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66例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孙召实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9期78-80,共3页
目的评价对脊柱骨折患者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评定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共66例,采用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为33例。参照组患者行外... 目的评价对脊柱骨折患者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评定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共66例,采用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为33例。参照组患者行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为期0.5~2年的随访,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体后缘高度的增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体后缘高度的增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Cobb角的改善过程中,其中参照组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分别为(56.7±4.4)%、(44.0±2.8)%、(28.4±2.0)°;实验组分别为(94.1±1.7)%、(95.2±2.6)%以及(6.6±2.7)°;实验组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呈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后路手术内固定法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对患者的伤椎高度进行恢复,以此对Cobb角进行改善,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手术 脊柱骨折 效果分析
下载PDF
Lc在诊治Mirizzi综合征中的探索性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召实 杜红伟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探索研究应用Lc诊治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自200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48名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综合分析Lc在治疗Mirizzi综合征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按Csendes分型,Ⅰ型40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0例... 目的探索研究应用Lc诊治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自200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48名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综合分析Lc在治疗Mirizzi综合征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按Csendes分型,Ⅰ型40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0例。43例完成LC,均为Ⅰ-Ⅱ型病例。中转开腹手术5例,其中Ⅰ型3例,Ⅱ型1例,Ⅲ型2例。术前的治性ERCP检查9例,均为发生胆管损伤;术中发生胆管损伤5例,均转开腹,行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结论经过多年的探索性应用研究,发现Lc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及Ⅰ型和Ⅱ型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MIRIZZI综合征 应用研究
下载PDF
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部分切除患者术后残胃溃疡与残胃癌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25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溃疡与残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临床症状、发生部位及病理组织学情况。结果100...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溃疡与残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临床症状、发生部位及病理组织学情况。结果100例残胃溃疡发生部位特征,残胃溃疡最常见于吻合口,发生率为61%(61/100)。其次为鞍部溃疡21%(21/100)、胃部溃疡为14%(14/100)、输入袢输出袢溃疡3%(3/100)和十二指肠溃疡1%(1/100)。其中鞍部溃疡和输入袢输出袢溃疡均为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均为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残胃溃疡病理组织学特征,残胃溃疡患者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为21%(21/100),其在不同部位的发生率依次为胃部溃疡28.57%(4/14)、吻合口溃疡21.31%(13/61)、鞍部溃疡14.29%(3/21)、输入袢输出袢溃疡33.33%(1/3),各部位溃疡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胃溃疡患者残胃癌发生率为12%(12/100),在不同部位发生率依次为:胃部溃疡42.86%(6/14)、吻合口溃疡8.20%(5/61)、鞍部溃疡4.76%(1/21);胃部溃疡癌变率明显高于其他各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胃溃疡多见于男性,好发于吻合口部,残胃溃疡恶变风险较高,好发于胃部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部分切除术 残胃溃疡 残胃癌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肛门功能和血白蛋白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司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4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肛门功能和血白蛋白效果。方法 8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随访3月,观察患...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肛门功能和血白蛋白效果。方法 8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随访3月,观察患者肛门功能和血白蛋白水平。结果 3月后随访,对照组肛门功能优良率60%,治疗组优良率82.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血白蛋白均有提高,并且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明显改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肛门功能,提高血白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肛门功能 白蛋白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司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3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率等。并且测定...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率等。并且测定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3d血清的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率方面均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均有明显下降(P<0.01),并且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 疗效
下载PDF
胸骨软骨肉瘤1例报告
6
作者 陈洪波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9期134-136,共3页
软骨肉瘤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临床上可见于多个部位,其中胸骨部位较少,再加上该位置本身的特殊性,导致临床治疗难度较高。由于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对于该病的敏感性不高,因此,临床上普遍以手术方式进行切除治疗,但对于... 软骨肉瘤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临床上可见于多个部位,其中胸骨部位较少,再加上该位置本身的特殊性,导致临床治疗难度较高。由于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对于该病的敏感性不高,因此,临床上普遍以手术方式进行切除治疗,但对于具体治疗情况仍然存在一定争议性,因此,相关内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 软骨肉瘤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自制便携式简易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在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洪波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9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便携式简易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在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9... 目的探讨自制便携式简易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在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9例。研究组给予自制便携式简易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干预,参照组给予碘伏纱条填塞引流换药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控制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恢复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控制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实施自制便携式简易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恢复情况,故方案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便携式简易封闭负压引流装置 术后切口 愈合不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