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季圈养和放归普氏野马成年雄性应激状态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曹婷婷 胡德夫 +3 位作者 于小杰 曹杰 李凯 张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4-237,共4页
于2006年冬季采用非损伤性的粪样激素R IA法,测定了新疆圈养和放归成年雄性普氏野马的糖皮质激素代谢产物含量,获得了各组成年雄性野马的生理应激状态。结果表明:野马各组间糖皮质激素代谢产物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放归雄马与头马组... 于2006年冬季采用非损伤性的粪样激素R IA法,测定了新疆圈养和放归成年雄性普氏野马的糖皮质激素代谢产物含量,获得了各组成年雄性野马的生理应激状态。结果表明:野马各组间糖皮质激素代谢产物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放归雄马与头马组间(T=7.193,P=0.000)、放归头马和圈舍头马组间(T=7.496,P=0.000)、圈舍雄马和放归雄马组间(T=8.06,P=0.000)激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圈舍头马与雄马组间激素含量差异显著(T=2.976,P=0.019)。各组间野马生理应激水平表现为:圈养雄马>圈养头马>野外头马>野外雄马。同时,初步分析了圈养和放归条件下普氏野马成年雄性的可能应激源,并由此从生理应激角度探讨了圈养和放归野马的科学管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野马 粪便 糖皮质激素 代谢产物 圈养 放归 应激状态
原文传递
放归普氏野马核心区黑腹胃蝇疫源分布特点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科 张钰 +5 位作者 王臣 葛炎 初红军 张彦豹 张东 李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840-5849,共10页
黑腹胃蝇是新疆荒漠草原优势种马胃蝇,对放归至当地普氏野马构成了严重威胁。该蝇将卵产在牧草上并以此感染采食者———马科动物,其幼虫于宿主消化道营寄生生活,至三龄老熟幼虫随宿主粪便进入环境化蛹,成为当年新的疫源。于黑腹胃蝇幼... 黑腹胃蝇是新疆荒漠草原优势种马胃蝇,对放归至当地普氏野马构成了严重威胁。该蝇将卵产在牧草上并以此感染采食者———马科动物,其幼虫于宿主消化道营寄生生活,至三龄老熟幼虫随宿主粪便进入环境化蛹,成为当年新的疫源。于黑腹胃蝇幼虫两个发生峰期(4—5月和8月)对普氏野马核心区新鲜粪便和黑腹胃蝇幼虫点位进行了调查,采用最小凸多边形法(MCP)和固定核域法(FKE)计算粪便分布范围,并通过核密度分析(KDE)辨识幼虫聚集区域和特征。结果表明:(1)在黑腹胃蝇种群第一、第二峰期,野马采食草场拥有最多的胃蝇幼虫采集占比(57.25%、41.94%),其次是驴道、山坡、水源地区域;(2)最小凸多边形法(95%利用率)和固定核域法(95%利用率、0.006带宽值)均能较好估算野马粪便分布范围,第一峰期普氏野马粪便范围(60—70 km2)稍大于第二峰期(50—60 km2)。在所调查的八个水源地,两个发生高峰期均包含红柳、5号、6号3个水源地,并形成了以水源地为重要支撑点、依托毗邻草场交叉传播的连续、非均匀疫源地分布特点;(3)水源地附近草场具有更高的黑腹胃蝇幼虫分布密度,但其在第一、第二峰期空间位置存在一定差异,至最近水源地平均距离分别为(1367±831)m、(1756±1297)m。荒漠草原水源地及其毗邻草场是普氏野马活动和聚集的主要场所,由此成为黑腹胃蝇发生的重要平台,承载着“黑腹胃蝇⁃牧草⁃马科动物”演绎关系。普氏野马既是马胃蝇寄生的受害者也是马胃蝇的传播者,其与水源地的紧密关系使之成为当地马胃蝇蛆病流行的重要参与者。黑腹胃蝇种群双峰发育增加了宿主感染机率,加重了当地马科动物感染程度,这也是该地区普氏野马连续重度感染黑腹胃蝇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黑腹胃蝇幼虫 普氏野马粪便 疫源地 水源地
下载PDF
普氏野马繁殖群在组建和放归初期的争斗行为与社群等级建立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峰 胡德夫 +3 位作者 李凯 曹杰 陈金良 WALTRAUT Zimmerman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63,共6页
2007年5月下旬至6月下旬,针对新组群并放归于卡拉麦里有蹄类保护区第二放归点的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繁殖群,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观测记录了组群和放归初期繁殖群内个体间的争斗行为(攻击行为和屈服行为),以优势... 2007年5月下旬至6月下旬,针对新组群并放归于卡拉麦里有蹄类保护区第二放归点的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繁殖群,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观测记录了组群和放归初期繁殖群内个体间的争斗行为(攻击行为和屈服行为),以优势指数法确定繁殖群内的个体等级序列。结果表明,新组群内个体的年龄与攻击行为发出次数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60,t=1.62,r<r0.05),年龄与屈服行为发出次数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88,t=6.75,r>r0.05),攻击与屈服行为次数也无显著的相关性(r=0.56,t=1.41,r<r0.05)。优势指数排序得出,群内头马的等级最高,雌马的等级序列基本按年龄排列,即雌马的等级序列与年龄呈极显著的相关性(r=0.94,t=13.99,r>r0.05)。各个体之间从最初组群到野放争斗行为日趋减少,社群等级逐渐建立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野马 等级序列 争斗行为 等级建立
下载PDF
放归初期普氏野马家族群的变更及其管护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黄祥云 吉晟男 +4 位作者 张永军 曹杰 初红军 李凯 胡德夫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8-491,496,共5页
本研究以我国放归野化的普氏野马家族群为观测对象,在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系统研究了该物种家族群变更的类型及其频次。结果表明,普氏野马家族群的变更类型有5种:1)头马更替、2)群体分裂、3)群体合并、4)家族群间个体变换、5)亚成体... 本研究以我国放归野化的普氏野马家族群为观测对象,在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系统研究了该物种家族群变更的类型及其频次。结果表明,普氏野马家族群的变更类型有5种:1)头马更替、2)群体分裂、3)群体合并、4)家族群间个体变换、5)亚成体离群。头马更替和群体分裂主要发生于6~7月份,分别占该类变更总数的50%和66%;群体合并主要发生于6月、8月,占66%;家族群间个体变换主要发生于7月、10月和11月,占89%;亚成体离群主要发生于4月和5月,占75%。普氏野马家族群变更是该物种生物学特性与放归地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依据本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调整放归野马群体的年龄结构,改善放归地水源空间配置,进而维护放归普氏野马家族群的稳定性的管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归普氏野马 家族群 变更 管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