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8
1
作者 郑森元 李可 刘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经过电子胃镜确诊的GERD患者120例及对照组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20例予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和14C呼气试验法进行H.pylori检测,对比两组H.pylori感染情况;将90例反流性...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经过电子胃镜确诊的GERD患者120例及对照组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20例予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和14C呼气试验法进行H.pylori检测,对比两组H.pylori感染情况;将9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LA-A、B组及LA-C、D组,对比两组H.pylori感染情况;将120例GERD患者分为轻度症状组、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及极重度症状组,比较组间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 GERD组H.pylori感染的阳性率(39.17%)低于对照组H.pylori感染的阳性率(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B组H.pylori感染的阳性率(60.87%)高于LA-C、D组H.pylori感染的阳性率(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症状组、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及极重度症状组H.pylori感染的阳性率分别是40.00%、41.67%、40.63%、31.82%。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保护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GERD症状的发生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症状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人群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 被引量:9
2
作者 荣亮 李可 +3 位作者 郑森元 刘芳 刘慧敏 侯慧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3715-3719,共5页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人群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和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在2013-02/2013-04调查时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并选取部分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方法:(1)对本市区18-78岁...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人群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和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在2013-02/2013-04调查时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并选取部分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方法:(1)对本市区18-78岁维吾尔族常住人口进行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样本量为3000例,完成者2980例.根据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Q)行症状积分(症状积分分值最高18分),症状积分分值≥8表明存在症状性反流,并且将症状积分分值≥8的人群作为观察组,症状积分分值<8的人群作为对照组;随机抽取观察组与对照组部分反流阳性的患者进行胃镜、24 h pH值监测等作精查,根据精查的正确率对普查结果校正后测算出患病率;(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症状性反流的因素;(3)确诊为GERD的53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组(A组)、西米替丁组(B组)和改变生活方式组(C组),治疗4 wk后比较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共2980例完成筛查,男女之比为1.07∶1,样本中症状积分分值≥8者468例(15.60%),精查正确率为72.86%,据此推算GERD的患病率为11.44%,RE为2.92%;(2)高脂饮食[优势比(odds ratio,OR)=7.964]、饮酒(OR=3.804)、饮浓茶(OR=2.758)、腹型肥胖(OR=2.713)、饱食(OR=2.408)、幽门螺杆菌感染(OR=0.186)与胃食管反流症状存在相关性;(3)埃索美拉唑组(A组)、西米替丁组(B组)和改变生活方式组(C组)干预治疗4 wk后,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8.24%、47.06%和26.32%.结论:GERD为多发疾病,高脂饮食、饮酒、饮浓茶、腹型肥胖、饱食是GER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是GER的保护因素.改变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对控制胃食管反流症状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性食管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