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瑞舒伐他汀改善缺血脑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韩一鸣
孙玉
+3 位作者
王灿雨
王鹏伟
李鹏
杨鹏飞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405-1414,1466,共11页
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因血管突然破裂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其病理损伤过程包括由缺血引起的原发性脑损伤、再灌注后引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瑞舒伐他汀作为选择性HMG-CoA还原酶...
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因血管突然破裂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其病理损伤过程包括由缺血引起的原发性脑损伤、再灌注后引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瑞舒伐他汀作为选择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不仅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脂,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同样能够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血脑屏障损伤以及细胞程序性死亡。因此,我们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角度出发,对瑞舒伐他汀在缓解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瑞舒伐他汀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脑卒中
缺血性卒中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研究白杨素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机制
2
作者
楚欣欣
潘思雨
+2 位作者
郭绅
陈宇静
祝田田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9-514,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白杨素防治肺动脉高压(PH)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运用PubChem数据库收集白杨素的靶点;采用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联合筛选PH的靶点;运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DAVID和Metescap...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白杨素防治肺动脉高压(PH)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运用PubChem数据库收集白杨素的靶点;采用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联合筛选PH的靶点;运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DAVID和Metescape数据库进行靶点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构建低氧PH模型,通过考察血流动力学、肺组织肺血管重构及胶原沉积情况来研究白杨素对PH的治疗作用;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白杨素对关键靶点蛋白含量表达的影响。结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劳斯肉瘤癌基因(SRC)、雌激素受体1(ESR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白杨素治疗PH的关键靶点;白杨素与5个关键靶点均能较好地结合。白杨素能明显改善PH大鼠的血流动力学、肺组织肺中小动脉重构及胶原沉积情况,缓解PH引起的SRC、ESR1、EGFR、PTGS2、MMP9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论白杨素治疗PH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通过与MMP9、EGFR、ESR1等关键靶点结合从而发挥治疗PH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素
低氧
肺动脉高压
肺血管重构
胶原沉积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题名
瑞舒伐他汀改善缺血脑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韩一鸣
孙玉
王灿雨
王鹏伟
李鹏
杨鹏飞
机构
新乡
医学院
药学院
河南省
心血管
重构
与
药物
干预
国际
联合
实验室
/
新乡市
心血管
重构
干预
与
分子
靶向
治疗
重点
实验室
新乡
医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
药学
部
出处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405-1414,1466,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874312)
新乡医学院基金(XYBSKYZZ201810)。
文摘
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因血管突然破裂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其病理损伤过程包括由缺血引起的原发性脑损伤、再灌注后引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瑞舒伐他汀作为选择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不仅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脂,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同样能够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血脑屏障损伤以及细胞程序性死亡。因此,我们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角度出发,对瑞舒伐他汀在缓解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瑞舒伐他汀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脑卒中
缺血性卒中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Keywords
rosuvastatin
stroke
ischemic stroke
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分类号
R964 [医药卫生—药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研究白杨素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机制
2
作者
楚欣欣
潘思雨
郭绅
陈宇静
祝田田
机构
新乡
医学院
药学院
河南省
心血管
重构
与
药物
干预
国际
联合
实验室
新乡市
心血管
重构
干预
与
分子
靶向
治疗
药物
研发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9-514,共6页
基金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423004213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81800051)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12102310319)。
文摘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白杨素防治肺动脉高压(PH)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运用PubChem数据库收集白杨素的靶点;采用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联合筛选PH的靶点;运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DAVID和Metescape数据库进行靶点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构建低氧PH模型,通过考察血流动力学、肺组织肺血管重构及胶原沉积情况来研究白杨素对PH的治疗作用;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白杨素对关键靶点蛋白含量表达的影响。结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劳斯肉瘤癌基因(SRC)、雌激素受体1(ESR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白杨素治疗PH的关键靶点;白杨素与5个关键靶点均能较好地结合。白杨素能明显改善PH大鼠的血流动力学、肺组织肺中小动脉重构及胶原沉积情况,缓解PH引起的SRC、ESR1、EGFR、PTGS2、MMP9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论白杨素治疗PH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通过与MMP9、EGFR、ESR1等关键靶点结合从而发挥治疗PH的作用。
关键词
白杨素
低氧
肺动脉高压
肺血管重构
胶原沉积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Keywords
Chrysin
Hypoxia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ulmonary artery remodeling
Collagen accumulation
Network pharmacology
Molecular docking
Mechanism
分类号
R96 [医药卫生—药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瑞舒伐他汀改善缺血脑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韩一鸣
孙玉
王灿雨
王鹏伟
李鹏
杨鹏飞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研究白杨素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机制
楚欣欣
潘思雨
郭绅
陈宇静
祝田田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