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圈养普氏野马夏季高温期昼间活动时间分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吉晟男 杨亮亮 +5 位作者 葛兴芳 王伯君 张文博 曹杰 张颜豹 胡德夫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6-683,共8页
2011至2012年的7~8月,在新疆野马繁育中心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相结合,研究了圈养普氏野马不同组间夏季昼间的主要行为。结果表明,圈养普氏野马在不同高温应激条件下的主要行为存在一定差异,符合动物正常的生物学特性,经双... 2011至2012年的7~8月,在新疆野马繁育中心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相结合,研究了圈养普氏野马不同组间夏季昼间的主要行为。结果表明,圈养普氏野马在不同高温应激条件下的主要行为存在一定差异,符合动物正常的生物学特性,经双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检验,得出不同组间在采食行为时间分配上,带驹雌马显著高于其他组群(F3,68=131.144,P=0.000),而幼驹显著低于其他组群(F3,68=131.144,P=0.000);在饮水行为时间分配上,带驹雌马低于其他组群,且与雌马的差异达显著水平(F3,68=1.825,P=0.049);在站醒行为时间分配上,带驹雌马显著低于其他组群(F3,68=41.438,P=0.000;P=0.010),而幼驹显著高于其他组群(F3,68=41.438,P=0.000);在休息行为时间分配上,幼驹高于其他组群,且与雄马(F3,68=7.068,P=0.040)、带驹雌马(F3,68=7.068,P=0.006)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在运动行为时间分配上,雄马显著高于(F3,68=24.781,P=0.021;P=0.000)而带驹雌马显著低于(F3,68=24.781,P=0.000;P=0.003)其他组群;在修饰行为时间分配上,雌马显著高于其他组群(F2,51=14.967,P=0.017;P=0.001);在其他行为时间分配上,幼驹显著高于(F3,68=217.107,P=0.000)而雌马则显著低于(F3,68=217.107,P=0.000)其他组群。总体上,圈养普氏野马在高温季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行为应答,建议针对新疆夏季高温期,对野马分组分圈进行管护,防止出现由高温造成的意外伤害。同时,行为观测的研究方法可作为监测普氏野马夏季高温期生存状况的有效工具,为人工管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野马 圈养 夏季高温期 昼间主要行为 时间分配
下载PDF
圈养普氏野马繁殖期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 被引量:4
2
作者 吉晟男 杨亮亮 +5 位作者 葛兴芳 王伯君 张文博 曹杰 王振彪 胡德夫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40,共10页
2011年4月-8月,在新疆野马繁育中心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研究了圈养普氏野马(Equus ferus przewalskii)繁殖期昼间行为时间分配。结果表明:(1) 雌雄普氏野马繁殖期采食、饮水和站立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而休息、运动、修... 2011年4月-8月,在新疆野马繁育中心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研究了圈养普氏野马(Equus ferus przewalskii)繁殖期昼间行为时间分配。结果表明:(1) 雌雄普氏野马繁殖期采食、饮水和站立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而休息、运动、修饰和其他行为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 〈0.05)。其中,雄马的休息时间、修饰时间显著低于雌马,运动时间和其他行为时间显著高于雌马。(2) 雌雄个体繁殖期除运动、修饰和其他行为节律存在显著差异外(P 〈0.05),其余行为节律则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3) 雌雄野马繁殖期内昼间交配次数比较少,且同一家族群内雌马各自参与交配的日期基本不会重叠,同一天内,雄马与群内两匹以上雌马均有交配的现象十分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野马 圈养 繁殖期 昼间行为时间分
原文传递
酶免法检测普氏野马粪便性类固醇激素的最佳稀释比例
3
作者 葛兴芳 胡德夫 +4 位作者 吉晟男 刘刚 张文博 王伯君 曹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3-196,共4页
甲醇对粪便性类固醇激素的检测有一定的影响,为了确定应用酶联免疫方法(酶免法)检测普氏野马粪便性激素的最佳稀释比例,对甲醇保存的提取样品在检测前用PBS缓冲液进行一定比例的稀释。结果显示:检测孕酮(P),样本稀释15倍时;检测睾... 甲醇对粪便性类固醇激素的检测有一定的影响,为了确定应用酶联免疫方法(酶免法)检测普氏野马粪便性激素的最佳稀释比例,对甲醇保存的提取样品在检测前用PBS缓冲液进行一定比例的稀释。结果显示:检测孕酮(P),样本稀释15倍时;检测睾酮(T),样本稀释15倍时;检测雌二醇(E2),样本稀释30~50倍时,酶标抗原的结合率(B/B0)接近50%,意味着50%的包被抗体被酶标抗原结合,此时的检测结果较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野马 粪便性激素 甲醇 酶联免疫 稀释比例
原文传递
放归初期普氏野马家族群的变更及其管护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黄祥云 吉晟男 +4 位作者 张永军 曹杰 初红军 李凯 胡德夫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8-491,496,共5页
本研究以我国放归野化的普氏野马家族群为观测对象,在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系统研究了该物种家族群变更的类型及其频次。结果表明,普氏野马家族群的变更类型有5种:1)头马更替、2)群体分裂、3)群体合并、4)家族群间个体变换、5)亚成体... 本研究以我国放归野化的普氏野马家族群为观测对象,在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系统研究了该物种家族群变更的类型及其频次。结果表明,普氏野马家族群的变更类型有5种:1)头马更替、2)群体分裂、3)群体合并、4)家族群间个体变换、5)亚成体离群。头马更替和群体分裂主要发生于6~7月份,分别占该类变更总数的50%和66%;群体合并主要发生于6月、8月,占66%;家族群间个体变换主要发生于7月、10月和11月,占89%;亚成体离群主要发生于4月和5月,占75%。普氏野马家族群变更是该物种生物学特性与放归地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依据本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调整放归野马群体的年龄结构,改善放归地水源空间配置,进而维护放归普氏野马家族群的稳定性的管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归普氏野马 家族群 变更 管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