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颈部迷走及交感和减压神经刺激放电记录方法学建立
1
作者 刘长青 曹婷 张玲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11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探讨并建立稳定的兔颈部迷走、交感和减压神经刺激放电记录的方法学。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刺激组和起搏组各10只。刺激组暴露并刺激双侧颈部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减压神经,观察刺激前、后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起搏组行快... 目的探讨并建立稳定的兔颈部迷走、交感和减压神经刺激放电记录的方法学。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刺激组和起搏组各10只。刺激组暴露并刺激双侧颈部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减压神经,观察刺激前、后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起搏组行快速右心房起搏(起搏频率600次/min),2倍舒张期阈值电压持续起搏12h,观察起搏前、后神经放电情况。结果刺激组刺激颈部迷走神经后心率[(105±15)次/min]和平均动脉压[(64±6)mm Hg]低于刺激前[(276±19)次/min、(85±3)mm Hg](P<0.05);刺激颈部减压神经后平均动脉压[(53±4)mm Hg]低于刺激前[(86±6)mm Hg](P<0.05),心率与刺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与刺激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组起搏前可记录到减压神经放电,但未记录到明显的交感和迷走神经放电,快速高位右心房起搏12h后可记录到明显的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放电信号。结论采用颈部分离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和减压神经,可获得稳定、高重复性、高质量的神经刺激和放电记录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颈部迷走神经 颈部交感神经 减压神经 神经放电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石新国 申红丽 《中国医药》 2016年第8期1114-1118,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心内科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408例,所有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置入支架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资料齐全,将所有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心内科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408例,所有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置入支架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资料齐全,将所有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组(123例)和无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组(285例)。所有患者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级标准分为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279例)、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81例)、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48例)。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与无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组比较,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组糖尿病病程长、糖化血红蛋白高[(149±19)个月比(117±17)个月、(9.7±2.2)%比(8.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病程(≥10年)、糖化血红蛋白(97.5%)、吸烟、分叉病变、钙化病变、重叠置入支架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患者吸烟、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冠状动脉内再狭窄比例比较[30.5%(85/279)比45.7%(37/81)、50.0%(24/48),(149±109)个月比(189±111)个月、(219±122)个月,(8.1±4.1)%比(8.5±2.7)%、(9.2±3.6)%,22.2%(62/279)比42.0%(34/81)、56.2%(27/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烟、糖尿病病程(≥10年)、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比例随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而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再狭窄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湿性愈合理论联合红蓝光治疗在慢性伤口患者中的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吕菊英 王俊兴 +3 位作者 徐雪雁 马芳 丘伟 赵莹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第19期3553-3556,共4页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理论联合红蓝光治疗在慢性伤口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根据患者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慢性伤口患者80例,按照两组采取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慢性伤...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理论联合红蓝光治疗在慢性伤口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根据患者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慢性伤口患者80例,按照两组采取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慢性伤口患者的护理工作均为同一组专科护士实施,此外,对照组为湿性愈合理论治疗与护理法,观察组为湿性愈合理论联合红蓝光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慢性伤口愈合效率、治疗期间的疼痛程度、伤口愈合效果及愈合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干预的第4天、第7天、第14天的视觉模糊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伤口周围皮肤愈合效果评分及肉芽组织生长等级均高于对照组,而渗液控制时间、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慢性伤口患者采取湿性愈合理论联合红蓝光治疗,能有效提高伤口的愈合效果与效率,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愈合理论 红蓝光治疗 慢性伤口 价值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曹婷 刘长青 +1 位作者 海荣 杜小琴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9期46-50,55,共6页
目的探究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CHF患者50例作为CHF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非CHF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α多... 目的探究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CHF患者50例作为CHF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非CHF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标(Chao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肠道菌群β多样性、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胆汁酸(BA)、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水平],记录CHF患者心功能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CHF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标及其代谢产物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F组Chao指数、Ace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显示,对照组与CHF组样本基本分别聚集在不同象限,且样本间多样性差异较大(32.91%比11.93%;R^(2)=0.276,P=0.026)。CHF组TMAO、BA水平高于对照组,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Chao指数、Ace指数分别与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分别与LVEF、6MWD呈正相关(P<0.05);CHF患者TMAO、BA水平分别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与LVEF、6MWD呈负相关(P<0.05);CHF患者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水平分别与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分别与LVEF、6MWD呈正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肠道菌群物种减少,多样性差异增大,肠道菌群代谢异常,且肠道菌群物种减少及其代谢产物异常均会加重患者心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肠道菌群多样性 代谢产物 心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鼻高流量吸氧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疗效分析
5
作者 曹婷 刘长青 +1 位作者 海荣 程明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434-437,共4页
目的分析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gen therapy,HFNC)在慢性呼吸衰竭拔管后序贯氧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EICU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拔管后予以... 目的分析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gen therapy,HFNC)在慢性呼吸衰竭拔管后序贯氧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EICU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拔管后予以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对照组拔管后予以无创面罩吸氧通气治疗。比较两组首次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发生率、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EICU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拔管后不同时相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吸频率(RR)水平。结果观察组首次机械通气时间(85.54±6.49)h、再插管发生率3.85%及病死率3.85%较对照组首次机械通气时间(88.61±7.02)h、再插管发生率14.81%及病死率7.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22.22%,EICU时间(3.57±0.71)d及住院时间(13.14±2.61)d短于对照组EICU时间(4.25±0.64)d及住院时间(18.42±3.22)d(P<0.05)。拔管后1 h及48 h,观察组PaO_(2)/FiO_(2)水平(256.46±29.43)、(290.18±33.01)高于对照组(245.52±23.99)、(267.43±30.62)(P<0.05)。拔管前、拔管后1 h、48 h,两组PaO_(2)/FiO_(2)水平依次升高(P<0.05)。拔管后1 h、12 h、24 h,观察组PaCO_(2)及R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1 h、12 h、24 h,对照组PaCO_(2)水平依次降低;拔管后24 h,观察组RR水平低于拔管后1 h、12 h(P<0.05);拔管后24 h,对照组RR水平(23.28±3.53)次/min低于拔管后1 h(25.92±5.12)次/min(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改善氧合指数,纠正低氧状态,降低肺感染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吸氧技术 无创通气
原文传递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崔雪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4期20-20,22,共2页
目的:对高龄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收治高龄冠心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PCI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病变血... 目的:对高龄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收治高龄冠心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PCI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病变血管再通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6~14个月随访,观察组心肌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高龄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应用PCI治疗可实现显著疗效,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龄患者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健 《新疆医学》 2014年第9期113-115,共3页
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 coronary flow,SCF)现象是指除外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等因素,且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冠状动脉有明显的病变,却发生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这种现象早在197... 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 coronary flow,SCF)现象是指除外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等因素,且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冠状动脉有明显的病变,却发生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这种现象早在1972年就已经被Tambe等报道[1],至今已有40年历史,但直到目前为止对慢血流现象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都不十分清楚.随着冠脉造影的普及,慢血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心血管界的重视,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SCF现象最常见于经皮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中或术后,但冠脉无病变时发生这一现象的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也处于探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形 慢血流现象 文献复习 经皮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溶栓治疗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扩张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五家渠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现状调查
8
作者 王健 《农垦医学》 2014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调查五家渠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现状。方法:分析4年来514例AMI的药物使用情况、再灌注治疗、就诊方式、时间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1)药物治疗及再灌注治疗:98.5%接受抗血小板治疗,58.4%服用β... 目的:调查五家渠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现状。方法:分析4年来514例AMI的药物使用情况、再灌注治疗、就诊方式、时间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1)药物治疗及再灌注治疗:98.5%接受抗血小板治疗,58.4%服用β受体阻滞剂,67.6%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98.4%服用他汀类药物,72.2%服用硝酸酯,0.78%行临时起搏治疗。STEMI患者426例中行药物溶栓再灌注治疗149例(35%)。(2)诊治延迟时间:呼叫120急救车(181例)、自行就诊(318例)、院内发生(15例),3种就诊方式的发病至就诊、发病至第1份心电图、发病至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中位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3)MACE和院内死亡:514例AMI患者院内死亡66例(12.8%),其中NSTEMI患者死亡8例,STEMI患者58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84例(16.3%),其中NSTEMI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13例;STEMI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71例。发病至就诊时间<3、3~6、6-12和≥12 h的院内病死率分别为3.9%、10.4%、18.2%和23.3%(<0.01),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5%、13.3%、19.0%和34.9%(<0.01)。结论:五家渠地区AMI患者药物治疗基本规范化,再灌注治疗比例偏低。院前延迟时间较多,120急救车入院诊治延迟时间明显短于自行入院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药物治疗 调查
下载PDF
200例青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9
作者 王健 刘长青 史晓敏 《农垦医学》 2016年第6期508-511,共4页
目的:探讨五家渠地区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五家渠医院收治的200例年龄〈45岁因胸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青年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血生化指标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冠脉造影病... 目的:探讨五家渠地区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五家渠医院收治的200例年龄〈45岁因胸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青年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血生化指标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冠脉造影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tata 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青年人冠心病发生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病例组的青年患者男性(P=0.002)、吸烟史(P=0.003)、高血压史(P=0.035)、肌钙蛋白T(cTnT()P=0.000)、B型钠尿肽(BNP)(P=0.000)、总胆固醇(Tc)(P=0.023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41)、血糖(P=0.000)、纤维蛋白原(Fib)(P=0.035)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TBIL)(P=0.001)、直接胆红素(DBIL)(P=0.00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患者性别(OR=3.41)、吸烟史(OR=2.41)、高血压病史(OR=1.99)、TC(OR=1.33)、LDL-C(OR=1.37)、Fib(OR=1.76)、TBIL(OR=0.90)和DBIL(OR=0.76)水平与青年冠心病的发生呈显著相关性。结论:男性、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纤维蛋白原、低胆红素是青年人群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对这部分人群进行早期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冠心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不同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观察
10
作者 李继红 陈新娟 《农垦医学》 2005年第4期322-323,共2页
冠心病介人治疗(PCI)通常选用股动脉或桡动脉为人路。我院自2002年6月~2003年12月分别采用经桡、股动脉不同途径行PCI,对两种途径方法的护理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护理观察 介人治疗 不同途径 冠心病 对比观察 结果报告 股动脉 桡动脉 PCI
下载PDF
左卡尼汀佐治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雪林 郭艳芳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3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65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并随机分为A组(n=35)、B组(n=31),B组予常规心血管药物,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疗程均为2周,对比两组治疗后冠心病与心律失常...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65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并随机分为A组(n=35)、B组(n=31),B组予常规心血管药物,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疗程均为2周,对比两组治疗后冠心病与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结果①A组心绞痛治疗显效率(54.3%)与总体有效率(91.4%)均高于B组(29.0%、77.4%),显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 P=0.038)。②A组心律失常显效比例(48.6%)与总体有效率(88.6%)均高于对照组(29.0%、71.0%),但差异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29 P=0.105;χ2=3.221 P=0.073)。结论外源性左卡尼汀佐治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能减少心绞痛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冠心病 心律失常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