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蝗虫生物防治发展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27
1
作者 石旺鹏 谭树乾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7-324,共18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作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主要手段的生物防治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果,生物防治的比例逐年提高,其支配地位越来越明显。蝗虫是世界性的重大害虫,给发生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威胁和损失。在蝗虫生物防治中,人们早期主...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作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主要手段的生物防治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果,生物防治的比例逐年提高,其支配地位越来越明显。蝗虫是世界性的重大害虫,给发生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威胁和损失。在蝗虫生物防治中,人们早期主要开展寄生性天敌和植物源药剂等在防治蝗虫中的应用,当前防治蝗虫的病原微物的研发和应用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真菌、蝗虫微孢子、杀蝗金线虫、蝗虫痘病毒、苏云金杆菌、类产碱假单胞菌、蜡状芽胞杆菌等可有效控制蝗虫的生物防治因子,这些杀蝗生物制剂在蝗虫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速效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防治制剂快速致死作用较低,对种群的密度调节较慢,特别是可以完全替代化学农药的应急治蝗生物制剂品种相对较少、剂型相对较为单一、成本较高加之防治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蝗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但生物防治制剂的环境友好、生态安全和对靶标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越来越被重视,决定了生物防治制剂必然成为全球农药产业发展新趋势,推动了蝗虫生物防治朝低耗、多元化品种和绿色剂型方向发展,如可以垂直传播的蝗虫微孢子生物制剂、蝗虫信息化合物制剂、防蝗真菌制剂与经典的蝗虫天敌生物制剂和生态调控技术等协同应用,速效与长效结合,确保蝗虫的可持续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 综合治理 生物防治 生物制剂
下载PDF
草地螟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及雌雄鉴别方法 被引量:9
2
作者 胡敏 程云霞 +3 位作者 张蕾 罗礼智 季荣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1-185,192,共6页
草地螟雌、雄成虫的形态特征及鉴别方法在室内研究及种群测报中已经广泛应用,但幼虫及蛹的形态特征及雌雄的鉴别方法目前尚没有报道。本文借助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观察不同龄期草地螟幼虫的形态特征、5龄幼虫性别特征以及雌、雄蛹的区别... 草地螟雌、雄成虫的形态特征及鉴别方法在室内研究及种群测报中已经广泛应用,但幼虫及蛹的形态特征及雌雄的鉴别方法目前尚没有报道。本文借助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观察不同龄期草地螟幼虫的形态特征、5龄幼虫性别特征以及雌、雄蛹的区别,以期为草地螟幼虫和蛹的形态识别和性别鉴定提供科学分类依据。研究表明:1)初孵幼虫体色为淡黄色,随着龄期增大,体色逐渐加深,至末龄为灰黑色或黑色,3龄出现白斑和体侧纵带,5龄体背出现2条鲜黄色或黄白色背线;2)雄幼虫第5腹节背管两侧有一对精巢,呈白色半透明橘瓣状,3片精小囊隔膜将精巢分为4个小腔室,预蛹期2个精巢逐渐靠拢、融合并发生扭转,蛹期完全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剥离的圆球体,直至生命结束;雌幼虫卵巢没有明显分化;3)雌蛹腹部8~10节分节不明显,第8腹节中央的生殖孔和第9腹节的产卵孔连接组成一纵裂缝,裂缝两侧平坦,裂缝下端与排泄孔上端距离较远,为(0.48±0.005)mm,腹部末端钝圆;雄蛹腹部8~10节分节明显,第8腹节无纵裂缝,第9腹节的生殖孔呈一纵裂缝与第10腹节相连,裂缝两侧各有一个半圆形瘤状突起,裂缝下端与排泄孔上端距离较近,为(0.24±0.005)mm,腹部末端较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螟 幼虫 形态特征 性别鉴定
下载PDF
意大利蝗卵越冬期呼吸代谢对季节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9
3
作者 闫蒙云 徐叶 +3 位作者 王香香 王晗 季荣 叶小芳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02-1307,共6页
为明确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L.)卵越冬过程中的呼吸代谢变化,通过定期解剖野外意大利蝗卵观察其胚胎发育进度,并应用多通道昆虫呼吸代谢测量系统逐月测定意大利蝗卵的O_2消耗率、CO_2释放率、代谢率和呼吸商,分析其变化特征,... 为明确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L.)卵越冬过程中的呼吸代谢变化,通过定期解剖野外意大利蝗卵观察其胚胎发育进度,并应用多通道昆虫呼吸代谢测量系统逐月测定意大利蝗卵的O_2消耗率、CO_2释放率、代谢率和呼吸商,分析其变化特征,同时对其越冬环境温度进行实时测定。结果表明,意大利蝗卵的呼吸代谢水平随着越冬时间的推进发生季节性波动。越冬前(8—10月),意大利蝗卵的呼吸代谢水平较高,其中在8月间最高,此时胚胎发育较快,且复眼背部边缘在10月出现红色;越冬期间(11月—翌年2月),呼吸代谢水平在11月间最低,在12月—翌年2月之间则无显著差异,复眼颜色逐渐加深,胚胎发育基本停滞;越冬结束后(翌年3—4月),呼吸代谢水平逐渐升高,在翌年4月间显著高于10月—翌年3月,但显著低于8月,此时发生胚胎转动且恢复发育。越冬过程中,意大利蝗卵呼吸商均大于0.94。不同月份意大利蝗卵的O_2消耗率、CO_2释放率、代谢率与5 cm地温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7、0.831和0.902。在整个越冬过程中,意大利蝗卵的呼吸代谢变化与其胚胎发育进度以及环境温度密切相关,且蝗卵均以糖类为主要能源物质,以最大程度减少物质能量消耗,从而确保蝗卵的正常发育、越冬及来年的顺利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蝗卵 O2消耗率 CO2释放率 代谢率 呼吸商
原文传递
昆虫病原微生物对其寄主行为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石旺鹏 李傲梅 +1 位作者 邢永杰 沈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9-1063,共15页
昆虫病原微生物是调控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因子,其作为生物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昆虫病原物往往通过调控其寄主行为来提高自身的适应性,而有些寄主行为的改变却是其应对病原物侵染的免疫反应。发烧行为被证明可抑制病原增... 昆虫病原微生物是调控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因子,其作为生物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昆虫病原物往往通过调控其寄主行为来提高自身的适应性,而有些寄主行为的改变却是其应对病原物侵染的免疫反应。发烧行为被证明可抑制病原增殖并延长寄主死亡;取食行为变化影响病原物或寄主的适应性;繁殖行为主要表现在产卵力、交配行为和性信息素等方面的变化;社会性行为改变对整个社会群体的适应性或病原物传播有影响;病原物所引起的寄主防卫和群集能力下降被认为对病原传播不利;病虫趋光和趋地行为、顶峰行为和活体寄主传病行为等被认为是病原物操纵的有利于病原微生物扩散和传播的行为。明确昆虫病原物调控其寄主行为的策略和机制对于寻找到新的害虫防治方法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微生物 病理行为 生物防治 行为免疫
原文传递
意大利蝗卵发育过程中血蓝蛋白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香香 闫蒙云 +9 位作者 张敏 余成敏 于非 王晗 扈鸿霞 袁亮 何岚 王伟亮 季荣 叶小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12-920,共9页
【目的】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是新疆草原的主要优势危害种,以卵在土壤中越冬。呼吸代谢可反映蝗卵的生理状态,呼吸蛋白对于呼吸系统不完善的蝗卵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明确意大利蝗卵发育过程中血蓝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 【目的】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是新疆草原的主要优势危害种,以卵在土壤中越冬。呼吸代谢可反映蝗卵的生理状态,呼吸蛋白对于呼吸系统不完善的蝗卵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明确意大利蝗卵发育过程中血蓝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发育阶段的蝗卵以及1龄蝗蝻的血蓝蛋白2个亚基基因Hc1和Hc2的表达量。【结果】根据解剖形态观察,将意大利蝗越冬卵的整个发育过程分为10个阶段,包括9个卵发育阶段(C-Ⅰ-C-Ⅹ)和1龄蝗蝻阶段(C-Ⅹ)。Hc1和Hc2在越冬蝗卵各发育阶段以及1龄蝗蝻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蝗卵早期发育阶段(C-Ⅰ,C-Ⅱ和C-Ⅲ),Hc1表达量逐渐增加,C-Ⅲ阶段表达量显著高于C-Ⅰ和C-Ⅱ阶段;滞育阶段(C-Ⅳ,C-Ⅴ和C-Ⅵ),胚胎发育停滞,Hc1表达量较C-Ⅲ,C-Ⅶ和C-Ⅷ阶段低;滞育后发育阶段(C-Ⅶ和C-Ⅷ),蝗卵解除滞育,快速发育,Hc1表达量较早期发育阶段和滞育阶段高,其中,C-Ⅷ阶段Hc1表达量最高(212.3156±10.5470),显著高于其他所有阶段;1龄蝗蝻(C-Ⅹ)的Hc1表达量最低,为0.4017±0.1010。Hc2表达量在C-Ⅴ阶段最高(679.7511±54.5719),显著高于其他所有阶段;除C-Ⅴ阶段外,其他各阶段之间Hc2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Hc1在蝗卵滞育后阶段高表达,而Hc2在蝗卵滞育阶段高表达。【结论】血蓝蛋白亚基基因Hc1和Hc2在整个意大利蝗卵发育过程均有表达,且具有阶段特异性。Hc1与Hc2协同作用为蝗卵发育供氧,其中,Hc1主要负责蝗卵滞育后发育期间的氧气运载,而Hc2主要维持滞育期间的氧气运载,且载氧效率较低。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意大利蝗卵的抗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蝗 越冬卵 胚胎发育 血蓝蛋白 基因表达 表达谱
下载PDF
意大利蝗卵发育过程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谱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娜 叶小芳 +5 位作者 程文玉 宋余 蒋思涵 王晗 丁国婵 季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9,共9页
【目的】鉴于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与蜕皮激素(ecdysone,Ecd)在昆虫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明确这两种激素及其代谢相关基因对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卵发育过程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ELISA技术检测意大利... 【目的】鉴于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与蜕皮激素(ecdysone,Ecd)在昆虫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明确这两种激素及其代谢相关基因对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卵发育过程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ELISA技术检测意大利蝗卵发育过程中JH与Ecd含量的变化;采用qRT-PCR技术检测JH与Ecd代谢通路的重要基因(JHE,JHEH,DIB和EcR)在意大利蝗卵发育过程的表达模式。【结果】意大利蝗卵滞育阶段(阶段Ⅳ-Ⅵ)的JH含量显著高于早期发育阶段(阶段Ⅰ-Ⅲ)的,滞育后发育阶段(阶段Ⅶ-Ⅸ)JH含量显著下降;Ecd含量于滞育早期(阶段Ⅳ)显著上升,而后显著下降,滞育后发育阶段再次上升。JHE的表达量在意大利蝗卵早期发育阶段和滞育后发育阶段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滞育阶段JHE的表达量较低;JHEH表达量在意大利蝗卵早期发育阶段也先升后降,滞育阶段变化不显著,滞育后发育阶段显著升高;DIB表达量在意大利蝗卵滞育阶段高于早期发育阶段的,在滞育后发育阶段下降;EcR表达量在意大利蝗卵早期发育阶段及滞育阶段均无显著变化,滞育后发育阶段逐渐升高。【结论】意大利蝗卵的发育过程受JH与Ecd共同调控,且JH为调控意大利蝗卵滞育进入的重要激素,Ecd为意大利蝗卵滞育解除的重要激素;意大利蝗卵的JH分解代谢通路在滞育解除前主要由JHE调控,滞育解除后主要由JHEH调控;DIB与EcR通过调节Ecd含量进而影响意大利蝗卵发育。这些结果为深入揭示蝗卵滞育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蝗 保幼激素 蜕皮激素 JHE JHEH DIB ECR
下载PDF
昆虫病原微孢子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石旺鹏 季荣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7,共7页
微孢子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系统介绍了微孢子的特定结构及生物学特性,详述了其生活史类型和生长发育所需要条件;总结了其系统进化研究的变迁;比较了不同种类微孢子基因组差异;分析了微孢子... 微孢子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系统介绍了微孢子的特定结构及生物学特性,详述了其生活史类型和生长发育所需要条件;总结了其系统进化研究的变迁;比较了不同种类微孢子基因组差异;分析了微孢子的致病机理及影响因素;阐述了应用微孢子防治害虫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今后开展微孢子治理害虫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物 微孢子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西伯利亚蝗越冬卵的呼吸代谢规律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何立志 刘余平 +4 位作者 闫蒙云 刘琼 李占武 季荣 叶小芳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9,共8页
[目的]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 L.是新疆亚高山草原和林间草地重要的指示物种,本研究主要探讨西伯利亚蝗卵越冬过程中的呼吸生理变化。[方法]采用多通道昆虫呼吸系统,逐月测定越冬卵的呼吸率、代谢率和呼吸商等指标,分析其变... [目的]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 L.是新疆亚高山草原和林间草地重要的指示物种,本研究主要探讨西伯利亚蝗卵越冬过程中的呼吸生理变化。[方法]采用多通道昆虫呼吸系统,逐月测定越冬卵的呼吸率、代谢率和呼吸商等指标,分析其变化特征,并监测其环境温度变化,同时解剖蝗卵以观察胚胎发育进度。[结果]越冬过程中,蝗卵的呼吸代谢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高低顺序为越冬前期<越冬期间<越冬后期。越冬前(8—10月)和越冬期间(11—2月),同阶段各月份之间的呼吸代谢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越冬后期(3—4月)呼吸率和代谢率显著升高(P<0.05)。越冬前蝗卵的平均呼吸商为0.66,说明其代谢底物主要为脂质;越冬期间蝗卵的平均呼吸商为0.80,表明其代谢底物除脂质外还有部分糖类参与;越冬后期,呼吸商显著升高(P<0.05),平均值为1.01,表明其呼吸代谢底物主要为糖类物质。早期胚胎发育主要发生在越冬前期,此时头、胸、腹和附肢等结构已分化完全;越冬期间胚胎发育停滞;越冬后胚胎发育迅速恢复。[结论]越冬过程中,西伯利亚蝗卵的呼吸代谢水平与胚胎发育进度密切相关。为适应胚胎发育需要,蝗卵通过调节呼吸代谢水平及代谢底物来调整其生理状态,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从而顺利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氧率 CO2释放率 代谢率 呼吸商(RQ) 西伯利亚蝗卵
原文传递
微孢子感染东亚飞蝗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5
9
作者 魏笑佳 何岚 +2 位作者 阿地拉·阿吉 季荣 扈鸿霞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6,共9页
【目的】筛选出微孢子Paranosema locustae感染条件下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实时定量PCR最适内参基因。【方法】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东亚飞蝗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 【目的】筛选出微孢子Paranosema locustae感染条件下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实时定量PCR最适内参基因。【方法】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东亚飞蝗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18s核糖体RNA(18s RNA)、微管蛋白基因(Tubulin,TUB)、肌动蛋白基因(Actin,ACT)和延伸因子1基因(Elongation factor1,EF1)5个候选基因在3个微孢子浓度(1×10^(4)、1×10^(6)和1×10^(8)个孢子/头)感染12 d后的表达稳定性;应用ge Norm、Bestkeeper和Normfinder 3个软件综合分析5个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ge Norm软件对5个内参基因在不同微孢子虫浓度感染下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8S基因稳定性最低,平均表达稳定性值M值最高为0.6584,TUB基因稳定性最高,M值最低为0.2784。Norm Finder软件分析在不同微孢子虫浓度感染下的5个内参基因的稳定值分别为0.152(EF1)、0.181(ACT)、0.212(TUB)、0.329(GAPDH)和0.395(18S),可知内参基因稳定性顺序为:EF1>ACT>TUB>GAPDH>18S。由Best Keeper软件分析表明5个候选内参基因的SD值均小于1.0,表达均较稳定。根据其变异系数值CV的大小可知,ACT基因最为稳定。【结论】综合3种软件分析结果,在不同微孢子虫浓度感染下,可选择的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ACT、EF1和TUB基因作为相对定量的参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 东亚飞蝗 内参基因 实时定量PCR 表达稳定性
原文传递
非遗传因素对疆南绒山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
10
作者 陆庆伟 刘文娜 +3 位作者 李彬 吴翠玲 付雪峰 秦崇凯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77,共6页
绒山羊早期生长性状不仅是评定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而且在减少养殖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非遗传因素对疆南绒山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规律。收集2015—2020年阿克苏地区白虎台绒山羊基地6 409只疆南... 绒山羊早期生长性状不仅是评定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而且在减少养殖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非遗传因素对疆南绒山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规律。收集2015—2020年阿克苏地区白虎台绒山羊基地6 409只疆南绒山羊产羔记录、整群记录和配种记录,采用SAS 9.4软件的GLM过程,分析出生年份、出生月份、母亲年龄、性别、群别对初生重和周岁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出生年份、性别和群别对早期生长性状有极显著影响;出生月份对初生重有显著影响,对周岁重没有显著影响;母亲年龄对早期生长性状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建议统一牧场管理,合理分配放牧草场,以确保母羊在配种前后的饲养水平和生产性能基本一致;提高饲养员的饲养管理水平,并在枯草期对妊娠母羊进行补饲,以降低自然环境对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适当调整母羊的初产年龄,增加3~4岁母羊的数量,并及时淘汰6岁以上的母羊,以提高羔羊的初生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疆南绒山羊 非遗传因素 最小二乘方差分析 早期生长性状
下载PDF
食物氮含量改变对飞蝗取食、营养利用及生长速率的影响
11
作者 马桂平 季荣 +5 位作者 何岚 张永军 郭雅婷 林峻 董化楠 陈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9-665,共7页
【目的】食物氮含量改变对昆虫的影响是预测害虫种群变化趋势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食物氮含量改变对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取食、营养利用及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以氮含量为1.0%,2.5%,4.0%,5.5%和7.0%的食物分别饲喂飞蝗3龄... 【目的】食物氮含量改变对昆虫的影响是预测害虫种群变化趋势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食物氮含量改变对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取食、营养利用及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以氮含量为1.0%,2.5%,4.0%,5.5%和7.0%的食物分别饲喂飞蝗3龄雌、雄蝗蝻,每日收集剩余粪便和食物残渣并烘干后称重,计算取食量、生长速率及营养利用指标。【结果】1.0%氮含量食物组飞蝗3龄蝗蝻取食量最大,雌、雄虫取食量分别为0.2559和0.2326 g;7.0%氮含量食物组取食量最小,雌、雄3龄蝗蝻取食量分别为0.0944和0.0766 g。随着食物氮含量增加,飞蝗雌、雄蝗蝻取食量显著下降,但是近似消化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显著增加。雌蝗蝻生长速率在2.5%氮含量食物组最高。【结论】飞蝗蝗蝻取食低氮食物时可以通过增加取食量补偿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蝗 取食量 营养利用 生长速率
下载PDF
食物氮含量对意大利蝗生长发育和卵巢面积的影响
12
作者 陈妍 董化楠 +3 位作者 季荣 何岚 张永军 丁国蝉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5-591,共7页
为合理预测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的种群动态,分别用1%(对照)、4%和7%氮含量的食物饲喂意大利蝗5龄蝗蝻,测定不同氮含量食物处理后意大利蝗5龄蝗蝻的生长速率,羽化后7 d的体长、股节长、胫节长、翅长、翅宽、体重及羽化后1、7、1... 为合理预测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的种群动态,分别用1%(对照)、4%和7%氮含量的食物饲喂意大利蝗5龄蝗蝻,测定不同氮含量食物处理后意大利蝗5龄蝗蝻的生长速率,羽化后7 d的体长、股节长、胫节长、翅长、翅宽、体重及羽化后1、7、13和19 d的卵巢面积。结果显示,4%氮含量食物处理试虫的生长速率最大,分别较1%和7%氮含量处理的增加了88.02%和109.33%;4%和7%氮含量食物处理后,意大利蝗成虫的后翅宽和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羽化后7 d,不同氮含量食物处理的意大利蝗卵巢面积出现显著差异,羽化后19 d,4%氮含量食物处理的卵巢面积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表明中等氮含量(4%氮含量)适宜意大利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含量 意大利蝗 生长发育 体型 卵巢面积
原文传递
意大利蝗越冬卵抗寒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岚 张永军 +1 位作者 叶小芳 季荣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3-558,共6页
过冷却能力是昆虫越冬的主要策略之一。本研究测定了新疆乌鲁木齐2015年9月至次年5月意大利蝗卵过冷却点及土壤温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9月至次年3月,80%以上的蝗卵过冷却点低于-24.0℃;4月和5月,蝗卵过冷却点显著上升至-22.7±... 过冷却能力是昆虫越冬的主要策略之一。本研究测定了新疆乌鲁木齐2015年9月至次年5月意大利蝗卵过冷却点及土壤温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9月至次年3月,80%以上的蝗卵过冷却点低于-24.0℃;4月和5月,蝗卵过冷却点显著上升至-22.7±0.7℃和-21.0±0.7℃,过冷却点在-23.9℃^-20.0℃的蝗卵比例分别达77.1%和52.1%。越冬过程中蝗卵含水量在土壤温度降至零下时短暂下降后迅速回升,并在越冬后的4月和5月剧烈上升。土壤温度(地下5 cm)较高且变化幅度不大,1月开始降至零下,2月达到最低。较高且稳定的土壤温度可能是意大利蝗卵维持较低过冷却点的原因,意大利蝗卵较强的抗寒能力是新疆草原蝗灾持续暴发的潜在原因。研究结果对开展新疆意大利蝗监测预警有很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却点 结冰点 抗寒性 越冬卵 意大利蝗
下载PDF
蝗虫生物防治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石旺鹏 谭树乾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5-334,共10页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技术分析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分析发现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近20年;进入21世纪,有关蝗虫生物防治的引文数呈上升趋势,年引文数已经突破3000篇;相关文献主要产自西方发达国家,占比超过50%,其中美英超过30%;相关文献发文量...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技术分析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分析发现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近20年;进入21世纪,有关蝗虫生物防治的引文数呈上升趋势,年引文数已经突破3000篇;相关文献主要产自西方发达国家,占比超过50%,其中美英超过30%;相关文献发文量全球排名前20科研机构和作者有3/4集中在西方国家;在中国,近30年来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发文量排名前10的科研机构和作者主要来自于高校。蝗虫生物防治文献中排名前20的主题词中“蝗虫天敌”居首位,有关蝗虫天敌为主题的文献占总文献的1/3,被引总频次也占比近1/3,其中又以寄生性天敌的研究为主,占天敌总文献数量的2/3左右。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相关研究基本覆盖了蝗虫生物防治的各个领域,而我国在蝗虫行为、基因组测序等方面进展很快。被引频次较高的蝗虫生物防治文献主要来自于世界知名的综合性期刊,包含代表性的研究论文或综述。本文的计量分析结果可为蝗虫的绿色防控研发方向提供参考,对于促进我国乃至国际生物治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蝗虫的可持续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 计量分析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不同来源飞蝗后肠微生物群落高通量测序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石旺鹏 《生物资源》 CAS 2017年第4期298-302,共5页
对来源于田间与室内飞蝗种群肠道细菌群落的454高通量测序(HTS)结果进行了分析,共分析鉴定出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66个,其中室内飞蝗种群41个,田间飞蝗53个。全部OTU归属于6个门,9个纲,11个目,14个科,20个属。室内种群共含... 对来源于田间与室内飞蝗种群肠道细菌群落的454高通量测序(HTS)结果进行了分析,共分析鉴定出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66个,其中室内飞蝗种群41个,田间飞蝗53个。全部OTU归属于6个门,9个纲,11个目,14个科,20个属。室内种群共含有12个属,其中优势类群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分别占总种群的13.3%和36.1%。田间飞蝗鉴定出14个属,优势类群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占总种群的18.8%。田间飞蝗后肠菌落的Ace、Chao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室内种群,而Simpson指标呈相反结果。研究表明来源于田间的飞蝗肠道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室内饲养的种群。分析结果为今后开展不同来源飞蝗肠道微生物资源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蝗 肠道细菌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Ywhae与Notch1在意大利蝗成虫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蝗卵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思涵 赵娜 +2 位作者 宋余 季荣 叶小芳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58-1365,共8页
【目的】Ywhae与Notch1在调节昆虫胚胎发育和生育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明确Ywhae与Notch1是否为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的性别特征基因。【方法】基于意大利蝗雌、雄成虫的转录组数据,初步发现Ywhae与Notch1为意大利蝗... 【目的】Ywhae与Notch1在调节昆虫胚胎发育和生育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明确Ywhae与Notch1是否为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的性别特征基因。【方法】基于意大利蝗雌、雄成虫的转录组数据,初步发现Ywhae与Notch1为意大利蝗的雌雄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采用qRT-PCR技术检测这2个基因在雌、雄成虫不同组织(体壁、肠道、卵巢和精巢)以及不同发育阶段蝗卵中的表达模式。【结果】Ywhae与Notch1在成虫各组织中均表达,雄虫所有组织中的Ywhae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雌虫(P<0.05),Notch1表达量在雄虫体壁与精巢中极显著高于雌虫体壁和卵巢(P<0.01),雌虫肠道中的Notch1表达量则极显著高于雄性(P<0.001)。蝗卵发育过程中,早期发育阶段和滞育后发育阶段Ywhae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滞育阶段(P<0.01),且在滞育后发育阶段表达量升至最高(P<0.001);Notch1在早期发育阶段表达量最高(P<0.01),当蝗卵进入滞育时其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01),滞育后发育阶段其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结论】Ywhae与Notch1均为性别特征基因,且与蝗卵发育密切相关,在胚胎早期发育阶段可能参与诱导性别向雄性发育。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揭示意大利蝗的性别分化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蝗 性别特征 Ywhae NOTCH1
原文传递
意大利蝗海藻糖酶基因克隆及卵低温驯化下的表达模式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倩 罗迪 +1 位作者 Roman JASHENKO 季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克隆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卵海藻糖酶基因,分析其在蝗卵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及低温驯化后的表达变化,阐明海藻糖酶基因在意大利蝗卵抵御低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蝗卵海藻糖酶基因的... 【目的】本研究通过克隆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卵海藻糖酶基因,分析其在蝗卵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及低温驯化后的表达变化,阐明海藻糖酶基因在意大利蝗卵抵御低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蝗卵海藻糖酶基因的ORF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分析检测常温(27℃)和低温(0℃)驯化15 d海藻糖酶基因在蝗卵早期、滞育和滞育解除阶段的表达变化。【结果】克隆获得意大利蝗卵4个海藻糖酶基因,分别命名为CiTreM1,CiTreM2,CiTreS1和CiTreS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Z669810,MZ669811,MZ669812和MZ669813)。其编码蛋白中,CiTreM1和CiTreM2为膜结合型海藻糖酶,CiTreS1和CiTreS2为可溶型海藻糖酶。CiTre基因在意大利蝗卵各发育阶段均表达,常温(27℃)下,CiTreS1和CiTreS2在卵早期阶段表达水平最高,CiTreM2在卵滞育阶段表达水平最高,CiTreM1在卵滞育解除阶段表达水平最高。低温(0℃)驯化15 d后CiTreM1和CiTreM2表达量在意大利蝗卵发育的3个阶段均增加,CiTreS1和CiTreS2仅在蝗卵早期阶段表达量下降,其他阶段表达量增加;低温驯化后CiTreM1和CiTreM2的表达量在意大利蝗卵早期阶段增幅最大,CiTreS1和CiTreS2在蝗卵滞育解除阶段的增幅最大。低温(0℃)驯化15 d后,在意大利蝗卵同一阶段4个CiTre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不同,卵早期阶段和滞育阶段CiTreM2表达量最大,滞育解除阶段CiTreS1表达量最大。【结论】克隆获得的4个意大利蝗卵海藻糖酶基因均参与了蝗卵发育过程,根据低温驯化前后表达量变化幅度判断,CiTreM2和CiTreS1在意大利蝗卵抵御低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蝗 胚胎发育 海藻糖酶基因 低温驯化 表达谱
下载PDF
西伯利亚蝗卵发育过程中血蓝蛋白基因Hc1、Hc2表达、差异及其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娜 宋余 +3 位作者 扈鸿霞 于非 季荣 叶小芳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5-171,共7页
为明确血蓝蛋白基因在新疆优势害虫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卵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蓝蛋白基因Hc1、Hc2在西伯利亚蝗卵不同发育阶段和1龄蝗蝻中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基因Hc1、Hc2相对表达量的差异... 为明确血蓝蛋白基因在新疆优势害虫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卵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蓝蛋白基因Hc1、Hc2在西伯利亚蝗卵不同发育阶段和1龄蝗蝻中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基因Hc1、Hc2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并分析这2个基因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血蓝蛋白基因Hc1和Hc2在西伯利亚蝗卵所有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并具有阶段特异性。在蝗卵早期发育阶段,Hc1基因相对表达量较高,Hc2基因相对表达量较低,其中在I阶段,Hc2基因相对表达量最低,为0.05;在滞育阶段,Hc1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且在深度滞育期降至最低,为0.12,Hc2基因相对表达量略有增加;在滞育解除后发育阶段,Hc1基因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变化,Hc2基因相对表达量在第VIII阶段最高,为17.26;在1龄蝗蝻阶段,Hc1基因相对表达量急剧升高至最大值,为39.43,Hc2基因相对表达量急剧下降。在西伯利亚蝗卵发育过程中,Hc1基因相对表达量平均数为8.83,高于Hc2基因的平均数,且蝗卵早期发育阶段、滞育后发育阶段和1龄蝗蝻阶段的Hc1和Hc2基因相对表达量之间差异显著。土壤温度与西伯利亚蝗卵各发育阶段和1龄蝗蝻阶段中Hc1基因相对表达量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与Hc2基因相对表达量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蝗 血蓝蛋白 Hc1基因 Hc2基因 发育阶段 滞育
原文传递
华北白前生物碱对小菜蛾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石旺鹏 季荣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共4页
为明确华北白前生物碱对重要的鳞翅目害虫小菜蛾的生物活性,采用点滴法和叶碟饲喂法测定了从华北白前中提取的生物碱对小菜蛾的触杀、胃毒和生长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白前生物碱浓度大于500 mg/kg时,对3龄小菜蛾幼虫触杀的死亡率达23.33... 为明确华北白前生物碱对重要的鳞翅目害虫小菜蛾的生物活性,采用点滴法和叶碟饲喂法测定了从华北白前中提取的生物碱对小菜蛾的触杀、胃毒和生长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白前生物碱浓度大于500 mg/kg时,对3龄小菜蛾幼虫触杀的死亡率达23.33%。叶碟饲喂小菜蛾结果显示,10 d内,白前浓度50mg/kg时无幼虫死亡,12 d后各浓度均表现出胃毒作用,但是死亡率不显著,500 mg/kg浓度的死亡率仅为30%;各处理小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缓慢,体重均较对照低,幼虫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抑制程度随生物碱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药后12 d时生物碱对小菜蛾幼虫生长的抑制率在11.78%~92.2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白前 生物碱 触杀 胃毒 害虫防治
原文传递
西藏绒山羊羊绒细度候选基因筛选及其chi-miR-105a靶基因的验证
20
作者 刘文娜 陆庆伟 +3 位作者 索朗达 宋伟杰 吴翠玲 付雪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7-127,共11页
为研究西藏绒山羊羊绒细度,以及了解相关候选基因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对筛选chi-miR-105a靶基因进行验证,以西藏绒山羊为研究对象,联合RNA测序数据和蛋白质组学数据,筛选与羊绒细度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和... 为研究西藏绒山羊羊绒细度,以及了解相关候选基因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对筛选chi-miR-105a靶基因进行验证,以西藏绒山羊为研究对象,联合RNA测序数据和蛋白质组学数据,筛选与羊绒细度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对候选基因进行调控作用验证。结果表明:1)通过转录组和蛋白组数据整理得到384个DE mRNAs,12个DE miRNAs和29个DEPs。通过多组学联合分析发现CXCL10、SRC、CXCL9、FOS、ETV6、GMPS和PIP5K1B基因与羊毛细度相关。2)通过DEG-DE miRNA互作网络图发现chi-miR-105a与靶基因ETV6和PIP5K1B均在网络当中出现。因此对该调控因子进行验证和分析,根据靶基因表达水平试验发现转染chi-miR-105a mimics后引起毛乳头细胞中ETV6基因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01),而PIP5K1B基因的表达量均无显著变化。3)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表明,过表达chi-miR-105a后,ETV6酶活性显著降低,即chi-miR-105a可与ETV6的3′UTR区结合。综上,通过多组学联合分析筛选出与羊毛细度相关基因CXCL10、SRC、CXCL9、FOS、ETV6、GMPS和PIP5K1B。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进行chi-miR-105a与其预测靶基因ETV6和PIP5K1B的靶标验证,确定chi-miR-105a是ETV6潜在的调控因子,本研究为加快优质绒山羊新品种(系)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绒山羊 多组学联合分析 chi-miR-105a ETV6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