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基色的动态色温白光发光二极管照明光源 被引量:44
1
作者 殷录桥 杨卫桥 +2 位作者 李抒智 程备 张建华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2-228,共7页
照明光源的灯光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伴随着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的不断突破,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普通照明光源的发光效率。为进一步改善照明光源质量,通过色温的变化实现类太阳光色温变化的智能光源,采... 照明光源的灯光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伴随着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的不断突破,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普通照明光源的发光效率。为进一步改善照明光源质量,通过色温的变化实现类太阳光色温变化的智能光源,采用红绿蓝三基色发光二极管,基于理论计算按照不同比例的三基色搭配,在实验中测试得到一个不同色温配比的数据库。并将数据库植入控制程序中,然后通过控制程序自动调取不同配比,最终实现不同时间段色温动态变化的照明光源。实验结果表明,本照明光源可以实现从2300~7000 K的宽色温范围,实际色温与理论计算相符,基本实现了类太阳光动态色温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动态色温 三基色配光 照明光源 发光二极管
原文传递
基于Kinect的实时深度提取与多视绘制算法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奎 安平 +2 位作者 张艳 程浩 张兆扬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49-1956,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Kinect的实时深度提取算法和单纹理+深度的多视绘制方法。在采集端,使用Kinect提取场景纹理和深度,并针对Kinect输出深度图的空洞提出一种快速修复算法。在显示端,针对单纹理+深度的基于深度图像的绘制(DIBR,depth image ... 提出了一种基于Kinect的实时深度提取算法和单纹理+深度的多视绘制方法。在采集端,使用Kinect提取场景纹理和深度,并针对Kinect输出深度图的空洞提出一种快速修复算法。在显示端,针对单纹理+深度的基于深度图像的绘制(DIBR,depth image based rendering)绘制产生的大空洞,采用一种基于背景估计和前景分割的绘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实时提取质量良好的深度图,并有效修复了DIBR绘制过程中产生的大空洞,得到质量较好的多路虚拟视点图像。以所提出的深度获取和绘制算法为核心,实现了一种基于深度的立体视频系统,最终的虚拟视点交织立体显示的立体效果良好,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本文系统可用于实景的多视点立体视频录制与播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视频 深度提取 基于深度图像的绘制(DIBR) KINECT
原文传递
基于二次模糊相关性的单通道置换图像盲分离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伟 方勇 《应用科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9-175,共7页
针对模糊处理后的置换图像,提出一种基于二次模糊相关性的单通道盲分离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置换图像进行二次模糊,估计二次模糊前后对应子块的相关系数来构造一个映射空间,利用映射空间内参数的不同分类完成置换混合矩阵的估计,从而实现... 针对模糊处理后的置换图像,提出一种基于二次模糊相关性的单通道盲分离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置换图像进行二次模糊,估计二次模糊前后对应子块的相关系数来构造一个映射空间,利用映射空间内参数的不同分类完成置换混合矩阵的估计,从而实现置换源图像子块的分离.实验表明,该方法对经历不同模糊处理的置换图像均能达到较高的检测正确率,同时,算法对高斯噪声和有损JPEG压缩都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图像 盲源分离 二次模糊相关性 映射空间 单通道
下载PDF
基于Al_2O_3封装薄膜的OLED水汽透过率测试方法及系统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段玮 李晟 +2 位作者 张浩 张志林 张建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3,共6页
水汽透过率(WVTR)是衡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封装薄膜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研究了基于钙电学法的WVTR测试方法,设计并研制了可满足OLED水汽透过率测试精度和功能要求的测试系统,测试精度达1×10-6g·m-2·d-1,量程为... 水汽透过率(WVTR)是衡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封装薄膜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研究了基于钙电学法的WVTR测试方法,设计并研制了可满足OLED水汽透过率测试精度和功能要求的测试系统,测试精度达1×10-6g·m-2·d-1,量程为10 g·m-2·d-1,可同时完成20个样品的快速、精确测量。利用本系统对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制备的不同厚度Al2O3封装薄膜的WVTR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Al2O3薄膜具有良好的水汽阻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水汽透过率 钙电学测量法 多通道测试系统 薄膜封装
下载PDF
基于重要度扩散和自适应采样的图像/视频缩放技术 被引量:9
5
作者 王会千 杨高波 +1 位作者 张兆扬 夏中超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5-170,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重要度扩散和自适应采样的图像和视频自适应缩放方法,它在整体概貌和重要区域保护之间进行折衷处理。重要度扩散函数将删除像素的重要性扩散至其邻域,以避免过多删除非重要区域而造成图像整体概貌失真。自适应采样函数则... 提出了一种基于重要度扩散和自适应采样的图像和视频自适应缩放方法,它在整体概貌和重要区域保护之间进行折衷处理。重要度扩散函数将删除像素的重要性扩散至其邻域,以避免过多删除非重要区域而造成图像整体概貌失真。自适应采样函数则通过对各行和列像素的重要性进行权值的采样,以保护重要区域。此外,通过引入帧间一致性约束,该算法也适合于视频缩放。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剪切、Seam Carving等方法相比,本算法取得了较好的缩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著度图 重要度扩散 自适应采样函数 图像缩放
下载PDF
一种基于H.264/AVC的多参考帧快速选择算法 被引量:3
6
作者 滕国伟 张兆扬 +1 位作者 张一钧 张文军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0-103,共4页
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采用了多参考帧运动估计来提高编码效率,增加的计算量与参考帧数目成正比。实际中,多参考帧对编码效率的提高并不完全依赖参考帧数目,而是与序列特征有关。为避免搜索多余的参考帧,提出一种参考帧选择算法... 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采用了多参考帧运动估计来提高编码效率,增加的计算量与参考帧数目成正比。实际中,多参考帧对编码效率的提高并不完全依赖参考帧数目,而是与序列特征有关。为避免搜索多余的参考帧,提出一种参考帧选择算法来快速确定当前宏块所需的参考帧。该算法利用序列的纹理特征来判定可能的参考帧数目,然后再根据帧间运动信息和RDO(Rate DistortionOptimization)的单调性进一步确定16×16,8×8和4×4模式的最佳参考帧,其它模式可根据与这3种模式的参考帧选择相关性来自适应确定可能选中的参考帧。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算法在保持码率和信噪比几乎不变的同时,能够节省约30%的编码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64/AVC 多参考帧运动补偿 快速选择 视频编码 多参考帧运动估计
下载PDF
用于TFT-LCD的大功率LED侧式背光系统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文根 李瑛 +5 位作者 邵明 王秀如 刘敬伟 李俊峰 王刚 孙润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用蓝光激发黄色荧光粉发出的1W大功率白光LED作为TFT-LCD背光光源,LED左右两侧各12个以13.2mm等间距排列;采用由反射率为95%的反射镜构成的光学腔代替传统复杂的导光系统进行导光,仅仅用反射镜将LED发出的光导入液晶面板底部,减少了背... 用蓝光激发黄色荧光粉发出的1W大功率白光LED作为TFT-LCD背光光源,LED左右两侧各12个以13.2mm等间距排列;采用由反射率为95%的反射镜构成的光学腔代替传统复杂的导光系统进行导光,仅仅用反射镜将LED发出的光导入液晶面板底部,减少了背光结构的复杂程度;利用光学模拟软件Tracepro对设计的侧式背光系统的LED阵列位置及反射镜位置等参数进行模拟优化,设计了可应用于26.4cm(10.4in)TFT-LCD的大功率白光LED侧式背光源系统。经过优化的背光系统,其亮度均匀性和光利用率分别达到87%和74%,背光系统的几何尺寸为292mm×164mm×2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TFT—LCD LED背光系统 亮度均匀性 光利用率
下载PDF
功率型LED散热器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吴军 李抒智 +1 位作者 杨卫桥 张建华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64-967,1027,共5页
分析了目前功率型LED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以及散热对LED器件正常工作的重要性。散热器的设计决定了功率型LED芯片产生的热量能否顺利传至工作环境,基于现有的文献和专利总结了大功率LED散热器的技术手段及其研究内容。从对流散热、辐射... 分析了目前功率型LED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以及散热对LED器件正常工作的重要性。散热器的设计决定了功率型LED芯片产生的热量能否顺利传至工作环境,基于现有的文献和专利总结了大功率LED散热器的技术手段及其研究内容。从对流散热、辐射散热、热传导和相变散热等多个方面介绍了一些典型散热器在功率型LED散热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未来LED照明散热设计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发光二极管 散热技术 散热器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的铜衬底预处理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浪 冯伟 +1 位作者 杨连乔 张建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17-223,共7页
铜作为一种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中被广泛采用的衬底材料,其表面形貌和质量对石墨烯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铜衬底预处理方法,在生长石墨烯前,将铜衬底在浓度为1 mol/L的硝酸铁水溶液中进行预刻蚀,研究了不同刻... 铜作为一种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中被广泛采用的衬底材料,其表面形貌和质量对石墨烯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铜衬底预处理方法,在生长石墨烯前,将铜衬底在浓度为1 mol/L的硝酸铁水溶液中进行预刻蚀,研究了不同刻蚀时间的影响.发现当预刻蚀时间为90 s时,经石墨烯生长后得到了相对平整且无杂质颗粒的表面;与盐酸预刻蚀及电化学抛光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硝酸铁溶液预刻蚀的效果优于盐酸处理,可与电化学抛光效果比拟,且操作更为简单快捷.经过不同型号铜衬底实验验证,此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预处理 化学气相沉积
原文传递
基于人脸关键点与增量聚类的多姿态人脸识别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晓萍 管业鹏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54-62,共9页
人脸姿态变化复杂且对人脸识别性能影响明显,提出了一种融合LCCDN (LSTM and CNN based Cascade Deep Network)与增量聚类的多姿态人脸识别方法。采用LCCDN模型定位人脸关键点,利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记忆功能寻找人脸各关键点在空... 人脸姿态变化复杂且对人脸识别性能影响明显,提出了一种融合LCCDN (LSTM and CNN based Cascade Deep Network)与增量聚类的多姿态人脸识别方法。采用LCCDN模型定位人脸关键点,利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记忆功能寻找人脸各关键点在空间上的全局上下文的依赖关系对人脸关键点初始化,并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采用由粗到精的策略;定位人脸关键点;以人脸关键点作为人脸朝向描述子,同时为适应人脸姿态不断地动态更新,采用基于熵诱导度量机制的增量聚类方法,对头部姿态进行动态增量聚类,构建人脸姿态池。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不同姿态的人脸识别分类模型实现多姿态人脸识别,在CAS-PEAL-R1、CFP和Multi-PIE三个数据集上的人脸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6.75%,96.50%,97.82%。通过与同类人脸识别方法的客观定量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人脸识别 人脸关键点 增量聚类 多姿态
原文传递
高质量的虚拟视点图像的绘制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鞠芹 安平 +1 位作者 张倩 张兆扬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11,25,共4页
针对应用深度图像的绘制(DIBR)技术生成的虚拟视点图像中存在的空洞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IBR的高质量的虚拟视点图像绘制算法。先由多幅参考图像分别生成同一虚拟视点位置的多幅目标图像,将这些虚拟视点目标图像融合为含有少量空洞的目... 针对应用深度图像的绘制(DIBR)技术生成的虚拟视点图像中存在的空洞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IBR的高质量的虚拟视点图像绘制算法。先由多幅参考图像分别生成同一虚拟视点位置的多幅目标图像,将这些虚拟视点目标图像融合为含有少量空洞的目标图像,然后采用逆映射的方法在多幅参考图像中找到这些剩余少量空洞的对应内容并填充空洞,从而生成高质量的虚拟视点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最后生成的虚拟视点图像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深度图像的绘制 虚拟视点图像 逆映射
下载PDF
基于溶液加工氧化石墨烯的高性能有机太阳能电池 被引量:9
12
作者 田正浩 司长峰 +5 位作者 屈文山 郭坤平 潘赛虎 高志翔 徐韬 魏斌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4-241,共8页
采用溶液旋涂法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制备氧化石墨烯(GO)薄膜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OPVs)的空穴传输层,通过调控旋涂转速优化了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厚度并研究了膜厚对于器件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紫外臭氧(UVO)处理和热处理等... 采用溶液旋涂法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制备氧化石墨烯(GO)薄膜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OPVs)的空穴传输层,通过调控旋涂转速优化了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厚度并研究了膜厚对于器件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紫外臭氧(UVO)处理和热处理等方法进一步提升电池器件的性能。结果表明:在紫外臭氧处理和热处理温度为250℃时,所得电池器件的效率最优,达到3.16%,接近于使用经典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材料的电池器件水平。这一结果表明具有低成本、可溶液加工以及优异的光透过性等特点的氧化石墨烯会成为一种未来非常有前景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空穴传输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氧化石墨烯 有机太阳能电池 空穴传输层 溶液加工
原文传递
基于多目立体匹配的深度获取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鞠芹 安平 +2 位作者 张倩 吴妍菲 张兆杨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74-176,共3页
提出一种深度获取方法,利用基于颜色分割的多目立体匹配算法,从多个视点图像中提取深度信息。利用mean-shift算法,根据颜色信息分割参考图像,提取图像中的颜色一致性区域,通过局部窗口匹配算法进行多目立体匹配得到多幅初始视差图,根据... 提出一种深度获取方法,利用基于颜色分割的多目立体匹配算法,从多个视点图像中提取深度信息。利用mean-shift算法,根据颜色信息分割参考图像,提取图像中的颜色一致性区域,通过局部窗口匹配算法进行多目立体匹配得到多幅初始视差图,根据融合准则将多幅视差图合成为一幅视差图以提高视差图的精度并对视差图进行优化后处理,按照视差与深度的关系,将视差图转化为深度图。该算法能有效处理匹配过程中的遮挡区域,提高匹配精度和视差图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获取 立体匹配 颜色分割 视差图
下载PDF
基于柔性PI基底的氧化物IGZO TFT器件工艺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龙龙 张建华 +2 位作者 李喜峰 石继锋 孙翔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6-800,共5页
讨论了基于柔性PI基底上的底栅型TFT器件工艺,通过工艺优化解决了双层结构干刻速率不同造成的下切角形状。本文TFT器件是基于氧化物IGZO为有源层,栅绝缘层采用Si3N4/SiO2双层结构,采用两次补偿曝光、干刻方式消除干刻引入的下切角形状,... 讨论了基于柔性PI基底上的底栅型TFT器件工艺,通过工艺优化解决了双层结构干刻速率不同造成的下切角形状。本文TFT器件是基于氧化物IGZO为有源层,栅绝缘层采用Si3N4/SiO2双层结构,采用两次补偿曝光、干刻方式消除干刻引入的下切角形状,有效解决了薄膜沉积引入的断线风险。实验结果表明,经过SEM断面观察,干刻后双层结构taper角度适合TFT器件后续沉膜条件,柔性基底上制作的TFT器件迁移率达到14.8cm2/(V·s),阈值电压Vth约0.5V,亚域值摆幅SS约0.5V/decade,TFT器件的开关比Ion/Ioff>106。通过此方法制作出的器件性能良好,满足LCD、OLED或电子纸的驱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 薄膜晶体管 铟镓锌氧化物 迁移率
下载PDF
低温透明非晶IGZO薄膜晶体管的光照稳定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喜峰 信恩龙 +3 位作者 石继锋 陈龙龙 李春亚 张建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40-444,共5页
采用室温射频磁控溅射非晶铟镓锌氧化合物(a-IGZO),在相对低的温度(<200℃)下成功制备底栅a-IGZO薄膜晶体管器件,其场效应迁移率10cm-2·V-1·s-1,开关比大于107,亚阈值摆幅SS为0.4V/dec,阈值电压为3.6V.栅电压正向和负向扫... 采用室温射频磁控溅射非晶铟镓锌氧化合物(a-IGZO),在相对低的温度(<200℃)下成功制备底栅a-IGZO薄膜晶体管器件,其场效应迁移率10cm-2·V-1·s-1,开关比大于107,亚阈值摆幅SS为0.4V/dec,阈值电压为3.6V.栅电压正向和负向扫描未发现电滞现象.白光发光二极管光照对器件的输出特性基本没有影响,表明制备的器件可用于透明显示器件.研究了器件的光照稳定性,光照10000s后器件阈值电压负向偏移约0.8V,这种漂移是由于界面电荷束缚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铟镓锌氧化合物 薄膜晶体管 光照稳定性 电滞现象
原文传递
微腔结构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 被引量:9
16
作者 曹进 刘向 +5 位作者 张晓波 委福祥 朱文清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88-1092,共5页
以Ag/ITO为全反射阳极,以Al/Ag为半透明复合阴极,制备了绿色、蓝色两种微腔结构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研究了微腔效应对顶发射器件颜色的影响,通过调节光程,实现了用同一种有机发光层制备出不同波长的发射.Alq基顶发射器件得到波长峰值从5... 以Ag/ITO为全反射阳极,以Al/Ag为半透明复合阴极,制备了绿色、蓝色两种微腔结构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研究了微腔效应对顶发射器件颜色的影响,通过调节光程,实现了用同一种有机发光层制备出不同波长的发射.Alq基顶发射器件得到波长峰值从500nm到584nm的不同颜色的器件,发光光谱半高宽由传统器件的100nm窄化到20—40nm,最高电流效率1.77cd/A.蓝光顶发射器件发光峰值从464nm变化到532nm,半高宽由传统器件的65nm窄化到17—21nm,并得到色坐标为(0.141,0.049)的深蓝色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 顶发射 微腔效应
原文传递
MIMO-OFDM快衰落信道的稀疏自适应感知估计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小平 方勇 汪敏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33-1839,共7页
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怎样在较高频谱利用率的情况下对快时变信道进行较为准确的估计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该文在利用压缩感知理论可提高系统频谱利用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快时变环境下MIMO-OFDM... 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怎样在较高频谱利用率的情况下对快时变信道进行较为准确的估计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该文在利用压缩感知理论可提高系统频谱利用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快时变环境下MIMO-OFDM系统的稀疏自适应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不再受到奈奎斯特采样频率条件约束,避免了传统导频辅助信道估计方法频谱利用率低的缺点。该文方法通过构建多天线群时频结构特征稀疏基,利用多天线间和群时变OFDM符号内信道冲激响应具有更强稀疏性的特点,对MIMO-OFDM快衰落信道进行稀疏变换。由于实际MIMO-OFDM快衰落信道往往处于频率选择性、时变性和多种干扰并存的复杂环境,受到干扰的信道参数对系统而言是未知,采用该方法克服了现有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信道估计方法需要预先知道信道冲激响应稀疏度才能重构信道参数的不足,在信道稀疏度未知道的情况下,运用稀疏自适应的方法来对不同时频结构特征的信道参数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估计方法具有对快时变信道参数估计的鲁棒性和较高频谱利用率,且均方误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信道估计 快衰落 稀疏信道
下载PDF
单通道散焦模糊置换图像的盲分离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伟 方勇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7,共6页
针对一类散焦模糊置换图像,提出一种基于参数估计的单通道盲分离新方法。该方法基于散焦模糊置换图像的频域特性估计出散焦模糊半径,采用Lucy-Richardson(L-R)算法对置换图像进行盲复原,并通过定义像素梯度绝对值和来对复原产生的振铃... 针对一类散焦模糊置换图像,提出一种基于参数估计的单通道盲分离新方法。该方法基于散焦模糊置换图像的频域特性估计出散焦模糊半径,采用Lucy-Richardson(L-R)算法对置换图像进行盲复原,并通过定义像素梯度绝对值和来对复原产生的振铃效应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类估计出置换混合矩阵,从而完成置换源图像子块的分离。实验结果表明,针对经历不同置换操作的散焦模糊置换图像,该方法均能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同时,对高斯噪声和有损JPEG压缩都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图像 盲源分离 散焦模糊 参数估计 单通道
原文传递
基于深蓝光激基复合物构筑的OLED植物照明光源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阿辉 李耀召 +1 位作者 陈果 魏斌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3-173,共11页
为了得到可应用于植物照明且具有红蓝光谱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采用两种典型的载流子传输材料,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联苯)-4,4′-二胺(NPB)和1,3,5-三(1-苯基-1 H-苯并[d]咪唑-2-基)苯基(TPBi)以界面接触或掺杂的... 为了得到可应用于植物照明且具有红蓝光谱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采用两种典型的载流子传输材料,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联苯)-4,4′-二胺(NPB)和1,3,5-三(1-苯基-1 H-苯并[d]咪唑-2-基)苯基(TPBi)以界面接触或掺杂的方式形成深蓝光激基复合物,并将其与红色磷光材料Ir(DMP-IQ)_(2)(acac)结合,制备得到符合植物光合作用光谱需求的OLED器件。通过改变器件结构中深蓝光激基复合物和红光发光层之间的间隔层厚度,可调节电致光谱中的蓝/红光强度比例。在以掺杂的方式形成激基复合物的结构基础上,将主体材料(mCP)掺入NPB:TPBi膜中构成三元体系,减少膜中由载流子堆积引起的激子淬灭,在NPB:TPBi:mCP掺杂比例为1:1:3的实验条件下得到2.8 V的开启电压,4528 cd/m^(2)的亮度,3.09 cd/A的电流效率和6.96%的外量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有机发光二极管 植物照明 激基复合物 三元体系
原文传递
ITO界面调制层对GZO电极LED器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万晶 李喜峰 +1 位作者 石继峰 张建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0-215,共6页
采用磁控溅射制备GZO和具有ITO界面调控层的GZO(ITO/GZO)透明导电薄膜作为大功率LED的电流扩散层,对比研究界面调控层对LED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ITO/GZO薄膜的透过率在可见光区达80%以上,退火后的ITO/GZO薄膜有较低的电阻率(1.... 采用磁控溅射制备GZO和具有ITO界面调控层的GZO(ITO/GZO)透明导电薄膜作为大功率LED的电流扩散层,对比研究界面调控层对LED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ITO/GZO薄膜的透过率在可见光区达80%以上,退火后的ITO/GZO薄膜有较低的电阻率(1.15×10-3Ω.cm)。ITO调控层的介入能够调制GZO表面粗糙度,有利于改善LED外量子效率,降低GZO/p-GaN界面的接触势垒,提高LED器件的光电性能。通过ITO界面调控后,LED器件20 mA驱动电流下的工作电压从9.5 V降低为6.8 V,发光强度从245 mcd升到297 mcd,提高了20%;驱动电流为35 mA时,其发光强度从340.5 mcd升到511 mcd,提高了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ITO/GZO薄膜 界面调控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