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猪肠管火器贯通伤的早期凝血功能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头健康长白仔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组、高原组,每组10只。平原组放置于海拔800 m的平原境中,高原组放置于模拟海拔6000 m高原的实验舱中48 h。两组均手枪致...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猪肠管火器贯通伤的早期凝血功能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头健康长白仔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组、高原组,每组10只。平原组放置于海拔800 m的平原境中,高原组放置于模拟海拔6000 m高原的实验舱中48 h。两组均手枪致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返回平原观察室。各组伤后0、2、4、8、12及24 h分别检测外周血凝血和纤溶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最大强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高原组伤后0、2 h PT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伤后8、12、24 h PT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01);伤后4 h PT与平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伤后0、2、4 h APTT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伤后8、12、24 h APPT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01)。高原组伤后0、2、4 h TT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伤后12、24 h TT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01);伤后8 h TT与平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伤后0、2、4、8、12、24 h Fbg、D⁃D、FDP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01)。高原组伤后0、2、4 h R值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伤后8、12、24 h R值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01)。高原组伤后0、2、4 h K值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伤后8、12、24 h K值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05或0.01)。高原组伤后0、2、4 hα角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伤后8、12、24 hα角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P<0.01)。高原组伤后0、2、4、8 h MA值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伤后12、24 h MA值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P<0.01)。高原组伤后0、2、4 h CI值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伤后8、12、24 h CI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猪肠管火器贯通伤的早期凝血功能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头健康长白仔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组、高原组,每组10只。平原组放置于海拔800 m的平原境中,高原组放置于模拟海拔6000 m高原的实验舱中48 h。两组均手枪致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返回平原观察室。各组伤后0、2、4、8、12及24 h分别检测外周血凝血和纤溶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最大强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高原组伤后0、2 h PT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伤后8、12、24 h PT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01);伤后4 h PT与平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伤后0、2、4 h APTT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伤后8、12、24 h APPT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01)。高原组伤后0、2、4 h TT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伤后12、24 h TT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01);伤后8 h TT与平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伤后0、2、4、8、12、24 h Fbg、D⁃D、FDP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01)。高原组伤后0、2、4 h R值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伤后8、12、24 h R值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01)。高原组伤后0、2、4 h K值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伤后8、12、24 h K值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P<0.05或0.01)。高原组伤后0、2、4 hα角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伤后8、12、24 hα角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P<0.01)。高原组伤后0、2、4、8 h MA值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伤后12、24 h MA值均较平原组显著降低(P<0.01)。高原组伤后0、2、4 h CI值均较平原组显著升高,伤后8、12、24 h CI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