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大鼠脑内嘴侧迁移流中的发育学表达
1
作者 刘建军 姚忠祥 +3 位作者 邹丽云 陈兴书 蔡文琴 杨辉 《神经科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6期371-375,共5页
目的了解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大鼠脑的不同发育阶段,嘴侧神经干细胞迁移流中的表达模式。方法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大鼠SVZA、RMS、OB三个区域在不同发育阶段BMP-2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大鼠脑内SVZA、RM... 目的了解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大鼠脑的不同发育阶段,嘴侧神经干细胞迁移流中的表达模式。方法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大鼠SVZA、RMS、OB三个区域在不同发育阶段BMP-2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大鼠脑内SVZA、RMS、OB这三个不同的区域BMP-2 MRNA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是显然表达量均不是很高。其时空变化趋势为:(1)在大鼠SVZA、RMS和OB三个部位,BMP-2的表达水平在胚胎14 D都明显高于出生后0 D和7 D两个时间点,在出生7 D这个时相点上,BMP-2的表达水平最低。(2)在三个时相点上,BMP-2在嗅球的表达水平都相对较高,在SVZA区的表达也较高,而在RMS表达量相对较低。结论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BMP-2在SVZA、RMS、OB三个区域的具有时空表达模式的差异性,提示BMP-2可能对 SVZA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神经干细胞 嘴侧迁移流 表达
下载PDF
TH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模型动物的旋转行为及神经生化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政 阴金波 宋业纯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5期5399-5401,共3页
背景:神经干细胞(neuronalstemcells,NSCs)能提供多巴胺能神经元来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但脑内移植NSCs治疗PD的疗效目前观察结果欠佳。研究显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hydroxylase,TH)基因脑内移植能缓解PD的症状,TH基因... 背景:神经干细胞(neuronalstemcells,NSCs)能提供多巴胺能神经元来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但脑内移植NSCs治疗PD的疗效目前观察结果欠佳。研究显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hydroxylase,TH)基因脑内移植能缓解PD的症状,TH基因修饰的NSCs脑内移植可能使PD的治疗效果出现新的结局。目的:探讨TH基因修饰的NSCs脑内移植对PD模型动物旋转行为和神经生化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地点和对象:本实验选择105只大鼠,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干预:构建pN2ATH反转录病毒载体质粒,用PA317细胞包装,G418筛选阳性克隆,病毒上清感染NSCs,将NSCs和表达TH的NSCs植入PD大鼠纹状体内,测定移植后不同时间PD大鼠旋转行为改善以及多巴胺和3,4-二羟基苯乙酸(dihydroxy-phenylaceticacid,DOPAC)含量变化。主要观察指标:PD大鼠旋转行为改善以及多巴胺和DOPAC含量变化。结果:TH基因修饰的NSCs移植8周后能显著降低PD大鼠旋转行为,增加纹状体多巴胺和DOPAC含量,疗效好于单纯NSCs移植组和对照组。结论:TH基因修饰的NSCs脑内移植能增加纹状体多巴胺和DOPAC含量,降低PD大鼠旋转行为,从而对PD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 基因修饰 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 帕金森病 动物模型 旋转行为 神经生化 酪氨酸羟化酶
下载PDF
永生化神经干细胞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彬 杨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0期1859-1861,共3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永生化神经干细胞 分化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多处软膜下横切术联合其它术式治疗顽固性癫痫
4
作者 李想 安宁 张进恂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7-9,共3页
关键词 多处软膜下横切术 手术方式 治疗 癫痫 SMT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救治及护理
5
作者 马立平 米香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年第6期683-684,共2页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近年才被逐渐认识的一种重要的脑损伤类型,其特点是好发于轴索集聚区。如胼胝体、脑干上端、脑白质、内囊、基底节区等,典型病理特征是光镜下可见轴索断裂后形成轴缩球,其临床特点是昏迷时间长,治疗和护理...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近年才被逐渐认识的一种重要的脑损伤类型,其特点是好发于轴索集聚区。如胼胝体、脑干上端、脑白质、内囊、基底节区等,典型病理特征是光镜下可见轴索断裂后形成轴缩球,其临床特点是昏迷时间长,治疗和护理困难,预后较差。本文总结了救治18例DAI病人的康复护理体会。DAI病人早期病情变化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供O2,及时处理心律失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消化道出血等。必要时行亚低温治疗、气管切开和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DAI后期,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各种护理并发症、营养支持和促醒康复护理等是救治DAI的关键,本组18例,通过上述专科护理,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生存12例,其中6例儿童患者恢复最好,智力正常,无肢体瘫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促醒刺激 护理 基础护理 营养护理 脑损伤
下载PDF
联合性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
6
作者 安宁 杨辉 +2 位作者 张可成 刘仕勇 杨梅华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6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联合病灶或/和致痫脑叶切除术对顽固性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术前将临床、脑电图、神经影像学及SPECT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定位。取大骨瓣开颅,术中行皮层脑电(ECoG)监测。首先切除脑的结... 目的:探讨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联合病灶或/和致痫脑叶切除术对顽固性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术前将临床、脑电图、神经影像学及SPECT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定位。取大骨瓣开颅,术中行皮层脑电(ECoG)监测。首先切除脑的结构性病灶,对颞叶癫痫,行较小范围的前颞叶切除以及颞叶内侧结构;对痫灶位于额极底面者,行额极切除。复查FCoG,对残余的痫样放电区域,不论是否位于重要功能区,均行MST直至术野内痫样波基本消失。术后继续服用抗痫药治疗2年方可考虑逐渐减量或停药。结果:本组67例无手术死亡和明显并发症。随访1—7年,有效率(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为91.0%,显效率(发作频率减少75%以上)为80.6%,效差或无效率为9.0%。术后复查脑电图多有明显改善。结论:在顽固性癫痫的治疗中,MST联合病灶或/和致痫脑叶切除,既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又能保留更多的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性手术 手术治疗 顽固性癫痫 MST 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A06期145-147,共3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发病机制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临床医学教学中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8
作者 刘俊 《医学教育研究》 2001年第1期32-33,共2页
素质教育的兴起,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加速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步伐,如何对临床医学教学进行改革,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 临床医学 教学方法 医学教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如何搞好临床医学教学的一点体会
9
作者 刘俊 《医学教育研究》 2002年第1期24-25,共2页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搞好教学,教书育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作者通过自己的教学体会,对临床医学教学中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临床医学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医学院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