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乾隆至同治年间新疆地图绘制的继承与演进
1
作者 滑铎 吴轶群 《形象史学》 2024年第2期288-320,共33页
地图作为人文背景下的一种重要历史现象,反映着历史的变迁,通过对其系统的研究可以有着丰厚的收获。1就中国地图学史而言,目前大都局限于探讨绘制技术,2而在地理知识、空间认知等文化内涵方面仍有较大研究空间。3关于清代区域性地图的... 地图作为人文背景下的一种重要历史现象,反映着历史的变迁,通过对其系统的研究可以有着丰厚的收获。1就中国地图学史而言,目前大都局限于探讨绘制技术,2而在地理知识、空间认知等文化内涵方面仍有较大研究空间。3关于清代区域性地图的研究则以台湾地区、东北等地区为主,对新疆的关注仍有不足。4对清代新疆地图本身的研究集中在康乾与光宣时期,且多关注于测绘过程,5对于谱系的研究仅见于周伟洲、王耀、靳煜、刘传飞等人,1其中在嘉庆《大清一统志》新疆统部附图等地图的谱系归属上仍存在部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治年间 清代新疆 地图绘制 地理知识 绘制技术 空间认知 人文背景 中国地图学史
原文传递
清代乾隆初年先蚕礼的复兴及其原因探析
2
作者 武强 周昕奕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31-43,共13页
先蚕礼是历史王朝宫廷内由皇后主持祭祀先蚕神的宫廷典仪,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但历代都没有发展为定制,清代先蚕礼自清中期设立之后,便得以复兴并逐渐发展为定制。乾隆时期是清代先蚕礼恢复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并且清代先蚕礼经历了由... 先蚕礼是历史王朝宫廷内由皇后主持祭祀先蚕神的宫廷典仪,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但历代都没有发展为定制,清代先蚕礼自清中期设立之后,便得以复兴并逐渐发展为定制。乾隆时期是清代先蚕礼恢复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并且清代先蚕礼经历了由被忽视到引起注意,再到被重视的变化过程。在乾隆即位前,先蚕礼一直被忽视而没有被举行,而乾隆帝即位之后就着手建造先蚕祠,乾隆三年至乾隆七年正式祭祀先蚕神,但是规模小,规格低;到了乾隆九年之后,先蚕礼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先蚕礼主祀人员发生重大变化,皇后开始亲蚕,先蚕礼的仪制规格相应提升,祭祀场所也得到扩建,此后清廷先蚕礼便行而不辍。虽然这是国家礼制建设与完善的必然,但在“朕即国家”的中央专制王朝统治之下,其得以建立的主要契机极有可能在于乾隆帝对富察皇后的宠爱。因此,梳理清代先蚕礼的发展脉络,结合当时先蚕礼设立、发展时期的宫廷政治、帝后关系以及社会经济背景,可拓展制度史研究的多个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蚕礼 乾隆皇帝 孝贤皇后 先蚕坛
下载PDF
文化润疆背景下新疆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融合研究
3
作者 朱优康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5-40,共6页
文化润疆作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重要一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新疆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融合势在必行。深入分析新疆文旅融合面临的困境,通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完善空间分布格局、加强区域... 文化润疆作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重要一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新疆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融合势在必行。深入分析新疆文旅融合面临的困境,通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完善空间分布格局、加强区域文化旅游联动、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等措施进一步探究文旅融合的有效实施路径,为其赋予新的动能。同时也将推动文化润疆工程在新疆的全面贯彻实施,促进新疆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润疆 历史文化资源 旅游开发
下载PDF
陕西省托幼组织的发展(1949-1962)
4
作者 王佴 何永明 《现代教育与应用》 2024年第6期145-147,共3页
1949-1962年,为了解放妇女劳动力,支持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陕西省托幼组织在政府主导下大量设立。文章以陕西省妇女联合会档案为主要史料,探究陕西省托幼组织在1949—1962年的发展。这一时间段的陕西省托幼组织,虽存在大多依附于妇女政策... 1949-1962年,为了解放妇女劳动力,支持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陕西省托幼组织在政府主导下大量设立。文章以陕西省妇女联合会档案为主要史料,探究陕西省托幼组织在1949—1962年的发展。这一时间段的陕西省托幼组织,虽存在大多依附于妇女政策而建立、城乡发展差距大的特点,但在帮助女性进一步参与社会生产、保障儿童权益、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幼组织 陕西省 发展
原文传递
清朝与浩罕互动视域下的回疆治理 被引量:1
5
作者 万雪玉 杨忠东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174,共13页
清朝与浩罕百年交往,时间上处于英俄等国大规模入侵中国西北边疆的前夜;空间上处于陆路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由于浩罕所处地理位置及其强势的东方扩张政策和清朝统一新疆后的和平环境与宽松睦邻的对外政策,双方在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地... 清朝与浩罕百年交往,时间上处于英俄等国大规模入侵中国西北边疆的前夜;空间上处于陆路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由于浩罕所处地理位置及其强势的东方扩张政策和清朝统一新疆后的和平环境与宽松睦邻的对外政策,双方在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地发生了频繁的交往交涉。伴随浩罕不择手段的利益索取而引发的回疆西部多次动乱,促使清朝君臣多方寻找长治久安之策,在治理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与变革,通过观念、边防、立法等领域的建构及重构,强化了“内”“外”之别,加快了以行政管理为核心的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清与浩罕以回疆为舞台展开的博弈与交锋,使中国内陆边疆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轨迹逐渐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浩罕 张格尔之乱 民屯 那彦成 回疆治理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铁路“走出去”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勇 《运输经理世界》 2023年第11期159-162,共4页
“一带一路”为中国铁路“走出去”提供了契机,为了实现中国对外铁路发展目标,阐述中国铁路的发展现状,结合“一带一路”背景分析中国铁路“走出去”面临的困难,包括环境、成本、标准和法律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围绕中国铁路“走出去”... “一带一路”为中国铁路“走出去”提供了契机,为了实现中国对外铁路发展目标,阐述中国铁路的发展现状,结合“一带一路”背景分析中国铁路“走出去”面临的困难,包括环境、成本、标准和法律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围绕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战略构想,提出优化外部环境、丰富运输路线、统一技术标准和构建规则氛围的策略,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提供支撑,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铁路 多国铁路
原文传递
清朝对哈萨克诸部认知中的内“知识断裂”——以“北哈萨克”概念为中心
7
作者 郭文忠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72,共10页
“北哈萨克”从满文公文中最初指代中玉兹,到《西域图志》中指代小玉兹即西部哈萨克,逐渐发展到《海国图志》中指代“左、右、西”三部之外的另一政治单元,何秋涛等人虽回到《西域图志》所指,但也脱离了乾隆时此词对小玉兹的指代意义。... “北哈萨克”从满文公文中最初指代中玉兹,到《西域图志》中指代小玉兹即西部哈萨克,逐渐发展到《海国图志》中指代“左、右、西”三部之外的另一政治单元,何秋涛等人虽回到《西域图志》所指,但也脱离了乾隆时此词对小玉兹的指代意义。其间,甚至出现嘉庆《大清一统志》指称右部的严重错误和《朔方备乘》中的全新地图标注,但都没能辨明来龙去脉。在跨越不同群体、语言环境的过程中,“北哈萨克”指称陷入混乱,这导致满文档案、官私汉文著述出现“知识断裂”的现象。考察清朝对哈萨克认知的变化规律,能够更好地揭示清朝边疆观的变迁及其长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哈萨克 知识断裂满文档案 荣官私著述
原文传递
近代北庭地区体育运动发展述论
8
作者 朱优康 何永明 《昌吉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8-85,共8页
随着清末新政在全国推行,近代体育在新疆开始出现萌芽。北庭地区位于南北疆的咽喉地带,是连接内地与新疆腹地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央和西域灿烂文化的交汇地。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体育运动发展相对较快。这一时期北庭地区经历... 随着清末新政在全国推行,近代体育在新疆开始出现萌芽。北庭地区位于南北疆的咽喉地带,是连接内地与新疆腹地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央和西域灿烂文化的交汇地。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体育运动发展相对较快。这一时期北庭地区经历了从“兵式体操”到正式体育的转变,同时促进了新疆整体的体育发展,增强了民众体质,开放了社会风气,体育进一步向大众化、正规化演进,扩展了民众活动空间,促进了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加强了新疆各民族的体育文化交流,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北庭 体育运动 发展历程
下载PDF
满语副动形式探析
9
作者 鄂雅娜 杜燕燕 《满族研究》 2023年第1期77-82,共6页
满语副动形式是动词的连接形式,其特点主要在于它的连接性,可按其连接法的特点分为单纯连接副动形式、制约连接副动形式两大类。单纯连接副动形式连接独立的两个动词,被连接的动词既可以彼此并列,也可以一个修饰另一个,在时间上可以彼... 满语副动形式是动词的连接形式,其特点主要在于它的连接性,可按其连接法的特点分为单纯连接副动形式、制约连接副动形式两大类。单纯连接副动形式连接独立的两个动词,被连接的动词既可以彼此并列,也可以一个修饰另一个,在时间上可以彼此相通,也可以有先后。制约连接副动形式表示下边的主要动词的种种条件,充当下边动词的动词性状语,动词性状语词组以及成分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语 动词 副动形式
下载PDF
庙底沟彩陶阴纹读法辨析
10
作者 刘学堂 《文史知识》 2022年第6期118-122,共5页
中国史前时代,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彩陶文化的产生。如同文字书写了中国的历史那样,彩陶以其独特和隐喻的方式,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北方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大半个中国史前的历史,尤其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史、心灵史。黄河流域的彩陶,以半... 中国史前时代,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彩陶文化的产生。如同文字书写了中国的历史那样,彩陶以其独特和隐喻的方式,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北方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大半个中国史前的历史,尤其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史、心灵史。黄河流域的彩陶,以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的彩陶最为发达,特别是庙底沟文化的彩陶,是史前中国彩陶发展到鼎盛时期的典型代表,是史前中国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史前时期创作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品,它的影响所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底沟文化 半坡文化 阴纹 彩陶文化 心灵史 史前时期 文字书写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勋告文书初步研究
11
作者 胡兴军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7,186,187,共12页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为唐代焉耆镇下一处基层军事机构“沙堆烽”的故址。遗址出土木简、纸文书800余件。其中多件纸质文书属于勋告文书或与勋告有关,对我们认识唐代勋告制度,了解戍边将士日常生活,掌握安西四镇兵源状况,探...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为唐代焉耆镇下一处基层军事机构“沙堆烽”的故址。遗址出土木简、纸文书800余件。其中多件纸质文书属于勋告文书或与勋告有关,对我们认识唐代勋告制度,了解戍边将士日常生活,掌握安西四镇兵源状况,探寻边塞烽堠预警系统运行细节,研究唐代军事制度的变化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 沙堆烽 焉耆镇 勋告文书 戍边生活
原文传递
路网与疆域:从新疆历代古道路网变迁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海芳 刘学堂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49,共9页
新疆古代“路网”遍布天山南北,在地缘上连通着中原与西域,确保了我国疆域的完整与统一,在情感上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水乳交融,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记忆。在整体观的历史视野下,历时性地考察新疆古道考古遗存,可见新... 新疆古代“路网”遍布天山南北,在地缘上连通着中原与西域,确保了我国疆域的完整与统一,在情感上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水乳交融,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记忆。在整体观的历史视野下,历时性地考察新疆古道考古遗存,可见新疆境内集军事、交通为一体的“路网”体系,与历代中央王朝治理西域的行政设置,及完整的疆域空间布局高度对应。新疆古道是维护我国疆域统一完整的历史之“道”,是保障我国政治共同体不可分割的认同之“道”,更是促进边疆多元族群共生共存的融合之“道”,见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演进,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由“自在”向“自觉”的历史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古代路网 疆域 道路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历史建构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新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的实践探析
13
作者 陈宝 热合木吐拉·艾山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5,共9页
抗战时期,由于主政新疆的盛世才实行亲苏联共政策,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邀请共产党人来新疆协助工作,为新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实践提供了可能。新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实践在俞秀松任院长期间开启序幕,... 抗战时期,由于主政新疆的盛世才实行亲苏联共政策,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邀请共产党人来新疆协助工作,为新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实践提供了可能。新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实践在俞秀松任院长期间开启序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随后在林基路主持院务工作期间得以深化,又在杜重远任院长期间进一步完善,经历了一个从开启序幕到深化完善的递进式发展过程。抗战时期的新疆学院经过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不懈奋斗,在建设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中,持续探寻红色育人理念、丰富红色育人内容和创新红色育人方法,积极宣传马列主义、传播先进文化和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开创了新疆学院马列主义传播新局面,谱写了新疆学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的辉煌实践篇章,为培养新疆各民族爱国进步青年、推动新疆社会启蒙和加强新疆各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 新疆学院 红色育人 马列主义
下载PDF
新疆加依墓地人体脊椎溶解的古病理学
14
作者 高国帅 王安琦 +1 位作者 王龙 张全超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4-756,共13页
本文对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加依墓地青铜至铁器时代的2例罕见脊椎病理性损伤个体,进行了古病理学分析与诊断。经鉴定,个体M172是一名10-12岁的未成年人,个体M167是一名35岁左右的女性,两例个体的脊椎均出现较为严重的骨性溶解病变:终板损坏... 本文对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加依墓地青铜至铁器时代的2例罕见脊椎病理性损伤个体,进行了古病理学分析与诊断。经鉴定,个体M172是一名10-12岁的未成年人,个体M167是一名35岁左右的女性,两例个体的脊椎均出现较为严重的骨性溶解病变:终板损坏,内部松质骨溶蚀、吸收,椎体中部空化形成中空现象。其中个体M172除第7胸椎和第3腰椎发生溶解病变之外,手指、耻骨、肩胛骨等多部位均发现局灶性溶骨损伤,肋骨和胫骨局部反应性新骨显著;个体M167的第3、4腰椎由于溶解严重发生椎体塌陷特征。通过CT和X光影像学分析骨骼损伤形态、骨骼损伤区域特征,并结合临床医学资料进行鉴别诊断,认为两例个体患有化脓性骨髓炎、布鲁氏菌病、放射线菌病、骨癌转移以及一些其他真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小,推测这两例个体疑似罹患脊柱结核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 骨溶解 古病理 结核病
下载PDF
新疆大学“抗大第二”美誉考
15
作者 闫自兵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8,共8页
抗日战争时期,来自延安的林基路等中共党人以延安抗大为榜样积极改造新疆学院,不仅制定了“团结、紧张、质朴、活泼”的校训,还提出了“教用合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最终使新疆学院成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镇、动员民众抗日的... 抗日战争时期,来自延安的林基路等中共党人以延安抗大为榜样积极改造新疆学院,不仅制定了“团结、紧张、质朴、活泼”的校训,还提出了“教用合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最终使新疆学院成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镇、动员民众抗日的阵地、培养革命人才的摇篮。新疆学院因此被在新疆工作的中共党人誉为“抗大第二”。虽然这一美誉的直接来源难以考证,但时人的回忆文章多次提及了这一美誉,且这一美誉赢得了新疆大学师生与社会人士的认可。不过,“抗大第二”并不是抗大第二分校,当时享有“抗大第二”美誉的院校也并非仅有新疆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学院 抗大 林基路 “抗大第二”
下载PDF
中华民族史观视野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提升研究
16
作者 巴雪丽 王硕烁 《区域治理》 2024年第18期0207-0209,共3页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着力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是在大思政背景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发展,培养新时代有为青年的内在要求;从中华民族史观视野的角度,结合...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着力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是在大思政背景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发展,培养新时代有为青年的内在要求;从中华民族史观视野的角度,结合学生专业背景靶向设计教学内容,通过“第二课堂”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真理;发挥专业思政课教师的力量,打造一支“以专带兼,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以期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史观 “形势与政策”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清朝对土尔扈特等部东归消息的获得与应对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毅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79,共11页
清朝是在事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俄罗斯官方得知清朝平定准噶尔时投向俄罗斯的厄鲁特人脱逃之事,且可能前往旧卫拉特游牧地,尔后又得知其中有叛逃清朝之舍楞等人。这一突发情况引发了清朝内部是否收纳的争论,清朝如何决策应对,则来源... 清朝是在事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俄罗斯官方得知清朝平定准噶尔时投向俄罗斯的厄鲁特人脱逃之事,且可能前往旧卫拉特游牧地,尔后又得知其中有叛逃清朝之舍楞等人。这一突发情况引发了清朝内部是否收纳的争论,清朝如何决策应对,则来源于对土尔扈特等部是否东归及东归意图的判断,而此问题又需要通过各种消息来解决。本文从清朝对东归消息的获得渠道出发,分析其如何对各种消息进行辨别并适时给出合理的应对策略,指出乾隆帝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还考察了留居额济勒河之人再次东归传言的始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尔扈特等部 东归 消息 途径 应对
原文传递
试论乾隆时期新疆玉石的内地流通与商人群像
18
作者 华立 吴轶群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2,共18页
乾隆朝完成对新疆的统一后,一场规模空前的民间逐玉热潮在新疆与内地之间兴起。对于这一时期蓬勃开展的新疆玉石输往内地的商业活动,需要从更广阔的视野上来把握,特别要关注该现象所具有的经济和社会层面的意义。本文运用满、汉文档案... 乾隆朝完成对新疆的统一后,一场规模空前的民间逐玉热潮在新疆与内地之间兴起。对于这一时期蓬勃开展的新疆玉石输往内地的商业活动,需要从更广阔的视野上来把握,特别要关注该现象所具有的经济和社会层面的意义。本文运用满、汉文档案史料考察逐玉热潮得以兴起的时代条件和活跃于玉石交易中的各类商人,勾勒万里玉路和流通网络,进而探讨乾隆年间新疆玉石交易的意义。同时,基于南疆与内地在商业和人员往来上的基本史实,指出以往的研究存在认识误区,尤其是“汉回隔离”说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时代 玉石 新疆 内地流通 商人
原文传递
唐玄宗开元初期的西域经略观
19
作者 侯晓晨 《地域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49-59,共11页
开元初,奚、契丹、后突厥、突骑施、吐蕃、大食等与唐朝在边疆皆有战事,使唐玄宗在即位初便面临着复杂的周边形势。滦河之战预示着唐玄宗初年已经将解除边患的现实关怀与“威服四夷”的政治理想合二为一。张孝嵩为主帅参与的拔汗那之战... 开元初,奚、契丹、后突厥、突骑施、吐蕃、大食等与唐朝在边疆皆有战事,使唐玄宗在即位初便面临着复杂的周边形势。滦河之战预示着唐玄宗初年已经将解除边患的现实关怀与“威服四夷”的政治理想合二为一。张孝嵩为主帅参与的拔汗那之战取得“威震西域”的影响,却并未受到过多的青。唐玄宗以亲王遥领都护其深层含义还在于巩固边疆,是从观念上强化北疆、西域的归属,也是统治者坚定西北经略的根本体现。由于唐玄宗对突骑施苏禄势力崛起缺乏认知,致使再失碎叶,自此与突骑施的关系成为西域经略的重要一环。开元七年,唐玄宗拒绝救援西域,其原因主要是不愿与大食兵戎相见。由此,可窥探出唐玄宗的西域经略观在其统治时期乃至唐前期统治者西域经略观中的地位和演进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玄宗 西域 碎叶 突骑施 大食
原文传递
清代新疆博格达山地理意象的演变
20
作者 武强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7,90,共11页
博格达山作为新疆天山山脉的组成部分,以其相对的独立性,成为周边区域景观体系构建的核心地理单元。清代的博格达山以“神山”信仰及国家祭祀为基础,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景观体系,实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逐渐融合。在这一进程中,博格达山... 博格达山作为新疆天山山脉的组成部分,以其相对的独立性,成为周边区域景观体系构建的核心地理单元。清代的博格达山以“神山”信仰及国家祭祀为基础,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景观体系,实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逐渐融合。在这一进程中,博格达山的自然地理景观由三座主峰的可视化形象承载,并在与周边区域和城市景观的建构中形成了完整的人文景观叙事,虽然该山经济开发的效果有限,但却实现了文化景观的进一步提升。博格达山被纳入到整个华夏地理山水景观体系的进程,反映了边疆与中原地区地理知识、治理体系的一体化进程,对历史地理学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山 地理景观 地理意象 景观要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