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离子Li^+,Na^+,K^+,Ca^(2+),Ba^(2+)掺杂Lu_2O_3:Pr^(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庹娟 王林香 +1 位作者 叶颖 赵海琴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7-314,共8页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u_2O_3∶x Pr^(3+)与Lu_2O_3∶0.1%Pr^(3+),y M(M=Li^+,Na^+,K^+,Ca^(2+),Ba^(2+))荧光粉。用XRD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测量了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发光衰减曲线,分析了金属离子Li^+、Na^+、K^+、Ca^(2+)、Ba^(2+)掺杂对...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u_2O_3∶x Pr^(3+)与Lu_2O_3∶0.1%Pr^(3+),y M(M=Li^+,Na^+,K^+,Ca^(2+),Ba^(2+))荧光粉。用XRD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测量了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发光衰减曲线,分析了金属离子Li^+、Na^+、K^+、Ca^(2+)、Ba^(2+)掺杂对Lu_2O_3∶Pr^(3+)样品发光强度及荧光寿命的影响。结果显示:掺杂金属离子后的样品仍为纯Lu_2O_3立方晶相结构;与Lu_2O_3∶0.1%Pr^3样品在632 nm处的发光强度比较,分别掺杂12%的Li^+、8%的Na^+、8%的K^+获得样品的发光强度提高了7.32,4.11,2.55倍,掺杂了Ca^(2+)和Ba^(2+)的样品发光强度均减弱;与Lu_2O_3∶0.1%Pr^(3+)样品荧光寿命比较,掺杂Li^+、Na^+、K^+、Ca^(2+)、Ba^(2+)获得的样品~1D_2能级荧光寿命均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金属离子掺杂Lu2O3∶Pr3+ 发光强度 荧光寿命
下载PDF
Li+、Na+共掺(YxGdyLu1-x-y)2O3∶0.5%Pr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庹娟 叶颖 +1 位作者 赵海琴 王林香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9-1287,共9页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Na+共掺(YxGdyLu1-x-y)2O3:0.5%Pr3+荧光粉末。用XRD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用扫描电镜观测了样品的形貌,测量了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发光衰减曲线。结果显示,Li+、Na+和Pr3+的掺杂没有引起(YxGdyLu1-x-y)2O3...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Na+共掺(YxGdyLu1-x-y)2O3:0.5%Pr3+荧光粉末。用XRD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用扫描电镜观测了样品的形貌,测量了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及发光衰减曲线。结果显示,Li+、Na+和Pr3+的掺杂没有引起(YxGdyLu1-x-y)2O3立方晶相结构的改变。在单一基质中掺杂的Li+、Na+可有效改善晶粒尺寸,在复合基质中掺杂的Li+、Na+,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晶粒尺寸,还使得样品有陶瓷化的趋势。在272 nm激发下,粉末样品在632 nm处均呈现较强的Pr3+红色发射。不同条件下,1000℃煅烧2 h获得的(Y0.05Gd0.05Lu0.9)2O3:0.5%Pr3+,2.5%Li+,1%Na+荧光粉末的发光最强,且荧光寿命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末 Li+ Na+共掺(YxGdyLu1-x-y)2O3∶0.5%Pr3+ 发光强度 荧光寿命
下载PDF
Sm^(3+)掺杂天然钠长石(NaAlSi_3O_8)荧光粉的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海热古.吐逊 吐沙姑.阿不都吾甫 +1 位作者 美合日古丽.麦麦提 艾尔肯.斯地克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97-1702,1708,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以天然钠长石为基质,Sm^(3+)为激活剂,制备了Sm^(3+)掺杂天然钠长石的光致发光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掺杂Sm^(3+)离子对天然钠长石结构进行研究。在室温下测量了光致发光谱并找出了稀土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样品在... 采用高温固相法以天然钠长石为基质,Sm^(3+)为激活剂,制备了Sm^(3+)掺杂天然钠长石的光致发光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掺杂Sm^(3+)离子对天然钠长石结构进行研究。在室温下测量了光致发光谱并找出了稀土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样品在402 nm激发下有很强的发射带;与近紫外LED芯片匹配,在402 nm近紫外光激发下NaAlSi_3O_8:Sm^(3+)的发射光谱由4个峰组成,发射峰值分别位于569 nm、601 nm、648 nm、713 nm。随着Sm^(3+)掺量的增加,样品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当Sm^(3+)掺量为0.06 mol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分析了不同Sm^(3+)掺杂浓度样品的荧光衰减时间。NaAlSi_3O_8:Sm^(3+)的色坐标基本不变,位于橙红色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NaAlSi3O8:Sm3+ 发光性质 能量传递
下载PDF
Dy^(3+),Sm^(3+)共掺杂Ca_2A1[AlSiO_7]荧光粉的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吐沙姑.阿不都吾甫 戴鹏鹏 +3 位作者 马媛媛 周芷萱 海热古.吐逊 艾尔肯.斯地克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4-159,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一系列Dy^(3+)、Sm^(3+)单掺杂和共掺杂铝方柱石发光材料,详细地研究了Dy^(3+)、Sm^(3+)掺杂对铝方柱石的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XRD结果表明Dy^(3+)、Sm^(3+)离子单掺杂和共掺杂样品均形成了单相的铝方柱石结...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一系列Dy^(3+)、Sm^(3+)单掺杂和共掺杂铝方柱石发光材料,详细地研究了Dy^(3+)、Sm^(3+)掺杂对铝方柱石的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XRD结果表明Dy^(3+)、Sm^(3+)离子单掺杂和共掺杂样品均形成了单相的铝方柱石结构化合物,并没有改变基质的晶体结构。发光光谱表明,通过调节Dy^(3+)、Sm^(3+)离子的掺杂比例,发光颜色可实现从黄色到黄白色的可控调节。此外,发射和激发光谱表明,Dy^(3+)与Sm^(3+)离子之间存在有效的光谱重叠,暗示着Dy^(3+)→Sm^(3+)的能量传递。荧光寿命衰减结果进一步证实Dy^(3+)与Sm^(3+)离子之间是一种无辐射共振能量传递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Ca2A1[AlSiO7]∶Dy3+ Sm3+ 能量传递 色坐标
下载PDF
长石共生方钠石的结构表征与发光性质 被引量:1
5
作者 阿孜古丽.热合曼 何久仰 +2 位作者 穆亚斯尔.凯合日曼 阿丽屯古丽.麦麦提纳斯尔 艾尔肯.斯地克 《材料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98-101,共4页
对长石共生方钠石荧光矿物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及发光特性研究。XRD分析显示,样品中的主要矿相为方钠石,次要矿相为长石。XRD和TG-DTA-DSC分析结果显示,当矿物的退火温度超过1 000℃时晶型开始变化,而温度达到1 300℃时转化成非晶玻璃态... 对长石共生方钠石荧光矿物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及发光特性研究。XRD分析显示,样品中的主要矿相为方钠石,次要矿相为长石。XRD和TG-DTA-DSC分析结果显示,当矿物的退火温度超过1 000℃时晶型开始变化,而温度达到1 300℃时转化成非晶玻璃态。样品经过煅烧后,总质量损失率为3.2%,其中以结构水的损失量最大,损失率为2.5%。在256 nm和380 nm紫外光激发下样品分别发射了主峰位于735 nm的玫红色荧光和620 nm的橘黄色荧光,两发射光分别来源于样品中的Fe3+(4T1→6A1)和S2-发光中心。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玫红色荧光强度逐渐减弱,橘黄色荧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弱,最佳退火温度为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钠石 长石 退火 光致发光 S2-和Fe3+发光中心
下载PDF
Ca_(1-x)Al_(2+x)Si_2O_8中Eu^(3+)和Eu^(2+)的发光行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芷萱 吐沙姑.阿不都吾甫 +2 位作者 马媛媛 何久洋 艾尔肯.斯地克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9-196,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a_(1-x)Al_(2+x)Si_2O_8:12%(摩尔分数)Eu^(3+)荧光粉,在紫外激发下得到红色与蓝色混合系列发光材料。通过调控Ca和Al的比例,结果显示:当x=0.3,即Ca_(0.7)Al_(2.3)Si_2O_8:Eu^(3+)为此发光材料的最佳比例,在λ_(ex)=...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a_(1-x)Al_(2+x)Si_2O_8:12%(摩尔分数)Eu^(3+)荧光粉,在紫外激发下得到红色与蓝色混合系列发光材料。通过调控Ca和Al的比例,结果显示:当x=0.3,即Ca_(0.7)Al_(2.3)Si_2O_8:Eu^(3+)为此发光材料的最佳比例,在λ_(ex)=296 nm激发下Eu^(3+)发光强度最大,λ_(ex)=319 nm激发下Eu^(2+)发光强度最大。有趣的是,在Eu^(3+)的五个特征峰中~5D_0→~7F_4(682 nm)的强度在之前的研究中没有出现与~5D_0→~7F_2(614 nm)相接近,但在我们的实验中观察到在296和319 nm激发下,~5D_0→~7F_4的发光强度与~5D_0→~7F_2已非常接近。通过监测682 nm与614 nm处的荧光寿命分别为1.99和1.84 ms,得出它们属于一个发光中心。通过色坐标的测量,此样品在蓝光区与红光区可进行调节,因此这种材料作为白光LED中的蓝色与红色荧光粉存在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xAl2+xSi2O8 Ca/Al调控 Eu3+→Eu2+ LED
原文传递
Ce^(3+)掺杂斜长石Ca_2Al_2SiO_7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媛媛 何久洋 +2 位作者 万英 阿孜古丽.热合曼 艾尔肯.斯地克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8-21,共4页
Ca2Al2SiO7属于斜长石类的钙铝硅酸盐矿物,和一般的氧化物发光材料基质相比,该种硅酸盐是一种稳定性更好、性能更优良的基质材料。文章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成功合成了掺杂Ce3+的Ca2Al2SiO7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对Ca... Ca2Al2SiO7属于斜长石类的钙铝硅酸盐矿物,和一般的氧化物发光材料基质相比,该种硅酸盐是一种稳定性更好、性能更优良的基质材料。文章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成功合成了掺杂Ce3+的Ca2Al2SiO7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对Ca2Al2SiO7:Ce3+荧光粉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荧光粉的晶体结构稳定;在362 nm紫外光激发下发出波峰位于406 nm处的强烈蓝紫色荧光,其最佳掺杂浓度为2 wt%,并发现量子效率高达95%,符合商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 Al2 SiO7:Ce3+荧光粉 光致发光 高温固相反应 量子效率
下载PDF
红色荧光粉Mg_(2)SiO_(4):Eu^(3+),Tb^(3+)合成白光LED器件发光性能的改善
8
作者 王磊 艾尔肯·斯地克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2年第1期97-99,共3页
文章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Mg_(2)SiO_(4)∶7%Tb^(3+),X%Eu^(3+)(X=2,4,6,8)系列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衍射峰与标准卡片一致,证明稀土离子成功进入了Mg_(2)SiO_(4)基质晶格中,并占据Mg^(2+)的... 文章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Mg_(2)SiO_(4)∶7%Tb^(3+),X%Eu^(3+)(X=2,4,6,8)系列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衍射峰与标准卡片一致,证明稀土离子成功进入了Mg_(2)SiO_(4)基质晶格中,并占据Mg^(2+)的晶格位置。通过对共掺杂样品的发射光谱进行分析,发现Tb^(3+)到Eu^(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现象。随后对所制备的Mg_(2)SiO_(4)∶7%Tb^(3+),6%Eu^(3+)进行了封装测试,得到了显色指数Ra高达92.9的白光LED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 红色荧光粉 荧光寿命 能量传递 Mg_(2)SiO_(4) 白光LED
下载PDF
Sr_(2-x-y)Al_2SiO_7∶x%Sm^(3+),y%Li^+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庆玲 迪拉热.哈力木拉提 +2 位作者 沈玉玲 何久洋 艾尔肯.斯地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3-1017,共5页
硅铝酸盐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原材料易得,是发光材料的一种有效基质,所以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硅铝酸锶(Sr_2Al_2SiO_7)属于四方晶系,具有稳定的晶体学结构。Sm^(3+)作为一种常用的激活剂,其特征峰在波段300~750 nm内都有分布,有些特... 硅铝酸盐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原材料易得,是发光材料的一种有效基质,所以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硅铝酸锶(Sr_2Al_2SiO_7)属于四方晶系,具有稳定的晶体学结构。Sm^(3+)作为一种常用的激活剂,其特征峰在波段300~750 nm内都有分布,有些特征激发峰位于近紫外光区,在近紫外区有强的吸收。因此,以Sr_2Al_2SiO_7为基质、 Sm^(3+)为激活剂可以制备出符合LED要求的红色荧光粉。本工作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一系列Sr_(2-x-y)Al_2SiO_7∶x%Sm^(3+),y%Li^+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光致荧光光谱(PL)、绝对量子效率测量系统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发光特性以及内量子效率进行表征和测量,并且对样品的XRD进行精修,色纯度计算。结果表明:合成样品均为单相Sr_2Al_2SiO_7,掺杂Sm^(3+)和电荷补偿剂Li^+后,没有引起相变。相对于其他阳离子Sm^(3+)(r=1.079&#x00C5;)、 Li^+(r=0.920&#x00C5;)的半径与Sr^(2+)(r=1.260&#x00C5;)半径最为相近,因此更容易替代Sr^(2+)的格位,并且两种离子半径比Sr^(2+)小而使得样品晶体结构参数a,b,c和v逐渐减小。样品的最佳激发峰在403 nm处,相比于Ca_3Y_2(Si_3O_9)_2∶Sm^(3+)的激发峰出现了3 nm蓝移,表明样品在近紫外光下有较强的吸收,这种长紫外波长的光有利于在照明领域的应用。在403 nm近紫外光激发下,可以看出,在500~750 nm范围内, Sm^(3+)的发射峰位于564 nm(~4G_(5/2)→~6H_(5/2)), 601 nm(~4G_(5/2)→~6H_(7/2)), 648 nm(~4G_(5/2)→~6H_(9/2))和713 nm(~4G_(5/2)→~6H_(11/2)),其中601 nm发射峰强度最大,使样品呈现强烈的橙红色光。发射峰在607与618 nm处出现劈裂现象,是因为晶体场的相互作用引起了能级劈裂。单掺Sm^(3+)的发射光谱强度随着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掺杂浓度为2%时发光强度最大。利用Blasse提出的能量传递临界距离公式,计算得出临界距离R_C≈19.734&#x00C5;,从而说明了浓度猝灭原因是Sm^(3+)之间的多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Al 2SiO 7∶Sm^3+ LI^+ 电荷补偿剂Li^+ 橙红色荧光粉
下载PDF
Eu_2O_3掺杂天然方柱石蓝色长余辉发光特性
10
作者 程静 杨志杰 +1 位作者 何久洋 艾尔肯.斯地克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75-79,共5页
文章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000摄氏度弱还原气氛下制备了Eu^(2+)掺杂天然方柱石光致发光粉末。对天然方柱石的化学成分采用了电子探针能谱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结构表征分析,并观测了样品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掺杂Eu^... 文章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000摄氏度弱还原气氛下制备了Eu^(2+)掺杂天然方柱石光致发光粉末。对天然方柱石的化学成分采用了电子探针能谱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结构表征分析,并观测了样品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掺杂Eu^(2+)的天然方柱石发出强烈的蓝色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皆为宽带谱,发射谱峰值位于440 nm左右,对应于Eu^(2+)的4f^(65)d→4f^7跃迁,其余辉时间超过2分钟。最后通过对掺杂不同浓度Eu^(2+)样品发光性质的研究,认为最佳掺杂浓度为1.5 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柱石 EU^2+ 高温固相法 光致发光 长余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