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郁金香营养生长、个体大小和开花次序对繁殖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艾沙江·阿不都沙拉木 谭敦炎 吾买尔夏提·塔汉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1-399,共9页
植物有性繁殖与资源分配的关系研究对于揭示植物生活史特征及繁育系统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新疆郁金香(Tulipa sinkiangensis)是新疆天山北坡荒漠带特有的一种多年生早春短命植物。在自然生境中,该物种仅以有性繁殖产生后代,每株能产生1-... 植物有性繁殖与资源分配的关系研究对于揭示植物生活史特征及繁育系统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新疆郁金香(Tulipa sinkiangensis)是新疆天山北坡荒漠带特有的一种多年生早春短命植物。在自然生境中,该物种仅以有性繁殖产生后代,每株能产生1-8朵花,且不同植株上的花数及果实数以及花序不同位置上的花与果实大小明显不同。本文通过对新疆郁金香有性繁殖与营养生长及植株大小的关系以及花序中不同位置花及果实间的资源分配研究,旨在揭示营养生长、个体大小及开花次序对其繁殖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和果实成熟阶段,新疆郁金香植株分配给营养器官(鳞茎和地上营养器官)与繁殖器官的资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说明其植株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间存在权衡关系。多花是新疆郁金香的一个稳定性状,其植株上花数目、花生物量、果实生物量和种子数量与植株生物量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新疆郁金香植株的繁殖分配存在大小依赖性。在具2-5朵花的新疆郁金香植株中,花序内各花的生物量、花粉数和胚珠数、结实率、果实生物量、结籽数、结籽率及种子百粒重按其开花顺序依次递减,说明花序内各花和果实的资源分配符合资源竞争假说。植株通过减少晚发育的花或果实获得的资源来保障早发育的花或果实获得较多的资源,从而达到繁殖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lipa sinkiangensis 有性繁殖 资源分配 植株大小 资源竞争
原文传递
雪莲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及其生态适应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戴攀峰 谭敦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5,共10页
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a)是一种典型的高山草本植物,同时也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药用植物。该文对雪莲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高山环境的适应策略进行了观测与分析。主要结果如下:雪莲不育花序单生于茎生叶的叶腋内,可育复头状花序... 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a)是一种典型的高山草本植物,同时也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药用植物。该文对雪莲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高山环境的适应策略进行了观测与分析。主要结果如下:雪莲不育花序单生于茎生叶的叶腋内,可育复头状花序生长于茎顶端,由26±7个头状花序构成,每个花序的小花数为137±34个。复头状花序外侧为绿色至淡黄色半透明的茎生苞叶所包被,开花过程中,白天茎生苞叶内侧温度和湿度明显高于外侧的温度和湿度,最大温差达7.2℃,最大相对湿度差达54.2%,可为苞叶内侧花序中小花的传粉和受精以及胚和种子的发育提供良好的微环境。不同年份间雪莲的开花物候差异不显著(p>0.05),群体花期为65-75天,单株花期为45-55天,盛花期持续时间约35天,平均每株每天开花数为201个,属于集中开花模式,有利于吸引传粉者。单花开放持续时间为4-6天,小花泌蜜持续时间为3天,其泌蜜量与糖浓度于每天12:00时达到最高值,但随着开花的持续,日泌蜜量逐渐增加,而糖浓度逐渐减少。雪莲花期浓郁的气味、聚合成复头状的可育花序及其紫色小花与充足的泌蜜量,增加了对传粉者的吸引力。雪莲开花过程中存在的雌雄异位、雄性先熟以及被动式花粉次级展现现象,减少了自花授粉的可能性。自然条件下,其头状花序的结籽数和结籽率分别为126.0±10.5粒和91.7%±4.2%,单株结籽数为3326.4±28.7,表明雪莲在高山极端环境中能顺利地完成有性生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植物 雪莲 开花生物学 花粉次级展现 繁殖策略
原文传递
入侵植物黄花刺茄在新疆不同生境中的繁殖特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邱娟 地里努尔·沙里木 谭敦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0-600,共11页
外来植物的入侵与其繁殖特性密切相关,比较外来植物在不同生境中的繁殖特性将为揭示其入侵的最适生境及其入侵机制并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是一种原产新热带区和美国西南部、仅进行有性繁殖的一... 外来植物的入侵与其繁殖特性密切相关,比较外来植物在不同生境中的繁殖特性将为揭示其入侵的最适生境及其入侵机制并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是一种原产新热带区和美国西南部、仅进行有性繁殖的一年生杂草,已在中国新疆等7个省/市成功入侵。本文对黄花刺茄在新疆绿洲、荒漠草原和砾质荒漠中的有性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比较该物种在不同生境中的繁殖能力,明确其在新疆入侵的最适生境。结果表明:(1)黄花刺茄单花开放持续时间为27–47 h。3种生境中植株每天开花时间和单花开放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但开花数/株表现为绿洲>荒漠草原>砾石荒漠,生境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2)3种生境中黄花刺茄的传粉昆虫均为四条隧蜂(Halictus quadricinctus)、隧蜂(Halictus sp.)和扁柄木蜂(Xylocopa latipes),且均为蜂振传粉。其中,扁柄木蜂的访花次数极少。(3)3种生境中传粉昆虫的总访花频率表现为绿洲>荒漠草原>砾石荒漠,彼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四条隧蜂喜好低温高湿环境,而隧蜂偏好高温低湿环境,四条隧蜂的日访花高峰期早于隧蜂。(4)3种生境中黄花刺茄的结实数/株、结籽数/果实、结籽数/株及种子千粒重表现为绿洲>荒漠草原>砾石荒漠,且结实数/株与开花数/株及传粉昆虫的总访花频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籽数/果实和结籽数/株与总访花频率均呈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在新疆干旱区,绿洲是黄花刺茄入侵的最适生境。黄花刺茄在绿洲中可获得较多的资源,形成较多的花以吸引更多的传粉昆虫,并产生较多且千粒重较大的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花 结实/结籽特性 入侵植物 传粉昆虫 SOLANUM rostratum 新疆
原文传递
被子植物雌全同株性系统:系统演化、性表达与进化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吉乃提汗·马木提 谭敦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6-90,共15页
雌全同株是指雌花和两性花共同发生在同一植株上的性表达形式。作为被子植物从雌雄同花(两性花)向雌雄同株异花进化的一个重要阶段,雌全同株性系统在减少昆虫对雌性的取食和伤害、提高异交率以减少近交衰退、减少雌/雄功能干扰、提高雌... 雌全同株是指雌花和两性花共同发生在同一植株上的性表达形式。作为被子植物从雌雄同花(两性花)向雌雄同株异花进化的一个重要阶段,雌全同株性系统在减少昆虫对雌性的取食和伤害、提高异交率以减少近交衰退、减少雌/雄功能干扰、提高雌/雄性功能间资源分配的灵活性,以及吸引传粉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进化适应意义。根据APG III分类系统,雌全同株性系统在被子植物木兰分支(magnoliids)的短蕊花科、单子叶植物分支(monocots)的天南星科和禾本科,以及核心真双子叶植物分支(core eudicots)中的菊科、苋科、唇形科和石竹科等23科中均有报道,且以菊科植物中最多。雌全同株植物不同类群的雌花和两性花在位置、形态、大小及开花时间等性表达特征上表现出多样化,且这些特征不仅受遗传因子的调控,还受可获得资源(如营养、光照、温度和水分等条件)的制约。该文针对我国对雌全同株性系统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的现状,重点对具雌全同株性系统的类群在被子植物中的分布与系统演化、性表达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有关其进化适应意义的5个假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推动我国对被子植物雌全同株性系统的进化式样与机制研究提供理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子植物 进化意义 雌全同株 系统演化 性表达 性系统
原文传递
雄全同株植物簇花芹花期性别分配与开花式样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振春 谭敦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71,共9页
簇花芹(Soranthusmeyeri)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常见的、具雄全同株性系统的伞形科多年生早春短命植物。该文对簇花芹花期性比(两性花数/总花数)与植株大小的关系及其开花式样进行了研究,重点对花期大小依赖的性别资源分配进行了讨论。... 簇花芹(Soranthusmeyeri)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常见的、具雄全同株性系统的伞形科多年生早春短命植物。该文对簇花芹花期性比(两性花数/总花数)与植株大小的关系及其开花式样进行了研究,重点对花期大小依赖的性别资源分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2006–2008年簇花芹群体水平的性比分别为0.69±0.03、0.62±0.03和0.69±0.02,彼此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其性比是相对稳定的,可能受遗传因素的控制。雄花生物量与花粉量均比两性花的小,说明产生雄花比产生两性花所需资源少。一级复伞形花序比二级复伞形花序具有较多的两性花,说明前者易从植株上获得资源用于增加雌性适合度;而后者产生较多的雄花以避免在雌性功能上资源投入的浪费,增大花展示以吸引更多传粉者来增加花粉输出总量,提高其整体适合度。植株水平的性比与地上营养器官的生物量间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较大个体对雌性功能的投资较大,雌性繁殖成功受资源限制。复伞形花序内各伞形花序几乎同时向心开放,且所有两性花及花序均为雄性先熟,雌雄阶段完全分离,但一级复伞形花序比二级复伞形花序早开放约5天,彼此开花重叠期约为1天。这些特征对于一级复伞形花序进行异株异花授粉以及植株内不同级别花序间的同株异花传粉、避免雌雄功能间的干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全同株 短命植物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雄性先熟 资源分配 性比 簇花芹
原文传递
蒙古沙冬青花序内性分配的变化、传粉者运动与繁殖成功 被引量:8
6
作者 马晓丽 谭敦炎 李新蓉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2-440,共9页
性分配理论主要研究繁殖资源在雌雄功能间的最优分配,从雌雄功能的角度考虑其个体适合度。对花序内不同部位花的雌性与雄性资源分配变化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植物采取哪种繁殖对策保障繁殖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生长在中国科学院吐鲁... 性分配理论主要研究繁殖资源在雌雄功能间的最优分配,从雌雄功能的角度考虑其个体适合度。对花序内不同部位花的雌性与雄性资源分配变化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植物采取哪种繁殖对策保障繁殖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生长在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内的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连续开花花序内不同部位花的性分配变化、传粉者运动与繁殖成功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从花序的中部早开放花到下部花再到上部晚开放花,花寿命明显缩短,雄蕊群质量/(雄蕊群质量+雌蕊质量)、花粉量及花粉量/胚珠数增大,花冠大小、花冠质量、花蜜量减小,胚珠数无明显变化,表现出上部花偏雄的性分配;(2)在一个花序内,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和淡脉隧蜂属1种(Lasiglossum sp.1)首先停落在中部花上,在花序的不同部位间移动,最后从上部花飞离花序,因此中部花的首次受访率较高,最后受访率较低,而上部花的最后受访率较高,首次受访率较低;(3)两年间,给上部花补授异株花粉后,结籽率、种子质量均明显提高,给上部花补授异株花粉的同时去除中下部花后,座果率、结籽率和种子质量也明显增加;而这两种处理间的座果率、结籽率和种子质量无明显变化。这表明,蒙古沙冬青自然情况下上部花座果率、结籽率和种子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花序内传粉者定向运动而非资源限制是造成上部花缺乏异花花粉。这种情况下,增加对上部花雄性功能的投入是蒙古沙冬青维持传粉成功的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性分配 传粉者 定向运动 异花花粉 繁殖成功
原文传递
不同年际间异子蓬种子大小、萌发能力及结实格局 被引量:4
7
作者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 严成 +1 位作者 刘艳芳 魏岩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44-849,共6页
异子蓬(Borszczowia aralocaspica)为中亚荒漠特有种,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其果实具有二型性。对同一生长地2006、2007、2008年异子蓬种子的大小、萌发特性及结实格局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年份和种子类型对种子大小和重量均有显著影响(P... 异子蓬(Borszczowia aralocaspica)为中亚荒漠特有种,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其果实具有二型性。对同一生长地2006、2007、2008年异子蓬种子的大小、萌发特性及结实格局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年份和种子类型对种子大小和重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2)2种类型种子具有不同的萌发行为,褐色种子萌发率高(>90%),萌发速度快,而黑色种子萌发率低(2006年的萌发率为31%),萌发速度慢;2种类型种子的萌发指数在不同年际间均差异显著。(3)不同年际间,种子总数、褐色种子数、黑色种子数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且随个体的增大黑色种子的比例逐渐减小,褐色种子的比例逐渐增大,并且黑色种子数目均高于褐色种子数目。该研究为深入认识异型种子的生态适应对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子蓬 种子大小 萌发特性 结实格局
原文传递
小蓬的开花生物学及果实形态发育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 严成 魏岩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06-311,共6页
为研究旱生植物小蓬〔Nanophyton erinaceum(Pall)Bge.〕的开花生物学特征及果实形态发育特性,2010-2011年连续对其开花物候、开花动态、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以及果实发育进程进行了观测。小蓬种群夏季开花(6月下旬至8月上旬),花期历... 为研究旱生植物小蓬〔Nanophyton erinaceum(Pall)Bge.〕的开花生物学特征及果实形态发育特性,2010-2011年连续对其开花物候、开花动态、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以及果实发育进程进行了观测。小蓬种群夏季开花(6月下旬至8月上旬),花期历时56~58d,表现为"持续开花模式"。花为单被两性花,开花时,柱头露出2~4h后花被片打开,花药在柱头外侧上方呈丁字形;花药开裂的方向始终正对柱头;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在时间上吻合;花粉/胚珠比在750~1 100,该物种的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开花后子房在夏季高温下发育缓慢,至8月下旬温度降低时子房才开始膨大,果实质量明显增加,至9月末10月初果实(种子)逐渐成熟。宿存花被片和果实的发育节律同步,花被片长宽始终是果实的两倍,对幼果起到一定的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蓬 开花物候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果实发育
下载PDF
新疆阿魏的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何爽 谭敦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9-445,共7页
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新疆阿魏不同发育时期的花和果实进行了显微切片观察.结果表明:新疆阿魏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和十字交叉型,成熟花粉粒为3-细胞型.雌蕊2心皮合生成2室,中轴胎座,每子房室内产... 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新疆阿魏不同发育时期的花和果实进行了显微切片观察.结果表明:新疆阿魏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和十字交叉型,成熟花粉粒为3-细胞型.雌蕊2心皮合生成2室,中轴胎座,每子房室内产生上、下2个胚珠原基,其中,下方的原基正常发育,而上方的原基停止发育并最终解体,因此,每室仅产生一枚发育正常的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胚囊发育为蓼型;珠被绒毡层和珠孔塞发生于大孢子四分体时期,并于四核胚囊时分化完全,八核胚囊时珠被绒毡层细胞径向延长;3个成熟的反足细胞具双核.胚乳发育为核型,细胞壁较厚,细胞排列紧密,可保护胚免受机械损伤及防止胚失水.胚乳细胞中含有大量PAS染色呈正反应的物质,一些胚乳细胞异常生长形成细胞体积大、核及核仁均较大的巨形细胞.胚胎发生为茄型,四细胞原胚为直线形,十六细胞原胚的顶部由2排各4个细胞组成.成熟种子具胚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短命植物 新疆阿魏 胚胎学
下载PDF
长毛孜然芹,中国伞形科一新记录种(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娟 李文军 +1 位作者 杨宗宗 谭敦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报道了中国伞形科(Apiaceae)孜然芹属一新记录种:长毛孜然芹[Cuminum borszczowii(Regel et Schmalh.)Koso-Pol.]。该物种在形态上与孜然芹(C.cyminum)相近,与后者的区别在于总苞宽披针形具较宽的膜质边缘,不反折,比伞辐短;果实密被长... 报道了中国伞形科(Apiaceae)孜然芹属一新记录种:长毛孜然芹[Cuminum borszczowii(Regel et Schmalh.)Koso-Pol.]。该物种在形态上与孜然芹(C.cyminum)相近,与后者的区别在于总苞宽披针形具较宽的膜质边缘,不反折,比伞辐短;果实密被长毛。提供了该种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及图版。凭证标本保存在新疆农业大学标本馆(XJA)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XJ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形科 孜然芹属 长毛孜然芹 新记录 中国
下载PDF
地下结实植物白番红花地下果实的生产与种子扩散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子燕 谭敦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2-589,共8页
地下芽地下结实是指由植株地下芽分化形成的具长管状花被的花伸出地表开放、而子房在地下发育成果实的一种特殊结实现象。白番红花(Crocus alatavicus)是生长于天山西部亚高山带、具地下芽地下结实特性的多年生早春短命植物。本文采用... 地下芽地下结实是指由植株地下芽分化形成的具长管状花被的花伸出地表开放、而子房在地下发育成果实的一种特殊结实现象。白番红花(Crocus alatavicus)是生长于天山西部亚高山带、具地下芽地下结实特性的多年生早春短命植物。本文采用野外观测和控制实验方法,对该物种地下子房和幼果的发育特点与种子扩散特性及其适应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番红花从开花到地下果实露出地表的发育时间约需35 d,地下果实在花梗的伸长生长作用下露出地面开裂并扩散种子,且种子具有油质体等典型蚁传植物种子的特征。蚁类是白番红花种子的主要传播者。在搬运种子的Formica pressilabris、栗色林蚁和黑褐蚁中,F.pressilabris出现的频率最高,但栗色林蚁搬运的速度最快、距离最远。3种蚂蚁搬运白番红花种子的平均距离为62.4±1.7 cm。Formica pressilabris将白番红花种子搬运至蚁穴中后取食油质体,且有超过50%的种子被储藏在蚁穴中。啮齿类和鸟类不传播白番红花种子,但水媒和风媒对种子的短距离散布具有一定作用。这些结果说明:白番红花的地下结实及蚁传特性不仅可保护发育中的子房及果实躲避地表草食动物的取食,避免自然火灾对地上果实的伤害,以及延长果实和种子的发育时间以保障其安全成熟,还可避免真菌和其他病原体的侵扰、减少同胞之间以及母株与子代间的竞争,使种子在适宜环境中萌发并建立新的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CUS alatavicus 地下芽型地下结实 果实发育 扩散 蚁运植物 种子油质体
原文传递
不同密度梯度下串珠老鹳草个体大小依赖的繁殖分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月明 吉乃提汗·马木提 马菡泽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190-195,共6页
为研究密度对串珠老鹳草繁殖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以性多态植物串珠老鹳草(Geranium transversale)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种群密度:15、25、50株/m2进行野外控制性试验,测量了不同密度下串珠老鹳草各器官生物量特征,分析了不同密度下营养器官... 为研究密度对串珠老鹳草繁殖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以性多态植物串珠老鹳草(Geranium transversale)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种群密度:15、25、50株/m2进行野外控制性试验,测量了不同密度下串珠老鹳草各器官生物量特征,分析了不同密度下营养器官与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差异性以及个体大小与繁殖分配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种群密度梯度下串珠老鹳草地下生物量及其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出明显的密度制约效应;繁殖分配比例随密度增大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表明高种内竞争压力下串珠老鹳草将更多资源分配给繁殖器官;在不同密度下,串珠老鹳草的繁殖分配随个体大小的增大而增加(P<0.01)。串珠老鹳草可通过调整地上与地下间的资源分配来提高应对种内竞争压力增大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个体大小 繁殖分配 串珠老鹳草
下载PDF
荒漠短命植物异喙菊的小花异形性及繁殖特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吉乃提汗.马木提 成小军 谭敦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8-509,共12页
异喙菊(Heteracia szovitsii)是分布于新疆北部荒漠、具短寿命花和多态果实的菊科一年生短命植物。本文对该物种的开花式样和花部特征以及繁育系统与昆虫传粉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明确其头状花序中小花的形态差异及其与多态果实间的关系... 异喙菊(Heteracia szovitsii)是分布于新疆北部荒漠、具短寿命花和多态果实的菊科一年生短命植物。本文对该物种的开花式样和花部特征以及繁育系统与昆虫传粉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明确其头状花序中小花的形态差异及其与多态果实间的关系、揭示其在短的花寿命内的繁殖特性。结果表明:该物种头状花序中发育成多态果实的3类小花在数量、冠毛的有无以及舌片长/宽、子房宽、花柱裂片长和子房喙长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且3类小花冠毛的有无以及子房宽和喙长与多态果实的形态一致,说明多态果实的数量与形态在小花发育过程中就已完成分化。花序中的小花每天集中在上午开放,使花序在功能上犹如一朵花,可快速增大花展示和对传粉者的吸引,以使异交在开花后短时间内完成;3类小花的自花花粉均可在花柱裂片上萌发并长出花粉管,说明该物种自交亲和。3类小花不去雄套袋后均能结实,且自然授粉后的结实率显著高于不去雄套袋的,说明该物种能自主自花授粉,且异花授粉促进了结实。3类小花通过雄性先熟以及次级花粉呈现中的泵/刷机制,将花粉呈现在花柱上部和未展开的柱头裂片外侧刷状毛上以及裂片顶端,延长了花粉呈现(雄性阶段)持续的时间,减少了花内雌雄功能间的干扰,有利于传粉者异花传粉,提高了雄/雌性适合度;同时,柱头裂片展开时可将自花花粉落置到裂片上,以完成自主自花授粉。主要传粉者六显甜花蜂(Halictus sexnotatulus)的访花时间与花序开放时间、花粉活力最高期和柱头最佳授粉期高度吻合,有利于雄性阶段花粉的输出以及雌性阶段柱头接受花粉,保障授粉在开花后短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完成以及异交成功。在新疆北部荒漠的春季环境中,具短寿命花的异喙菊既可在低温多风导致传粉者不足或活动受限时,通过快速自主自花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acia szovitsii 异形小花 短寿命花 自主自花授粉 次级花粉呈现 传粉
原文传递
新疆党参的花部综合征与次级花粉呈现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丽 谭敦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33,共10页
次级花粉呈现是植物提高花粉输出和接受的效率与准确性以及促进异交的一种繁殖策略。新疆党参(Codonopsis clematidea)具有典型的次级花粉呈现特性。本文采用野外观测、授粉实验与室内显微观测等方法,对该物种的花部综合征及其次级花粉... 次级花粉呈现是植物提高花粉输出和接受的效率与准确性以及促进异交的一种繁殖策略。新疆党参(Codonopsis clematidea)具有典型的次级花粉呈现特性。本文采用野外观测、授粉实验与室内显微观测等方法,对该物种的花部综合征及其次级花粉呈现过程进行了详细观测,并对这些特征的适应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新疆党参钟状下垂的蓝色花冠及黑黄色蜜腺,不仅避免了雨水冲刷雌雄蕊、稀释花蜜以及风移出花粉等不利影响,还增加了对传粉者的吸引,延长了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持续时间。次级花粉呈现属于亚顶端花柱呈现者,呈现机制为沉积机制。该特性限制了单个传粉者带走的花粉量,延长了花粉呈现时间,使更多传粉者参与传粉过程,增加了雄性适合度。其雄性先熟及雌雄蕊空间位置变化,避免了雌雄功能干扰,为传粉者取食花蜜、输出花粉以及柱头接受异源花粉提供了通道和机会。其泛化传粉系统的主要传粉昆虫为林野熊蜂(Bombus silvarum)、草地熊蜂(B.paradoxus)和树长黄胡蜂(Dolichovespula sylvestris),其较长的单花花期(6d左右),昆虫访花高峰期与花粉活力最高时期及柱头最佳授粉期相吻合,以及较大的泌蜜量、较高的花蜜糖浓度和较长的泌蜜时间等特征,可提高传粉者的访花频率,增加成功传粉的机会和传粉效率。在气候多变的天山山区,该物种特殊的花部综合征和次级花粉呈现机制对提高其传粉效率并促进异交繁殖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ONOPSIS clematidea 花部综合征 异交 雄性先熟 次级花粉呈现
原文传递
不同混播模式对播种当年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伶俐 孟翔 +6 位作者 谢开云 颜安 刘伟 杨龙 崔荷婷 赵越 褚皓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0-348,共9页
为探究不同混播模式对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设置11种混播模式,即4个豆科牧草混播模式[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混播比例为1∶1∶1,1∶1∶2,1∶2∶1,2∶1∶1... 为探究不同混播模式对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设置11种混播模式,即4个豆科牧草混播模式[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混播比例为1∶1∶1,1∶1∶2,1∶2∶1,2∶1∶1(Z1H1B1,Z1H1B2,Z1H2B1,Z2H1B1)],4个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混播比例为:1∶1∶1,1∶1∶2,1∶2∶1,2∶1∶1(W1P1B1,W1P1B2,W1P2B1,W2P1B1)]和3个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混播模式[杂花苜蓿+红豆草+百脉根+披碱草+无芒雀麦+扁穗冰草豆禾比为1∶3,1∶1,3∶1(L25G75,L50G50,L75G25)],分析研究不同混播模式对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牧草混播模式下各牧草株高、密度、干物质产量均显著低于3种豆科牧草混播模式和3种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P<0.05),且牧草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显著低于3种豆科牧草混播模式(P<0.05),但高于3种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P<0.05);在6种牧草混播模式中混播比例为1∶1时更有利于混播草地牧草干物质总量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模式 牧草产量 营养价值 豆科牧草 禾本科牧草
下载PDF
基于CNN和SVM的无人机多光谱遥感草地植物识别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建 刘文昊 +6 位作者 靳瑰丽 宫珂 刘智彪 李莹 李嘉欣 王生菊 雷雅欣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165-3174,共10页
为选择最佳的物候期、飞行高度和识别模型提高植物识别的精度,本研究以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主要植物伊犁绢蒿、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以及裸地为识别对象,选择4月、6月、9月3个飞行时期,15 m,30 m,60 ... 为选择最佳的物候期、飞行高度和识别模型提高植物识别的精度,本研究以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主要植物伊犁绢蒿、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以及裸地为识别对象,选择4月、6月、9月3个飞行时期,15 m,30 m,60 m 3个飞行高度,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采集草地群落多光谱数据,在分析光谱反射率差异的基础上,利用最佳指数因子(Optimum index factor,OIF)筛选特征波段,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建立识别模型。结果表明:地物反射率4月>6月>9月,15 m>30 m>60 m;不同飞行高度下OIF值一致,但在月份间具有差异,4月敏感波段为Green,Red和NIR,6月和9月敏感波段为Red,Red edge,NIR;在识别精度上SVM>CNN,4月>9月>6月,15 m>30 m>60 m,裸地>伊犁绢蒿>角果藜。综合来看,采用SVM在4月、15 m飞行高度下进行识别的总体精度最高,达到8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多光谱数据 伊犁绢蒿 角果藜 卷积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22份披碱草属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尹婷婷 李莉萍 +3 位作者 孟岩 王玉祥 谷丽丽 张博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09-2419,共11页
披碱草属(Elymus spp.)植物是高原地区重要的优质牧草,为了解披碱草属植物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本研究比较和分析了不同生境来源的披碱草属(Elymus spp.)三个种的22份材料的表型性状。结果显示:(1)22份材料群体内平均变异系数小于群体... 披碱草属(Elymus spp.)植物是高原地区重要的优质牧草,为了解披碱草属植物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本研究比较和分析了不同生境来源的披碱草属(Elymus spp.)三个种的22份材料的表型性状。结果显示:(1)22份材料群体内平均变异系数小于群体间,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间,主要来自旗叶长、旗叶宽、叶长、叶宽、穗柄长、小穗宽6个指标。(2)相关性分析显示,与株高均呈正相关的指标有节间长、茎节数、叶长、叶宽、千粒重;旗叶长与旗叶宽、叶长、穗长、小穗数、种子长呈正相关;叶宽与小穗数呈正相关;种子长与种子芒长呈正相关;小穗数与多年平均气温呈正相关。(3)通过聚类与隶属函数分析,垂穗披碱草2年的聚类结果较为一致,重复率较高,青海披碱草和麦薲草两年重复率较低。研究结果表明,披碱草属植物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性和多样性,变异主要来自于叶部和穗部;本研究中的材料表型性状与取样地的地理生态因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将为披碱草属植物的种质资源挖掘以及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属 种质资源 聚类分析 表型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一年生短命植物疏齿千里光果实异形性的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吉乃提汗.马木提 谭敦炎 成小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3-671,共9页
疏齿千里光(Senecio subdentatus)是分布在新疆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的一种具异形瘦果的菊科一年生短命植物。将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相结合,对该物种异形瘦果的形态、扩散和萌发特性,以及异形瘦果产量与植株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 疏齿千里光(Senecio subdentatus)是分布在新疆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的一种具异形瘦果的菊科一年生短命植物。将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相结合,对该物种异形瘦果的形态、扩散和萌发特性,以及异形瘦果产量与植株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生态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疏齿千里光果序中的外围果和中央果均为柱形,但前者为淡黄色,后者为褐色,且二者在大小、冠毛长度及果皮微形态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两种瘦果均以单个果实为扩散单元,且在静止空气中的降落速度和在1m·s–1与2m·s–1风速下的扩散距离无显著差异,说明虽然果实大小和冠毛长度对瘦果扩散具有不同的影响,但对其整体扩散能力无明显影响。在各温变周期(5/2、15/2、20/10、25/15和30/15℃)处理中,淡黄色外围果的萌发率均高于褐色中央果的,且不同温度间两种瘦果的萌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光照条件对其无显著影响。果序中的中央瘦果数明显多于外围果的,且植株中外围果所占比例与植株大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中央果所占比例与植株大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些特点说明,该物种的小植株倾向于产生较多较易萌发的外围果,大植株倾向于产生较多不易萌发的中央果。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可预测的极端环境中,疏齿千里光可通过异形瘦果间的萌发差异及调节其不同大小植株中异形瘦果的比例,来减少同胞后代之间的竞争,增加其对不同微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果产量 一年生短命植物 扩散 生态适应 萌发 果实异形性 形态特征 疏齿千里光
原文传递
叶面喷施微肥对无芒雀麦种子生产的影响
19
作者 石国庆 吉尔尔格 +6 位作者 隋晓青 杨静 张勇娟 王鑫尧 刘毅 乌兰 张博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6,共11页
以乌苏1号无芒雀麦为研究对象,在无芒雀麦孕穗期、抽穗期和初花期叶面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3种微肥(Zn肥、Mn肥和B肥),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了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最终明确无芒雀麦种子生产适宜的微肥种类、喷施时期和浓度。... 以乌苏1号无芒雀麦为研究对象,在无芒雀麦孕穗期、抽穗期和初花期叶面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3种微肥(Zn肥、Mn肥和B肥),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了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最终明确无芒雀麦种子生产适宜的微肥种类、喷施时期和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孕穗期、抽穗期和初花期喷施3种微肥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具体而言,与对照相比,抽穗期喷施0.25%B肥的花序最长(增幅13.89%),抽穗期喷施0.05%B肥的单穗小花数最多(增幅10.84%),孕穗期喷施0.05%Mn肥的单株小穗数最多(增幅23.07%),初花期喷施0.05%Mn肥的单穗种子数(增幅29.50%)、千粒重(增幅17.14%)和种子产量最高(增幅23.42%)。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筛选出微肥的施肥方案为:无芒雀麦制种田可选择在初花期喷施Mn肥,喷施浓度控制在0.05%时对种子增产效果最为显著。研究结果为无芒雀麦种子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微肥 叶面喷施 产量构成因子 种子产量
下载PDF
基于UAV和CNN ResNet 18参数调节的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植物识别性能分析
20
作者 秦叶康阳 李嘉欣 +4 位作者 靳瑰丽 刘文昊 马建 李文雄 陈梦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47-2556,共10页
【目的】基于UAV和CNN ResNet 18参数调节的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植物识别性能分析。【方法】以集中分布在新疆且受退化威胁较大的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为对象,利用低空无人机遥感平台搭载多光谱成像仪采集该草地地... 【目的】基于UAV和CNN ResNet 18参数调节的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植物识别性能分析。【方法】以集中分布在新疆且受退化威胁较大的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为对象,利用低空无人机遥感平台搭载多光谱成像仪采集该草地地物信息,选择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ResNet 18模型,设置40轮和80轮的2组训练轮数,8、16、32、64的4组批量规模,0.01、0.005、0.001、0.0005、0.0001的5组学习率3类超参数,对比分析不同参数设置下的模型分类性能,探究适合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群落主要物种识别的最佳参数组合。【结果】初始模型超参数设置为训练轮数40轮、批量规模8、学习率0.001时,伊犁绢蒿群落总体分类精度为83.65%,伊犁绢蒿种群分类精度为84.21%,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种群精度为81.15%;通过调节模型超参数(超参数设置为练轮数40轮、批量规模32、学习率0.0005),伊犁绢蒿群落总体分类精度为83.73%,伊犁绢蒿种群精度为89.18%,角果藜种群精度为83.78%,较初始模型分别提高了0.08%、4.97%和2.63%。【结论】通过调节超参数可获得精度高、耗时短、性能稳定的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植物识别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绢蒿 无人机遥感 深度学习 ResNet 18 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