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南部油气化探方法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姚俊梅 夏响华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18-425,共8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近 2 0年化探资料的综合研究 ,概述了该区的油气微渗漏与化探异常成因、地表化探主要影响因素、化探方法指标有效性、异常信息提取技术及化探异常模式 ,总结出适合于该区的有效油气化探方法系列以及一套干扰因素的排...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近 2 0年化探资料的综合研究 ,概述了该区的油气微渗漏与化探异常成因、地表化探主要影响因素、化探方法指标有效性、异常信息提取技术及化探异常模式 ,总结出适合于该区的有效油气化探方法系列以及一套干扰因素的排除、异常信息提取及化探异常解释评价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化探 异常信息 提取 解释 评价 油气微渗漏
下载PDF
寻找天然气孤化探技术与方法
2
作者 程军 《油气工业技术》 1998年第4期18-24,共7页
关键词 天然气 地球化学 天然气勘探 地球化学勘探
下载PDF
原油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宋继梅 唐碧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在分析大量油气的三维荧光光谱的基础上 ,提出了油气的共性峰和气、不同性质原油的特征峰。将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井中岩心、地表土样、地下水的分析研究 ,可以判断油气的属性和油源关系 ,从而进行油气索源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在分析大量油气的三维荧光光谱的基础上 ,提出了油气的共性峰和气、不同性质原油的特征峰。将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井中岩心、地表土样、地下水的分析研究 ,可以判断油气的属性和油源关系 ,从而进行油气索源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由于轻芳烃有一定的挥发性和变异性 ,样品的保真非常重要。如果解决了荧光分析的准确定量问题 ,将给准确预测气层、轻质油、中质或重质油层、烃源岩等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荧光光谱 地球化学勘探 油气
下载PDF
轻烃地球化学场的形成和特征 被引量:36
4
作者 李广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6-69,共4页
轻烃地球化学场是油气藏地球化学场的一种表现形式,由场源和场作用构成。场源是轻烃进行运移的物质基础,场作用则是轻烃与环境介质的各种反应,主要受地层水溶解度和围岩性质的影响。轻烃在运移过程中具有动态平衡和分异效应的特点,... 轻烃地球化学场是油气藏地球化学场的一种表现形式,由场源和场作用构成。场源是轻烃进行运移的物质基础,场作用则是轻烃与环境介质的各种反应,主要受地层水溶解度和围岩性质的影响。轻烃在运移过程中具有动态平衡和分异效应的特点,其运移方向取决于运移通道和运移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 地球化学场 场源 场力 场作用 油气藏
下载PDF
油气垂向微运移的证据及特点 被引量:30
5
作者 程军 刘崇禧 +2 位作者 赵克斌 郭旭升 杨志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烃类垂向运移是一个复杂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 ,严格受边界条件控制 ,在地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水文地球化学指标表明 :地下水矿化度的梯度变化及离子组合改变等都因油气垂向微运移所致。油气垂向微运移还使得轻烃组分、芳烃荧光强... 烃类垂向运移是一个复杂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 ,严格受边界条件控制 ,在地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水文地球化学指标表明 :地下水矿化度的梯度变化及离子组合改变等都因油气垂向微运移所致。油气垂向微运移还使得轻烃组分、芳烃荧光强度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从储层到盖层 ,分子量和分子半径小的轻烃相对富集 ,不同波长段的芳烃荧光强度显著降低。另外 ,深部油气藏与地表的甲烷碳同位素值基本一致 ,也说明了油气的确存在垂向微运移。因油气垂向微运移具有阶段性和间歇性等特点 ,所以在化探指标柱状图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化学勘探 证据 油气垂向微运移 指标
下载PDF
吸附态轻烃的解吸与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广之 汪林自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4-42,共9页
吸附态轻烃是沉积岩层中轻烃的主要赋存状态之一,主要来源于油气藏轻烃源,其吸附的物理化学状态及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代表着极其丰富和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使沉积岩样品中的吸附态轻烃解吸出来,然后分析其组成... 吸附态轻烃是沉积岩层中轻烃的主要赋存状态之一,主要来源于油气藏轻烃源,其吸附的物理化学状态及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代表着极其丰富和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使沉积岩样品中的吸附态轻烃解吸出来,然后分析其组成和含量,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和认识样品所对应层位及下伏地层的含油气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吸附轻烃 化学吸附轻烃 解吸 油气藏 化探
下载PDF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及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汤玉平 任春 +3 位作者 李沙园 陈英伟 张庆合 曹邦功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5-301,共7页
中国油气化探历经几十年 ,具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建立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是油气化探信息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宏观决策的基础和依据。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中国主要油气化探数据库的建立及功能、处理技术及成图技术 ,并对该数... 中国油气化探历经几十年 ,具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建立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是油气化探信息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宏观决策的基础和依据。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中国主要油气化探数据库的建立及功能、处理技术及成图技术 ,并对该数据库进行了初步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油气化探 中国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物理吸附轻烃的录井技术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广之 陈昕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6-99,102,共5页
油气藏中的轻烃在向上运移的过程中必然要被岩石颗粒表面吸附,从而留下了具有一定特征的运移印迹。分析岩石中颗粒表面物理吸附轻烃的特征,就可以对样品所对应地层及下伏地层的含油气性作出评价和预测。全面考虑钻井和采样过程中轻烃... 油气藏中的轻烃在向上运移的过程中必然要被岩石颗粒表面吸附,从而留下了具有一定特征的运移印迹。分析岩石中颗粒表面物理吸附轻烃的特征,就可以对样品所对应地层及下伏地层的含油气性作出评价和预测。全面考虑钻井和采样过程中轻烃各组分赋存状态和含量的变化,选择了轻烃湿度值( Wh) 、轻烃平衡值( Bh) 、轻烃特征值( Ch) 、C2 —C4 含量、C5 —C7 含量、C1/nC4 、iC4/nC4 、iC5/nC5 、C2/(C1 + C2 + C3 + C4 + C5) 、C3/(C1 + C2 + C3 + C4 + C5) 、nC4/(C1 + C2 + C3 + C4 + C5)等11 项参数,用于在钻井过程中预测油气层、判别油气层类型、评价油气层质量和确定储集层的上、下界面。应用效果表明,物理吸附轻烃录井技术快速、准确、经济,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井技术 石油地质 轻烃 油气运移 物理吸附
下载PDF
烃类垂向微运移及近地表地球化学效应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克斌 孙长青 陈昕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9-101,共3页
油气化探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烃类的垂向微运移,这种运移是指深部油气藏的烃类可以通过盖层及其上部地层运移到近地表,形成用现代高精度仪器足以检测到的与背景有显著差异的化探异常。以鄂尔多斯盆地某油气开发区实测化探资料为基础,论... 油气化探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烃类的垂向微运移,这种运移是指深部油气藏的烃类可以通过盖层及其上部地层运移到近地表,形成用现代高精度仪器足以检测到的与背景有显著差异的化探异常。以鄂尔多斯盆地某油气开发区实测化探资料为基础,论述烃类自油气藏垂向微运移至地表的证据,探讨由烃类垂向微运移引起的近地表地球化学效应,并建立有效的判别模式,应用于研究区化探异常的含油气性预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地质效果,在化探异常范围内多口井钻获商业油流,证明深入研究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可以为油气钻探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 垂向微运移 近地表 地球化学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油气藏不同部位ΔC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汤玉平 蒋涛 刘运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6-77,共2页
油气藏不同部位的ΔC分布具有边缘井高于油井,油井高于干井的变化特征,但纵向上ΔC并不随梯度变化。因此在油气化探分析中,ΔC作为横向环境对比指标较为合适。
关键词 ΔC 油气藏 运移指标 油气运移 差异性
下载PDF
热释烃技术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冯晓双 李贵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94,共4页
地表介质中存在的烃类除了包裹于碳酸盐矿物中(酸解烃法测量)外,还吸留于粘土等硅酸盐矿物中。本文介绍的热释烃技术,通过在中低温度下热脱的方法解吸硅酸盐矿物中吸留的烃类。方法快速经济,在陕北黄土塬地区,河南酸性土壤地区等... 地表介质中存在的烃类除了包裹于碳酸盐矿物中(酸解烃法测量)外,还吸留于粘土等硅酸盐矿物中。本文介绍的热释烃技术,通过在中低温度下热脱的方法解吸硅酸盐矿物中吸留的烃类。方法快速经济,在陕北黄土塬地区,河南酸性土壤地区等特殊地质景观地区应用,取得令人满意的化探效果,是油气勘探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地球化学勘探 热释烃
下载PDF
原油样品芳烃同步荧光光谱测定技术 被引量:9
12
作者 宋继梅 程桂 伍大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0-21,共2页
同步荧光光谱技术是同时扫描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来测定样品荧光强度及波长变化。用该方法测定原油样品的芳烃荧光光谱,可以判断原油的属性和成因类型:图谱中出现一定强度的430~450nm峰,表明是陆相成因油;若只出现较强的... 同步荧光光谱技术是同时扫描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来测定样品荧光强度及波长变化。用该方法测定原油样品的芳烃荧光光谱,可以判断原油的属性和成因类型:图谱中出现一定强度的430~450nm峰,表明是陆相成因油;若只出现较强的300nm和330nm峰,则为海相成因油。用于分析岩石、土壤和油田水样品,可以预测油气层。通过谱图对比,还可以探索油气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芳烃 荧光光谱 测定
下载PDF
不同勘查阶段油气化探异常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崇禧 程军 赵克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2-45,共4页
油气化探工作要遵循先区域后局部、调查比例尺由小到大的原则,在不同的勘查阶段圈定不同级次的异常,逐渐逼近油气藏的空间范围。不同阶段测量精度决定了所发现化探异常的油气地质意义:概查阶段应在盆地背景上圈定区域异常,查明盆地... 油气化探工作要遵循先区域后局部、调查比例尺由小到大的原则,在不同的勘查阶段圈定不同级次的异常,逐渐逼近油气藏的空间范围。不同阶段测量精度决定了所发现化探异常的油气地质意义:概查阶段应在盆地背景上圈定区域异常,查明盆地的含油气远景;普查阶段应在区域背景上圈定区带异常,查明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详查阶段应在地区背景上圈定局部异常,查明圈闭的含油气性;精查阶段应在局部背景上圈定矿置异常,查明油气藏的存在与位置。各级次化探异常之间具有依次控制的关系,前两类化探异常属于宏观异常,与油气藏的关系是不甚确切的,后两类异常则反映了油气藏的具体特征。应用不同级次异常的概念,在我国海域和陆地的诸多盆地中进行的化探工作,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信息和依据,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图4表6参4(梁大新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地球化学勘探 地质意义
下载PDF
熵值估计在油气化探异常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汤玉平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20-320,283,共2页
关键词 熵值估计 油气藏 地球化学勘探 异常评价
下载PDF
油气化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其应用发展的建议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崇禧 程军 赵克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00-203,共4页
在油气化探迅速发展中,出现了应用效果不好,不重视质量,样品代表性差,油气化探阶段不清,指标应用绝对化及忽视区域地球化学研究等问题。本文作者就正确对待和使用化探技术,认真执行化探规范,加强实验室计量认证和综合研究等提出... 在油气化探迅速发展中,出现了应用效果不好,不重视质量,样品代表性差,油气化探阶段不清,指标应用绝对化及忽视区域地球化学研究等问题。本文作者就正确对待和使用化探技术,认真执行化探规范,加强实验室计量认证和综合研究等提出了自已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化学物理勘探 油气藏
下载PDF
油气藏上方不同部位地球化学效应的差异性及其成因讨论 被引量:6
16
作者 汤玉平 陈昕华 +3 位作者 魏巍 吴向华 李尚刚 王国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8-40,46,共4页
酸解烃C2+/C1是轻烷烃类运移指标,荧光F360nm/F320nm反映芳烃类运移信息。解剖分析某油田C2+/C1、F360nm/F320nm等比值指标和C2+、C1、F360nm等丰度指标,并与同步荧光、甲烷碳同位素、吸附丝检测等指标有机关联,发现在油井、边缘井、干... 酸解烃C2+/C1是轻烷烃类运移指标,荧光F360nm/F320nm反映芳烃类运移信息。解剖分析某油田C2+/C1、F360nm/F320nm等比值指标和C2+、C1、F360nm等丰度指标,并与同步荧光、甲烷碳同位素、吸附丝检测等指标有机关联,发现在油井、边缘井、干井处,这些指标强度特征不同:垂向上,各类井都显示出正向梯度变化和向上趋轻的结构梯,证实了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客观存在;横向联井剖面的指标浓度(或强度)及变化梯度均显示出边缘井远大于油井、油井大于干井的分布特征,反映了运移效应在油藏外围处微弱而油水边缘处最强。在地球化学效应参数的数据结构方面,油井、边缘井、干井有各自的变量从聚现象和样本集合,而彼此间有显著差异;同时,自深部至浅部,样本都具有各自的相对稳定聚类归属。根据油气藏边缘与其内部数据结构的显著差异,可较好地解释油气藏上方地表普遍发育环状异常的机理,还可划分烃类渗逸背景区和异常渗逸区。图6表2参4(梁大新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地球化学效应 差异性 油气成因 油气运移
下载PDF
荧光分析法在综合录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继梅 邓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3-55,共3页
在分析取自全国各大油气田不同类型油气样品的基础上 ,提出了各种油气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天然气或凝析气的特征峰出现于Ex2 68nm/Em32 2nm处 ,凝析油或轻质油的特征峰在Ex2 84nm/Em336nm ,中质油或重质油的特征峰在Ex2 56nm/Em360nm ... 在分析取自全国各大油气田不同类型油气样品的基础上 ,提出了各种油气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天然气或凝析气的特征峰出现于Ex2 68nm/Em32 2nm处 ,凝析油或轻质油的特征峰在Ex2 84nm/Em336nm ,中质油或重质油的特征峰在Ex2 56nm/Em360nm ,此外 ,所有油气在Ex2 2 8nm/Em34 2nm处都出现共性峰。根据油气和烃源岩的三维荧光及同步荧光光谱特征 ,通过对钻井岩屑的现场分析 ,能判识油气层、油气的性质、烃源岩及煤 ,及时发现样品是否受到污染 ,并采取补救措施。同步荧光光谱适宜于快速分析 ,三维荧光光谱适宜于精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钻探 综合录井 荧光分析法 井中油气化探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深层烃气垂向微运移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百灵 朱怀平 王汝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28,共4页
烃气的垂向微运移是指油气组分中轻烃成分的运移,它运移距离较远,常对油气藏起破坏作用。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近表层和烃源层的轻烃组分和图谱特征、甲烷碳同位素值等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超深油气藏中的烃气可以运移至地表,具... 烃气的垂向微运移是指油气组分中轻烃成分的运移,它运移距离较远,常对油气藏起破坏作用。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近表层和烃源层的轻烃组分和图谱特征、甲烷碳同位素值等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超深油气藏中的烃气可以运移至地表,具备开展地表油气化探的前提条件。根据井中垂向游离烃气、吸附烃气的分布变化规律,结合地史演化过程中重大地质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情况,研究发现:烃气垂向微运移通量的高峰与构造运动具有一定的吻合性,在时间上也表现出旋回性。在塔北地区烃气垂向运移过程中,运移通量总体上具有向上阶梯状分段的递减现象,并具垂向微运移的“梯状”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气态烃 运移 油气运移 盆地
下载PDF
综合磁学、地球化学与矿物学原理评价“烟筒效应”的机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庆生 程同锦 刘树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5期1569-1574,共6页
近几十年来,随着油气藏勘探中复杂构造圈闭与非构造圈闭(地层圈闭与岩性圈闭)所占比重的增大,地震勘探的效果明显有所下降,同时传统的地震勘探结果通常不能给出圈闭含油气的信息.因此,几乎在油气藏勘探的初期,人们就致力于直接寻找油气... 近几十年来,随着油气藏勘探中复杂构造圈闭与非构造圈闭(地层圈闭与岩性圈闭)所占比重的增大,地震勘探的效果明显有所下降,同时传统的地震勘探结果通常不能给出圈闭含油气的信息.因此,几乎在油气藏勘探的初期,人们就致力于直接寻找油气方法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如油气地球化学方法,柯马罗夫提出的激电法,pirson提出的磁电法及优Donovan提出的微磁法.这些方法大多数从烃垂向微渗漏激发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矿物学参量变异特征的假说(即“烟筒效应”)出发,并构成了非震综合物化探直接找油方法技术的基础.然而,由于“烟筒效应”机理研究涉及许多学科理论的相互交叉及依赖于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水平的提高,且在地表及浅层很难通过有效的方法获取“烟筒效应”的直接证据,而进展缓慢.目前,对于“烟筒效应”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分布形式仍处于推测与假设阶段.然而,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烟筒效应”与深部油气藏之间可能存在成因关系,正如Elmore等人认为“虽然与烃晕相关的自生磁铁矿的形成机理至今仍不十分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筒效应 磁学 地球化学 矿物学 油气藏 勘探
原文传递
西藏乌郁盆地沉积建造、生油特征及找油前景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津义 陈英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4-17,共4页
乌郁盆地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为发育渐新统—中新统含煤砂泥岩及火山碎屑岩的山间盆地,面积约为300km2 。分析盆地河、湖沉积环境的沉积建造, 结合盆地生油地化指标,认为盆地内存在一套保存完好的生储盖组合:烃源岩为日贡拉... 乌郁盆地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为发育渐新统—中新统含煤砂泥岩及火山碎屑岩的山间盆地,面积约为300km2 。分析盆地河、湖沉积环境的沉积建造, 结合盆地生油地化指标,认为盆地内存在一套保存完好的生储盖组合:烃源岩为日贡拉组(E3N1r) 和芒乡组(E3N1m) 中的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且已进入低成熟—成熟阶段,为较好烃源岩;储集层为芒乡组的砂岩、凝灰质砂岩及孔洞发育的凝灰岩,属中容积储集层,可见油气运移聚集的痕迹;盖层为来庆组(N1l) 的致密火山岩和乌郁群(N2w) 中段的深灰色泥岩。由于边界断层活动与烃源岩形成时期相匹配, 有利于下生上储式油气藏的形成。该盆地有利勘探区带应为陡坡上的断阶带、凹陷中的隆起带和缓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沉积 建造 生油特征 油气勘探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