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锚钉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姜国 范存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1-253,I0002,共4页
[目的] 介绍一种应用微型锚钉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的方法,通过观察临床效果来探讨该方法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的可行性。[方法]对14例陈旧性锤状指患者临床应用微型锚钉治疗。于远侧指间关节(DIP)背侧做“и”形切口,显露伸指肌腱... [目的] 介绍一种应用微型锚钉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的方法,通过观察临床效果来探讨该方法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的可行性。[方法]对14例陈旧性锤状指患者临床应用微型锚钉治疗。于远侧指间关节(DIP)背侧做“и”形切口,显露伸指肌腱,将断端间疤痕切除,用1枚1mm克氏针将远侧指间关节(DiP)固定于伸直位,用肌腱缝合线水平褥式缝合仲指肌腱断端,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钻孔后安装微型锚钉,将锚钉尾部携带的肌腱缝线与伸指肌腱近断端缝合以加强缝合强度。术后前臂掌侧面石膏托固定腕关节背神30°,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伸直位3周,6周后拔除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个月-1年,按Dargan功能评定法:优10例,良2例,可1例,差1例。其中1例远侧指间关节(DIP)屈曲功能障碍,无畸形复发。优良率85.7%。[结论]应用微型锚钉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具有缝合强度高,畸形复发率低,操作简便,效果可靠的优点,是一种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锚钉 锤状指 畸形矫治
下载PDF
应用T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玉波 姜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596-1597,共2页
关键词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锁定加压接骨板 钢板治疗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石膏外固定治疗 T形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发生率
下载PDF
严重粉碎踝关节骨折66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孔庆华 孙占胜 陈振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2期848-849,共2页
关键词 重建钢板治疗 严重粉碎 踝关节骨折 踝部骨折 效果满意
下载PDF
断指再植术后动脉危象43例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国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11期1202-1203,共2页
关键词 断指再植 动脉危象
下载PDF
第一掌骨背侧逆行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姜国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24-225,共2页
关键词 逆行筋膜皮瓣 掌骨背侧 临床应用 拇指远端缺损 虎口挛缩
下载PDF
累及距下跟骰关节损伤跟骨骨折术后远期疗效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宗军 肖春凌 +3 位作者 殷建新 洒海涛 武慧明 范存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746-174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累及距下、跟骰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61例63足,男58例,女3例;年龄19~68岁,平均42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16足,Ⅲ型30足,Ⅳ...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累及距下、跟骰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61例63足,男58例,女3例;年龄19~68岁,平均42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16足,Ⅲ型30足,Ⅳ型17足。其中急诊手术13足,亚急诊手术50足。[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5年,平均4年3个月。术中无重要神经、肌腱损伤,术后有2足切口延迟愈合,1足发生切口皮缘坏死感染;尤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及再骨折发生;2足于久走后出现距下关节痛,尚能忍受。按张铁良百分评分法进行评定:优36例,良24例,可3例,总优良率为95.2%。[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并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距下、跟骰关节损伤的各型跟骨骨折,可有效恢复Bohlers角和Gissane角,具有固定坚强,并有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距下 跟骰关节损伤 跟骨钢板 内固定 远期疗效
下载PDF
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前足供区创面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宗军 肖春凌 +1 位作者 殷建新 柴益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目的总结以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趾游离移植后前足供区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7年10月,收治15例手指缺损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20~45岁,平均33.6岁。致伤原因:机器压轧伤12例,车祸伤... 目的总结以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趾游离移植后前足供区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7年10月,收治15例手指缺损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20~45岁,平均33.6岁。致伤原因:机器压轧伤12例,车祸伤3例。其中拇指缺损12例,示、中、环、小指缺损2例,全手指缺损1例。急诊入院6例,伤后3~5个月行二期再造术9例。术中采用足趾游离移植重建手指后,前足供区软组织缺损范围6 cm×4 cm~12 cm×6 cm;以腓动脉终末穿支的降支为皮瓣旋转轴点,切取10 cm×4 cm~14 cm×6 cm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移位修复足部供区创面,皮瓣供区以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供、受区伤口Ⅰ期愈合。皮瓣供区植皮成活。除1根再造示指坏死外,余再造指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足部功能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为10~13 mm。供区植皮处无明显不适,未见痛性神经瘤形成。再造指感觉及抓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结论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厚薄及质地适中、手术操作简便,是修复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手指后前足供区缺损创面的一种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 腓浅神经 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前足 足趾移植
原文传递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固定在断指再植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宗军 肖春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年第7期657-659,共3页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交叉固定在断指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治疗手指离断病人47例(59指),其中26例(31指)断指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钢板组),21例(28指)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克氏针组),术后均辅以功能锻炼及正确...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交叉固定在断指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治疗手指离断病人47例(59指),其中26例(31指)断指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钢板组),21例(28指)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克氏针组),术后均辅以功能锻炼及正确的康复指导。结果47例(59指)断指均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钢板组无骨折不愈合及关节僵硬,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6指,良12指,差3指,优良率90.32%。克氏针组6指发生骨折不愈合,21指不同程度关节僵硬,疗效:优6指,良10指,差12指,优良率57.14%。两组间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断指再植术中,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比较,具有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 再植 微型钢板 克氏针
原文传递
小儿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严重损伤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4
9
作者 肖春凌 李宗军 +2 位作者 洒海涛 殷建新 朱国栋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严重损伤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1999年7月-2004年6月,对9例6~13岁儿童下肢严重损伤,涉及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复杂的开放性骨折与裸露的关节脱位、肌腱神经血管损伤,均采用... 目的探讨小儿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严重损伤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1999年7月-2004年6月,对9例6~13岁儿童下肢严重损伤,涉及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复杂的开放性骨折与裸露的关节脱位、肌腱神经血管损伤,均采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30cm×12cm,最小10cm×5cm。结果9例皮瓣全部成活,成功率100%;随访4~9年,移植皮瓣血运正常,外形及功能良好,皮瓣供区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背阔肌皮瓣解剖位置恒定,部位隐蔽,血运丰富,切取面积大,抗感染能力强,对供区影响小,在显微外科技术娴熟的条件下,是修复小儿下肢严重损伤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组织移植 儿童 腿损伤
原文传递
挤压性断指再植的几个技术问题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宗军 肖春凌 康庆林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8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手指挤压离断再植的手术方法及影响成活的因素和对策。方法对65例82指挤压指完全离断的病例进行再植,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术中尽可能多的吻合指背及指掌侧静脉,对血管挫伤严重的手指采用血管移植、血管神经束转位、带血管皮瓣... 目的探讨手指挤压离断再植的手术方法及影响成活的因素和对策。方法对65例82指挤压指完全离断的病例进行再植,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术中尽可能多的吻合指背及指掌侧静脉,对血管挫伤严重的手指采用血管移植、血管神经束转位、带血管皮瓣转移等方法进行再植修复;根据术后血小板活化的程度或临床表现,用适量尿激酶以纠正高血凝状态,以提高毛细血管的灌注。结果82个断指中成活78指,成活率95.1%,42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年5个月,手指外形及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1]评定,优52指,良21指,差5指,优良率93.6%。结论挤压伤断指只要手指外形未完全破坏,远端可寻见能吻合的血管,通过血管移植、血管神经束转位、静脉皮瓣转移等方法,应尽可能的进行再植修复,有较高的再植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伤 手指离断 再植
下载PDF
挤压伤断指再植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宗军 肖春凌 +2 位作者 殷建新 洒海涛 朱国栋 《中国厂矿医学》 2009年第1期26-27,4,共3页
目的探讨手指挤压离断再植的手术方法及影响成活的因素和对策。方法对65例82指挤压伤后完全离断的病例进行再植,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术中尽可能多的吻合指掌侧静脉,对血管挫伤严重的手指采用血管移植、血管神经束转位、带血管皮瓣转移... 目的探讨手指挤压离断再植的手术方法及影响成活的因素和对策。方法对65例82指挤压伤后完全离断的病例进行再植,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术中尽可能多的吻合指掌侧静脉,对血管挫伤严重的手指采用血管移植、血管神经束转位、带血管皮瓣转移等方法进行再植修复;根据术后血小板活化的程度或临床表现,用适量尿激酶纠正高血凝状态,以提高毛细血管的灌注。结果82个断指中成活78指(95.1%)。62例78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年5个月,手指外形及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1〕评定,优52指,良21指,差5指,优良率达89.0%。结论挤压伤断指只要手指外形未完全破坏,远端可寻见能吻合的血管,通过血管移植、血管神经束转位、静脉皮瓣转移等方法,应尽可能的进行再植修复,有较高的再植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伤 手指离断 再植
原文传递
儿童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严重损伤的治疗及护理
12
作者 翟艳红 张文博 张囡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年第4期667-668,共2页
关键词 下肢严重损伤 背阔肌皮瓣 游离移植 护理 儿童
原文传递
高脂血症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姜国 《系统医学》 2020年第10期7-9,共3页
目的探究导致高脂血症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70例高脂血症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观察组),并选取同期70例没有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高脂血症骨折患者(对照组),对导致高... 目的探究导致高脂血症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70例高脂血症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观察组),并选取同期70例没有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高脂血症骨折患者(对照组),对导致高脂血症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探究。结果观察组多部位骨折(60.00%)、超过3年的静脉曲张史(58.57%)、骨科手术(65.71%)、冠心病史(85.71%)、高血压史(72.86%)、糖尿病史(54.29%)、吸烟史(88.57%)及年龄超过60岁(34.29%)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2、10.628、11.329、10.251、14.125、11.036、10.095、11.215,P<0.05);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导致高脂血症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多部位骨折、超过3年的静脉曲张史、骨科手术及年龄超过60岁。结论导致高脂血症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十分复杂,骨折后3 d内为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的主要集中时间,左下肢是主要的发病肢体,而对于高脂血症骨折患者来说,多部位骨折、超过3年的静脉曲张史、骨科手术及年龄超过60岁是影响其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骨折 下肢深静脉栓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桥本氏病患者良性结节的误诊因素分析
14
作者 薛春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5期169-170,共2页
目的:对甲状腺桥本氏病患者良性结节采用超声诊断,分析误诊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73例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73例单纯存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二组患者统一采用超声检查,... 目的:对甲状腺桥本氏病患者良性结节采用超声诊断,分析误诊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73例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73例单纯存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二组患者统一采用超声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误诊为恶性肿瘤的比例为35.62%(26/73),对照组误诊为恶性肿瘤的比例为32.88%(24/73)。结论:甲状腺桥本式病患者合并良性结节患者中良性结节具有恶性肿瘤具备的一部分特点,对该疾病诊断有必要检验桥本氏病的相关指标,排除一些由于炎症导致的影像假象,进而提升对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桥本氏病 良性结节 超声检查 误诊因素
下载PDF
血清CEACAM1和CEA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申宝鸣 毕永珺 刘福山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11期846-849,共4页
目的:检测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101例结直肠癌患者、38例结直肠增生性息肉患者、29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及78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CEACAM-... 目的:检测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101例结直肠癌患者、38例结直肠增生性息肉患者、29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及78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CEACAM-1水平,同时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分析两者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意义及CEACAM-1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CEACAM-1水平明显高于结直肠增生性息肉组、结直肠腺瘤组及健康对照组(P均<0.001);结直肠增生性息肉组血清CEA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直肠腺瘤组血清CEA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直肠癌组血清CE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1)。CEACAM-1为诊断指标的ROC曲线AUC为0.963,其诊断价值高于CEA(0.797,P<0.001)。ROC曲线确定CEACAM-1诊断临界值为28 ng/mL,其敏感度为86.1%,特异度为95.9%。结论:血清CEACAM-1有可能成为临床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一个潜在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癌胚抗原 结直肠肿瘤
下载PDF
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68例体会 被引量:9
16
作者 孔庆华 胡永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439-1439,共1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男57例,女11例。年龄17~85岁,平均45岁。闭合性骨折62例,开放性骨折6例,Pilon骨折6例。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钢板治疗 应用解剖 PILON骨折 闭合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 临床资料
下载PDF
X线与MRI对诊断早期脊椎结核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王燕 《社区医学杂志》 2011年第18期70-71,共2页
目的综合分析脊椎结核的X线、MRI征象,以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手术、穿刺或临床随访证实为脊椎结核患者的X线、MRI。结果 X线8例仅表现椎体骨质疏松,10例见椎体骨质破坏,4例脊椎压缩骨折,10例椎旁软组织肿胀,4例脊椎... 目的综合分析脊椎结核的X线、MRI征象,以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手术、穿刺或临床随访证实为脊椎结核患者的X线、MRI。结果 X线8例仅表现椎体骨质疏松,10例见椎体骨质破坏,4例脊椎压缩骨折,10例椎旁软组织肿胀,4例脊椎曲度后凸畸形,8例椎间隙变窄,4例脊椎正、侧位片未见异常;MRI 22例患者共有50个病椎,50个病椎中,40个病椎呈明显不同程度骨质破坏,4例椎体压缩骨折,15例椎弓根受累,22例均见椎旁软组织肿胀,14例见硬膜外脓肿,12例椎间盘变扁膨出,50个病椎均有不同程度骨炎。结论 MRI对于早期脊椎结核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结核 MRI X线
原文传递
以掌背动脉为蒂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在手指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玉波 姜国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年第11期1718-1718,共1页
关键词 逆行掌背动脉皮辩 手指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结合腹腔动脉灌注化疗行经皮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19
作者 李金群 刘军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2001年第7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经皮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腹部肿瘤 治疗 镇痛 腹腔动脉灌注化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