岩X衍射成分分析、电子探针BSE图像分析及矿物能谱...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中普遍发育方沸石,且与甜点段对应好,展示出"示烃矿物意义"。为全面深入了解方沸石对页岩油甜点的意义,采用偏光显微镜、全岩X衍射成分分析、电子探针BSE图像分析及矿物能谱分析等手段,对方沸石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再结合地质背景探讨了成因及意义。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方沸石主要赋存于沉凝灰岩、碳酸盐岩质凝灰岩中,个别出现在凝灰质白云岩中,而方沸石岩极为少见。方沸石在岩石中的赋存状态包括纹层状、球粒状、块状、脉状。方沸石形成于高盐度、碱性、低温的热液条件下,埋藏过程中碱性长石及部分蒙脱石类黏土成岩转化形成自生方沸石;火山喷发活跃期火山物质经过热反应与蚀变形成次生方沸石。成岩早期形成的大量方沸石胶结物起到了抗压实作用进而保护原生孔,也为成岩中后期次生溶孔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大幅提升了页岩油层的储集性能,因而方沸石富集段与页岩油甜点段对应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方沸石 次生溶孔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T_(2)谱的页岩岩心孔隙分布量化表征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靳军 刘伟洲 +5 位作者 王子强 郭慧英 李琼 李震 白宁晨 刘金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448-6455,共8页
由于类固体信号的干扰,导致直接从流体饱和页岩的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T_(2)谱(NMR-OS)中得到的孔隙分布(pore size distribution,PSD)结果不准确,通过采用Beta峰模型统一描述类固体和流体的横向弛豫峰分布,结合六... 由于类固体信号的干扰,导致直接从流体饱和页岩的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T_(2)谱(NMR-OS)中得到的孔隙分布(pore size distribution,PSD)结果不准确,通过采用Beta峰模型统一描述类固体和流体的横向弛豫峰分布,结合六阶导分析和最小二乘法,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分析页岩孔隙分布的核磁共振-反褶积方法(NMR-deconvolution,ND),并对其验证和开展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同时拟合对称峰和非对称峰,且峰的衰减速率高,能有效避免基线远离峰情况;无需洗油、烘干等复杂的样品预处理过程,可简单、快速得到峰的个数以及各峰参数的估计和约束条件,进而将类固体干扰信号分离出来;孔径小于10 nm时,ND方法得到的孔径分布(pore size distribution,PSD)与低温液氮吸附方法(low-temperature nitrogen adsorption,LTNA)和洗油烘干后的T_(2)谱曲线相减反演方法(NMR-O)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当T_(2)<1 ms时,ND方法测得的孔隙分布相对误差绝对值(<15%)明显小于通过NMR-OS方法得到的孔隙分布结果(>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孔隙分布(PSD) 类固体信号 低场核磁共振(NMR) 反褶积
下载PDF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分析技术表征页岩亚微米级孔隙中的含油性——以准噶尔盆地芦草沟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鲁锋 李照阳 +4 位作者 杨召 张刘平 刘金 李璐璐 刘向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3-202,共10页
亚微米级孔隙及其含油性是页岩油勘探开发所需的重要信息。为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有效观测亚微米级孔隙的含油性,修改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主分光器和检测器的前置滤光片配置,使之能较好地进行反射光和荧光联合扫描,消除矿物所... 亚微米级孔隙及其含油性是页岩油勘探开发所需的重要信息。为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有效观测亚微米级孔隙的含油性,修改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主分光器和检测器的前置滤光片配置,使之能较好地进行反射光和荧光联合扫描,消除矿物所发荧光的干扰,实现了亚微米级孔隙及其含油性的精确观测。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研究中进行了应用,发现了大量的亚微米级含油孔隙;页岩油多呈不规则形状、斑块状和星点状。这套页岩的有机质成熟度Ro为0.6%~1.1%,平均约为0.9%,但轻、重质组分的分布具有显著的非均一性,不完全受成熟度控制。在有些部位,轻质组分含量及其与重质组分的比值均较高,但在成熟度相近甚至稍高的邻近部位,却存在以重质组分为主的情况。页岩层系内部的油气运移也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因素。页岩中的轻质和重质组分的观测与分布规律研究,对于页岩油勘探开发十分重要,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新技术可成为重要的观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轻质组分 重质组分 孔隙 亚微米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压裂支撑剂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敬春 任洪达 +3 位作者 俞天喜 尹剑宇 周健 周洪涛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3年第1期27-34,共8页
支撑剂作为支撑水力裂缝的关键材料,其相关性能与压裂改造效果密切相关,关于压裂支撑剂的研究受到了持续而广泛的关注。本文分类概述了压裂用支撑剂及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包括石英砂、陶粒、覆膜支撑剂等常规支撑剂及近年来报道... 支撑剂作为支撑水力裂缝的关键材料,其相关性能与压裂改造效果密切相关,关于压裂支撑剂的研究受到了持续而广泛的关注。本文分类概述了压裂用支撑剂及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包括石英砂、陶粒、覆膜支撑剂等常规支撑剂及近年来报道的自悬浮支撑剂、气悬浮支撑剂、原位生成支撑剂等新型支撑剂及相关技术等共计10个类别。最后对压裂支撑剂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促进压裂支撑剂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支撑剂 裂缝 铺置 增产 降本
下载PDF
新疆油田玛湖砂岩储层自悬浮支撑剂现场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任洪达 董景锋 +3 位作者 高靓 刘凯新 张敬春 尹淑丽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4期513-518,共6页
目前大排量滑溜水压裂工艺已成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由于滑溜水携砂能力有限,支撑剂在裂缝中沉降速度快、运移距离短,储层改造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自悬浮支撑剂表面包裹的水溶性材料可提升其在滑溜水或清水中的悬浮效果,增... 目前大排量滑溜水压裂工艺已成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由于滑溜水携砂能力有限,支撑剂在裂缝中沉降速度快、运移距离短,储层改造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自悬浮支撑剂表面包裹的水溶性材料可提升其在滑溜水或清水中的悬浮效果,增大裂缝支撑体积。实验结果表明,自悬浮支撑剂基本技术指标满足标准要求,20%砂比时在自来水中全悬浮时间小于40 s,且在90℃条件下能够稳定悬浮2 h以上,混合液破胶彻底。新疆油田在玛湖砂岩储层开展现场试验,实现清水连续携砂,最高砂质量浓度480 kg/m^(3),施工压力平稳。自悬浮支撑剂清水压裂技术在新疆油田的成功应用为后期油气资源工艺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溜水 支撑剂沉降 自悬浮支撑剂 清水压裂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甜点页岩油微观赋存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金 王剑 +3 位作者 张晓刚 尚玲 王桂君 艾尼·阿不都热依木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7-920,共14页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页岩油是中国典型的陆相页岩油。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纳米CT、核磁共振等实验技术联合对微纳米孔隙中页岩油赋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甜点储层具有纳米—亚微米—微米全尺度含油特征。在微纳米尺度,油...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页岩油是中国典型的陆相页岩油。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纳米CT、核磁共振等实验技术联合对微纳米孔隙中页岩油赋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甜点储层具有纳米—亚微米—微米全尺度含油特征。在微纳米尺度,油、水赋存特征表现为重质组分油附着于2~5μm以上孔隙的孔壁及充填于2~5μm以下的孔隙中,中质组分油赋存于2~5μm以上孔隙的中央,孔隙水含量较少,呈孤立状赋存于2~5μm以上孔隙的中央,并被中质组分油包裹。页岩油在微纳米孔隙中的赋存不仅受生烃超压充注控制,还受吸附作用及多期次成藏影响。孔隙表面润湿性由亲水润湿反转为亲油润湿是烃类发生吸附的主要原因,多期次成藏造成微纳米孔隙中油质差异及高的含油饱和度。早期生烃超压充注进储层的重质组分油在孔隙表面亲油润湿下吸附于孔隙表面,随着吸附层变厚,纳米级孔隙逐渐被充满,孔隙水被驱替到较大的孔隙中间;后期成熟的中质组分油以此方式进一步充注和调整。研究认为埋深较大的凹陷西部是有利勘探方向。微纳米孔隙中的重质组分油是未来页岩油提高采收率的方向。吉木萨尔页岩油微观赋存特征及成因机制可能具有普遍性,对于中国陆相页岩油的深入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赋存 润湿性反转 成因机制 页岩油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玛湖凹陷玛页1井风城组富硅页岩成因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雷海艳 齐婧 +4 位作者 周妮 陈俊 孟颖 张锡新 陈锐兵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4-732,共9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北斜坡区玛页1井风城组发育富硅页岩,以富集自生硅质为特征,富硅页岩层段是该区页岩油分布最广的层段。利用岩心描述、岩石薄片鉴定、电镜扫描、古生物分析、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采用多尺度岩矿学和地球化学结合的...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北斜坡区玛页1井风城组发育富硅页岩,以富集自生硅质为特征,富硅页岩层段是该区页岩油分布最广的层段。利用岩心描述、岩石薄片鉴定、电镜扫描、古生物分析、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采用多尺度岩矿学和地球化学结合的方法,对玛北斜坡区风城组富硅页岩纵向分布、自生硅质成因、富硅页岩中藻类的类型和生烃情况以及与硅质相关的孔隙结构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玛页1井风城组自生硅质的发育与碱湖pH值较高有关,火山物质和陆源碎屑在高pH值条件下易释放溶解硅,在持续蒸发或pH值降低条件下重新结晶形成富硅页岩。富硅页岩中的硅质条带和团块中发育大量保存完好的球形生物化石,为古盐藻休眠孢子,生烃效果显著。富硅页岩脆性较高,发育裂缝、晶间孔和晶间溶孔。玛页1井风城组自生硅质在生烃和成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玛北斜坡区风城组页岩油的进一步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玛页1井 风城组 页岩储集层 富硅页岩 成因 油气意义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不同源储结构页岩生排油实验研究
12
作者 李二庭 潘越扬 +4 位作者 杨光庆 白海枫 马万云 曾溅辉 张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5-713,共9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中国典型陆相页岩油层系。为了探究不同源储组合对烃源岩生排油的影响,基于前人对芦草沟组源储组合类型的划分,利用半封闭热模拟体系,开展不同源储结构芦草沟组页岩生排油实验研究,为页岩油...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中国典型陆相页岩油层系。为了探究不同源储组合对烃源岩生排油的影响,基于前人对芦草沟组源储组合类型的划分,利用半封闭热模拟体系,开展不同源储结构芦草沟组页岩生排油实验研究,为页岩油富集规律及“甜点”精细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实验结果显示,储夹源型组合模式更有利于排油,源储互层型略低,源夹储型排油效率最低。碎屑岩+烃源岩组合下,储夹源型、源储互层型和源夹储型排油效率分别为35.6%、30.7%、25.6%;碳酸盐岩+烃源岩组合下,储夹源型、源储互层型和源夹储型排油效率分别为27.4%、27.5%、12.3%。结合排出油、储层中接收油及烃源岩中滞留油的族组成特征,发现储集岩中的接收油主要来自邻源供烃,源储距离越远,供烃关系越不明显。储夹源型页岩主要为下部邻源供油的特点,上部碎屑岩储层接收油量为10.7 mg/g,而下部碎屑岩储层接收油量仅为1.4 mg/g;源夹储型页岩以自生自储为主,烃源岩的滞留油含量较高,碎屑岩储层接收油量为6.0 mg/g,烃源岩中滞留油量为21.1 mg/g;源储互层型页岩以邻源供烃为主,自生自储为辅,从烃源岩到储集岩,抽提物族组分变化差异并不大,饱和烃含量分布在22.8%~33.0%,芳烃含量分布在6.2%~15.1%,非烃和沥青质含量分布在28.5%~41.1%和21.0%~30.0%,且储层岩性不同对其生排油效率影响相对较弱,含油性非均质性弱。从不同源储结构页岩生排油效率来看,源储互层型和储夹源型是芦草沟组页岩油勘探的较为有利的配置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储结构 生排油 半封闭热模拟 族组成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基于现场套管损伤分析的套管围压确定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光耀 刘海龙 +2 位作者 俞天喜 李一强 郝丽华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1年第4期74-78,共5页
利用油层套管作为压裂通道进行大排量高泵压储层改造是页岩油气、致密油气效益开发不可或缺的手段。为了准确分析套管压裂过程中套管强度的安全性,需要准确确定套管的围压载荷。针对油层套管完井情况复杂、准确确定围压载荷难度高的实... 利用油层套管作为压裂通道进行大排量高泵压储层改造是页岩油气、致密油气效益开发不可或缺的手段。为了准确分析套管压裂过程中套管强度的安全性,需要准确确定套管的围压载荷。针对油层套管完井情况复杂、准确确定围压载荷难度高的实际情况,利用现场压裂施工数据,通过对事故井油套安全性反演的方法确定了特定段套管围压载荷系数。分析结果显示,从技套管鞋处至油套水泥返高处,该段油层套管围压载荷系数(MPa/100m)在0.97~1.04之间,与清水液柱压力系数相当。根据研究结果并考虑地层压力对水泥环的作用受时间因素影响,在计算已固井段压裂工况下套管的安全性时,套管围压载荷选取清水液柱压力而非地层压力,计算结果会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压 套管 压裂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