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气近混相驱油藏开发理论进展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菊花 李相方 +1 位作者 刘斌 姜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由于受众多因素影响,在油藏中注气难以达到物理意义上的混相。国外研究人员提出近混相气驱理论,其特点是注入气体并非与油完全混相,只是接近混相状态。文章首先在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综述油藏注气近混相驱理论进展;以吐哈丘陵... 由于受众多因素影响,在油藏中注气难以达到物理意义上的混相。国外研究人员提出近混相气驱理论,其特点是注入气体并非与油完全混相,只是接近混相状态。文章首先在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综述油藏注气近混相驱理论进展;以吐哈丘陵油田陵2井为例,用组分模拟来展示近混相驱过程;通过细管实验模拟,研究多级接触过程中注入气—原油之间相态等物性参数的变化,进一步证实近混相驱机理;最后对油藏注气开发动态预测模型进行总结。针对目前近混相驱动态预测和开发指标计算不准、气体突破预测及注气参数控制不利等问题,指出研究注气近混相驱开发动态预测模型的方向,为油藏的注气近混相驱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 混相驱 驱油机理 驱油效率 动态分析 预测 模型
下载PDF
地层异常高压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高岗 黄志龙 +1 位作者 王兆峰 全颖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通过对地层中各种不同异常高压形成机理的系统分析 ,认为不同的异常高压形成机理具有不同的作用对象和作用范围 ,不均衡压实、构造挤压、生烃增压和流体热膨胀增压是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机理 .不均衡压实增压主要在泥岩或大套泥岩内砂岩... 通过对地层中各种不同异常高压形成机理的系统分析 ,认为不同的异常高压形成机理具有不同的作用对象和作用范围 ,不均衡压实、构造挤压、生烃增压和流体热膨胀增压是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机理 .不均衡压实增压主要在泥岩或大套泥岩内砂岩中有作用 ,生烃增压则主要发生于成熟—高成熟的烃源岩中 ,流体热膨胀增压主要发生于封闭体系中 ,三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构造挤压作用增压主要发生于压性盆地中 ,在前陆盆地山前带具有普遍意义 .流体密度差增压主要发生于油气藏范围 ,主要产生局部异常高压 .矿物成岩作用引起的超压主要发生于储层中 ,仅是辅助的异常高压形成机理 .水压头对某些盆地的超压形成有一定作用 ,缺乏普遍性 .渗透作用对超压意义不大 .实际的含油气盆地中 ,往往是某一种或几种成因占主导地位 ,而其他成因基本不起作用或作用不明显 .所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生烃 增压 地层 超压 前陆盆地 构造挤压 山前带 形成机理 成岩作用
下载PDF
新疆吐哈盆地侏罗纪古植被与古气候及古环境的探讨 被引量:30
3
作者 张代生 付国斌 +2 位作者 秦恩鹏 侯全政 李兴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7-152,共6页
通过对新疆吐哈盆地侏罗系孢粉植物群、特殊岩性、泥质岩中的元素和粘土矿物分布规律的研究 ,探讨了古植被、古气候及古环境的纵向演化特点 ,认为研究区内侏罗纪古气候特点是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早期为温暖潮湿的亚热带 ,局部有干旱趋势 ... 通过对新疆吐哈盆地侏罗系孢粉植物群、特殊岩性、泥质岩中的元素和粘土矿物分布规律的研究 ,探讨了古植被、古气候及古环境的纵向演化特点 ,认为研究区内侏罗纪古气候特点是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早期为温暖潮湿的亚热带 ,局部有干旱趋势 ;中侏罗世中晚期为半潮湿、半干旱的温带—亚热带气候 ;从中侏罗世末期开始转为炎热干旱的亚热带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侏罗纪 孢粉化石 粘土矿物 古植被 古气候 古环境
下载PDF
新疆吐哈盆地侏罗系旋回地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姚益民 付国斌 +2 位作者 徐道一 秦俭 姚盛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应用新疆吐哈盆地侏罗系 4口井 7个组的伽玛测井资料 ,进行高分辨率旋回地层的研究。结果表明 :依据412 .9ka的偏心率旋回 ,7个组旋回堆积速率 ( AR)的平均值为 0 .15 2 9m/ka,它与北美东部上三叠统 4个组合的Mc L aughlin旋回 AR平均值... 应用新疆吐哈盆地侏罗系 4口井 7个组的伽玛测井资料 ,进行高分辨率旋回地层的研究。结果表明 :依据412 .9ka的偏心率旋回 ,7个组旋回堆积速率 ( AR)的平均值为 0 .15 2 9m/ka,它与北美东部上三叠统 4个组合的Mc L aughlin旋回 AR平均值 0 .16 39m/ka相接近。本区与准噶尔盆地郝家沟八道湾组的野外剖面旋回地层对比 ,两者的优势旋回量度时间大体一致。吐哈盆地侏罗纪地层中在大约 3~ 10 m厚度、相当 2 0~ 6 0 ka时间的范围内有小规模的气候变化 ;而在 5 0~ 75 m厚度、约相当 10 0和 42 0 ka的时间中 ,又会出现较大的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吐哈盆地 侏罗系 旋回地层 伽玛测井资料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相对海平面变化对腕足动物群落取代的影响——以吐哈盆地北缘桃西沟上石炭统祁家沟组—奥尔土组剖面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金汉 王训练 +2 位作者 傅国斌 宋健兴 秦恩鹏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0-296,共7页
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引起的相对水深及相关生态条件的改变对腕足动物群具有影响。相对海平面变化的速度和幅度是引起腕足动物群面貌变化的重要因素。相对海平面的持续缓慢上升有利于腕足动物丰度的增加和分异度的提高,海平面的大幅度... 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引起的相对水深及相关生态条件的改变对腕足动物群具有影响。相对海平面变化的速度和幅度是引起腕足动物群面貌变化的重要因素。相对海平面的持续缓慢上升有利于腕足动物丰度的增加和分异度的提高,海平面的大幅度快速变化对腕足动物群落则是一个不利的因素,是造成腕足动物物种丰度下降、新种增加量减少乃至彻底死亡的重要原因。吐哈盆地北缘晚石炭世发育的5个腕足动物群落全部与相对海平面上升期有关。在海平面的持续缓慢上升期,腕足动物的丰度不断增加,分异度迅速提高;而在相对海平面下降期,本区陆源粗碎屑物大量注入,不适合腕足动物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石炭世 相对海平面变化 腕足动物 吐哈盆地
下载PDF
腕足动物群落取代与海平面变化——以吐哈盆地南缘雅满苏石炭系西大沟剖面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高金汉 王训练 +1 位作者 傅国斌 胡亭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43-250,共8页
吐哈盆地南缘雅满苏西大沟剖面石炭系含有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可划分为8个群落和1个搬运化石集合。个体生态、行为习性、营养结构的分析及岩性、岩相组合特征的研究表明:这些群落的生态位界于BA2和BA3之间,缺乏BA4和BA5较深水群落,说明... 吐哈盆地南缘雅满苏西大沟剖面石炭系含有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可划分为8个群落和1个搬运化石集合。个体生态、行为习性、营养结构的分析及岩性、岩相组合特征的研究表明:这些群落的生态位界于BA2和BA3之间,缺乏BA4和BA5较深水群落,说明该区石炭纪海水深度不超过60m。各群落自身演替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各群落在时间上相互取代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海水深度,与该区石炭纪4次明显的海水进退三级旋回密切相关,其中第二旋回的影响最为明显,并形成了白鱼山组顶部的不整合面。控制该区相对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石炭纪发生的4次构造运动,其次是全球海平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足动物 群落 海平面变化 石炭纪 雅满苏 吐哈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