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0~2005年新疆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86
1
作者 刘波 冯锦明 +1 位作者 马柱国 魏荣庆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4-426,共13页
采用新疆地区最完善的94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系统地分析了新疆地区1960~2005年近地表主要气候要素(包括降水、气温、风速、日照时数、总云量、低云量、蒸发皿蒸发、气温日较差等)演变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并结合几个站点的太阳总辐射资料... 采用新疆地区最完善的94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系统地分析了新疆地区1960~2005年近地表主要气候要素(包括降水、气温、风速、日照时数、总云量、低云量、蒸发皿蒸发、气温日较差等)演变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并结合几个站点的太阳总辐射资料分析了日照、总云量、低云量、蒸发皿蒸发和太阳总辐射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近50年来新疆气候变化的一些新特点。对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的结果包括:1)新疆区域年降水在1987年发生转折性变化,而冬季降水在1986年就开始发生转折性变化,是4个季节中最早的。新疆区域降水与比湿和低云量之间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尤其是低云量的增加可能是导致降水增加的主要原因。2)气温显著升高的同时,气温日较差是明显下降的。气温的升高可能是空气中水汽增多的结果,但也可能是气温长期自然振荡过程中的一个上升阶段。3)日照时数在总云量减小的前提下减少,这可能是降水和低云量增多导致的结果。4)蒸发皿蒸发的减小可能是风速、气温日较差、降水以及云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站分析表明太阳辐射的下降也可能是导致蒸发皿蒸发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降水 气温 蒸发皿蒸发 低云量
下载PDF
1971-2010年中亚低涡活动特征 被引量:56
2
作者 张云惠 杨莲梅 +3 位作者 肖开提.多莱特 秦贺 李圆圆 杨霞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2-321,共10页
利用197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中亚低涡的活动规律及不同移动路径对新疆天气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年共出现305次中亚低涡过程,低涡成熟期维持日数共1166 d;中亚低涡随纬度分布有两个高频活动区域:47.5°~55&#... 利用197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中亚低涡的活动规律及不同移动路径对新疆天气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年共出现305次中亚低涡过程,低涡成熟期维持日数共1166 d;中亚低涡随纬度分布有两个高频活动区域:47.5°~55°N(北涡)和35°~47.5°N(南涡),北涡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所占比例最大为52%,而南涡活动四季差别不明显。中亚低涡的成熟期生命史2~3 d占56%,4~5 d占27.5%,5 d以上占16.5%。低涡活动具有明显的月、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且呈显著的年代际增加趋势。南、北涡均出现东北、偏东和东南向移动路径,并影响新疆不同区域的天气。中亚低涡可造成新疆出现低温大风天气(干涡)和强降水天气(湿涡),干涡占60%,且季节分布比较均匀;湿涡占40%,季节分布差异大,其中,夏季最多占57%,秋、春季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低涡 时空分布 干涡 湿涡 移动路径
下载PDF
乌鲁木齐7·17暴雨的天气尺度与中尺度特征 被引量:52
3
作者 孔期 郑永光 陈春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2,共11页
新疆位于半干旱地区,2007年7月13—18日新疆沿天山一带多站出现暴雨。利用每分钟与小时降水资料、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静止卫星云图资料与雷达资料进行分析,重点考察2007年7月16(?)17日乌鲁... 新疆位于半干旱地区,2007年7月13—18日新疆沿天山一带多站出现暴雨。利用每分钟与小时降水资料、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静止卫星云图资料与雷达资料进行分析,重点考察2007年7月16(?)17日乌鲁木齐暴雨过程(7·17暴雨)的天气尺度及中尺度特征,并与1996年同期暴雨过程以及我国东部暴雨过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降水是一次大尺度斜压过程,中亚低涡是该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但其位置、形态与强度均不同于1996年过程;干冷空气侵入加强了大气的对流性不稳定,对暴雨的加强和发展起重要作用;该暴雨过程的水汽主要来自于青藏高原东部—甘肃西部一线以及南疆北部;该暴雨过程中有明显的γ-中尺度对流雨团发生,径向速度辐合可能是γ-中尺度对流雨团的重要触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暴雨 中亚低涡 水汽输送 中尺度特征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的综合评估分析 被引量:36
4
作者 李霞 郭宇宏 +8 位作者 卢新玉 古丽格娜.海力力 王胜利 赵克明 蔡仁 钟玉婷 刘新春 王磊 任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7-313,共7页
2012~2013年乌鲁木齐采用了以煤改气为主的大气环境治理措施.利用2009~2014年冬季主要污染物浓度、1993~2014年的直接辐射、能见度、霾日数据,并参考相关文献,从大气环境的化学属性、物理属性两个方面评估煤改气等工程措施对乌鲁木齐市... 2012~2013年乌鲁木齐采用了以煤改气为主的大气环境治理措施.利用2009~2014年冬季主要污染物浓度、1993~2014年的直接辐射、能见度、霾日数据,并参考相关文献,从大气环境的化学属性、物理属性两个方面评估煤改气等工程措施对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2013~2014年两个冬季乌鲁木齐市主要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比煤改气前期(2009~2011年冬季)各自下降了26.1%、80.2%、11.6%;细颗粒物PM2.5中水溶性物质的总浓度比例下降了20.57%.煤改气工程前后PM2.5中可溶性离子浓度排名前三位的均是SO42-、NH4+和NO3-,但后期SO42-和NH4+占据PM2.5质量浓度比例比前期下降近一半,NO3-质量浓度比例变化不大.从大气物理特性来看,煤改气等工程之后乌鲁木齐冬季直接辐射量提高,且2014/2015年冬季的直接辐射量是过去23年中第二个峰值;2012/2013年冬季能见度平均增加了5.7km,是1997年以来的最大值.与上年度同期相比,增幅达35.0%;2012/2013年冬季霾日数比上年度同期减少了15d,降幅达50%.上述结果说明乌鲁木齐市的大气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煤改气工程 大气环境 评估
下载PDF
2013年南疆两场罕见暴雨落区和强度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7
5
作者 张俊兰 魏荣庆 杨柳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年第5期1-9,共9页
对比分析了2013年5月26—28日和6月15—18日南疆两场罕见的暴雨过程,揭示了6月15—18日暴雨落区位置偏北、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长的成因。6月15—18日暴雨的环流经向度更大,高、中、低纬低槽同位相叠加,环流形势属北槽南涡型,地面高压... 对比分析了2013年5月26—28日和6月15—18日南疆两场罕见的暴雨过程,揭示了6月15—18日暴雨落区位置偏北、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长的成因。6月15—18日暴雨的环流经向度更大,高、中、低纬低槽同位相叠加,环流形势属北槽南涡型,地面高压范围大且主体偏北,表现为冷锋涡旋云系,因此暴雨落区偏北、范围更大;6月暴雨的低层水汽输送更强、低层水汽输送时间更长,主要表现为:有西方+南方+东方3条水汽输送路径(5月的暴雨仅有西方路径),700hPa以下高度、水汽通量>4×10-3g·cm-1·hPa-1·s-1持续了42h(5月的暴雨仅持续12 h),>4×10-3g·cm-1·hPa-1·s-1的水汽输送层达到600 hPa(5月的暴雨为700 hPa),低层水汽输送最强值为12×10-3g·cm-1·hPa-1·s-1(5月的暴雨为10×10-3g·cm-1·hPa-1·s-1),因此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长;中尺度切变线和涌线在暴雨落区预报中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暴雨 落区和强度 低层水汽输送和输入量 中尺度切变线
下载PDF
1991-2018年新疆夏季小时极端强降水特征 被引量:31
6
作者 杨霞 周鸿奎 +2 位作者 赵克明 唐震 赵逸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2-773,共12页
利用1991-2018年夏季逐小时降水资料,基于百分位阈值法分析了新疆地区小时极端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为进一步认识干旱、半干旱地区极端降水的发生规律提供了有益参考。结果表明:北疆的小时极端降水量和降水频次都多于南... 利用1991-2018年夏季逐小时降水资料,基于百分位阈值法分析了新疆地区小时极端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为进一步认识干旱、半干旱地区极端降水的发生规律提供了有益参考。结果表明:北疆的小时极端降水量和降水频次都多于南疆;但南疆的小时极端降水量对其夏季总降水量的贡献率大于北疆。小时极端降水强度在北疆和南疆沿天山南麓地区为西部大于东部,在南疆沿昆仑山北麓地区则为东部大于西部。小时极端降水量和降水频次在北疆7月最多;南疆6月最多。北疆西北部和北部的小时极端降水强度7月最强,北疆沿天山中部6月最强;南疆西部和东南部8月最强。北疆伊犁河谷平原地区、天山北坡西部、东部和南疆西部、东部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南疆东部增加趋势显著。降水频次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类似。降水强度在北疆伊犁河谷南部山区和南疆南部呈显著减弱趋势,其余地区呈不显著的增强趋势。南北疆小时极端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高值时段均在下午至前半夜,低值时段北疆在05:00(北京时,下同)-14:00,南疆在13:00-17:00,南北疆06:00-08:00小时极端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19:00和20:00二者的变化趋势一致。全疆平均的逐时极端降水量在12:00-20:00以减少趋势为主;降水频次变化趋势与降水量类似;降水强度在多数时次呈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小时极端降水 时空分布 日变化 变化趋势
下载PDF
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蔡仁 李霞 +3 位作者 赵克明 王磊 秦贺 冯志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0-48,共9页
乌鲁木齐市一直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该文选取2004-2006年乌鲁木齐市3个环境监测站逐时的PM10、SO2、NO2浓度数据以及乌鲁木齐市气象站、米泉气象站同期逐时的13类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PM10、SO2浓度冬季均... 乌鲁木齐市一直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该文选取2004-2006年乌鲁木齐市3个环境监测站逐时的PM10、SO2、NO2浓度数据以及乌鲁木齐市气象站、米泉气象站同期逐时的13类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PM10、SO2浓度冬季均达到轻微污染水平,其它3个季节属于优良级别,NO2四季都属优良级别;这三类大气污染物四季日变化基本呈现双峰型结构。冬季PM10、SO2浓度峰值出现在12:00-14:00时,最小值则分别出现在凌晨7:00时、傍晚19:00时,其它季节最大值(最小值)多出现在早晨(傍晚/凌晨);三类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各有不同,PM10、SO2都是南部城区浓度较大,NO2浓度则是北部城区居首;各类气象要素与SO2浓度的相关性普遍高于与颗粒物PM10的相关性。全年与热力因素有关的气象要素与PM10、SO2浓度的相关性非常突出,冬季则是云量、降水等因素的影响明显提高;受蒙古高压和天山山脉地形的双重影响,乌鲁木齐冬季盛行偏南风和偏北风,山谷风交替现象明显;PM10浓度随乌鲁木齐市气象站、米泉气象站风速的增加均是先下降后上升,风速拐点分别是5 m/s、3 m/s,东南风对于污染物的远距离输送贡献较大;无论市区、还是北部城区,在偏北风和东南风的情形下,市区颗粒物浓度都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污染物 浓度日变化 气象要素 相关性
下载PDF
5月青藏高原地区感热异常对北疆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31
8
作者 赵勇 李如琦 +2 位作者 杨霞 何冬燕 张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15-1223,共9页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北疆43个气象站降水资料,分析了1961-2010年5月青藏高原地区地表感热异常与北疆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主体及其东、西部(以90°E为界)地表感热与北疆夏季降水的关系有所不同,以青藏高...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北疆43个气象站降水资料,分析了1961-2010年5月青藏高原地区地表感热异常与北疆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主体及其东、西部(以90°E为界)地表感热与北疆夏季降水的关系有所不同,以青藏高原东部关系最优。当5月青藏高原感热偏弱、其西北侧沙漠感热偏强时,南亚高压呈双体型分布,500hPa中亚和贝加尔湖上空分别受异常气旋和反气旋控制,新疆上空盛行异常偏南风,有利于低纬度暖湿气流北上。同时,越赤道索马里急流加强,阿拉伯海上空为异常反气旋控制,低纬水汽向北输送加强,导致更多的北疆夏季降水;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表感热 热力空间差异 北疆夏季降水
下载PDF
T639数值产品对影响新疆主要系统的预报检验评估 被引量:27
9
作者 贾丽红 张慧岚 +1 位作者 肖开提.多莱特 汤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71-976,共6页
使用T639L60模式2009—2010年1°×1°分辨率72 h预报时效内的高度场预报产品及ECMWF客观分析场,采用天气学检验方法,对新疆主要天气影响系统(西西伯利亚低槽、乌拉尔大槽、北方横槽和中亚低值系统)数值产品的预报能力进行... 使用T639L60模式2009—2010年1°×1°分辨率72 h预报时效内的高度场预报产品及ECMWF客观分析场,采用天气学检验方法,对新疆主要天气影响系统(西西伯利亚低槽、乌拉尔大槽、北方横槽和中亚低值系统)数值产品的预报能力进行检验。主要从影响系统生成时间、中心强度、槽线位置、移动速度4个方面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T639模式对新疆影响系统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尤其对48h内的预报能力非常高。但因影响系统和预报时效不同其预报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对越深厚的低槽系统,T639模式的预报效果越好;T639产品对西西伯利亚低槽和乌拉尔大槽出现时间预报偏早的较多,而北方横槽和中亚低值系统偏晚的多;对西西伯利亚低槽和中亚低值系统槽线位置预报偏快的较多,而乌拉尔大槽和北方横槽偏慢的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639 新疆 影响系统 天气学检验
下载PDF
新疆北部一次暖区与冷锋暴雪并存的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庄晓翠 李博渊 陈春艳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8,共12页
利用常规、高时空分辨率ECMWF资料、FY-2E红外云图及FNL资料,对比分析了2014年1月30~31日发生在新疆北部的暖区和冷锋暴雪天气成因。结果表明,汇合的南北两支锋区上东移的短波槽是此次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西南低空急流带来大西洋上充沛... 利用常规、高时空分辨率ECMWF资料、FY-2E红外云图及FNL资料,对比分析了2014年1月30~31日发生在新疆北部的暖区和冷锋暴雪天气成因。结果表明,汇合的南北两支锋区上东移的短波槽是此次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西南低空急流带来大西洋上充沛的水汽;短波槽前,对流层低层及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与高空辐散叠置,为暴雪天气提供了强烈的上升运动。暖区暴雪发生在减压升温区,冷锋暴雪则相反;冷锋暴雪区具有较强的对流不稳定层结,而暖区暴雪区相对较弱;暖区暴雪区位于地形中尺度冷高压北部,正涡度区后侧、负涡度区前侧梯度最大的区域,而冷锋暴雪位于正涡度区。因地形作用在艾比湖附近形成的?中尺度冷高压是预报北疆暴雪开始和结束的一个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暖区暴雪 冷锋暴雪 中尺度特征
下载PDF
新疆一次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及水汽特征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俊兰 李娜 +4 位作者 秦贺 李建刚 刘晶 刘雯 美丽巴奴 《暴雨灾害》 2016年第6期537-545,共9页
2015年4月15—17日北疆和南疆东部出现了一场较强的暴雨过程,此次暴雨是在中亚低涡减弱成槽分裂短波、北方有冷空气补充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的。观测分析显示,卫星云图相当黑体亮温TBB<-42℃区域可能出现中等强度降水、TBB<-5... 2015年4月15—17日北疆和南疆东部出现了一场较强的暴雨过程,此次暴雨是在中亚低涡减弱成槽分裂短波、北方有冷空气补充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的。观测分析显示,卫星云图相当黑体亮温TBB<-42℃区域可能出现中等强度降水、TBB<-52℃时最大小时雨强可能大于7 mm·h^(-1);乌鲁木齐风廓线雷达的反射率因子产品在大于20 d Bz的强回波出现后的30 min左右雨强增大。分析得出,水汽输送主要出现在临近暴雨前6~12 h的低层700—850 h Pa,而最大水汽通量值12 g·(cm·h Pa·s)^(-1)出现在850 h Pa,乌鲁木齐暴雨前期,出现低空急流后,5 min雨强增强,但中后期降雨强度主要取决于低空急流和中层大风速带携带的水汽及辐合抬升的强度。本文最后讨论了中国气象局沙漠气象研究所的区域数值预报模式、ECWMF和T639对这次暴雨过程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暴雨 云图和风廓线雷达产品 低空急流 水汽条件
下载PDF
GRAPES新云量计算方案的引进和影响试验 被引量:24
12
作者 郑晓辉 徐国强 魏荣庆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6,共10页
在GRAPES模式中分别引进了EC云量计算方案和WRF云量计算方案,并与GRAPES现用的云量计算方案和简单云方案进行了对比数值试验,结果表明:(1)这4种云量计算方案都能较准确地模拟云分布,相对而言,EC云方案和简单云方案模拟地更为准确。(2)... 在GRAPES模式中分别引进了EC云量计算方案和WRF云量计算方案,并与GRAPES现用的云量计算方案和简单云方案进行了对比数值试验,结果表明:(1)这4种云量计算方案都能较准确地模拟云分布,相对而言,EC云方案和简单云方案模拟地更为准确。(2)简单云方案模拟的总云量较多,GRAPES云方案和WRF云方案模拟的总云量偏少,EC方案模拟的总云量较为接近观测值。(3)在中国东部地区模拟的地面温度与观测基本接近,但在中国西部地区则误差较大;采用EC云方案时模式模拟的地面温度更接近观测值。(4)综合分析模拟的效果,认为EC云量计算方案模拟的效果最佳,可以作为GRAPES新云量计算方案引进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ES模式 云量计算方案 数值试验
下载PDF
北疆春季降水相态转换判识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俊兰 彭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9-949,共11页
2014年4月13-15日北疆出现了大范围雨转雪天气和强降雪过程,给当地工农牧业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对这次过程,利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分析了其发生发展过程,并得到此次灾害性天气过程中雨雪相态转换和降水强度的预报指标。结果显示:(1)... 2014年4月13-15日北疆出现了大范围雨转雪天气和强降雪过程,给当地工农牧业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对这次过程,利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分析了其发生发展过程,并得到此次灾害性天气过程中雨雪相态转换和降水强度的预报指标。结果显示:(1)此次天气过程是在中亚低涡两次生成、发展和减弱过程中出现的。(2)中低层温度变化是预报北疆春季降水相态转换的关键因子和指标,中层温度可区分雪和雨夹雪,T_(500)<-25℃、T_(700)<-12℃可判定为雨夹雪转雪;低层温度可区分雨和雨夹雪,T_(850)<-2℃和T_(925)<2℃时雨转雨夹雪,T_(850)<-4.5℃用来判别雨夹雪转雪。(3)春季北疆沿天山一带和天山山区的降水中水汽凝结起主要作用,中低层水汽冷凝结是影响降水强度的重要因子,水汽条件越好、冷空气越强、凝结厚度越厚、持续时间越长,则降水强度越强,水汽冷凝结强度决定了降水强度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相态 降水强度 中低层温度 水汽冷凝结
下载PDF
新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14
作者 陈春艳 王建捷 +1 位作者 唐冶 毛炜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85,共14页
利用1991一2014年新疆16个国家基准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新疆夏季不同区域降水日变化基本特征,揭示出新疆夏季降水日变化呈现显著的南、北疆区域差异,有别于我国中东部的一些新事实。结果显示:北疆降水量日变化呈现准单峰型特征,... 利用1991一2014年新疆16个国家基准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新疆夏季不同区域降水日变化基本特征,揭示出新疆夏季降水日变化呈现显著的南、北疆区域差异,有别于我国中东部的一些新事实。结果显示:北疆降水量日变化呈现准单峰型特征,峰值主要发生在傍晚前后(16:00 20:00,地方时,下同);南疆降水量日变化呈现三峰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傍晚(17:00—18:00)、午夜后(00:00—01:00)和上午(10:00)。新疆夏季降水事件以6 h以内的短历时性质为主(平均为85%,比例明显高于我国中东部),而持续12 h以上的较长历时降水事件偶有发生;在天山东麓以外的新疆绝大部分地区,6 h以内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达54%,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新疆西部和北疆北部降水量日变化主峰的贡献者是2~3 h短持续性降水为主的事件;而天山中—东部降水量日变化峰值则是来自于12 h内各不同持续时间降水事件的大致均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夏季降水 日变化 降水持续性
下载PDF
2001-2012年新疆融雪型洪水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3
15
作者 阿不力米提江.阿布力克木 陈春艳 +1 位作者 玉素甫.阿不都拉 巴哈古丽.瓦哈甫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6-232,共7页
利用2001-2012年新疆区域内发生的融雪型洪水资料,分析研究了近12 a新疆融雪型洪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融雪型洪水与前一年10月至当年3月新疆全站总累计降水量大小相关,降水量大的年份,对应的融雪型洪水发生次数也多;冬末至夏季... 利用2001-2012年新疆区域内发生的融雪型洪水资料,分析研究了近12 a新疆融雪型洪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融雪型洪水与前一年10月至当年3月新疆全站总累计降水量大小相关,降水量大的年份,对应的融雪型洪水发生次数也多;冬末至夏季融雪型洪水在北疆地区基本上是从西向东、从南向北的先后顺序出现,而在南疆地区的融雪洪水基本上是从西向东、从北向南先后顺序出现.新疆融雪型洪水主要集中出现在春夏季,其中,北疆地区在3月,南疆地区在7月发生较多;伊犁河谷、昌吉、阿勒泰、和田等地区及青河、乌鲁木齐、阿克陶、民丰等市县是新疆融雪型洪水的高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雪型洪水 时空分布 高发区 新疆
下载PDF
MP-3000A型地基微波辐射计探测性能及其在乌鲁木齐降水天气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杨莲梅 李霞 +1 位作者 赵玲 王世杰 《干旱气象》 2013年第3期570-578,共9页
利用乌鲁木齐MP-3000A型35通道地基微波辐射计与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2010年逐日探测的温湿度,分析微波辐射计探测温湿度性能及其在降水天气中的特征。结果表明:微波辐射计与探空测量温、湿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两者观测58层高... 利用乌鲁木齐MP-3000A型35通道地基微波辐射计与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2010年逐日探测的温湿度,分析微波辐射计探测温湿度性能及其在降水天气中的特征。结果表明:微波辐射计与探空测量温、湿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两者观测58层高度的温度、相对湿度、水汽密度和整层可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74、0.92和0.94,均达到0.01显著性水平。10 km以下垂直廓线分析表明:微波辐射计测量的温度值均小于探空测量值,相对湿度和水汽密度大于探空测量值,存在系统误差。可降水量偏差冬季最小,夏季最大。降水发生时两者探测的温湿度廓线变化趋势一致,温度和2 000 m以上水汽密度受降水天气影响相对较小,微波辐射计能较好地反映大雨和暴雨天气发生和结束过程中热力和水汽参数的时空分布和剧烈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计 温度 水汽密度 相对湿度 可降水量
下载PDF
全球变暖背景下新疆地区近45a来最大冻土深度变化及其突变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符传博 丹利 +1 位作者 吴涧 魏荣庆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0-1418,共9页
利用覆盖新疆大部分地区资料完整的93个站点资料,对1961-2005年新疆地区最大冻土深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月最大冻土深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低海拔区域(海拔<1 800m)最大值出现在1月份,而高海拔区域(海拔≥1 800m)的最大值... 利用覆盖新疆大部分地区资料完整的93个站点资料,对1961-2005年新疆地区最大冻土深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月最大冻土深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低海拔区域(海拔<1 800m)最大值出现在1月份,而高海拔区域(海拔≥1 800m)的最大值出现在2月份,比低海拔区域要滞后.新疆地区最大冻土深度的地理分布特征表现为北疆深于南疆,山区深于平原,且与气温的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全年和冬、春季最大冻土深度与气温场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0.736和-0.848.年际变化表明,近45a来的最大冻土深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高海拔区域与低海拔区域年最大冻土深度的倾向率分别为-15.65cm·(10a)-1和-9.48cm·(10a)-1,且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和-0.69,均通过了0.001的信度检验.同时发现,高海拔区域冬季下降多,而低海拔区域春季下降多.新疆地区年最大冻土深度在近45a有明显的突变现象,高海拔区域和低海拔区域突变发生年份分别为1996/1997年度和1978/1979年度,说明新疆地区高海拔区域的年最大冻土深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比低海拔区域要滞后.突变年后高海拔区域与低海拔区域年最大冻土深度比突变年前的平均值分别降低了61.12cm和26.67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冻土深度 变化趋势 突变 新疆
下载PDF
2015年12月新疆极端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俊兰 杨霞 +2 位作者 李建刚 秦贺 闵月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8年第5期1-9,共9页
2015年12月10—12日新疆大面积暴雪是欧洲脊发展衰退、乌拉尔低槽东移南下环流形势下的极端强天气过程,高低空三支急流是大尺度上升运动维持和水汽输送、辐合的重要系统。暴雪过程中存在3条水汽输送路径,水汽长时间向暴雪区输送且输送... 2015年12月10—12日新疆大面积暴雪是欧洲脊发展衰退、乌拉尔低槽东移南下环流形势下的极端强天气过程,高低空三支急流是大尺度上升运动维持和水汽输送、辐合的重要系统。暴雪过程中存在3条水汽输送路径,水汽长时间向暴雪区输送且输送厚度较厚,水汽辐合从低层发展、东移时层次抬升强度增强,水汽输送和辐合主要出现在低层700~850 hPa,当水汽输送层和辐合层降低、强度减弱后最强降水开始。天山地形强迫抬升作用明显,低层水汽在天山北坡聚集抬升,低层冷垫有利于中层西南暖湿气流向北输送。环流经向度大和槽前偏南风强、天山地形的强迫抬升和上升运动维持以及水汽持续输送和3条中尺度云带的持续影响是此次新疆极端暴雪形成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极端暴雪 水汽 动力抬升 中尺度云团
下载PDF
乌鲁木齐风廓线雷达资料在暴雨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阿不力米提江.阿布力克木 于碧馨 李海燕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年第3期42-47,共6页
利用乌鲁木齐风廓线雷达提供的风场资料、自动站逐时降水量和NCEP/NCAR每6 h再分析资料(1°×1°),详细分析了2012年5月19日15:00—20日04:00间乌鲁木齐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空急流与低空辐合区相配合产生的强垂直上... 利用乌鲁木齐风廓线雷达提供的风场资料、自动站逐时降水量和NCEP/NCAR每6 h再分析资料(1°×1°),详细分析了2012年5月19日15:00—20日04:00间乌鲁木齐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空急流与低空辐合区相配合产生的强垂直上升运动触发了此次暴雨天气;强降雨发生2 h前西北急流迅速下传,引发低层西北急流的加强,低层急流的加强与强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特别是1 500 m以下的西北急流;低层上升速度2 m/s可作为降水临界值,低层上升速度越大降水越强;强降水阶段整层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探测值在-128^-120 dB之内,表明整层大气水汽充沛;风廓线雷达产品(垂直速度、折射率结构常数)清楚地反映降水的开始、结束以及降水的强度,可为精细化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暴雨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2n 乌鲁木齐
下载PDF
新疆北部一次强寒潮天气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9
20
作者 吕新生 万瑜 +2 位作者 尹冰霞 王旭 曹兴 《干旱气象》 2017年第1期82-90,共9页
选取区域自动气象站、常规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FY-2E云图TBB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4月22—23日发生在新疆北部的强寒潮天气成因进行诊断,着重分析强降温和强降雪发生时温度平流、水汽和不稳定条件及云系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前... 选取区域自动气象站、常规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FY-2E云图TBB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4月22—23日发生在新疆北部的强寒潮天气成因进行诊断,着重分析强降温和强降雪发生时温度平流、水汽和不稳定条件及云系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前期里海脊发展与欧洲脊叠加,极地到40°N为强偏北急流,引导极区冷空气南下,使得西西伯利亚低槽向南加深。后期欧洲脊向东南衰退,推动西西伯利亚低槽快速东南移,寒潮爆发;中低层冷平流先于高层冷平流进入新疆北部,低空偏北急流促使冷平流强度加强,造成强降温;里咸海南侧的水汽沿着偏西和西南气流输送,为暴雪提供充沛的水汽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雪的产生提供动力条件;降雪由冷锋云系造成,TBB在-44^-32℃之间,TBB越小,降雪越强,其演变特征可为降雪强度及暴雪落区的判断提供参考;通过EC、T639数值预报模式与预报、实况的定性和定量对比分析,模式对强天气的温度精细化预报敏感性较差,而EC模式降雪落区的预报优于T639,对暴雪落区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冷平流 水汽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