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调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全志 吕强 +1 位作者 熊瑛 马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6期223-226,254,共5页
就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化学调控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剖析了化学调控剂对碳氮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光合作用、干物质运转、籽粒灌浆的调节作用,在分析了目前稻米品质化学调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应... 就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化学调控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剖析了化学调控剂对碳氮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光合作用、干物质运转、籽粒灌浆的调节作用,在分析了目前稻米品质化学调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应用系统的观点,从光合生产、籽粒灌浆及相关酶系统特性、物质运转等水稻生产的“源库流”三方面入手,开展化学调控剂对米质作用机理研究,将有可能从根本上揭示米质品质形成规律。同时指出在研究实践中,抓住品质主要制约因素,利用激素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开展化学调控剂的复配,将有望改善稻米品质的多个性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品质 研究现状 化学调控剂 展望 生理生化基础 水稻生产 物质运转 籽粒灌浆 相关酶活性 应用现状 品质形成 碳氮代谢 光合作用 调节作用 调控研究 品质化学 应用系统 光合生产 系统特性 机理研究 形成规律 研究实践
下载PDF
强筋小麦品质与氮肥施用技术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蒋志凯 孔长江 +1 位作者 张磊 董昀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0-22,共3页
对河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高优 5 0 3和新乡市农科所新引进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陕2 2 5 -2 1系进行不同施氮量、不同施氮时期、不同氮肥种类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河南省新乡地区中高水肥条件下 ,优质强筋小麦的品种施氮... 对河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高优 5 0 3和新乡市农科所新引进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陕2 2 5 -2 1系进行不同施氮量、不同施氮时期、不同氮肥种类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河南省新乡地区中高水肥条件下 ,优质强筋小麦的品种施氮量应在最高籽粒产量和最高蛋白质产量之间 ,即每 hm2 施纯氮 1 6 5~ 2 1 0 kg;施氮重点在越冬、返青期和孕穗期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品质 氮肥 施肥 施氮技术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梅英 夏瑛光 陈万先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7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叶斑病 发生 防治
下载PDF
水资源亏缺下水肥耦合对作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同朝 魏国庆 +2 位作者 吴克宁 席章营 王晨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9年第10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水资源 水肥 作物光合作用 土壤养分
下载PDF
豫粳8号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王书玉 郝成 +3 位作者 张栩 薛应征 陈桂月 王凯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9年第11期9-11,共3页
对豫粳8 号水稻秧田播量、秧龄、插秧密度、N 素用量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中上等肥力田,以每亩秧田播量30 kg 左右、秧龄35 ~40 天、亩插2 万穴( 行距27 cm 、穴距12 cm) 左右、亩施纯N15 ~16 kg ... 对豫粳8 号水稻秧田播量、秧龄、插秧密度、N 素用量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中上等肥力田,以每亩秧田播量30 kg 左右、秧龄35 ~40 天、亩插2 万穴( 行距27 cm 、穴距12 cm) 左右、亩施纯N15 ~16 kg 时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豫粳8号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大白菜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明军 陈明霞 +1 位作者 原连庄 原让花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大白菜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棉田玉米螟的危害与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高宗仁 张典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81-87,共7页
玉米螟危害棉株生长点和主茎后,单株产量损失28.26~88.7%,由于棉株的自我生理调节和群体补偿效应,实际损失为12.61~52.17%。测定了受害株率与产量损失率以及受害株率与百株卵块数之间的关系,拟定出不同皮棉产量水平的棉田防治指标:... 玉米螟危害棉株生长点和主茎后,单株产量损失28.26~88.7%,由于棉株的自我生理调节和群体补偿效应,实际损失为12.61~52.17%。测定了受害株率与产量损失率以及受害株率与百株卵块数之间的关系,拟定出不同皮棉产量水平的棉田防治指标:高产田(100kg/亩)4.9块卵/百株;中产田(75kg/亩左右)5.5块卵/百株;低产田(50kg/亩左右)6.2块卵/百株,在玉米螟严重发生年份,应适当放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玉米螟 防治指标 害虫
下载PDF
豫粳6号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6
8
作者 孙彦常 赵新明 +2 位作者 郝成 王书玉 张栩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8-9,共2页
豫粳6号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孙彦常,赵新明,郝成,王书玉,张栩(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辉县453600)近些年来,由于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稻米生产的商品化,河南省北部粳稻区原来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水稻品种越来越不... 豫粳6号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孙彦常,赵新明,郝成,王书玉,张栩(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辉县453600)近些年来,由于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稻米生产的商品化,河南省北部粳稻区原来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水稻品种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如新稻6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品种 豫粳6号 选择育种 配套栽培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转大豆DNA小麦后代品质和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华平 赵宗武 +1 位作者 蒋志凯 孔长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6,共3页
利用离子束介导外源基因群转移的方法,分别将大豆全长DNA、DNA片段导入小麦,通过对M_1~M_3蛋白质含量和株高、粒质等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可知,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降低株高,改变粒质。M_1获得蛋白质含量18%以上(较ck增加2.... 利用离子束介导外源基因群转移的方法,分别将大豆全长DNA、DNA片段导入小麦,通过对M_1~M_3蛋白质含量和株高、粒质等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可知,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降低株高,改变粒质。M_1获得蛋白质含量18%以上(较ck增加2.0个百分点)单株183个,M_2获得蛋白质含量18%以上(较ck增加3.6个百分点)单株33个,M_3获得蛋白质含量18%以上(较ck增加5.1个百分点)单株35个。M_3获得株高62cm以下(较ck降低7cm)的单株102个,占4.1%,部分单株株高能够稳定遗传。转基因后代部分单株和株系籽粒变为全角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大豆DNA 转基因 离子束介导 品质 农艺性状 品种改良
下载PDF
水稻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延清 张书玉 +5 位作者 张栩 张军党 薛应征 卢龙斗 杜启艳 路淑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9年第10期7-8,共2页
以水稻新品系落粒90247 的花药为材料,将其接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N6[1] + 2 mg/L2 ,4 - D+1.0 mg/LNAA+ 0 .5 % LH) 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28 天后诱导率为7 .2 % ( 不计因操作... 以水稻新品系落粒90247 的花药为材料,将其接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N6[1] + 2 mg/L2 ,4 - D+1.0 mg/LNAA+ 0 .5 % LH) 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28 天后诱导率为7 .2 % ( 不计因操作而死的花药) ;把诱导出来的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N6 + 1 ~2 mg/LKT+ 0 .25 ~0 .5 mg/LNAA+ 3 % 麦芽糖,pH5 .8 ~6 .0)上,27 天后分化出芽或再生植株,芽分化率为3 .1 % ,直接出苗率为2 .9 % 。再生植株移栽后生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药 再生植株 愈伤组织 单倍体 诱导育种
下载PDF
水稻高产栽培优化决策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栩 陈荣江 薛应征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5-17,共3页
采用五因素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田间试验测得的数据,建立了以产量及产量因素为目标函数的试验因子效应系列回归模型。根据产量目标方程,采用模拟仿真,因素取值的频率分析,得出产量650kg/666.7m2的农艺措施组合决策为秧田播量27.77~29.50kg... 采用五因素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田间试验测得的数据,建立了以产量及产量因素为目标函数的试验因子效应系列回归模型。根据产量目标方程,采用模拟仿真,因素取值的频率分析,得出产量650kg/666.7m2的农艺措施组合决策为秧田播量27.77~29.50kg/666.7m2、秧龄40.96~42.74d、插秧密度1.55~1.87万穴/666.7m2、施纯氮16.47~17.43kg/666.7m2、9.1~9.3叶龄时喷施多效唑,并求得其高产最佳产量结构及对单因素、两因素互作效应作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播量 秧田 农艺措施 水稻高产 插秧密度 产量因素 优化决策 因子效应 产量目标
下载PDF
新麦9号的丰产稳产性及其产量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志凯 赵宗武 +1 位作者 马华平 周勤智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5期8-9,共2页
关键词 新麦9号 小麦 丰产性 产量构成 稳产性
下载PDF
新麦13号的特性及选育体会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昀 赵宗武 +2 位作者 孔长江 马华平 蒋志凯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小麦 新麦13号品种 选育 品种特性 栽培要点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新稻11号的选育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书玉 张栩 +5 位作者 薛应征 刘贺梅 杨永升 郭战备 谢社香 冯留锁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新稻11号 选育 育种
下载PDF
农业科技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发展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建平 赵启学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4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农业科技企业 市场定位 知识经济 科研成果 中国
下载PDF
GS豫粳6号水稻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国庆 王书玉 张栩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7期6-7,共2页
利用河南省粳稻区域试验、生产示范及国家北方中晚粳区域试验资料 ,对GS豫粳 6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GS豫粳 6号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 ,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 ,千粒重次之 ,穗粒数的直接作用最小。... 利用河南省粳稻区域试验、生产示范及国家北方中晚粳区域试验资料 ,对GS豫粳 6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GS豫粳 6号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 ,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 ,千粒重次之 ,穗粒数的直接作用最小。因此 ,在高产栽培上 ,应主攻亩成穗数 ,同时兼顾穗粒数 ( 1 0 0粒左右 )和千粒重 ( 2 6g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GS豫粳6号 丰产性 稳产性 产量结构
下载PDF
小麦品种(系)对吸浆虫抗性田间鉴定结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迎刚 宋美荣 蔡成来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6-17,共2页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的一种毁灭性害虫。由于较长时期忽视了对抗吸浆虫小麦品种的选育和666取代药剂的筛选推广,致使曾被控制的小麦吸浆虫再度猖獗,成为当前小麦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尽快筛选出抗吸浆虫小麦品科(系),为小麦生产和育...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的一种毁灭性害虫。由于较长时期忽视了对抗吸浆虫小麦品种的选育和666取代药剂的筛选推广,致使曾被控制的小麦吸浆虫再度猖獗,成为当前小麦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尽快筛选出抗吸浆虫小麦品科(系),为小麦生产和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7—1991年,对10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抗虫性鉴定。经过初选、复选,最后筛选出免疫品种1个,高抗品种7个,中抗品种10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抗性 吸浆虫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新单22及其夏播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瑛光 黄金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11,共2页
新单 2 2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育成的中熟中低秆、竖叶大穗、多抗优质超高产玉米新品种。 2 0 0 0~ 2 0 0 1年参加河南省玉米区试 ,两年 1 7点试验比对照豫玉 1 8号增产 1 4.64% ;2 0 0 2年参加河南省生产示范试验 ,9点平均比对照豫玉 ... 新单 2 2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育成的中熟中低秆、竖叶大穗、多抗优质超高产玉米新品种。 2 0 0 0~ 2 0 0 1年参加河南省玉米区试 ,两年 1 7点试验比对照豫玉 1 8号增产 1 4.64% ;2 0 0 2年参加河南省生产示范试验 ,9点平均比对照豫玉 1 8号增产 1 3.1 % ,达极显著水平。高产攻关田最高产量 1 485 4 .5kg/hm2 。该品种产量超群 ,品质特优 ,产量三要素协调 ,群体自身调节能力强 ,适应性强 ,抗病抗倒 ,活棵成熟。高产栽培要力争早播 ,合理密植 ,稳施拔节肥 ,重施攻穗肥 ,及时防治病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单22品种 选育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夏播栽培 高产栽培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室内条件下离体玉米花粉生活力保持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转滩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5,共2页
通过用室内水培法采集花粉并在室内条件下保存一定时间 ,尔后用于田间授粉的方法 ,研究了花粉在室内条件下生活力保持时间。结果表明 ,豫北地区室内条件下 ,离体花粉生活力可保持全天不明显降低 ,即上午 8点散落的花粉在下午 6点 3
关键词 玉米 离体花粉 生活力 室内条件 授粉能力 保持时间
下载PDF
早熟丰产甜椒新品种豫椒3号的选育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景生 宗桂山 郑秋道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8年第11期27-28,共2页
豫椒3号是新乡市农科所从三道筋甜椒×南京黑壳辣椒后代中选育出的极早熟甜椒新品种。其开花后20~25天可采收嫩果(比海花3号提早7~10天)。平均亩产4285kg,平均单果重50.87g,最大单果重108g,果实灯... 豫椒3号是新乡市农科所从三道筋甜椒×南京黑壳辣椒后代中选育出的极早熟甜椒新品种。其开花后20~25天可采收嫩果(比海花3号提早7~10天)。平均亩产4285kg,平均单果重50.87g,最大单果重108g,果实灯笼形,品质优良。田间表现抗病毒病和青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椒 豫椒3号 选育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