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研究初探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娜 赵莉 张婷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0-914,共5页
【目的】为了探明遗传及环境等因素对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的影响,进而为准确预测预报该虫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亲本组合、温度、幼虫密度以及寄主质量等条件下饲养幼虫至蛹,并对其翅型分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 【目的】为了探明遗传及环境等因素对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的影响,进而为准确预测预报该虫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亲本组合、温度、幼虫密度以及寄主质量等条件下饲养幼虫至蛹,并对其翅型分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亲本组合对苜蓿叶象甲F1代翅型分化影响差异显著,尤以亲本均为长翅型(N♀×N♂)组合中,F1代中短翅型蛹高达94.1%;温度、密度对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均有一定影响,随着温度、密度的升高,长翅型蛹分化率呈上升趋势,短翅型蛹分化率呈下降趋势;寄主质量对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影响极显著,苜蓿茎秆处理组中长翅型蛹显著高于苜蓿茎叶处理。【结论】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受多个因子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翅型 亲本 温度 密度 寄主
下载PDF
新疆苜蓿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克梅 郭庆元 +1 位作者 赵莉 陈祥忠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1-154,共4页
从新疆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区采集的苜蓿根腐病病株及土样中分离得到155个丝核菌Rhizoc-tonia菌株,经鉴定其中126株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对126个立枯丝核菌菌株进行菌丝融合群(AG群)组成及各融合群对苜蓿的致病性... 从新疆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区采集的苜蓿根腐病病株及土样中分离得到155个丝核菌Rhizoc-tonia菌株,经鉴定其中126株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对126个立枯丝核菌菌株进行菌丝融合群(AG群)组成及各融合群对苜蓿的致病性进行了判定和致病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疆苜蓿上的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有AG1、AG2、AG4、AG5 4种类型,其出现频率分别为11.2%、46.6%、6.1%和36.1%。其中AG2和AG5分离频率较高,为优势融合群。各融合群对苜蓿苗期致病性差异显著,以AG2致病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立枯丝核菌 融合群 致病性
下载PDF
苜蓿叶象甲的耐寒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娜 刘长月 +1 位作者 武云霞 赵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9-463,共5页
为探讨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的耐寒性,测定了不同虫态以及越冬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结果表明,苜蓿叶象甲成虫、长翅型蛹、短翅型蛹、四龄幼虫以及三龄幼虫的过冷却点依次为-20.46、-10.34、-9.55、-10.0和-9.75℃,冰点依次为-18... 为探讨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的耐寒性,测定了不同虫态以及越冬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结果表明,苜蓿叶象甲成虫、长翅型蛹、短翅型蛹、四龄幼虫以及三龄幼虫的过冷却点依次为-20.46、-10.34、-9.55、-10.0和-9.75℃,冰点依次为-18.24、-6.68、-6.52-、7.52和-7.86℃,各虫态中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低,长、短翅型蛹与三、四龄幼虫间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P>0.05),冰点差异亦不显著;越冬期苜蓿叶象甲长翅型成虫和短翅型成虫间过冷却点差异和冰点差异均不显著;12月下旬和1月下旬雌成虫过冷却点显著低于雄成虫的(P<0.05)。综合分析认为,苜蓿叶象甲各虫态中以成虫耐寒能力最强,翅型对苜蓿叶象甲的耐寒性影响不显著,性别对苜蓿叶象甲耐寒性的影响因气温的降低而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耐寒力 过冷却点 冰点
下载PDF
苜蓿叶象甲的防治药剂筛选及毒力测定 被引量:7
4
作者 刘长月 赵莉 +1 位作者 张良 张泉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5,共5页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玻璃管药膜法,从10种杀虫剂及1个混剂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各龄幼虫的毒杀筛选试验中,选出6种药剂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瓢甲敌室内毒力最强,其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2至4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4.511 0,1.1 035,6.527 1...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玻璃管药膜法,从10种杀虫剂及1个混剂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各龄幼虫的毒杀筛选试验中,选出6种药剂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瓢甲敌室内毒力最强,其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2至4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4.511 0,1.1 035,6.527 1,82.154 2 mL/L,其次为甲维盐+顺式氯氰菊酯混剂及印楝素,甲维盐+顺式氯氰菊酯混剂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2至4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6.657 6,2.889 4,12.636 0,32.570 2 mL/L,印楝素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2至4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12.471 8,5.383 6,6.333 9,71.257 9 m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药剂筛选 毒力测定 药膜法
下载PDF
苜蓿叶象甲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春华 赵莉 +2 位作者 刘长月 王飞 薛鹏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467-471,共5页
2010-2011年,分别在新疆呼图壁对苜蓿叶象甲进行拍枝和网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苜蓿叶象甲幼虫的空间分布进行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理论拟合为负二项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昆虫行为或环境条... 2010-2011年,分别在新疆呼图壁对苜蓿叶象甲进行拍枝和网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苜蓿叶象甲幼虫的空间分布进行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理论拟合为负二项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昆虫行为或环境条件引起的,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叶象甲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2.95/m+0.049)/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空间分布型 聚集指标 理论抽样数
下载PDF
新疆两种星翅蝗外生殖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任金龙 邵路 赵莉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91-394,共4页
对意大利蝗、黑腿星翅蝗两种星翅蝗雄性外生殖器、雌性下生殖板进行比较解剖,并描述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星翅蝗雄性外生殖器变化最为明显的部位是阳具基背片的侧板及阳具复合体的色带基支、色带瓣、阳茎端瓣。两种星翅蝗雌性下生... 对意大利蝗、黑腿星翅蝗两种星翅蝗雄性外生殖器、雌性下生殖板进行比较解剖,并描述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星翅蝗雄性外生殖器变化最为明显的部位是阳具基背片的侧板及阳具复合体的色带基支、色带瓣、阳茎端瓣。两种星翅蝗雌性下生殖板变化最为明显的部位是下生殖板的前突基内支及腹产卵瓣腹基瓣片。外生殖器特征在意大利蝗和黑腿星翅蝗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两种蝗虫区别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腿星翅蝗 意大利蝗 雄性外生殖器 雌性下生殖板
下载PDF
苜蓿籽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长月 赵莉 倪亦非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34-240,共7页
对紫花苜蓿种子的重要害虫苜蓿籽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籽蜂在新疆呼图壁地区1年发生3代,主要以3龄幼虫在苜蓿种子内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开始羽化;7月上旬出现第1代成虫,7月下旬出现第2代成... 对紫花苜蓿种子的重要害虫苜蓿籽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籽蜂在新疆呼图壁地区1年发生3代,主要以3龄幼虫在苜蓿种子内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开始羽化;7月上旬出现第1代成虫,7月下旬出现第2代成虫。成虫羽化多集中在白天10:00~14:00,平均性比约为1.34∶1。不同营养条件对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不同,其中以5%蜂蜜水饲养成虫寿命最长、产卵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苜蓿籽蜂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苜蓿籽蜂越冬虫态对温度的敏感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长月 赵莉 倪亦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1-286,共6页
本研究将当年收获的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储存于4个温度条件下,采用定期剖种的方法,调查苜蓿籽蜂(Bruchophagus roddi)的越冬虫态及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苜蓿籽蜂主要以3龄幼虫在苜蓿种子内滞育越冬。10月从田间将苜蓿种子收回,... 本研究将当年收获的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储存于4个温度条件下,采用定期剖种的方法,调查苜蓿籽蜂(Bruchophagus roddi)的越冬虫态及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苜蓿籽蜂主要以3龄幼虫在苜蓿种子内滞育越冬。10月从田间将苜蓿种子收回,储存温度在18.0℃、平均湿度为27.2%(10―12月)时,越冬幼虫于当年12月下旬开始化蛹;储存温度在9.9℃,平均湿度为40.1%(10月―次年2月)时,越冬幼虫于次年2月下旬开始化蛹。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梯度处理苜蓿种子结果表明,在50℃、-30℃条件下处理1d,籽蜂幼虫的死亡率均达100%,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93.33%和8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籽蜂 越冬幼虫 温度处理
下载PDF
斯氏伞锥象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武云霞 赵莉 董刚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1-43,共3页
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法则对柽柳上的斯氏伞锥象成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斯氏伞锥象成虫在柽柳上呈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其种群聚集均数λ>2,说明聚... 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法则对柽柳上的斯氏伞锥象成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斯氏伞锥象成虫在柽柳上呈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其种群聚集均数λ>2,说明聚集原因是昆虫本身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的或由其中一个因素引起的。根据Iwao最适抽样公式得出了理论抽样模型:N=Dt22(3.8m60 7+0.139 6),并计算出不同虫口密度、不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伞锥象成虫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下载PDF
种苜蓿锈病与白粉病发生动态及两病复合产量损失估计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宗峰 郭庆元 +1 位作者 赵莉 张渊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8-671,共4页
【目的】查明锈病与白粉病在当地种苜蓿上的发生动态,建立两病最终复合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模型。【方法】采用定时定点调查的方法,监测两病发生动态。对种苜蓿田进行药剂处理,造成不同病级,分别测产后用一元回归方法建立产量损... 【目的】查明锈病与白粉病在当地种苜蓿上的发生动态,建立两病最终复合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模型。【方法】采用定时定点调查的方法,监测两病发生动态。对种苜蓿田进行药剂处理,造成不同病级,分别测产后用一元回归方法建立产量损失估计模型,并验证。【结果】种苜蓿锈病6月中上旬零星发病,且发病后病情进展较快,至8月中下旬种苜蓿近成熟期病情指数达到高点,接近70。种苜蓿白粉病始发于7月中旬,8月病情进展较快,至种苜蓿成熟期病情指数达到55左右。两病最终复合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模型为Y=1.671 6X+1.605 8。【结论】种苜蓿锈病及白粉病发病于结荚期与成熟期,且病情进展较快,病情指数较高,对种苜蓿危害较重。苜蓿种子产量损失率与锈病及白粉病两病最终复合病情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苜蓿 锈病 白粉病 发病动态 产量损失估计
下载PDF
苜蓿叶象甲的生活习性及防治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良 张滋林 赵莉 《新疆农业科技》 2010年第6期44-44,共1页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上重要的豆科牧草,具有持续高产、适应性强、草质优、适口性好、易栽培等特点,在畜牧业生产中被人们冠之以"牧草之王"的美誉。在世界各大畜牧大国中,均广泛种植。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生活习性 畜牧业生产 防治 豆科牧草 适应性 适口性 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