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郝洁 田小军 +2 位作者 段树鹏 宋新文 王宏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诊治且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将肝组织病理学纤维化分期≥S2期定义为显著纤维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酶联...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诊治且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将肝组织病理学纤维化分期≥S2期定义为显著纤维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标记物,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同时检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本组发现显著肝纤维化患者58例(72.50%);显著纤维化患者血清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凝血酶原时间(P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分别为(9.32±1.20)log10 IU/ml、(49.50±12.48)U/L、(48.91±10.11)U/L、(60.38±21.21)U/L、(15.52±1.28)s、(15.51±2.33)%和(12.20±3.05)fl,显著高于22例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分别为(6.49±1.18)log10 IU/ml、(31.29±8.50)U/L、(28.47±6.77)U/L、(26.35±17.49)U/L、(14.10±2.31)s、(13.29±3.20)%和(10.13±3.22)fl,P<0.05];显著纤维化患者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计数(PLT)分别为(5.10±1.73)×10~9/L、(123.47±12.10)g/L和(120.76±20.85)×10~9/L,显著低于非显著纤维化患者[(6.51±1.52)×10~9/L、(130.85±13.10)g/L、(213.75±23.48)×10~9/L,P<0.05];HBV DNA、ALT、AST、GGT、PT、RDW、MPV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性(r=0.642、r=0.411、r=0.411、r=0.447、r=0.397、r=0.538、r=0.486,P<0.05),而WBC、Hb、PLT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375、r=-0.362、r=-0.54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LT下降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3,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伴有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异常是肝纤维化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住院患儿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学调查 被引量:6
2
作者 郝洁 田小军 +2 位作者 申保生 罗全贵 张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1-1142,1145,共3页
目的了解和准确掌握卫辉市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病原体分布及相关临床特征,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入医院接受治疗的48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患儿的... 目的了解和准确掌握卫辉市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病原体分布及相关临床特征,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入医院接受治疗的48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进行了实验室的病毒检测。结果 48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病毒感染有230例占47.52%;检出病毒共244株,其中流感病毒65株占13.43%,呼吸道合胞病毒128株占26.45%,腺病毒17株占3.51%,副流感病34株占7.02%;男性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35,P<0.05);>4岁患儿的腺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4,P<0.01)。结论卫辉市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发病的主要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患儿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毒 病原学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对食管癌模型小鼠白细胞介素-3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曾萍 齐博 +2 位作者 谷城威 魏秀峰 崔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1-484,共4页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对食管癌模型小鼠白细胞介素(IL)-3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糖皮质激素组(GC组)和对照组(Control组)。Model组小鼠饮用浓度为100 μg/ml的4NQO水溶液16周后,饮用灭菌注射用水到24...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对食管癌模型小鼠白细胞介素(IL)-3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糖皮质激素组(GC组)和对照组(Control组)。Model组小鼠饮用浓度为100 μg/ml的4NQO水溶液16周后,饮用灭菌注射用水到24周;GC组小鼠在Model组小鼠的基础上,腹腔注射地塞米松(400 μg/只)至24周;Control组小鼠饮用丙二醇水溶液16周后,饮用灭菌注射用水到24周。3组小鼠每隔4周进行尾静脉取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L-33的水平;24周后处死所有小鼠并称取完整食管的质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食管组织IL-33、ST2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观察IL-33的染色。结果Model组(4.75±1.78) g、GC组(2.06±0.02) g和Control组(0.08±0.01) g小鼠食管重量两两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C组小鼠食管组织IL-33(238.007±36.091)和ST2(456.018±65.013)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显著低于Model组小鼠食管组织IL-33(349.095±78.004)和ST2(871.021±60.015)蛋白相对灰度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组小鼠食管组织IL-33(123.075±23.027)和ST2(266.071±34.056)蛋白表达相对值显著低于GC组小鼠,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4周,Model组、GC组和Control组3组小鼠血清IL-33水平分别为(381.032±45.013) ng/ml、(168.035±26.078) ng/ml和(103.012±34.055) ng/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odel组小鼠食管黏膜组织上皮细胞的胞质中IL-33染色最多,其次为GC组和Control组小鼠,3组小鼠IL-33阳性细胞数量分别为9.073±1.035、3.068±1.005和1.023±0.087,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3与食管癌显著相关,GC能够通过抑制IL-33/ST2信号转导通路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白细胞介素-33/ST2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HBcAg特异性Th9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免疫调控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段树鹏 朱利红 +5 位作者 侯丽娟 王宏伟 宋新文 郝洁 孙淑卫 申保生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08-615,共8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中非特异性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特异性Th9细胞、白细胞介素-9(IL-9)的变化及其对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乙型...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中非特异性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特异性Th9细胞、白细胞介素-9(IL-9)的变化及其对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患者12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58例、健康对照者20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和血浆,流式细胞术检测非特异性Th9细胞(CD3+CD4+IL-9+)和HBcAg特异性Th9细胞,ELISA检测血浆IL-9水平。CHB患者接受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抗病毒治疗,观察抗病毒治疗48周时非特异性Th9细胞、HBcAg特异性Th9细胞和血浆IL-9的变化。分选12例HLA-A2限制性CHB患者的CD4^(+)CCR4-CCR6-CXCR3-细胞(即Th9细胞)和CD8^(+)T细胞,与HepG2.2.15细胞共培养,同时在培养液中加入抗IL-9中和抗体,检测HepG2.2.15细胞死亡比例和IFN-γ、TNF-α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SNK-q检验。结果非特异性Th9细胞和血浆IL-9水平在AHB患者、CHB患者和对照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中HBcAg特异性Th9细胞低于AHB患者[(2.49±0.61)%vs(3.19±0.62)%,P<0.001],CHB患者中HBcAg特异性Th9细胞与HBV DNA呈显著负相关(r=-0.385,P=0.003),但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无显著相关性(P>0.05)。TDF抗病毒治疗48周可显著升高CHB患者HBcAg特异性Th9细胞比例[(2.94±0.48)%,P<0.001],但对非特异性Th9细胞和血浆IL-9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CHB患者HBcAg特异性Th9细胞的杀伤活性低,但可诱导CD8^(+)T细胞对HepG2.2.15细胞杀伤作用增强,主要表现为HepG2.2.15细胞死亡比例增加、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抗IL-9中和抗体可降低HBcAg特异性Th9细胞对CD8+T细胞杀伤功能的增强作用(P<0.001)。结论慢性HBV感染可能抑制HBcAg特异性Th9细胞水平和功能,诱导感染慢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T淋巴细胞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段树鹏 朱利红 +3 位作者 侯丽娟 王宏伟 宋新文 郝洁 《中华肝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1-426,共6页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酯(TDF)抗病毒治疗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评估其与HBeAg血清学阴转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就诊的HLA-A02限制性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3例,予以TDF(...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酯(TDF)抗病毒治疗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评估其与HBeAg血清学阴转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就诊的HLA-A02限制性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3例,予以TDF(300 mg/d)抗病毒治疗,分选基线和治疗48周时外周血CD8^(+)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计数,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和γ干扰素(IFN-γ)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频数,建立HBV特异性CD8^(+)T细胞与HepG2.2.15细胞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水平计算靶细胞死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因子表达,评估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的细胞杀伤和非细胞杀伤功能。2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结果TDF治疗48周时病毒学应答率为100%,生化学应答率为90.48%(57/63),HBeAg阴转率为25.40%(16/63)。外周血T细胞计数在TDF治疗48周时与基线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DF治疗48周时,CHB患者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和IFN-γ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频数较基线显著升高(P<0.001),HBeAg阴转的CHB患者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和IFN-γ的频数亦显著高于HBeAg未阴转的患者(P<0.05)。在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培养系统中,TDF治疗48周时HBV特异性CD8^(+)T细胞均可诱导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显著下降(P<0.001),分泌IFN-γ和白细胞介素-2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仅在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中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诱导HepG2.2.15细胞死亡的比例升高(21.7%±6.18%比16.1%±4.15%,P<0.001)。HBeAg阴转的CHB患者HBV特异性CD8^(+)T细胞较HBeAg未阴转患者诱导HBV DNA下降水平更显著(P<0.001)、IFN-γ分泌水平升高(P<0.05),但靶细胞死亡比例在HBeAg阴转和未阴转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F治疗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对HIV-1患者病毒载量及CD_4^+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郝洁 田小军 +2 位作者 段树鹏 宋新文 申保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69,112,共4页
目的分析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联合康艾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患者病毒载量及CD_4^+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HIV-1阳性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分析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联合康艾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患者病毒载量及CD_4^+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HIV-1阳性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观察组采用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探讨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病毒载量及CD_4^+T细胞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治疗6周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病毒载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CD_4^+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HIV-1阳性患者,采用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联合康艾治疗,病毒载量、CD_4^+T细胞情况好转,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康艾 病毒载量 CD4^+T细胞
原文传递
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及其管理措施 被引量:3
7
作者 肖志坚 张伟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8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医院用药不合理情况及加强药物使用的管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门诊处方及住院病历医嘱19860张(份),对其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各方面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分析,在抽取的19860张(份)中,不合格为... 目的探讨医院用药不合理情况及加强药物使用的管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门诊处方及住院病历医嘱19860张(份),对其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各方面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分析,在抽取的19860张(份)中,不合格为621张(份),不合格率为3.13%。结论通过一系列加强用药管理的措施才能提高我院处方和医嘱的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合理用药 管理措施
下载PDF
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经验与探索
8
作者 肖志坚 张伟 许丽娜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7年第7期652-653,共2页
关键词 培训 住院医师 经验 探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