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及集聚发展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新友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3期128-137,共10页
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多元文化的交汇点,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元素多元。文章运用数理统计、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新疆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特征、集聚... 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多元文化的交汇点,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元素多元。文章运用数理统计、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新疆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特征、集聚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级别结构具有以自治区级为主,国家级相对较少的特征,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结构主要以传统技艺、民俗和传统音乐项目为主,空间分布以北疆西北部区和南疆西南部区为主。各地(州、市)地域面积差异较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密度分布方面呈现出少数县市集聚、多数县市集聚不明显的发展态势。今后需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挖掘的力度、不断提升集聚区域的文化内核,并充分发挥其扩散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结构特征 空间分布 集聚发展 新疆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边境口岸城市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以阿拉山口市与霍尔果斯市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富忠 《开发研究》 2019年第3期95-99,共5页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逐步实施,具有独特地缘、族缘优势的边境口岸城市越来越成为边境地区发展的依托和龙头。在国家援疆计划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阿拉山口市与霍尔果斯市迎来了发展机遇期,更成为城市所在边境地区发展...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逐步实施,具有独特地缘、族缘优势的边境口岸城市越来越成为边境地区发展的依托和龙头。在国家援疆计划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阿拉山口市与霍尔果斯市迎来了发展机遇期,更成为城市所在边境地区发展的战略依托、中外边民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和边境地区快速发展的驱动力。当然,作为年轻的城市,它们自身的发展以及带动所在边境地区发展的能力,会受到城市人力资源不足、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城市国内外知名度不高及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为了夯实和提升边境城市带动所在边境地区发展的能力,阿拉山口市与霍尔果斯市要充分利用国家援疆计划和“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机遇,加快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各层次人才以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各领域投资提供便利的交通环境,加快提升城市知名度打造城市品牌以吸引更多的发展资源,加快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以多元的区域经济替代单一的通道经济。可以断定,在国家援疆计划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阿拉山口市与霍尔果斯市在进入发展快车道时,它们带动所在边境地区发展、实现国家兴边富民规划的作用也会日趋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岸城市 边境地区 带动作用
下载PDF
“老西藏”群体的代际传承与反哺——基于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 被引量:6
3
作者 孙海芳 罗布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178-184,共7页
“老西藏”群体及其子代是西藏建设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老西藏精神”,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文章基于“代际”理论的视角,从家庭教育... “老西藏”群体及其子代是西藏建设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老西藏精神”,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文章基于“代际”理论的视角,从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及在场身份三个层面讨论“老西藏”子代的身份生成,探讨“老西藏”群体子代对其父代精神的传承与反哺,揭示两者之间的代际互动,以期拓展“代际关系”研究的相关理论,为构建和谐代际关系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并为研究西藏人口构成、社会结构提供重要现实材料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代际理论 “老西藏”群体 子代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变迁思考——以新疆三个乡村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娜 李晓霞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1期109-115,共7页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源和活力,乡村振兴不单单是物质文明的振兴,也需要精神文明的振兴。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没有与经济、制度变迁相适应的文化变迁,经济发展进程必会受阻,乡村便难以振兴。文章通过对新疆三个乡村,即鄯善...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源和活力,乡村振兴不单单是物质文明的振兴,也需要精神文明的振兴。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没有与经济、制度变迁相适应的文化变迁,经济发展进程必会受阻,乡村便难以振兴。文章通过对新疆三个乡村,即鄯善县吐峪沟乡M村、伊宁县吐鲁番于孜乡Y村、和田县朗如乡L村的实地调查,发现新疆农村文化现代化既具有同质性亦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特点,并分析了乡村文化变迁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善治"提供借鉴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传统村落 文化变迁 乡土伦理
下载PDF
资源整合视角下医务社工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中的作用--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明朗 《现代医院》 2020年第5期654-657,共4页
近年来,我国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务社工作为协调医患关系的润滑剂,在缓和医患矛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受各层级资源分散的影响,医务社工很难持续并有效地开展专业助人服务,从而缓和医患冲突,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笔者以上... 近年来,我国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务社工作为协调医患关系的润滑剂,在缓和医患矛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受各层级资源分散的影响,医务社工很难持续并有效地开展专业助人服务,从而缓和医患冲突,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笔者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为例,分析在资源整合视角下医务社工通过挖掘、利用和整合院内、院外资源切入专业服务,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中发挥的作用,以期为医务社会工作的资源整合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社工 就医体验 资源整合
下载PDF
影视人类学的文本写作--以影片《祖鲁》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湘晨 刘贝贝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4-121,共8页
影视人类学概念的渊源与其学科发展,历经与其母体学科人类学、民族学大致相似的历程:从早期欧洲大量泛民族志的旅行笔记、图片和胶片影像,到后现代多叙述视角的并置及对结构与符号的格外敏感,始终在拷问"作者"与田野的对应关... 影视人类学概念的渊源与其学科发展,历经与其母体学科人类学、民族学大致相似的历程:从早期欧洲大量泛民族志的旅行笔记、图片和胶片影像,到后现代多叙述视角的并置及对结构与符号的格外敏感,始终在拷问"作者"与田野的对应关系及所持立场。针对这些问题,《祖鲁》一片试图给予自己独特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人类学 文本写作 祖鲁
原文传递
权力交接中的哈萨克斯坦政治体制变革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富忠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6期62-69,144,共9页
2019年3月19日,执政28年的纳扎尔巴耶夫辞去哈萨克斯坦总统职务。鉴于总统在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为进一步平衡国家权力维护政治稳定,近年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推动实施了多项政治改革举措,以解决因总统权力长期高度集... 2019年3月19日,执政28年的纳扎尔巴耶夫辞去哈萨克斯坦总统职务。鉴于总统在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为进一步平衡国家权力维护政治稳定,近年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推动实施了多项政治改革举措,以解决因总统权力长期高度集中引发的权力结构失衡问题,标志着哈建国以来的政治发展取得关键性进展,为纳扎尔巴耶夫继续领导国家政治发展、推动实现国内权力的"动态平衡"、创新稳妥的权力交接模式铺平了道路,这是哈萨克斯坦维护和保障国内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此过程中,基于传统的利益集团依然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交接 哈萨克斯坦 政治体制 变革
下载PDF
“一带一路”蕴含着哪些传统文化智慧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娜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4-135,共2页
"一带一路"倡议在治理理念上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体现了可贵的天下主义和世界情怀;在治理方式上倡导民主,扩大民意,反映了"美人之美""民本""重民"等思想;在治理目的上力求共同繁荣,共... "一带一路"倡议在治理理念上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体现了可贵的天下主义和世界情怀;在治理方式上倡导民主,扩大民意,反映了"美人之美""民本""重民"等思想;在治理目的上力求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彰显了"和合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全球治理 中国文化
下载PDF
地方历史、社会记忆及身份建构——以“老西藏”群体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海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21-27,共7页
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之际,回顾西藏社会的历史变革与发展,研究该进程中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的社会记忆,对于印证地方历史,再现社会重大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社会记忆理论,通过对"老西藏"群体进行访谈与参与式观察,整理分... 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之际,回顾西藏社会的历史变革与发展,研究该进程中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的社会记忆,对于印证地方历史,再现社会重大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社会记忆理论,通过对"老西藏"群体进行访谈与参与式观察,整理分析媒体文本,探讨"老西藏"群体在解放西藏、建设西藏历史进程的社会记忆,研究社会范畴化和自我范畴化交互作用下"老西藏"群体的身份建构,以期建构"社会记忆"与"身份建构"理论间的交互关联,增强国家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为西藏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记忆 身份建构 “老西藏”群体 “老西藏”精神
下载PDF
传承与遮蔽:叶形宝冠的象征意义及流传释读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海芳 刘学堂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128,共5页
该文就空间位置、形制与材质三方面对“冠”的符号象征意义作了详细阐释,并解析了树及树叶有关的“宇宙观”“生命观”“生殖观”等象征意义及流传,由此探究早期“叶冠”的文化意义。在梳理树及树叶、叶冠与佛冠、五佛冠的历时性符号演... 该文就空间位置、形制与材质三方面对“冠”的符号象征意义作了详细阐释,并解析了树及树叶有关的“宇宙观”“生命观”“生殖观”等象征意义及流传,由此探究早期“叶冠”的文化意义。在梳理树及树叶、叶冠与佛冠、五佛冠的历时性符号演变历程中,清晰可见后期佛教造像对早期萨满所用叶冠的借用,后因五方佛图像的“表述”使得原有叶冠名称逐渐弱化,“佛冠”的称谓对早期原始文化编码有所遮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冠 佛冠 象征溯源 文化遮蔽
下载PDF
传统技艺与女性文化身份解读——基于新疆地区锡伯族绣花鞋技艺的讨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金莲 莫合德尔·亚森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06,共3页
本文通过研究锡伯族传统绣花鞋技艺和女性手艺人的身份,来分析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女性技艺持有者如何以主体身份推动地方传统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传统技艺 女性身份 绣花鞋
下载PDF
直面与执守——从帕米尔高原到额尔齐斯河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贝贝 刘湘晨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5-185,共11页
2012年,“新疆沿海拔分布的五个代表性民族的影像深描”大型影像计划实施,整个项目预计持续十五年到二十年。至2022年,历经十年,这个大型影像计划的所有前期拍摄结束,累计影音素材超过20万分钟。预计自2023年始,所有影音素材的整理、编... 2012年,“新疆沿海拔分布的五个代表性民族的影像深描”大型影像计划实施,整个项目预计持续十五年到二十年。至2022年,历经十年,这个大型影像计划的所有前期拍摄结束,累计影音素材超过20万分钟。预计自2023年始,所有影音素材的整理、编辑及学术研究工作将陆续展开。这个项目提出的依据是什么?有哪些学术观察?以怎样的影像方式呈现?有待给予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新疆 民族文化认知 影像处置方式
原文传递
河西走廊驿传文化遗存初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海芳 《丝绸之路》 2019年第1期97-101,共5页
河西走廊是连接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拥有发达完备的驿传文化系统,在驿传政令、驿站遗址、驿道分布、传播媒介等方面遗存丰富。以历史文献为依据,以现场考察为契入点,以具体的文化形态为载体,梳理河西走廊驿传文化遗存,以揭示河西走... 河西走廊是连接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拥有发达完备的驿传文化系统,在驿传政令、驿站遗址、驿道分布、传播媒介等方面遗存丰富。以历史文献为依据,以现场考察为契入点,以具体的文化形态为载体,梳理河西走廊驿传文化遗存,以揭示河西走廊在古代丝绸之路交通运输、信息传递方面的重要枢纽作用,对加深西北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保持西北边疆稳定、促进西北文化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驿传系统 文化遗存
下载PDF
清代新疆地区龙王庙信仰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咸成海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7-135,159,共10页
乾隆中期清朝统一新疆后,组织大批军民移居新疆,龙王庙信仰亦随之从中国农耕的核心地带传入并扎根天山南北绿洲农耕区域。为适应新疆地区独特的自然、社会环境,龙王庙亦由中原"求雨"功能演进为新疆地区的"求水"&qu... 乾隆中期清朝统一新疆后,组织大批军民移居新疆,龙王庙信仰亦随之从中国农耕的核心地带传入并扎根天山南北绿洲农耕区域。为适应新疆地区独特的自然、社会环境,龙王庙亦由中原"求雨"功能演进为新疆地区的"求水""分水"功能,在新疆灌溉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仿效内地习俗"在边徼遐荒之地新疆大建龙王庙,是内地移民文化惯性的体现,加强了新疆地区的中原文化认同,同时也反映出清政府在多民族大一统格局下对边疆社会治理的深层次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新疆 龙王庙信仰 水利 分水
原文传递
新疆吐鲁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新友 杨远桢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2期83-86,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产业融合趋势下的产物,为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及产品,旅游业的发展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空间与机遇。本文以吐鲁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产业融合趋势下的产物,为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及产品,旅游业的发展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空间与机遇。本文以吐鲁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研究对象,总结其传承与发展现状,分析其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吐鲁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业 融合发展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水蜜桃种植——以新疆泽普县赛力新村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振一 李秋菊 《山西农经》 2021年第14期118-119,共2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村的种植结构不断变化,除了政府引导外,还出于农民的致富诉求。乡村振兴具有区域性特点,部分村落依据已有的条件,选择适合自身的农业发展方向,由此形成了以村为单位的特色种植模式。以新疆泽普县赛力乡赛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村的种植结构不断变化,除了政府引导外,还出于农民的致富诉求。乡村振兴具有区域性特点,部分村落依据已有的条件,选择适合自身的农业发展方向,由此形成了以村为单位的特色种植模式。以新疆泽普县赛力乡赛力新村为例,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对于该村的水蜜桃种植进行研究。水蜜桃种植的出现和发展是自然条件、收成、供需、劳动力、技术和政策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当地发展注入了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赛力新村 种植结构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重要论述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甘文秀 王平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6期64-71,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弘扬中华文化、解决民族问题与开展民族工作所作的大量论述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华民族的性质、结构、族际关系,提出了推进中华民族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规划和主要政策;这些重要论述,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弘扬中华文化、解决民族问题与开展民族工作所作的大量论述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华民族的性质、结构、族际关系,提出了推进中华民族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规划和主要政策;这些重要论述,政治指向明确,体现了政治定力;思维科学严谨,富有历史底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华民族 文化共同体 政治共同体 多元一体
下载PDF
清代新疆乡约治理蝗灾职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丽君 居来提 《新疆地方志》 2019年第4期54-58,共5页
自宋至清朝以来,乡约的防灾和救灾职能就一直存在,其救灾职能是由宋明乡约的互助职能演变而来。宋代乡约要求同约者互助,明朝乡约已经参与官府的救济工作,官府救济的对象由乡约来确定。及至清代,乡约作为基层行政组织在防灾和救灾方面... 自宋至清朝以来,乡约的防灾和救灾职能就一直存在,其救灾职能是由宋明乡约的互助职能演变而来。宋代乡约要求同约者互助,明朝乡约已经参与官府的救济工作,官府救济的对象由乡约来确定。及至清代,乡约作为基层行政组织在防灾和救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更大,可以说渗透到救灾和防灾的各个方面。这种情况下的乡村社会,乡约和官府处于一种良性互动的社会过程之中。这种互动,使得官府在面对自然灾害对所辖地区的民众既有经济方面资源的倾斜(如提供粮食等),也有政治方面维护所辖地区的稳定(如出动军队抗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朝在新疆的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新疆 乡约 蝗灾
原文传递
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养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孟娜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3期37-42,共6页
提倡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给中学历史教育和历史教师带来了新挑战。探析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意蕴及价值,是迎接新挑战的必然要求。本研究认为其意蕴包含历史思辨能力、历史课程设计与创生能力、学科拓展能力等... 提倡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给中学历史教育和历史教师带来了新挑战。探析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意蕴及价值,是迎接新挑战的必然要求。本研究认为其意蕴包含历史思辨能力、历史课程设计与创生能力、学科拓展能力等关键能力,人格影响力、成就动机、终身学习等必备品格;其价值在于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是推进中学历史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促进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师 专业素养 意蕴 价值
下载PDF
牧区精准扶贫路径及其成效研究——青河县阿格达拉镇的个案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35-37,共3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其贫困人口规模大且分布广,主要以哈萨克族游牧民为主,脱贫难度较大,于2016年实现贫困退出。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青河县贫困人口的特征和致贫原因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对青河县易地扶贫搬迁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其贫困人口规模大且分布广,主要以哈萨克族游牧民为主,脱贫难度较大,于2016年实现贫困退出。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青河县贫困人口的特征和致贫原因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对青河县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效与启示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区贫困人口 精准扶贫 易地扶贫搬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