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素成像对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判定 被引量:3
1
作者 任钰 陈嘉峰 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0-573,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状况,分析运动功能变化并对临床预后进行判定。方法对1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16例,脑出血患者2例)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素成像(DTI)检查纤维束的连续性及破坏情况。于患者入院时、发...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状况,分析运动功能变化并对临床预后进行判定。方法对1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16例,脑出血患者2例)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素成像(DTI)检查纤维束的连续性及破坏情况。于患者入院时、发病后2周、1月及2月分别进行肌力判定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分为2级,1级:皮质脊髓束完整,共5例;2级:皮质脊髓束中断,共13例。16例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肌力及NIHSS评分与皮质脊髓束级别明显相关(P<0.05),发病后2月NIHSS评分转归情况与皮质脊髓束级别有显著性差异(P=0.0202)。2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肌力均为0级但DTI显示皮质脊髓束完整的其预后也较好。18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不同时期NIHSS评分与皮质脊髓束级别明显相关(P<0.05),发病后2月NIHSS评分转归情况与皮质脊髓束级别有显著性差异(P=0.0269)。结论三维纤维束示踪成像图可以更立体直观的显示皮质脊髓束状况,并在脑血管病初期即可对其损伤情况进行判定,同时可以提示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脑血管病 预后
下载PDF
11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估 被引量:131
2
作者 孙伟平 阿依古丽.艾山 +1 位作者 王欣华 黄一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入院24 h内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了解有无吞咽困难;在住院期间行头部CT或MRI检查判定病变部位,以发病3个月和6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入院24 h内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了解有无吞咽困难;在住院期间行头部CT或MRI检查判定病变部位,以发病3个月和6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卒中预后指标,分别对影响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和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卒中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62.6%,不同病变部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2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是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OR=5.841,95%CI:1.562~21.837),吞咽困难是3个月时卒中预后不良(mRS 3~6分)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70,95%CI:1.052~29.496),但未显示其对6个月预后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急性期的常见问题,也是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入院时NIHSS评分是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困难 脑卒中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63
3
作者 白羽 张淑瑶 +4 位作者 任杰 杨勇敏 刘敏 买买素唐 阚美云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脑梗死病人 582例 ,随机分为 2组 ,三七总皂苷组 2 91例 (男性 199例 ,女性 92例 ,年龄 6 0a±s5a)。用三七总皂苷 4 0 0mg加入 5%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 50 0mL中静脉滴注 ,qd ;川芎嗪...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脑梗死病人 582例 ,随机分为 2组 ,三七总皂苷组 2 91例 (男性 199例 ,女性 92例 ,年龄 6 0a±s5a)。用三七总皂苷 4 0 0mg加入 5%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 50 0mL中静脉滴注 ,qd ;川芎嗪组 2 91例(男性 198例 ,女性 93例 ,年龄 59a± 7a)。用川芎嗪注射液 16 0mg加入 5%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50 0mL中静脉滴注 ,qd ,2组疗程均为 30d。结果 :三七总皂苷组总有效率 95 2 % ,不良反应少。川芎嗪组总有效率 82 1%。组间经Ridit分析 ,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三七总皂苷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脑梗死的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注射液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盐酸帕罗西汀片对帕金森病患者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3
4
作者 孟新玲 房江山 +1 位作者 刘远新 沙地克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3-405,共3页
目的评价盐酸帕罗西汀片对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PD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取盐酸帕罗西汀片加PD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PD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PD综合评分表(UPDRS)... 目的评价盐酸帕罗西汀片对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PD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取盐酸帕罗西汀片加PD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PD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PD综合评分表(UPDRS)、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UPDRS、HAMD、HAMA评分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帕罗西汀片对PD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症 焦虑症 盐酸帕罗西汀片
原文传递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9
5
作者 王萍 马玉 +4 位作者 杨越 赵瑞文 祁玉霞 布热比古丽·艾尼 常海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实施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实施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IMB组(38例)。最终完成随访70例,其中IBM组36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IMB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性护理方案。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3个月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及日常生活功能力Barthel指数(BI)评价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IMB组MoCA、BI评分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可改善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延续性护理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7
6
作者 刘培琴 周君 唐琪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0期3012-3014,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动脉超声联合应用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分别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血管病变情况,以头颅DSA检查结果作为...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动脉超声联合应用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分别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血管病变情况,以头颅DS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结果经DSA检查,109例患者颅内、颈部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异常血管895条。单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颅内血管异常86例,异常血管345条;单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颅外血管异常74例,异常血管322条;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发现颅内外异常血管105例,异常血管832条。单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单用颈动脉超声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99%%、83.49%和94.32%。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能明显提高颅内外血管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对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
下载PDF
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对CD-63、CD62P和PAC-1以及炎性因子、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5
7
作者 刘丽丹 田新玮 +3 位作者 刘文萍 李静 徐佳骏 彭颜晖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32-334,337,共4页
目的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CD-63、CD62P和PAC-1以及炎性因子、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11月急性脑梗塞患者19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每组95例,观察组予以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 目的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CD-63、CD62P和PAC-1以及炎性因子、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11月急性脑梗塞患者19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每组95例,观察组予以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仅予以拜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CD-63、CD62P和PAC-1以及炎性因子、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活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63、CD62P、PAC-1、hs-CRP、IL-6和IL-8均低于对照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沉降率和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减轻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推荐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塞 血小板聚集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纤支镜联合氨溴索肺泡灌洗对脑梗死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4
8
作者 胡霞 陈方方 蔡俊秀 《临床肺科杂志》 2015年第8期1518-1523,共6页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氨溴索肺泡灌洗对脑梗死合并重症肺部感染伴肺不张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脑梗死合并重症肺部感染伴肺不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1例)和对照组(n=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氨溴索肺泡灌洗对脑梗死合并重症肺部感染伴肺不张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脑梗死合并重症肺部感染伴肺不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1例)和对照组(n=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支镜联合氨溴索肺泡灌洗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3、7及14 d的降钙素原(PTC)、C反应蛋白(CRP)及血浆内脂素、血常规、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PTC、CRP、内脂素水平在治疗后3 d升高,治疗7 d后开始降低,治疗组上述指标在治疗后7 d^14 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及氧合指数(OI)后3 d^7 d开始升高(P<0.05),血乳酸(Lac)开始下降,但治疗组上述指标在治疗后3~7 d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PIS及NIHSS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内脂素、PTC、CRP水平、治疗前NIHSS评分与CPIS评分密切相关(P<0.05);治疗组治疗14 d后的NIHSS评分下降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脂素、CRP、治疗前CPIS评分与治疗14 d后NIHSS评分下降百分比密切相关(P<0.05)。结论血浆内脂素、PTC、CRP水平与脑梗死合并重症肺部感染伴肺不张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纤支镜联合氨溴索肺泡灌洗可有效降低上述炎性因子的水平,改善氧合功能、控制感染,从而间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短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部感染 肺泡灌洗 内脂素 炎性因子 氨溴索 NIHSS 氧合功能 氧合指数 血气分析指标 纤维支气管镜
下载PDF
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5
9
作者 李槟 蒋健 刘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包括饮食指导、心理...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包括饮食指导、心理疏导、患肢康复锻炼等在内的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干预1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肌力疗效、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肌力治疗有效率为8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X^2=4.719,P〈0.05);遵医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18%(X^2=7.362,P〈0.05);合理饮食、定期检测血压、自我监控症状行为、适当运动、自我心理调节、健康知识知晓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信念教育模式能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肌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并发症 健康教育/方法 病人依从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3
10
作者 殷文明 张小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629-163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3期)、PubMed、CNKI、SCI、EMBase数据库、Medline及万方全文数据库,收集rt-PA或安慰剂治... 目的系统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3期)、PubMed、CNKI、SCI、EMBase数据库、Medline及万方全文数据库,收集rt-PA或安慰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1995年1月—2013年6月。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包含6 54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t-PA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3~6个月有利神经评分〔改良Rankin(mRS)评分0~1分、牛津残障评分(OHS)0~1分〕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1.22,95%CI(1.10,1.35),P〈0.05〕;rt-PA组0~3.0 h时间窗〔RR=1.53,95%CI(1.32,1.78),P〈0.05〕、3.1~4.5 h时间窗〔RR=1.13,95%CI(1.02,1.25),P=0.02〕有利神经评分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4.6~6.0 h时间窗rt-PA组与对照组有利神经评分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A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3.94,95%CI(2.31,6.70),P〈0.05〕,但两组的3~6个月总体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利神经评分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在0~4.5 h时间窗内溶栓治疗的有利神经评分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在4.6~6.0 h时间窗,两组的有利神经评分发生率无差别。rt-PA组较对照组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更高,两组的3~6个月总体病死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卒中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1
11
作者 王萍 王思杰 +4 位作者 常海霞 孔祥锋 高华 王珊珊 祁玉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0期177-180,共4页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护理前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MMSE、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MMSE、AD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MMSE、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促进患者病情改善、提升患者自理能力,并进一步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以及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凝血功能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1
12
作者 陈明 高华 +4 位作者 孔祥锋 裴静 牛会娟 刘敬 朱志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依据急性脑梗死症状发生至96h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是否有进行性加重,观察组又可分为进展组(n=65例)...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依据急性脑梗死症状发生至96h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是否有进行性加重,观察组又可分为进展组(n=65例)和非进展组(n=45例),同期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脂代谢、Hcy、hs-CRP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血脂代谢、Hcy、hs-CRP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中指标水平比较,观察组TG、TC、LDL、Hcy、hs-CRP、D-dime,FIB水平均显著升高,HDL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TG、TC、LDL、Hcy、hs-CRP、D-dime,FIB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HDL水平显著低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病情程度与TG、TC、LDL、Hcy、hs-CRP、D-dime,FI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HDL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及凝血功能异常,Hcy及hs-CRP水平显著升高,各指标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病情程度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HCY HS-CRP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误吸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13
作者 孙伟平 阿依古丽.艾山 +2 位作者 刘冉 孙葳 黄一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7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的结果分为误吸组和无误吸组。对可能影响卒中后误吸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7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的结果分为误吸组和无误吸组。对可能影响卒中后误吸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为50.7%,36.1%的误吸患者为无症状性误吸。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脑卒中史和卒中严重程度是卒中后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严重卒中(OR=5.778,95%CI1.123—29.737)和既往有脑卒中史(OR=3.302,95%CI1.174—9.293)是卒中后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误吸是脑卒中急性期的常见问题,严重卒中(NIHSS>10分)和脑卒中史是卒中后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误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精准医学体系的构建及其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28
14
作者 梅甜 张洋 +2 位作者 胡珊 杨红梅 周毅 《中国数字医学》 2016年第1期44-48,共5页
精准医学是生物信息学、医学信息学与大数据交叉发展形成的新型医学概念。其立足于癌症的基因诊断与靶向药物筛选,辐射到所有疾病的精准化诊断与治疗等多个领域的所有环节,最终将助力于人类健康水平的提升。介绍了当前精准医学的整体概... 精准医学是生物信息学、医学信息学与大数据交叉发展形成的新型医学概念。其立足于癌症的基因诊断与靶向药物筛选,辐射到所有疾病的精准化诊断与治疗等多个领域的所有环节,最终将助力于人类健康水平的提升。介绍了当前精准医学的整体概况,从精准医学的定义、研究范围、体系构成、信息平台框架设汁及最终实现的目标等方面描述了精准医学带来的新型医学模式。最后对实施精准医学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对当前面临的信息化方面的挑战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学 生物医学信息 大数据 健康管理
下载PDF
积极心理干预对青年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程珍珍 周建梅 史文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3期374-378,共5页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方法在青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验证其对患者创伤后成长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4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方法在青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验证其对患者创伤后成长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4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和试验组(5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的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干预。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PTGI总得分、GWB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干预可提高青年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及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青年 积极心理干预 创伤后成长 主观幸福感
原文传递
普拉克索联合高压氧舱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16
作者 潘燕 罗梅 王新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高压氧舱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修订Hoehn-Yahr(H-Y)分级≤3级且合并睡眠障碍的PD患者60例,根据治疗随机分为3组,20例普拉克索组;20例高压氧舱组;20例普拉克索联...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高压氧舱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修订Hoehn-Yahr(H-Y)分级≤3级且合并睡眠障碍的PD患者60例,根据治疗随机分为3组,20例普拉克索组;20例高压氧舱组;20例普拉克索联合高压氧舱治疗(联合)组,疗程均为2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行全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及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统一PD评定量表运动检查(UPDRS-Ⅲ)及H-Y分级评分。结果与普拉克索组和高压氧舱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PQSI[(4.35±1.21)分vs(6.87±1.82)分和(6.53±1.67)分]、ESS降低[(2.18±3.51)分vs(5.62±4.32)分和(5.15±3.95)分],卧床时间[(501.24±76.92)min vs(421.38±69.82)min和(410.25±58.47)min]、总睡眠时间升高[(259.12±138.33)min vs(213.21±152.24)min和(215.39±149.55)min],3组睡眠效率、睡眠中觉醒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UPDRS-Ⅲ评分、H-Y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高压氧舱治疗P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时,在提高睡眠效率、合理改善睡眠结构等方面有更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高压氧 睡眠障碍 多道睡眠描记术 睡眠 快速眼运动 普拉克索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Aβ1-42、胱抑素C、尿酸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7
17
作者 梁若冰 雷晶 张小宁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Aβ1-42、胱抑素C(CysC)、尿酸(UA)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108例散发型PD患者(PD组)及同期就诊于本院体检中心的10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记录人口学资料及血CysC、UA的检验结果,...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Aβ1-42、胱抑素C(CysC)、尿酸(UA)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108例散发型PD患者(PD组)及同期就诊于本院体检中心的10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记录人口学资料及血CysC、UA的检验结果,采用ELISA法检测2组血清的Aβ1-42水平。结果:PD组的血清Aβ1-42水平、U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晚期PD患者较早期PD患者的CysC水平升高(P<0.05)。随认知障碍加重,Aβ1-42水平呈现降低趋势,CysC呈升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的血清CysC水平与Mo CA评分中命名部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PD组的UA水平与UPDRSⅢ评分负相关(P<0.05),与MMSE评分、Mo CA评分正相关(P<0.05)、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D患者血清Aβ1-42水平及血尿酸水平降低,CysC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β淀粉样蛋白1-42 胱抑素C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脑血管病造影及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王萍 常海霞 +1 位作者 刘刚 孔祥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28-129,共2页
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技术为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由于神经系统功能繁多,解剖结构复杂,脑组织细胞损伤的不可再生性,使介入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1]。介入性诊治术是创伤性诊断和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应增加风险管理意识,预防和... 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技术为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由于神经系统功能繁多,解剖结构复杂,脑组织细胞损伤的不可再生性,使介入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1]。介入性诊治术是创伤性诊断和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应增加风险管理意识,预防和处理好各种可能的并发症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脑血管病 并发症
下载PDF
63例急性脊髓炎临床特征与激素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杜磊 郭雪冰 张小宁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806-80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以及激素治疗效果。方法对63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32例(治疗组)急性脊髓炎患者,与31例应用地塞米松(对照组)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63例患者的主要...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以及激素治疗效果。方法对63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32例(治疗组)急性脊髓炎患者,与31例应用地塞米松(对照组)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63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感觉障碍63例(100%),双下肢截瘫37例(58.7%),四肢瘫16例(25.4%),括约肌功能障碍56例(88.9%)。神经影像学异常63例。甲强组和地米组疗效分析比较,两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3.416,P<0.05)。结论甲基强地松龙是治疗急性脊髓炎快速、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炎 临床特征 激素疗效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洪科 张小宁 +2 位作者 刘培琴 周君 张晓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技术联合评价和随访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经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技术联合评价和随访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经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具有脑缺血症状的颈动脉狭窄且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71例,采用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前、后颈动脉狭窄局部管径、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及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的PSV、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原狭窄处内径由术前(3.13±0.83)mm增加至术后1周的(4.77±0.51)mm(P<0.05)、术后1年的(4.64±0.52)mm(P<0.05);颈动脉狭窄处PSV由术前(190.69±113.65)cm/s,降至术后1周的(86.15±30.52)cm/s(P<0.05)、术后1年的(90.28±29.79)cm/s(P<0.05);患侧MCA的PSV由术前(77.68±14.66)cm/s,术后1周升高为(115.62±22.32)cm/s(P<0.05),术后1年升高为(108.89±20.29)cm/s(P<0.05),PI值由术前(0.81±0.01),术后1周提高到(1.07±0.01)(P<0.05)、术后1年提高到(1.06±0.02)(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提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颈动脉血管内径及脑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可以作为准确评价和随访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疗效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