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0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术对垂体瘤患者血清E,NE,R及ATⅡ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
作者 石海平 黄伟 +2 位作者 罗可 熊学华 张庭荣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2期289-292,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术对垂体瘤的临床观察及对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素(Renin,R)、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TⅡ)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垂体瘤...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术对垂体瘤的临床观察及对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素(Renin,R)、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TⅡ)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垂体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口鼻下鼻中隔垂体瘤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血清E、NE、R及ATⅡ水平,激素下降程度、肿瘤残留、肿瘤体积减少程度、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E、NE、R、AT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激素下降程度、肿瘤残留、肿瘤体积减少程度、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术对垂体瘤的疗效显著,可减少应激反应,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辅助 经鼻蝶窦入路术 垂体瘤 应激反应
原文传递
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经验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和功 王志强 +3 位作者 秦志勇 杨惠东 买买提力 汪永新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75-176,共2页
对于前循环动脉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仍是疗效最为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动脉瘤破裂后有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而且越早期破裂风险越大,因此对于Hunt-Hess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大部分作者建议早期手术,可以减少由于动脉瘤再次破裂而造... 对于前循环动脉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仍是疗效最为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动脉瘤破裂后有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而且越早期破裂风险越大,因此对于Hunt-Hess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大部分作者建议早期手术,可以减少由于动脉瘤再次破裂而造成的死亡和致残率。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采用翼点人路夹闭16例前循环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前循环 破裂 早期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杰 刘新志 《新疆医学》 2015年第3期351-352,共2页
据统计数据可知,颅脑创伤在我国临床上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一,可是重型颅脑损伤所占的比例高达20%左右。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最常用的手术方式,部分术后患者可伴发减压窗局部或术侧半球硬膜下积液,极大地影响了患者康复及预后,... 据统计数据可知,颅脑创伤在我国临床上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一,可是重型颅脑损伤所占的比例高达20%左右。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最常用的手术方式,部分术后患者可伴发减压窗局部或术侧半球硬膜下积液,极大地影响了患者康复及预后,我科于2013.1~2014.8共为36例硬膜下积液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经皮穿刺引流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积液 静脉留置针 去骨瓣减压术 穿刺引流术 重型颅脑损伤 减压窗 额颞部 侧裂池 穿刺点 统计数据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比较分析 被引量:159
4
作者 陈祎招 徐如祥 +3 位作者 赛力克 聂永庚 王向宇 罗成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16-619,共4页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收集7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GCS评分等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以第3个月GOS评分...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收集7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GCS评分等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以第3个月GOS评分作为预后指标。采用SPSS10.0,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血肿清除率及其GOS预后评分的差别,观察、分析手术疗效。结果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两组病例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在手术时间上,神经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6±0.5)h,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平均手术时间(4.6±1.8)h(P<0.01);在手术失血量上,神经内镜微创组平均手术失血量33.2±6.2mL,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平均手术失血量(406.4±305.6)mL(P<0.01);在血肿清除率上,神经内镜组脑内血肿平均清除率为88.6%±6.2%,开颅组平均血肿清除率为69.4%±27.9%(P<0.05);在GOS预后方面,在26例术后随访满3月神经内镜组患者中恢复良好6例,轻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1例(家属放弃治疗后院内死亡)。开颅组49例患者中,恢复良好7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13例,植物状态12例,死亡6例。3例因经济原因在术后放弃治疗脱失。神经内镜微创组患者预后优于开颅组患者预后(P<0.05)。结论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是一种更具有微创、高效、快速、出血少等特点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高血压脑出血 微侵袭神经外科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清cAMP、cGMP的影响 被引量:90
5
作者 景福权 秦虎 +1 位作者 刘欢 王增亮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1-585,共5页
目的:评价平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予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常... 目的:评价平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予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常规对症治疗及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观察组予平针法,即于上午选择督脉、膀胱经等人体阳面腧穴,下午选择任脉、肾经等人体阴面腧穴进行针灸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两组针灸及康复均每周治疗5 d,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评分,检测患者血清cAMP、cGMP水平,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AM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c GM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AM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c GM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42/45),优于对照组的73.3%(33/45,P<0.01)。结论:平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损伤,调节血清cAMP及cGM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针刺 平针法 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 环磷酸腺苷(cAMP) 环磷酸鸟苷(cGMP)
原文传递
脑出血患者术后细节性延续性护理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及思考 被引量:56
6
作者 陈小红 周斌 +5 位作者 师秋霞 姜丽 买买提力·艾沙 李琦 王君 蒙军霞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21期1601-1607,共7页
目的观察康复期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康复效果,探讨延续护理细节化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将2017年1-12月入选的129例HIC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3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出院前发放《脑卒中防治知识手册》,研究组实... 目的观察康复期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康复效果,探讨延续护理细节化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将2017年1-12月入选的129例HIC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3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出院前发放《脑卒中防治知识手册》,研究组实施康复期延续护理干预,内容涵盖出院前健康教育、家庭访视、微信群患者管理与视频访视、团体讲座与心理支持等内容,分别采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Fugl 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评价出院前及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情绪状况,比较2组出院6个月伤残率。结果2组患者出院后ESCA评分均较出院前提高(P<0.05);研究组出院3、6个月ESCA评分分别为(118.5±8.2)、(127.7±8.7)分,均高于同时点对照组的(112.3±7.5)、(119.3± 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后Fugl 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出院前提高(P<0.05);研究组出院3、6个月Fugl 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73.3±7.3)分、56.5±8.0和(77.6±8.0)分、67.5±8.7,均高于对照组(69.4±6.9)分、51.8±7.3和(74.5±7.2)分、63.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1~3.454,均P<0.05)。2组患者出院后HAD评分均较本组出院前下降(P<0.05);研究组出院3、6个月HAD焦虑分量表、HAD抑郁分量表评分分别为(6.75±2.23)、(5.93±2.04)分和(6.07± 1.75)、(5.86±1.4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02±2.85)、(7.23±1.94)分和(6.84± 2.37)、(6.75±1.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出院6个月再入院率、伤残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ICH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期延续护理能显著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预后;微信群患者管理、团体讲座与心理支持等是开展延续护理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细节延续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 活动能力 患者管理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的三维重建手术定位 被引量:46
7
作者 陈祎招 林波淼 +5 位作者 徐如祥 聂永庚 赛力克 王向宇 张世忠 柯以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HICH)做创手术术前精确可靠的手术定位方法。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通过CT扫描及图像三维重建的方法定位脑内血肿、选择最佳内镜微创手术入路行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H...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HICH)做创手术术前精确可靠的手术定位方法。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通过CT扫描及图像三维重建的方法定位脑内血肿、选择最佳内镜微创手术入路行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HICH患者1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根据CT三维重建结果,术者可以准确设计最佳内镜微创手术入路并实现颅骨钻孔部位的精确定位.减少手术前准备、麻醉及操作时间。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仅1.5h左右,手术失血量仅30~40mL,血肿清除率约为89.2%,且血肿清除后脑组织松弛,无需行玄骨瓣减压。结论 HICH患者采用CT扫描、三维重建进行术前手术定位是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神经内镜微创脑出血手术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性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内镜
原文传递
D-二聚体动态监测对预测神经脊柱修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意义 被引量:48
8
作者 吴昊 汪永新 +5 位作者 李全才 黄斌 郭运发 刘亚军 王金龙 罗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863-3869,共7页
背景:神经脊柱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临床神经外科及骨科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多与静脉内膜的损伤,血流的瘀滞以及凝血因子的激活作用相关。早期进行预测可有效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患者疾病预后的不良影响。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 背景:神经脊柱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临床神经外科及骨科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多与静脉内膜的损伤,血流的瘀滞以及凝血因子的激活作用相关。早期进行预测可有效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患者疾病预后的不良影响。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预测中的应用具有极高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是深静脉血栓的敏感预测指标。目的:探讨神经脊柱修复术后D-二聚体的血浆质量浓度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神经脊柱手术患者83例,根据术后血浆D-二聚体的质量浓度分为2组,其中D-二聚体阳性组48例,D-二聚体阴性组35例。分别监测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5,9,14 d的D-二聚体血浆质量浓度,分析D-二聚体质量浓度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2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的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二聚体阳性组术后1,3,5,9,14 d的D-二聚体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D-二聚体阴性组(P<0.05);2术后2组患者中D-二聚体呈阳性且浓度持续性增高的共有28例,经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D-二聚体阳性组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7例,肺栓塞的患者有4例;D-二聚体阴性组患者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3结果提示,神经脊柱修复术后D-二聚体血浆浓度阳性提示有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若D-二聚体质量浓度持续增高,应高度警惕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静脉血栓形成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神经脊柱手术 D-二聚体 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下载PDF
微创穿刺与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评价 被引量:33
9
作者 张岩睿 常剑 +2 位作者 齐欣 刘鹏 栾新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联合尿激酶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疗效。方法入选病人根据随机原则分成A、B两组,并取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A组使用YL-1进行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联合尿激酶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疗效。方法入选病人根据随机原则分成A、B两组,并取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A组使用YL-1进行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联合使用尿激酶2万U,每天1次血肿腔内给药,并持续引流;B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清除血肿。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3个月预后GO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穿刺组住院时间短于小骨窗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在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穿刺术 小骨窗开颅术 疗效
下载PDF
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4
10
作者 景福权 韩莹 王增亮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6期826-829,共4页
目的观察以针刺全身穴位、温针灸腹部穴位并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90例临床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按就诊先后... 目的观察以针刺全身穴位、温针灸腹部穴位并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90例临床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在试验前均经过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给予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稳定生命体征以及预防并发症等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以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上述治疗方案均在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对改善FMA评价量表评分以及CSS评价量表的评分帮助最大,2组在上述评分中治疗前和治疗后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3.3%。结论在临床上采用以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功能损伤的患者,经济有效,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康复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11
作者 岳雪艳 岳雪莉 +1 位作者 李悦 神玉翠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采取相同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总有...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采取相同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护理前及护理6周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用药依从性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76%(P<0.05)。观察组护理6周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6周后(P<0.05)。观察组护理6周后的精力、躯体活动、社会生活、睡眠情感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6周后(P<0.05)。观察组依从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P<0.05)。结论较之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强化治疗效果方面均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综合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下载PDF
MRI和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术前诊断效能差异 被引量:34
12
作者 姜梅 石鑫 +4 位作者 沈比先 高德宏 阎守芳 高慧 张凯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及MRI对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5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的超声及MRI资料,判断超声及MRI对瘢痕妊娠诊断效能。结果 15例患者超声检查中13例诊断宫旁囊性或囊... 目的探讨超声及MRI对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5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的超声及MRI资料,判断超声及MRI对瘢痕妊娠诊断效能。结果 15例患者超声检查中13例诊断宫旁囊性或囊实性病变,考虑瘢痕妊娠(13/15)。其中2例误诊,1例超声诊断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例诊断为宫颈妊娠。15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在切口处均发现孕囊,考虑瘢痕妊娠15例(15/15)。结论 MRI作为瘢痕妊娠的辅助性检查方法,对诊断该病具有一定特异性,但仍需要结合剖宫产病史及超声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超声 瘢痕妊娠
原文传递
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争议与前景 被引量:34
13
作者 张锋 刘波 周庆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8期2945-2952,共8页
背景:颅内压监测作为一种有创的脑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但其治疗效果备受争议。目的:综述目前国内外颅内压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及临床应用。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60年1月至2013年10月PubMed数据库、万方... 背景:颅内压监测作为一种有创的脑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但其治疗效果备受争议。目的:综述目前国内外颅内压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及临床应用。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60年1月至2013年10月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超星medalink有关颅内压监测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的文章,英文检索词"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brain injury,intracranial tumors,cerebral hemorrhage,cerebrovascular disease",中文检索词"颅内压监测,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颅内肿瘤,脑出血,脑血管病"。共检索到160篇相关文献,7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颅内压监测技术有有创和无创之分,前者在临床上应用达数十年之久,为颅内压监测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数据,使得有创性测压方法日趋成熟;后者因存在不同程度的测量精确度差、使用局限多、方法繁杂、影响因素多等缺点而未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目前仍然没有一种可用于临床的高精确度、无创简便、持续性的监测方法,但无创性多模态监测是颅内压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临床上,颅内压监测技术被应用于颅脑创伤、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肿瘤、脑血管病等疾病的治疗中,尤其在颅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数据,但以回顾性研究居多,缺少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大部分研究显示颅内压监测可连续反应患者颅内压变化,在对颅内伤情和脑肿胀严重程度的判断及指导治疗、评估预后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移植并发症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增高 颅脑损伤 颅内肿瘤 脑出血 脑血管病
下载PDF
针刺结合康复运动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景福权 周钰 +1 位作者 牛相来 王增亮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8期1364-1367,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针刺结合运动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为提高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 目的探讨采用针刺结合运动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为提高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80例,按照就诊的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组(40例)和非针刺康复治疗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在试验前均经过基础治疗后,治疗组采用以针刺结合运动康复疗法为主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康复治疗,上述治疗方案均在经过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所有纳入患者于治疗前后均采用FMA量表以及Berg平衡量表测评其评分情况,并检测患者Hcy血清水平的改变。本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以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MA、Berg量表评分以及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FMA评价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定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以上评分表的改善更大,治疗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为8.61±1.37;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5.0%。结论在临床上采用以针刺结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安全可靠,经济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康复 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3D-CTA、3D-DSA对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价值的对比 被引量:30
15
作者 石鑫 姜梅 +3 位作者 郝玉军 买买提力 成晓江 柳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术(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CTA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根据3D-CTA结果决定直接手术者51例,进一步行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3D-DSA)检查11例(5例诊断为颅内动脉瘤者接受了手...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术(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CTA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根据3D-CTA结果决定直接手术者51例,进一步行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3D-DSA)检查11例(5例诊断为颅内动脉瘤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复查3D-DSA56例。结果62例患者中,6例经3D-CTA及3D-DSA检查均未发现动脉瘤,56例依3D-DSA检查及手术所见,共发现68个颅内动脉瘤。3D-CTA在显示动脉瘤大小及形态方面与术中所见及3D-DSA检查发现相类似。3D-CTA和3D-DSA测得的颅内动脉瘤瘤体纵径、颈宽等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尽管3D-DSA目前仍然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3D-CTA也是诊治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快捷、安全、操作简便的方法,亦可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详细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诊断
下载PDF
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8
16
作者 张文德 吴勤奋 +4 位作者 郭怀荣 姚庆和 张华 殷捷 王建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63-164,共2页
关键词 钻孔引流 开颅血肿清除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比较
下载PDF
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 被引量:25
17
作者 陈祎招 徐如祥 +5 位作者 聂永庚 赛力克 王向宇 段发亮 罗成义 柯以铨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4-106,共3页
目的总结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神经内镜治疗经验。方法采用神经内镜及微创脑手术套管对15例高血压小脑出血病人行微创手术治疗,观察、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失血量30~40 ml,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2.9±4.3)%。术后家属放弃治疗死亡1例... 目的总结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神经内镜治疗经验。方法采用神经内镜及微创脑手术套管对15例高血压小脑出血病人行微创手术治疗,观察、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失血量30~40 ml,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2.9±4.3)%。术后家属放弃治疗死亡1例。术后随访14例,时间3个月,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7例,4分(轻度残疾)4例,3分(重度残疾)2例,2分(植物状态)1例。结论神经内镜高血压小脑出血微创手术是一种具有安全、微创、高效、快速、出血少等特点的高血压小脑出血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郭文 吐尔洪·吐尔逊 +3 位作者 王增亮 马龙 李晓鹏 于湘友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1346-1349,共4页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84例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开颅夹闭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血管内...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84例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开颅夹闭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术后预后情况,并比较复发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6.2%vs64.3%,P<0.01),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死亡0例、2例,植物生存1例、3例,重度残疾1例、4例,轻度残疾5例、12例,恢复良好35例、21例)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Bae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脑动脉瘤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可以提高恢复良好率,降低并发症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开颅夹闭术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神经功能 预后
原文传递
颞肌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37例 被引量:24
19
作者 林琳 张永辉 +5 位作者 昝向阳 周庆九 依马木 阿吉 蔡宁 李大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1-462,共2页
钛材料颅骨成形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日趋广泛。尽管其手术操作简便,但也常有一些术后并发症如皮下积血、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局部脑挫伤、脑穿通畸形感染、修补物外露、修补物松动等。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钛网修补 颞肌 颅骨成形术 术后并发症 硬膜外血肿 脑穿通畸形 手术操作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感染的诊疗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朱司泉 王增亮 +3 位作者 徐丹书 吴昊 朱国华 汪永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1-443,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以期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2月的19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对其中的35例伴有颅内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危...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以期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2月的19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对其中的35例伴有颅内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危险因素和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感染195例中3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17.9%,感染患者以高热、颈项强直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脑膜刺激征为阳性体征,影像学以脑室均匀性扩大为主要特点;脑脊液呈浑浊或脓性改变,脑脊液白细胞、糖蛋白含量等升高为主,感染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间长、多种合并症、GCS评分低、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和置管、开放性损伤、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P<0.05);对症治疗后有效率为82.9%,病死率为11.4%。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感染临床症状明显,危险因素比较复杂,临床上要综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颅内感染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