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齿状线上直肠黏膜瓣切除法处理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后残余外痔或皮赘 被引量:8
1
作者 许宝琨 彭慧 萧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环形切除 痔上黏膜 直肠黏膜瓣 术后残余 切除法 齿状线 PPH手术 皮赘 外痔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华人遗传性混合息肉病综合征BMPR1A基因种系突变检测 被引量:5
2
作者 彭慧 曹霞 +1 位作者 余光荣 汪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6-319,324,共5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混合息肉病综合征华人家系中BMPR1A基因是否存在种系突变。【方法】34个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扩增BMPR1A基因全部外显子,进行DNA测序与突变分析,对突变外显子PCR扩增产物作变性聚丙烯... 【目的】探讨遗传性混合息肉病综合征华人家系中BMPR1A基因是否存在种系突变。【方法】34个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扩增BMPR1A基因全部外显子,进行DNA测序与突变分析,对突变外显子PCR扩增产物作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结果】家系12和2所有发病成员BMPR1A基因2号外显子位于codon23处缺失11个碱基(AAAGTCAGAAA),同时2号外显子PCR扩增产物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也发现异常迁移条带,而家系中正常成员的检测未发现这一突变。【结论】两华人HMPS家系中BMPR1A基因缺失突变与疾病共遗传,该基因极可能是HMPS华人家系的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混合息肉病综合征 骨形态发生蛋白1A型受体 种系基因突变 突变分析 DNA测序
下载PDF
华人遗传性混合息肉病综合征患者单倍型及遗传连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彭慧 曹霞 +3 位作者 李慧华 黎桃 余光荣 汪建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华人遗传性混合息肉病综合征(HMPS)患者基因单倍型定位与公认Ashkenazi家系(SM96)是否一致。方法从31个家系成员外周血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多重PCR扩增4个微卫星标记D15S1010、D15S1007、ACTC和D15S118。采用单倍型和遗传连锁... 目的探讨华人遗传性混合息肉病综合征(HMPS)患者基因单倍型定位与公认Ashkenazi家系(SM96)是否一致。方法从31个家系成员外周血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多重PCR扩增4个微卫星标记D15S1010、D15S1007、ACTC和D15S118。采用单倍型和遗传连锁分析方法,验证人染色体15q13区域2.8cM范围内遗传标记是否与致病基因连锁。结果12号家系中该病的单倍型在一个患病个体无标记连锁,同时2号家系未发现该病的单倍型。ACTC标记两点及多点遗传连锁分析最大对数优势记分LODs分别为0.20(θ=0.3)和-5.0。结论单倍型及遗传连锁分析提示,Ashkenazi单倍型与华人HMPS无关,两者存在遗传背景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连锁分析 息肉病综合征 单倍型 遗传性 华人 患者 基因组DNA 微卫星标记 PCR扩增 家系成员 基因连锁 遗传标记 人染色体 遗传背景 血标本 未发现 差异性
原文传递
回肠J型储袋癌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宝琨 张卫 余光荣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507-508,共2页
结直肠切除加回肠“J”型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是目前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回肠储袋取代直肠成为蓄便器官后。其黏膜层的组织也逐渐发生适应性变化,演变成类似结... 结直肠切除加回肠“J”型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是目前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回肠储袋取代直肠成为蓄便器官后。其黏膜层的组织也逐渐发生适应性变化,演变成类似结肠黏膜的构造,使之能更有效地吸收粪便中的水分,增强储袋的蓄便功能。由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大大高于回肠癌,因此适应性变化后.类似结肠黏膜的储袋黏膜,在理论上可能会导致回肠“J”型储袋的癌变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储袋 手术治疗 癌变率 结直肠切除 适应性变化 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黏膜
原文传递
全直肠系膜切除——未被认识的盆腔平面 被引量:6
5
作者 许宝琨 彭慧 萧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78-179,共2页
关键词 全直肠系膜切除 低位直肠癌根治 平面 盆腔 局部复发率 标准术式 辅助放疗 根治术后 单独应用 TME
原文传递
p53 cDNA突变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季晨阳 季 丹 +1 位作者 DR Smith HS Goh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 探讨p53基因cDNA突变和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与大肠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RT-PCR-SSCP检测大肠腺癌组织p53基因cDNA突变,PAb240单抗免疫组化检测大肠腺癌组织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比较两者与大肠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100例... 目的 探讨p53基因cDNA突变和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与大肠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RT-PCR-SSCP检测大肠腺癌组织p53基因cDNA突变,PAb240单抗免疫组化检测大肠腺癌组织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比较两者与大肠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100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cDNA突变51例(51%),突变型p53基因蛋白高表达76例(76%),两者同步阳性49例;p53基因cDNA突变与突变型p53基因蛋白高表达相关,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Dukes分期无关(P>0.05)。从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和log-rank 分析结果看,突变型p53基因蛋白高表达与大肠腺癌预后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72);p53基因cDNA突变与大肠腺癌预后有关,统计学差异明显 (P=0.03)。结论 p53基因cDNA突变与突变型p53基因蛋白高表达密切相关。高频率p53基因cDNA突变直接反映大肠腺癌预后差。突变型p53基因高表达则可能受多因素影响,不能直接反映大肠腺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P53基因 预后 基因突变 CDNA
下载PDF
大肠腺癌17号染色体短臂等位基因丢失的病理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季晨阳 季丹 +1 位作者 DuncanRSmith Hak-suGoh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22-24,共3页
对96例新鲜大肠腺癌组织17p等位基因丢失分析显示,17p等位基因丢失频率与大肠腺癌的部位、Dukes'分期和大肠癌转移相关。Dukes'D期17p等位基因丢失频率(94%)高于Dukes'A、B、C期(58~68%),P<0.01。大肠腺癌伴远处器官转移... 对96例新鲜大肠腺癌组织17p等位基因丢失分析显示,17p等位基因丢失频率与大肠腺癌的部位、Dukes'分期和大肠癌转移相关。Dukes'D期17p等位基因丢失频率(94%)高于Dukes'A、B、C期(58~68%),P<0.01。大肠腺癌伴远处器官转移组17p等位基因丢失(93%)高于非远处器官转移组(65%),P<0.05。左半结肠17p等位基因丢失频率(75%),高于右半结肠(50%),P<0.05。上述结果表明,17p等位基因丢失可能是晚期大肠腺癌的生物学标记,显示大肠腺癌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等位基因 基因丢失 病理学 大肠肿瘤
下载PDF
大肠腺癌p53基因cDNA突变与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和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季晨阳 季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25-327,I045,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腺癌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与p53基因cDNA突变间的相互关系和意义。方法:对100例新鲜大肠腺癌组织采用PAb24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检测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RT-PCR... 目的:探讨大肠腺癌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与p53基因cDNA突变间的相互关系和意义。方法:对100例新鲜大肠腺癌组织采用PAb24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检测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RT-PCR-SSCP检测p53基因cDNA突变,并比较它们间相互关系。结果:100例大肠腺癌中,76例PAb240单抗阳性(76%),51例p53基因cDNA突变阳性(51%);PAb240单抗反应与p53基因cDNA突变比较,两者皆阳性49%,两者中一者阳性29%,两者皆阴性22%(P<0.0001)。结论:p53基因cDNA突变与其基因蛋白产物结构改变高度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大肠肿瘤 P53基因 基因突变 CDNA
下载PDF
大肠腺癌p53基因突变与p53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
9
作者 季晨阳 季丹 +1 位作者 DuncanRSmith Hak-suGoh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为了解大肠癌p53基因突变与p53基因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用RT-PCR-SSCP方法检测100例新鲜大肠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以PAb1801单克隆抗体(单抗)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染色检测相同腺癌组织p5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在这100例... 目的为了解大肠癌p53基因突变与p53基因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用RT-PCR-SSCP方法检测100例新鲜大肠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以PAb1801单克隆抗体(单抗)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染色检测相同腺癌组织p5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在这100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阳性率为51%,PAb1801单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级化)阳性率为62%。在p53基因突变检测阴性的49例中,24例PAb1801阴性,25例PAb1801阳性;51例p53基因突变检测阳性中,14例PAb1801阴性,37例PAb1801阳性,Fisher'sexacttestP=0.02。结论大肠腺癌p53基因突变是参与和影响p53基因蛋白表达的一个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腺癌 CDNA 大肠肿瘤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