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形义角度管窥《说文解字》的刑罚文化
1
作者 吴妮 安丽荣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9,共5页
采用观察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对《说文解字》中的竹部、辛部、刀部、耳部、金部和木部等部首的刑罚字进行重文字形和意义分析,了解先秦两汉时期刑罚手段的多样化和残酷性,以及当代刑罚体系与上古时期刑罚的继承关系,为新时代法治社会建... 采用观察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对《说文解字》中的竹部、辛部、刀部、耳部、金部和木部等部首的刑罚字进行重文字形和意义分析,了解先秦两汉时期刑罚手段的多样化和残酷性,以及当代刑罚体系与上古时期刑罚的继承关系,为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刑罚 汉字 文化
下载PDF
诗性交融中民间文学的审美移情研究
2
作者 朱贺琴 《新疆艺术(汉文)》 2024年第3期5-11,共7页
民间文学无论是在创作过程中还是在接受活动中,审美移情的先在属性使其天然具有亲民性与创造性。无论是形式上活泼的比兴手法的运用,结构上的反复与程式,还是素朴的内模仿与对原型模式地再表述,其审美移情的最终动力都来自“民”这个创... 民间文学无论是在创作过程中还是在接受活动中,审美移情的先在属性使其天然具有亲民性与创造性。无论是形式上活泼的比兴手法的运用,结构上的反复与程式,还是素朴的内模仿与对原型模式地再表述,其审美移情的最终动力都来自“民”这个创作群体的诗性思维、诗性伦理、诗性情感、诗性认同。通过审美移情的组合置换,在诗性交融的活动场域中,民间文学活动达成了诗性间性与移情间性的连接,同时其多样功能的实现也因情感力量的融入,在一次次讲述中不断被加强渲染。因此,重新认识民间文学活动中的移情机制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前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交融 民间文学 审美移情
原文传递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领导的剧运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鑫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76,共7页
文本梳理了现存1936-1943年《新疆日报》刊载的话剧作品、话剧演出及剧评的相关报道信息,指出新疆剧运以延安戏剧文化为精神内核,赓续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形成了新疆新的社会风尚和文化风尚,话剧形式承载的抗战宣传内容厚植各族... 文本梳理了现存1936-1943年《新疆日报》刊载的话剧作品、话剧演出及剧评的相关报道信息,指出新疆剧运以延安戏剧文化为精神内核,赓续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形成了新疆新的社会风尚和文化风尚,话剧形式承载的抗战宣传内容厚植各族人民心中,话剧演出在新疆的抗日募捐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话剧表演的方式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新疆发挥了凝聚人心、激发斗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也为当下在文化润疆中开通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 《新疆日报》 新疆剧运 延安戏剧文化精神
下载PDF
“鸳鸯之死”与《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问题
4
作者 朱仰东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23年第1期94-102,共9页
《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问题聚讼纷纭,其写“鸳鸯之死”并及秦可卿教以自缢之法、风月情债等事,与前八十回写秦可卿判词、图画相呼应,与秦氏病亡情节相矛盾。如为高鹗续作,似不应顾此失彼,留下明显破绽。秦氏病亡系因脂砚斋建议曹雪芹... 《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问题聚讼纷纭,其写“鸳鸯之死”并及秦可卿教以自缢之法、风月情债等事,与前八十回写秦可卿判词、图画相呼应,与秦氏病亡情节相矛盾。如为高鹗续作,似不应顾此失彼,留下明显破绽。秦氏病亡系因脂砚斋建议曹雪芹删改“天香楼”一节而成,并于文中留下“删却未尽”的痕迹。“天香楼”一节与图画、判词及此后“鸳鸯之死”相照应,叙事逻辑严谨,当同出曹氏原稿“遗墨”。程、高序称后四十回搜罗、整理过程以及学界成果可证。甲戌本为目下所知最早“古本”,脂砚斋所谓“天香楼”删改等信息始见于此。曹氏自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略知“天香楼”一节当为甲戌本底本原有,后四十回“鸳鸯之死”并涉秦可卿一节或据此本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鸳鸯之死 曹雪芹 后四十回
原文传递
文化交流交融与卢前《西域词纪》的中华文化观
5
作者 成湘丽 金玉艳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年第9期112-117,共6页
结合卢前《新疆见闻》所记1946年随于右任在新疆的具体行程,可以了解到卢前在新疆丰富的文化交游活动和散曲集《西域词纪》中表现的饮食文化、歌舞文化、服饰文化、戏剧文化等的具体历史语境。《西域词纪》体现了卢前展现新疆民俗风情... 结合卢前《新疆见闻》所记1946年随于右任在新疆的具体行程,可以了解到卢前在新疆丰富的文化交游活动和散曲集《西域词纪》中表现的饮食文化、歌舞文化、服饰文化、戏剧文化等的具体历史语境。《西域词纪》体现了卢前展现新疆民俗风情、发掘新疆文化与中华文化关联性的积极作为,卢前在新疆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也体现出现代行旅新疆的知识精英对中华文化在边疆地区传播方式的深入思考。梳理卢前《西域词纪》也有助于深入理解近现代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为新疆和平稳定和民族团结大业提供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前 《西域词纪》 《新疆见闻》 文化交融 中华文化观
下载PDF
元代曲先文人盛熙明补考
6
作者 段海蓉 曾雪莹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16-119,共4页
大量西域籍文人加入汉文文学创作队伍,用自己的写作展现元代的多民族文化融合是元代文学文化研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些文人中曲先(今新疆库车)人盛熙明是一位未得到足够重视的研究对象。盛熙明在元代西域东迁文人中的独到之处在于:... 大量西域籍文人加入汉文文学创作队伍,用自己的写作展现元代的多民族文化融合是元代文学文化研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些文人中曲先(今新疆库车)人盛熙明是一位未得到足够重视的研究对象。盛熙明在元代西域东迁文人中的独到之处在于:首先,东迁西域籍文人中籍贯曲先的作者見著不多,而盛熙明就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第二,将西域佛教传入庆元(今宁波),与当地佛教融合并留下汉文佛学文学书写著作,目前仅見盛熙明;第三,西域东迁文人中因懂多种语言担任翻译或留下译作者不乏其人,但用汉语写下语言文字文化考述著作并传世者,寥寥无几,盛熙明就是一位。因此文章以盛熙明东迁后的文学书写与相关记载为依据,对曲先籍文人盛熙明进行生平事迹补考,探寻其儒释道融合的思想及成因、文化才能以及对东西佛教传播交融作出的贡献,多民族一体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事迹由此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先 盛熙明 儒释道 书法
下载PDF
元末偰元鲁代祀南海神考
7
作者 杨绍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6-174,216,F0003,共11页
元代蒙古贵族对南海的祭祀非常重视,选派近臣代祀成为定例。这些使臣要么是熟悉蒙古礼俗的皇帝近侍,要么是科举出身熟悉儒家礼教的士人,要么是熟悉宗教礼仪的宗教界领袖。出身于畏兀儿科第世家,非常适合担任代祀使臣的偰元鲁于至正十三... 元代蒙古贵族对南海的祭祀非常重视,选派近臣代祀成为定例。这些使臣要么是熟悉蒙古礼俗的皇帝近侍,要么是科举出身熟悉儒家礼教的士人,要么是熟悉宗教礼仪的宗教界领袖。出身于畏兀儿科第世家,非常适合担任代祀使臣的偰元鲁于至正十三年(1353)被选为代祀使者,与他有交游的文人为其写了迎送诗文。通过对偰氏碑铭、宗谱的考证,可以明确偰元鲁在偰氏家族中的世系关系。偰元鲁代祀南海神的活动见证了元代大一统背景下以汉语为媒介的多民族文化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偰元鲁 代祀 南海神
原文传递
“摆渡者”的吟唱——韩天航小说对新疆兵团屯垦戍边历史记忆的文化书写 被引量:3
8
作者 邹赞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9,共6页
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韩天航坚持以兵团屯垦戍边历史记忆为创作素材,以真挚淳朴的笔触尽情书写兵团农场的人情冷暖与日常百态。文章从"作家的文化身份、小说创作的现代叙事形式与崇高美学、小说的跨... 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韩天航坚持以兵团屯垦戍边历史记忆为创作素材,以真挚淳朴的笔触尽情书写兵团农场的人情冷暖与日常百态。文章从"作家的文化身份、小说创作的现代叙事形式与崇高美学、小说的跨媒介改编"等角度切入文本分析,阐释韩天航小说对新疆兵团屯垦戍边历史记忆的书写与再现,解码文本背后的书写政治与情感逻辑,发现韩天航小说大多选择上海支边青年的特定视角,通过对大历史语境下兵团儿女人生命运故事的微观透视,咏唱宏阔悲壮的兵团发展史和创业史,再现几代兵团人的心灵史,自觉担当起为兵团人树碑立传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团文学 文化身份 屯垦戍边 历史记忆 跨媒介改编
下载PDF
《西域同文志》中民汉语合璧地名研究
9
作者 靳焱 陈世明 《西部蒙古论坛》 2021年第1期43-49,M0004,共8页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化地区。各民族人民长期交错杂居、密切往来,在语言、社会生活、经济和文化方面相互影响,留下了一批颇具人文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民、汉语合璧地名。文章在综合分析和研究相关古籍文献的基础上,...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化地区。各民族人民长期交错杂居、密切往来,在语言、社会生活、经济和文化方面相互影响,留下了一批颇具人文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民、汉语合璧地名。文章在综合分析和研究相关古籍文献的基础上,对清代乾隆朝成书的《西域同文志》中的汉、维吾尔语和汉、蒙古语合璧地名进行研究,概括出这些地名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同文志》 民汉语 合璧 地名
下载PDF
从“形式-文化论”诗学到广义符号学——赵毅衡教授访谈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赞 赵毅衡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29,共9页
赵毅衡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叙事学与符号学家,曾长期旅居英国,为中外文学关系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访谈中,他以《远游的诗神》和《对岸的诱惑》为例,分享了诗意化学术写作的缘起与经验。此外,访谈围绕以新批评为代表的形式论在中... 赵毅衡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叙事学与符号学家,曾长期旅居英国,为中外文学关系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访谈中,他以《远游的诗神》和《对岸的诱惑》为例,分享了诗意化学术写作的缘起与经验。此外,访谈围绕以新批评为代表的形式论在中国兴起和发展的基本脉络,阐明了"形式-文化论"诗学的内涵和指向。并且通过图绘符号泛化的文化语境,介绍"广义符号学"的学科构想及其应用前景,为当下中国文化研究的"符号转向"提供了可资参考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化写作 形式论 广义符号学 叙事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化
原文传递
丰收纪实文学的“崇高美学”与记忆景观——以《西长城》为例
11
作者 邹赞 宋骐远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91-97,共7页
丰收是当代著名纪实文学作家,其创作始终坚守人文情怀,注重将个体的人生命运故事有机融入大历史的风云变幻之中。以丰收荣膺鲁迅文学奖的纪实文学《西长城》为文本对象,叙事分析与文化研究相结合,发现《西长城》是一幅布满新疆屯垦戍边... 丰收是当代著名纪实文学作家,其创作始终坚守人文情怀,注重将个体的人生命运故事有机融入大历史的风云变幻之中。以丰收荣膺鲁迅文学奖的纪实文学《西长城》为文本对象,叙事分析与文化研究相结合,发现《西长城》是一幅布满新疆屯垦戍边历史记忆的景观地图。在这纵横交错、五彩斑斓的记忆拼图中,那些以口述史为创作素材的个案呈现,有意打破时序与空间,串联起兵团自成立至今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成为兵团记忆的当代文化生产范本。此外,《西长城》借助评论干预、“图—文”叙事等叙述手法,在充分展示具有地域风情的屯垦文化传承的同时,讴歌兵团人“献了青春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收 《西长城》 屯垦戍边 崇高美学 记忆景观
下载PDF
云南偰氏家族来源与其多元文化考论
12
作者 杨绍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68-73,共6页
云南偰氏的来源有江西南昌、江苏溧阳、赛典赤后人三种说法,始迁祖是来自溧阳的偰士忠最可信。云南偰氏的文学活动展现了这一家族主动向外开拓,参与不同宗教的文化交流,与居住地文化群体开展良性互动,拓展自身的文学能力,促进文化心态... 云南偰氏的来源有江西南昌、江苏溧阳、赛典赤后人三种说法,始迁祖是来自溧阳的偰士忠最可信。云南偰氏的文学活动展现了这一家族主动向外开拓,参与不同宗教的文化交流,与居住地文化群体开展良性互动,拓展自身的文学能力,促进文化心态的开放,也使家族文人始终与当地文坛保持紧密联系。云南偰氏文化是明清时期姚安特殊的地域人文环境造就的,是以汉文化为底蕴,边疆多元文化砥砺、交融而成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偰氏家族 来源 多元文化
下载PDF
东汉班勇《西域诸国记》所载甘英出使大秦若干史实考论——兼谈相关史事在中高等历史教材中的不严谨表述
13
作者 颜世明 《荆楚学刊》 2020年第4期12-15,共4页
中高等教育历史教材所写“甘英”,其官职为“副使”,出使时间为永元九年(97),没有到达大秦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安息人阻挠,恐误。当为:“甘英”中的“英”应作“菟”,系在古代书籍传写过程中产生的别字;甘英的官职是西域都护班超辖属的掾;... 中高等教育历史教材所写“甘英”,其官职为“副使”,出使时间为永元九年(97),没有到达大秦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安息人阻挠,恐误。当为:“甘英”中的“英”应作“菟”,系在古代书籍传写过程中产生的别字;甘英的官职是西域都护班超辖属的掾;出使大秦无功而返的主要原因在于:从塔里木盆地到大秦所用的时间过长,路途遥远,与大秦联盟不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等教育历史教材 甘英 官职 出使时间 无功而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